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山
中国山东泰安的历史景观
蒿里山,又名亭禅山、高里山、英雄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海拔193米,占地面积约1153平方米。主要景点有蒿里山神祠遗址、蒿里山北伐军烈士纪念碑等,在此出土了文物唐宋玉册、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碑。
蒿里山早期为帝王禅地之所,亦是鬼神文化中心之一,存在“魂归蒿里山”的说法。泰安市“天堂—人间—地府”的三重空间就是受到了封禅和鬼神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有的城市空间格局,蒿里山属于其中的“地府境界”区。
自然地理
蒿里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山主峰正南7.8km处。海拔193米,东西宽298米,南北长422米,占地面积约1153平方米。
蒿里山属泰山山系,出露的是距今5~6亿年的晚寒武纪石灰岩。在距今2亿年左右时泰山南麓发生断裂,蒿里山位于断裂南侧的下降盘,因此残存了寒武纪地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孙云铸在蒿里山首次发现三叶虫化石,并以蒿里山虫命名。蒿里山虫化石是华北地区晚寒武世的标准化石之一,用于划分寒武纪地层。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蒿里山,又名亭禅山、高里山、英雄山。汉时,称其为高里山,据《重修泰安县志》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禅高里,即此。其后因《蒿里》之歌,讹为蒿里”。蒿里山是受魂归蒿里影响而产生的俗称。“蒿里”产生于“薧里”,意为死人里。汉武帝禅高里山后,泰山脚下的高里山逐渐为一般民众所认识,并将高里山的“高里”与魂归蒿里信仰中的“蒿里”相混淆。于是,高里山演变为蒿里山。
历史事件
贞祐二年(1214年),蒙古骑兵伐金,史称“贞之乱”,在蒿里山发生战火,蒿里山神祠被毁,后有多次重修。
元代,官方委派道人张志纯修复寺庙,并在蒿里山神祠原先基础上,“建成祠宇百二十楹,并募资塑七十五司神像”,徐世隆为撰记碑。
明代,组织了数次修。明陆容菽园杂记》记载:“五月,乡众重修蒿里山神祠”。成化三年(1467年)重修神祠,礼部侍郎许彬为撰记碑。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重修神祠,翰林编修朱之蕃为撰记碑。
清代,官方继续修缮蒿里山神祠,并对神祠周边环境进行了塑造,在蒿里山种植了大片柏树林。
民国时期,蒿里山作为控制津浦铁路与泰安城的制高点,受到战乱波及。1928年,国民革命军与张宗昌白俄铁甲部队在蒿里山一带交战。1938年,日军在蒿里山上设瞭望所、堡群,山林尽毁。1947年,华东野战军与国民革命军七十二师以蒿里山为主战场交战,在蒿里山上修建了军事防御工程,以争夺蒿里山军事制高点。蒿里山神祠毁于民国战乱。
主要景点
蒿里山神祠遗址
蒿里山神祠,主殿森罗殿,创建年代不详,神祠外曾建有岱亭、古仙洞等,蒿里山神祠现已全部损毁。蒿里山神祠为道教宫观,据考证,神祠建在地势较低但平坦开阔的社首山与蒿里山之间的山坳中,此处树木旺盛、环境幽闭。受鬼神文化影响,通过园林景观营造阴间氛围。法国汉学家沙畹在《泰山:中国人的信仰》中,载蒿里山神祠中神殿包括:森罗殿、阎罗殿、地藏殿、都殿。神祠在唐宋之际已成为民间重要的鬼神文化场所,据元徐世隆碑记载:“自唐至宋,香火不绝”。民国期间,蒿里山神祠被毁于战火。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蒿里山神祠遗址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目录》古遗址。
蒿里山北伐军烈士纪念碑
蒿里山北伐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山体顶部,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次北伐军阵亡烈士的墓碑。背面刻有“重于泰山”,两侧刻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字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蒿里山北伐军烈士纪念碑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目录》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文物
唐宋玉册
