水寨镇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水寨镇
水寨镇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位于济南市章丘区西北部,面积61.49平方公里,辖3个办事处,32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2‰ ,耕地总面积58710亩。水寨镇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小清河绣江河流经境内,水资源丰富而便利,土地宽满而肥沃,是章丘北部的农业大镇。
2017年,撤销水寨镇,将原水寨镇的水北、水南、郝家楼、康家、王家桥、南辛、苑李、季周、狮子口、彭刘、北张、门口、北范、门东、马高、孟庄、鲁高、贾庄、高高等19个行政村划归刁镇管辖;将原水寨镇的赵百户、辛丰、垛寨、罗绫、东殿、西殿、张家林、隗家、范家、郑家、太平、托寨、赵官桥等13个行政村划归白云湖镇管辖。
政区人口
水寨镇地处济南市章丘区西北部,因小清河绣江河、章齐排水沟、古赵家运粮河贯穿境内而得名。面积61.49平方公里,耕地3915公顷,下辖32个行政村,人口3.6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8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9‰   。
经济概况
起步 建国之初,水寨工业经济基础薄弱。1961年3月,水寨划为公社,正值生活困难时期,工业未能起步, 仅有条带编织手工业。60年代中期起步的红炉、翻沙、农机具制修,因“文化大革命”未形成规模,长期徘徊不前。发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办工业崛起,从以机械加工、制修农具为主,逐步发展成铸造、服装、化工、木器、食品等产业。1984年,水寨公社原“政社合一”体制改革,划区建乡,是年,建成五金厂。1985年,撤区设镇,镇村工业经济规模膨胀,建有农机修配合作社(站)1处、红炉合作社3处,由生产马拉四行播种机、脱粒机、地瓜切片机等,发展到生产电机、风机、潜污泵等,从业人员1500人,工业总产值3090万元。1986~1987年,通过大力调整工业产品结构,深化企业改革,全镇工业发展进入新时期,发展势头强劲。1992年,镇、村、户办工业企业400个,工业总产值7043万元,镇办工业实现利润50万元。村、户工业的主导产品是塑料制品,主要产品是塑料水产养殖袋;镇办工业主要产品有:7-100 #机油泵、 PWDL系列污水泵、SMJ型密集架、各类文件橱、保险柜、防盗门、铝合金门窗、铜响乐器、保温地毡、柜水粉、磁性材料、碳素制品、塑料编织袋等,其中 PWDL污水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提高 1986~1995年,是水寨镇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1986年初,镇、村、户工业企业 10个,从业人员800人,生产项目有锻造、轻工、面粉、木器、服装等,工业总产值320万元。商业供销点16处,从业人员165人,集市贸易5处,贸易成交额300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00万元;交通运输车42辆(台),客货运输总值21万元;邮电支局1处,业务总量3.3万元。1995年,镇、村、户办工业企业88个,从业1000余人,基本形成以轻工、机械、建工建材、酿造等项目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9532万元。镇、村、户商业172 家,从业人员1600人,集贸市场7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0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5300万元。境内公路长达80.15公里,交通运输车327辆(台) ,客货运输总值400余万元。邮电支局建起大楼,农用电话用户增加,程控电话286部,邮电业务总量54.9万元。镇、村道路建设加快,其中沥青路达26公里,基础设施日益加强。主要工业名牌产品有范家铜响乐器,达到部颁标准,销往全国各地及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镇办水泵厂的拳头产品潜污泵亦成为铁道部唯一指定的立交桥专用潜污泵。
1999年,镇政府对原镇办企业档案装具厂、水泵厂实行改制工作,年内顺利完成。 2000年,企业改制改革步伐加快,对扭亏无望的磁性材料厂、方正门窗厂、塑料厂、复合板厂等 4家镇属企业依法实施了破产、改制工作,实现了债权债务一次性变现,为企业减负4000万元。落实公退中国民主促进会改制政策,通过认真资产评估,实施严谨的投标程序,对水泵厂以高于净资产的标底一次性拍卖成功,实现了镇属企业债权债务一次性结清,企业产权、集体资产的一次性变现。 【引进引办】 2000年,采取措施加大引进引办力度,引进淄博八三厂碳素材料生产项目、济南裕兴化工厂独资经营二氧化钛项目,成立瑞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01年,水寨镇通过实施服务招商、登门招商、全员招商等措施,引进引办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济南绿邦化工有限公司济南市正通达设备有限公司、济南聚鑫源实业公司、济南建丞贸易有限公司、山东一品有机农产公司、益源乳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成功落户水寨,引资总额达1.6亿元。同时,市化工工业园区规划选址水寨镇,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平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至2002年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607万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2216万元、7045万元、134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29万元。被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乡镇”。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完成22.6亿元,各项税收完成5180万元, 同比增长2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28万元,同比增长78.2%,农民人均收入7268元,为实现水寨经济新一轮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区位优势
水寨镇地处济南市章丘区西北部,面积61.49平方公里,辖3个办事处,32个行政 村,耕地总面积58710亩。西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20公里,南距济青高速公路5公里,省道321线横穿全镇东西,县道潘王路纵贯全镇南北,境内形成了“四纵三横“的公路网络,交通便利。总面积12.8平方公里,总人口52625人,辖15个郊、办、村。
小城镇建设
依托小城镇建设工程,投资807万元,大力实施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200万元,建成了总面积2.2万平方米的绣江河广场办公楼一体化工程;投资500万元,实施了水寨镇卫生院敬老院一体化工程。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功能日趋完备,小城镇建设的新形象初显。
