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豆
豆科酸豆属植物
酸豆(学名:Tamarindus indica L.),别名罗望子、酸角、酸梅。豆科(Fabaceae)酸豆属(Tamarindus)乔木。原产于非洲,现各热带地均有栽培,以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亚洲国家种植最为普遍。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南部、中部和北部(金沙江河谷)。栽培或逸为野生。生于海拔低于1400米的旱坡、荒地和干热河谷地区。
酸豆高10-15(-25)米,胸径30-50(-90)厘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纵裂。小叶长圆形。花黄色或杂以紫红色条纹,少数;总花梗和花梗被黄绿色短柔毛;小苞片2枚;花瓣倒卵形;雄蕊近基部被柔毛,花药椭圆形;子房圆柱形,微弯,被毛。荚果圆柱状长圆形,肿胀,棕褐色,直或弯拱,常不规则地缢缩;种子3-14颗,褐色,有光泽。
酸豆果实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暑,和胃消积的功效;酸豆的果肉酸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可用作水果,蜜饯或制成各种调味酱食用;酸豆的种子含有丰富的罗望子胶,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酸豆观赏价值也较高,可作遮荫树和行道树;与其它树种混交,可起到一定的防火作用。
相关历史
酸豆原产于热带非洲,其果实在古代被广泛用于交易。有记载显示,公元前4世纪,东地中海就已经种植酸豆了。公元前几千年,酸豆通过人类运输到达印度和南亚,并开始在印度次大陆上种植,在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印度《梵天经》中也有提及酸豆,它在梵语中的名字"Amlika"表明它在印度栽培的历史悠久。后来酸豆由亚洲南部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国家欧洲等地,被误认为是原产于印度的植物,所以酸豆的名字来自波斯语的"Tamarind",意为“印度的枣”。酸豆从印度向东传入热带亚热带亚洲的其他地区以及太平洋岛屿,夏威夷在1797年种植了第一批酸豆树;16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者将酸豆引入墨西哥、南美和加勒比地区,现在经常作为一种遮阳和果树种植在热带美洲的路边、院子和公园里。18世纪初,马卡森商人将酸豆引入澳大利亚
形态特征
根茎
酸豆为乔木,高10-15(-25)米,胸径30-50(-90)厘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纵裂。酸豆为深根性树种,根系发达。
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短而粗壮;小叶小,长圆形,长1.3-2.8厘米,宽5-9毫米,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圆而偏斜,无毛。
花黄色或杂以紫红色条纹,少数;总花梗和花梗被黄绿色短柔毛;小苞片2枚,长约1厘米,开花前紧包着花蕾;萼管檐部裂片披针状长圆形,长约1.2厘米,花后反折;花瓣倒卵形,与萼裂片近等长,边缘波状,皱折;雄蕊近基部被柔毛,花药椭圆形;子房圆柱形,微弯,被毛。
果实与种子
荚果圆柱状长圆形,肿胀,棕褐色,长5-14厘米,直或弯拱,常不规则地缢缩;种子3-14颗,褐色,有光泽。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酸豆原产于非洲,现广泛分布于除南、北极洲外的其它各大洲。尤其以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亚洲国家种植最为普遍。
中国分布
酸豆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南部、中部和北部(金沙江河谷)。
生长习性
酸豆是一种大型的多年生乔木,需要6-12年才能成熟并结出果实,20-30年进入盛果期,结实期可达200年以上。最适合生长于半干旱的热带亚热带,在潮湿的热带地区也生长良好,对干旱地区也很适应。幼树容易受霜冻影响,成熟树可以承受短暂的轻度霜冻(-2至-3°C)。可容忍高达47°C的高温,年最高温度为30-36°C,最低温度为9-18°C。宜种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酸豆枝干坚韧,根系深广,有助于抵御干旱,并在强风和台风袭击时固定树身,是一种“抗飓风”的树。它也耐盐雾,可以种植在海边。在年降雨量为250毫米的地区可以生长,但产量很低。在高降雨量地区(3500-4000毫米),树木保持无性繁殖,不开花。降雨量应均匀分布,生长所需的年平均降雨量为500-1500毫米。酸豆可在多种土壤类型中生长,如深层冲积土、沙土、岩石,理想土壤为微酸性。在疏松深厚的冲积层土壤中生长最为旺盛,能容忍轻微的碱性或盐碱地。不耐涝,土壤应排水良好。花期5-8月,果期12-翌年5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酸豆为两性花,具有异花授粉与自花授粉共存的混合育种体系,花期3-4个月。与自花授粉相比,开放授粉(通过风、昆虫、鸟类等自然方式进行授粉)和异花授粉往往能带来更高的坐果率和更多的种子。昆虫是酸豆的主要传粉媒介,常见传粉昆虫为蜜蜂属;种子散布主要依靠人类和一些食果动物携带才能实现远距离传播。
人工栽培
播种繁殖
酸豆外种皮坚硬,自然状态下发芽难。播种时可将种子用温水浸泡至自然冷却后,再浸泡4-5天,使种子吸水充分膨胀。待表面泛白后按比例与细河沙分层混堆催芽,沙床要保持湿润,促进萌发。种子胚根露白即可播种,注意胚根不可过长。
嫁接繁殖
嫁接是酸豆无性繁殖的主要途径,嫁接方法宜采用切接法,技术简单,操作方便。嫁接季节以4月份为宜,成活率高,而且可以当年出圃定植;宜选用1年生的砧木和接穗嫁接,接穗宜选基部和中部的枝段;宜在阴天或雨后晴天嫁接。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酸豆育苗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并及时清除禾本科杂草。幼苗期避免阳光直接暴晒,5月份育苗应在苗床上搭设遮荫网;3月份育苗可不搭遮荫网。移栽成活后应多施氮肥和有机肥,并对徒长枝、枯死枝进行修剪,以促进植株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病虫害防治