唐玉册,是李隆基封禅遗物。唐玉册为粉白色阶玉,15简,每简长29.2~29.8厘米,宽3厘米,厚约1厘米。宋玉册,是赵恒封禅遗物。宋玉册为白色阗玉,16简,每简长29.5~29.8厘米,宽2厘米,厚0.7~0.75厘米。唐宋玉册形制相同。玉册为泰山封禅大典在禅地时所用之物,以向大地报功并祈求后土娘娘佑护。
1931年,马鸿逵驻泰山期间,为修烈士祠及“讨逆阵亡将士纪念碑”,挖掘文峰塔塔基。期间,发现五色土坛,并进一步挖掘,先后发现宋玉册、唐玉册。唐宋玉册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碑
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碑立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碑高355厘米,宽102厘米,厚29厘米,首。碑原立于蒿里山森罗殿后,1931年,驻军马鸿奎部在蒿里山修烈士祠,将森罗殿拆毁,1972年将碑移置岱庙院。2009年,自来水管道改造施工时,现场出土《明重修蒿里山神祠记》残碑一块。
开发与保护
1999年,蒿里山列为山东泰安市泰山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景点。
2017年,《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中,要求整体保护泰安历史城区与北侧泰山“山城相依、山城一体”的格局,同时保护“蒿里山—古城—泰山”的“三重空间一条轴线”。
2021年,《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将蒿里山与其东侧的灵应宫合并,规划面积为0.3平方千米的“蒿里山——灵应宫”景区。
相关文化
封禅文化
蒿里山早期为帝王禅地之所,以宣扬自身统治。帝王先后至蒿里山禅地,刘彻“亲禅高里”。封泰山以祭天,禅泰山下的蒿里山以祭地,山上山下与祭天祭地呈对应关系,之后封禅文化没落。泰安市的城市空间格局受到封禅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有的“三重空间”格局,即天堂、人间、地府,也是其唯一实体空间载体,从蒿里山到奈何属于“地府境界”区,即“厚土大德之地”“落叶归根之所”。
鬼神文化
蒿里山为现今学术研究公认的鬼神文化中心之一。泰山地域自周代以来,就象征着阴曹地府,有“魂归蒿里山”的说法。随着封禅文化没落,泰山的文化形态由政治山、宗教山向民俗山、精神山转变,鬼神文化转向泰山周边寻求发展,蒿里山就是其中之一。蒿里山从帝王禅地场所成为民间公认的“阴曹地府”,最晚至宋代,蒿里山神祠已经成为了成熟的阴鬼神文化载体。道教张志纯对蒿里山神祠的修缮和建造,让蒿里山神祠找到宗教依托,民间对鬼神的祭祀得以稳定进行。明代蒿里山鬼神文化得到了官方认可。
相关作品
晋代陆机的《太山吟》中记载了蒿里山,据可查材料,也是最早将蒿里明确为蒿里山。诗句“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中的“蒿里”即指蒿里山。
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撰写的《1907年中国之行》,记叙了他与法国汉学家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1907年考察泰山的行程,期间一同拜访了蒿里山,此时蒿里山神祠还未被损毁。1910年,沙出版《泰山:中国人的信仰》(Le T'ai chan: essai de monographie d'un culte chinois)一书,书中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了蒿里山神祠内的神像外观和建筑方位。
参考资料
蒿里山点燃泰汶星火.泰安党史方志网.2023-03-23
第七篇.泰安市人民政府.2023-03-23
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碑.泰安市人民政府.2023-03-23
第九篇.泰安市人民政府.2023-03-23
泰安之战.泰安市政协.2023-03-22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报送审批前公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3-23
目录
概述
自然地理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历史事件
主要景点
蒿里山神祠遗址
蒿里山北伐军烈士纪念碑
文物
唐宋玉册
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碑
开发与保护
相关文化
封禅文化
鬼神文化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