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学名:
含笑属 x alba DC.),又称黄兰、白玉兰、白兰花、缅栀、把儿兰、缅桂、白缅花、白缅桂等,是
木兰科(Magnoliaceae)含笑属的
常绿乔木。树皮灰白色枝扩展,呈伞形树冠;嫩枝及芽被淡黄色柔毛。叶薄革质,长椭圆形至披针状椭圆形;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疏被微柔毛;网状脉,干时很明显。叶柄稍长,疏被微柔毛,具托叶痕。花白色,具浓郁芳香,花被片约10或以上,
披针形,
雄蕊多数,螺旋排列;
雌蕊多数,螺旋排列于花托上部,具短柄;心皮多数,通常不发育。可发育者,随花托延伸,形成营荧疏生的
聚合果,成熟时鲜红色。花期5~9月,以5~6 月开花最盛,次为8~9月开花。通常不结实。
白兰原产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一带,后来广植于东南亚。在中国广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
福建省、台湾及
浙江省南部等地区广为栽培;长江流域以南、冬季有低温的地方多用盆栽,放在室内越冬。白兰性喜温暖湿润,不耐旱,不耐寒,在长江以北很难露地过冬。喜阳光充足,不耐阴,同时白兰花根肉质愈合能力差,对水分非常敏感,不耐干又不耐湿。喜富含
腐殖质、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质土壤。
白兰终年常绿,多成合抱的大树,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多栽为行道树。花可提取香精或熏茶,也可提制
浸膏供药用,有行气化浊,治咳嗽等效。鲜叶可提取香油,称“白兰叶油”,可供调配香精,其对
慢性支气管炎有很好的功效;根皮入药,治便秘。
植物历史
白兰(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
含笑属 alba)属于
木兰科含笑属的乔木,是由
黄兰(Michelia champaca)和山含笑(Michelia montana)自然杂交所得。
白兰原产
印度尼西亚爪哇半岛的热带雨林中,东南亚地区有分布或广为栽培。
中国南部或有分布,大多为栽培,可能由东南亚引人,如缅甸等,
云南省称为
缅桂花树、白缅桂花,与引入地有关之故。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华南、西南等省区广为栽培,据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云南南部、西部、西南部等亚热带地区均有种植。
由于它香味浓烈,甚得人们的喜爱,过去多用作观赏和以鲜花佩,戴装饰,并在1933年以后开始用来熏管香茶。同时白兰的花和叶可提取白兰花油、白兰叶油或制成白兰漫膏。油可做香料工业和医药的原料。
形态特征
白兰是一种
常绿乔木。高达17米,枝广展,树冠宽伞形,胸径可达50厘米。
茎
白兰老枝干星灰褐色,有纵条裂。幼枝绿色,嫩枝及芽密被淡黄白色微柔毛,老时毛渐脱落。枝条节间明显,分枝较少,多斜向生长,树皮灰白色。
叶
叶薄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10~27厘米,宽4~9.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疏被微柔毛,网脉稀疏,干时明显;叶柄长1.5~2厘米,疏被微柔毛,托叶痕达叶柄近中部。
花
花单生于侧枝的叶腋间,花白色梗短,花被片10片或以上,
披针形,肥厚,呈长披针形,先端尖,长3~4.5厘米,宽0.4~0.7厘米,排列成2轮,开放后向外翻卷,乳白色,具浓香,含苞待放的香味更浓。尊片与花瓣共9~12枚,通常排列成3轮。雌蕊群有总蕊柱
雄蕊多数,尊片瓣化成外轮的花瓣。
果
聚合果蓇葖疏散,革质,成熟时鲜红色,内含 2~5粒种子。
物种分布
白兰原产
印度尼西亚爪哇,现广植于东南亚及东亚地区,中国福建、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等省区栽培比较普遍,长江流域各省区多盆栽。
生长习性
白兰喜日照充足、暖热、湿润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强光日灼和阴,特别是在幼树期,需要一定的荫蔽,同时在室内种养1~2周叶片会变黄。怕寒冷,在-5°C以下低温条件中,产生严重冻害。最忌烟气。
山节子根肉质愈合能力差,对水分非常敏感,不耐干又不耐湿。对土壤要求较严,在排水良好,富含
腐殖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微酸性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
受气温和降雨因素的调控,
裂褶菌生长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其生长物候划分为抽枝展叶期、花芽分化与发育期、开花期、发育滞缓期,各时期存在一定重叠,3~10月为间歇性生长期,有2~3次发新梢展新叶。3~4月(5月上)有换叶现象,叶和花逐渐形成和膨大,5~6月盛花,大量展新叶。11月~翠年2月,生长渐缓慢至停长。白兰一年抽新梢4次,集中开三次花;花芽发生在当年生1至多次新枝上。花期主要集中在4~5月、7~8月以及10月。
繁殖方法
由于气候等因素,
山节子只开花不结实,无法用种子繁殖。另外,白兰花再生能力弱,其枝条不易发生不定根,因此无法用播种和插法来进行繁殖。通常采用靠嫁接和高枝压条繁殖法。