新农村建设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投资1197.2万元,在全镇实施的农村通自来水工程,彻底解决了39000多人的饮水问题。新农村首批建设村康家村的道路建设、文体广场、文化大院等九项重点工程全面竣工;隗家村、苑李村的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2006年,投资30余万元实施了镇村环境综合整治,突出了镇域环境“七路一河”、村容村貌“三整一化”的整治重点,镇驻地清理违规占道经营业户15家,粉刷乳胶漆墙面12000平方米、统一标准更换广告牌116块、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制度;各村规范整治出了一条环境卫生标准街道,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水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为国家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示范乡镇。1996年,耕地面积3887.67公顷,农业机构总动力1.41万千瓦,粮食总产36788吨,蔬菜总产4322万吨,农业总产值完成7872万元。5年间,以黄淮海平原开发三、四期工程为重点,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探求“两高一优”农业发展之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动了产业化进程。建设方田。按照全市的农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基本农田按16.66公顷定向划方,并搞好配套建设,总开发面积达到2666公顷。建立完善的水利体系。5年中,全镇按照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规划,全面完成了开挖沟渠、新建桥涵闸、高标准井房等建设任务,铺设低压管道21.6万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00公顷,形成了引黄灌溉与井灌相结合、抗旱与排涝相结合、用水与节水相结合的科学的水利体系,并完善了一井、一房、一泵、一把钥匙、一人管理的管护制度。建设平原林网。开发区内路沟两旁按南北向4~5行、东西向3行的植树要求,建设了独具特色的平原林带。植树达70万株,全镇实现了耕地、道路、沟渠林带林网化。调整结构,培植主导产业。推行规模区域种植,建起2533.33公顷生产基地,以骨干村为重点,形成了葱系列800公顷(春葱、秋葱、红葱、葱种),菜豆系列866.67公顷(芸豆扁豆、豆角),蒜苔、大蒜466.67公顷,菜花400公顷,菌菇系列6万平方米(平菇双孢菇毛头鬼伞)。并建起棉蒜套、棉薯套基地,推广了“四作四收”(小麦、菠菜——玉米、芸豆)立体种植模式,全镇大田蔬菜面积达到1800公顷,粮经比例接近5:5。2000年,镇内建有郑家生态农业示范区和2处机关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进行了优质良种的引进、推广,大力发展规模种养,先后建成蔬菜生产基地6个,规模养殖小区16处。有耕地3780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5万千瓦。粮食总产量34207吨,农业增加值1.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70元。
环境
水寨镇原名夹河集,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社会风气良好,社会治安稳定;小清河绣江河流经境内,水资源丰富而便利,土地宽满而肥沃。就医、入学、生活购物都极为方便;垃圾中转站、水冲式公厕、水厂、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完善;公交车、出租车昼夜服务;高中低档酒店、宾馆、休闲娱乐中心、健身房、咖啡厅、读书社等一应俱全;自来水,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100%,路灯覆盖率90%以上。
水寨镇西临伊河,东望嵩岳,北接龙门,南达襄宛,全镇总面积4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3.4万人,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州名镇洛阳市优先发展的卫星镇。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97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40元。
交通
交通快捷便利,区位优势显著。水寨镇素有黄金十字架之称,省级干线洛界路、郑卢路、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连霍高速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贯穿,两个高速出入口和焦枝铁路伊川站均在镇区之内。
电力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明显。水寨镇是伊川县实施煤电铝一体化的主要阵地,镇区内有总装机容量52.4万千瓦的伊川一、二电厂,其中二电厂总投资24亿元,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是中国最大的县级火力发电企业;有总投资22亿元年产20万吨电解铝的河南龙泉铝业有限公司;有总投资6.8亿元的年产12万吨天松碳素有限公司,10万吨铝材深加工项目正在实施,铝电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为水寨镇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和发展优势。
乡镇企业发达,工业体系健全。已拥有各类企业860余家,初步形成了碳化硅、玻璃、铸钢、精密铸造、粉煤灰加工、建筑、运输业等健全的企业体系,为水寨镇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城镇风景靓丽,环境舒适宜人。近几年来,水寨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87万元,打造了“绿、亮、净、美、畅”的城镇新形象,加上水寨气候宜人,四季明显,风光秀美。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下辖村
水南村 水北村 郝楼村 王家桥村
隗家村 范家村 赵官桥村 康家村
南辛村 彭刘村 孟庄村 盲东村
盲口村 苑李村 高高村 鲁高村
马高村 季周村 北范村 狮子口村
北张村 贾庄村 辛丰村 张家林村
东殿村 西殿村 罗陵村 赵百户村
垛寨村 托寨村 郑家村 太平村
所属学校
章丘区水寨镇中心中学
章丘市水寨镇苑李中心小学
章丘市水寨镇张家林小学
镇党建工
水寨镇地处济南市章丘区最北部,全镇共有3个办事处,32个行政村,耕 地面积3755公倾,36660人口。镇党委下设5个党总支,61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总支3个,农村党支部32个;教育党总支1个,学校支部5个;经贸委总支1个,企业党支部6个;机关支部1个,老干部支部1小,镇直单位支部16个。
全镇共有党员1278人,其中农村党员916人,占党员总数的72%;机关党员62人,占党员总数的4.8%;企业党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镇直单位党员195人,占党员总数的15%;离退休人员42人,占党员总数的3.2%;其他党员63人,占党员总数5%。35岁以下的党员474人,占党员总数的37%;60岁以上的党员88人,占党员总数的7%。大专文化以上的党员77人,占党员总数的6%;初中文化以下的党员779人,占党员总数的61%。