酸豆病虫害较少,主要病害有烟煤病、白粉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天社蛾、露尾甲、蓑蛾、毒蛾科卷蛾科介壳虫等。关于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及抗病育种的研究报道较少。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酸豆果实可入药,中药名为酸角。味甘、酸,性平。具有清热解暑,和胃消积的功效。主治中暑,食欲不振,小儿疳积妊娠呕吐,便秘。
食用价值
酸豆果实味酸甜,可生食或熟食,或作蜜饯、调味酱和泡菜;果肉可加工生产饮料和食品,如果汁、果冻、果糖、果酱和浓缩汁、果粉。热带地区国家常将酸豆挤汁加入牛奶、冰淇淋蛋糕等,制成具有特殊风味的地方小食。在中国,酸豆多作水果食用。在其它许多国家,酸豆还被用来做咖喱、沙拉、炖菜和汤,它的叶子和花就被用于制作一些泰国食物。此外,冈比亚的儿童还将酸豆叶与无花果树的树胶混合,制成口香糖
营养价值
酸豆中富含葡萄糖、果糖、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酸豆果肉中的糖是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的还原单糖;酸豆果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钙,镁,磷,铁,锰,锌,铜和等矿物质和维生素e。除了酸豆果肉,酸豆籽中也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种子和种仁中含有粗蛋白,糖类,粗纤维,粗脂肪。
经济价值
酸豆籽含有丰富的罗望子胶,又称为罗望子多糖或酸角多糖,可在食品加工中作增稠剂稳定剂。酸豆壳提取物常用于食品保鲜。酸豆木材质地坚硬致密,有“马德拉红木”之称。酸豆种子富含淀粉,泰国人将其去皮焙烤磨成粉末,调制咖啡饮品;此外,酸豆种子粉末还可用于纤维上浆、彩色印刷、纸张上光等。酸豆种仁粉末替代玉米淀粉,可节约成本30%。酸豆的叶子和花可用作染色的媒染剂。从叶子中提取的黄色染料可将羊毛染成红色,并将染成蓝色的丝绸染成绿色。在菲律宾,成熟的酸豆叶子还被用作漂白剂
观赏价值
酸豆四季常绿,树干挺拔,树冠冠幅大,展开呈伞形,枝叶浓密,抗强风能力强;花期长,花量大,花色绚丽,观赏价值较高。在苏丹埃及泰国等国家被选作遮荫树和行道树,常栽植于公园、庭院、城市街道、农村道路旁。
生态价值
酸豆与其它树种混交,可起到一定的防火作用。酸豆生态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病虫害较少,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退化山地植被恢复和生态工程建设的优秀造林树种。在中国的干热、半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困难的地区,也很适宜酸豆生长。
相关研究
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酸豆的不同部位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如酸豆叶、根皮、树皮的提取物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酸豆果肉能够抑制黄曲霉毒素的合成与分泌,显著降低黄曲霉毒素的含量。酸豆嫩叶提取物还对植物病原菌炭疽杆菌属胶胞炭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抗氧化活性
从酸豆种皮中提取和分离出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为表儿茶素等化合物,稳定性高和耐盐性强,在猪油与植物油中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是一种安全、低成本的天然抗氧化剂。
降血糖作用
研究表明,酸豆籽提取物能有效提高高果糖饮食大鼠的胰岛素作用,降低血糖水平。酸豆叶也能有效降低模型动物的血糖水平,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此外,酸豆对糖代谢紊乱的表现如糖耐量异常、糖原合成减少等情况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抗炎和镇痛作用
酸豆籽能有效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小鼠足肿胀,对棉球性慢性肉芽肿改善作用也较为显著,具有一定的镇痛活性。酸豆叶也具有类似的抗炎和镇痛活性。此外,从酸豆籽中分离得到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能有助于对炎症过程的控制。
相关文化
在中国广东省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的围墙内,横卧着一株已130多岁,树高10米的酸豆树。1883年,17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读书归来,带回了这株酸豆树的种子,并亲手将其种在自家的门前。中国近代文化名人郭沫若先生1961年3月参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时赋诗一首:“酸豆一株起卧龙,当年榕树已成空。阶前古井苔犹活,村外木棉花正红。……百年史册春秋笔,数罢洪杨应数公。”
参考资料
酸豆 Tamarindus indica.植物智.2023-02-22
酸豆属 Tamarindus Linn..植物智.2023-02-22
..2023-02-23
酸豆.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2-23
..2023-02-22
..2023-02-23
..2023-02-23
Tamarindus indica.cabidigitallibrary.2023-03-10
..2023-03-02
..2023-02-23
..2023-02-23
..2023-02-23
..2023-02-23
..2023-02-23
孙中山手植酸子树参选“中华古树名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2023-03-02
目录
概述
相关历史
形态特征
根茎
果实与种子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生长习性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人工栽培
播种繁殖
嫁接繁殖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食用价值
营养价值
经济价值
观赏价值
生态价值
相关研究
抗菌作用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作用
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关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