栽培技术
选地上盆
白兰花喜光畏煤烟,既不耐湿,又不耐旱,适生于富含
腐殖质、喜微酸性、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要求土壤润而不湿的环境,若将其栽植在碱性或排水不良的土壤中,则生长停止,甚至死亡。同时要求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白兰上盆、换盆应在
清明节出房后进行。一般每2年换一次盆,待到换盆时,剪去部分老根、腐烂根、伤残根,再带原土球移入稍大盆中,大树长到约2.5m高度时,只换土不换盆。
栽培方式
嫁接繁殖
山节子以嫁接繁殖为主,很少采用播种和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又以切接和靠接为主。
靠接可在2~3月选
紫玉兰作破木上盆,到4~9月靠接,尤以5~6月为宜。2~3个月后可与母株剪离,随即用土埋,使接下部也生根。新植株应先放在有遮蔽的地方,傍晚揭开遮盖物,注意防风,以免在嫁接处折断。
切接可采用1~2年生粗壮的紫玉兰作木于3月中的晴天进行。6~8月施肥管理。10~11月可挖起上盆,移入温室培育。一般切接的苗,比靠接生长速度快3~4倍。
压条繁殖
压条法,此法适于较高植株。在春季或梅雨季节,选白兰枝条,环状剥皮用竹简夹住,裹泥,用塑料薄膜包扎,注意浇水,2个月即能长出新根,入秋转凉时将生根枝条从母株切离,植于盆中遮荫,新芽萌发后,才能同母株一样管理。
栽培管理
山节子喜阳光,不耐阴,要求有充足的光照。但在夏季要避免阳光直射,增加空气湿度。白兰叶大花勤,需肥多。浇水多少需视植株生长情况和天气状况而定,炎热季节可向树冠洒水,以保持湿度和叶片洁净,梅雨季可少浇,雨水多或暴雨后,应注意及时排水,以防积水烂根。同时在白兰花生长过程中,应对植株进行整型修剪,剪去病枯枝和徒长枝。摘除部分下部叶片,以抑制植株长势,促进孕蕾多开花。
越冬防寒
白兰花喜暖畏寒,要特别注意保护,使其安全越冬。
北方地区一般于10月上中旬入室,放室内阳光充足处,冬季室温宜保持在12℃左右为好。在家庭中可用塑料薄膜袋子罩在
山节子植株上,放在向阳处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出室前换盆。
病虫害防治
白兰的主要病虫害有
黄化病、炭疽病及甲壳虫等。白兰花炭病时,可适当使用化学药剂预防。同时因白兰花喜酸性土壤,容易引起白兰花叶片发黄,根系变黑腐烂的黄化病。使用药剂加以防治。
红蜘蛛、甲壳虫危害会使白兰花叶子发黄,并吸食液汁,引起植株枯死,其分泌物会诱发煤烟病,其一经发现,可用竹片刮除。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白兰花适应性能广,其对环境、土壤的要求不高,耐阴喜阳,耐寒性强,也耐干旱和水湿。近年来,
山节子常用于园林设计方面,作为观赏性植物、盆栽植物使用。
医学药用
在中医药领域,白兰其植物的花、根、叶等均可入药,具有芳香化湿、利尿、止咳化痰的功效。其中花朵可以治疗
支气管炎,
胸闷,前列腺,
百日咳,口渴以及妇女的白带。叶片可以治疗
小便不利,对
慢性支气管炎有很好的功效。同时为常见的清热解毒药,其性甘寒气芳香,可有效的清热而不会影响到胃,而根皮可入药,用于治疗便秘。
食品工业
白兰花花香明显,是熏制茶叶的重要原料。可用于窨制
白兰花茶,也可以作为配料加工
茉莉花茶,以加重底香、增强鲜灵度。
山节子又是制菜的配料,食之可治咳、化痰、利尿。
香料行业
白兰花具清新、鲜幽花香,香气特殊而透发,其
芳香油作为天然香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延伸文化
白兰花与
茉莉花、
栀子并称“盛夏三白”,是中国著名的香花。
市花
在2014年晋江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十四次会议,
菩提树、白兰花(俗称
白玉兰)分别成为晋江的市树、市花,之后每年3月被确定为“全民动员、绿化晋江”义务植树活动月。
诗词文化
古人称赞白兰花的诗词多不胜举。宋代诗人
杨万里称赞白兰花:“熏风破晓碧莲苔,花意犹低白玉颜。一不曾容易发,清香何自遍人间。”
施宜生称赞它:“百步清香透玉肌,满堂浩齿转明眉。塞帷跋容相迎外,射雉春风得意时。”
礼俗文化
白兰花芳香洁白,赠送给少女,寓意纯洁。朋友间互赠白兰,寓意诚挚的友谊。中国南方妇女喜欢将白兰花佩戴在衣襟或头上,寓意纯洁、美好。白兰花芳香四溢,在婚礼上,常与红月季相配作为新郎、新娘及来宾簪戴的花,又是婚礼上装饰花篮的重要香花。如将
山节子赠送给恋人,表示传情、爱慕、思念。将白兰花赠送给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和诚挚的爱。
物种对比
黄兰(M.champaca)与白兰长得极为相似,白兰的叶片宽大而光滑,花洁白而大朵,花质好,香气浓郁。而黄兰叶片细长型,两面有茸毛,花黄色而小朵,花质差,香气浓浊。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花瓣的颜色,白兰花色淡白,而黄兰花色则呈金黄色。
白兰的拉丁学名(
含笑属 × alba DC.)里面有个“×”的符号,代表它是杂交出来的品种。代表白兰并不是自然存在的物种,它是由黄兰和山含笑杂交而来。杂交的白兰树有着不能结实的缺点,更不能通过种子来育出白兰树来。白兰和
黄兰两种树都比较常见,但人们发现白兰的香气相比黄兰来说更为浓郁,更乐意将黄兰作为础木,取白兰的枝条嫁接而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