水寨镇共有党组织书记67人,其中农村党支部书记32人。农村党支部书记中,60岁以上的1人,占总数的3%;45-60岁的6人,占总数的19%;35-45岁以的18人,占总数的56%;35岁以下的7人,占总数的2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0人,占总数的31%;高中予中专文化程度的12人,占总数的38%;初中文化的10人,占总数的31%;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的26个,占总数的82%,“两委”成员交叉任职84人,占总数的72%。
水寨镇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工作常抓不懈,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副书记靠上抓,并配备了一名专职组织干事,重点抓好了农村支部班子建设,构筑了以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组织委员、组织干事、各村党建特派员、办事处总支副书记、村党支部副书记为主的镇、办事处、村三级党建网络。近几年来,水寨镇党委坚持以“三级联创”活动的开展为契机,结合水寨镇实际,在各基层党组织中扎实开展了"五事"工作制度、企业党建联络员制度、“三心”建设等一系列创新性的工作。特别是“三心”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大大提高了农村基层班子的战斗力,加快了经济建设发展步伐,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被《泉城党》 、 《济南市电视台》 、 《济南日报》 、《章丘日报》 、 《章丘市电视台》 、 《章丘通讯》 等多家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加强了以农村党支部班子为核心的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党建活动抓载体,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农村基层班子建设月”、“三整顿”、“党建宣传月”、“三个一”、“三一监督”、“四强四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调研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农村党建工作水平,丰富了党建工作内涵,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保证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社会工作
强化统计服务意识,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牢固树立“经济发展到哪里,统计就跟踪到哪里;领导决策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思想,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统计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对规模以上达标企业及时进行申报,新进入1家规模以上企业,使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家,有3家企业(山东闽源钢铁有限公司、济南萨搏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济钢集团总公司机械设备制造厂成套设备事业部)实现网上直报,另外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快、精、准的特点,创新统计服务意识,打造统计服务品牌,对《统计月报》从形式到内容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并保证每月7号以前,把上月全镇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时送到领导手中,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优质服务。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提高数据质量
为准确核算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半年来,统计站人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深入村户调查研究,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性,确保了各项数据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为此建立了巡查制度和规模以上企业报表直报制度。定期加强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审核评估,对数据质量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对基本单位名录库进行修编。
规范基础工作、突出统计的基础性地位优势
一是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按照“双基”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严格标准狠抓落实,制作高档版面、制度“六上墙”,购买标准档案橱,档案实行统一编号、统一格式、统一封面、分卷装订,专人、专室、专柜管理。二是明确责任,强化指导,建立了在镇委、镇政府领导下,统计站对全镇各项经济指标数据质量负责,并由统计站对全镇所有专业数据审核。三是理顺渠道,严格报表程序,对上报的数据必须经统计站审核上报、备案,实现了“数出一门”,同时规定基层单位上报的各种报表必须严格审查,看经济指标是否完整、附报资料是否齐全、计算方法是否正确,相关指标是否一致,相关人员签字是否齐全,全面提升了报表报送质量,实现了基层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四是认真清查、深化管理。对镇域内规模较大工业、批零贸易业、餐饮业、建筑业进行认真摸底,将其纳入统计范围,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和调度,确保既不虚报也不漏报全面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
注重基础队伍建设,突出统计的创新优势
首先,加强镇域内单位统计机构人员的管理工作。针对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问题,全面进行基层单位统计机构、人员登记与核查,及时掌握基层统计机构设置和人员素质、技能等情况,并对未设置机构或未配备统计人员的单位及时督导,限期配置,确保了新形势下基层统计工作职能不变、队伍不散、信息不乱。其次,不断深化统计队伍素质教育,通过专业培训或“以会代训”多种形式对各单位统计员进行业务和执法培训,并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力倡导“团结、拚搏、求实、严谨、争先”的统计精神,淡薄名利,无私奉献,全面提升了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了一心一意干事业,尽职尽责促发展的工作局面。建设了一支业务精、作风强、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新型统计队伍。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政区人口
经济概况
区位优势
小城镇建设
新农村建设
环境
交通
人口数据
下辖村
所属学校
镇党建工
社会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