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维纳斯》(Venere di dormiente)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画作,由乔尔乔内创作,最后由
提香·韦切利奥完成景观和天空,现藏于
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沉睡的维纳斯》是乔尔乔内短促的一生中最成熟和成功的油画作品之一。
《沉睡的维纳斯》中女神维纳斯没有置身于神话情节中,而是静静地憩息于风光秀丽的自然环境之中,将女性和自然风景的神秘处理在一起,形体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突出了纯洁美丽的容貌与身躯。这幅画集合了
威尼斯画派的纯美风格,从娇美的容貌到匀称的身材,从充满韵律的线条到牧歌式的田园景色,这种将人物、风景统一起来的女性之美从此成为艺术家争相描绘的题材。这幅画是威尼斯画派的浪漫与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融合之作。
该画作是文艺复兴中第一幅大型的裸女画作,象征着冲破
中世纪黑暗的“神明” ,标志着世俗人性的复归和
人文主义的胜利。而
乔尔乔内创造的开创性的“卧女式”也得到许多艺术家模仿,例如
提香·韦切利奥的《乌尔宾诺的维纳斯》、马奈的 《
奥林匹亚》、委拉斯凯兹的《
镜前的维纳斯》、戈雅的《
着衣的玛哈》与《
裸体的玛哈》等,都是对《沉睡的维纳斯》“卧女式”的继承。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与创作环境
14、15世纪的
意大利,发生了
资本主义的萌芽,在那里较早地确立了城市工商业者的统治地位。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人们的
世界观和文艺观发生改变,肯定了人是世界的中心、主宰着
宇宙,这种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性复归带来了
人文主义,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对人性的否定的否定。
威尼斯的艺术道路与当时特有的赞助方式有密切关联。威尼斯的教会与意大利其他地区教会不一样,没有特权,因此威尼斯的世俗观念比教会享有特权的地方要强烈得多。另一方面,政府和私人提供的赞助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形成一种炫耀的风气。这一切均源自于威尼斯的商业发达。商业的繁荣带来的是较为强烈的世俗欢乐情调。
在绘画领域上,由于人文主义的兴起,人的本性和价值也得到肯定,于是艺术家们从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中吸取养分,借助古希腊神话题材表现对女性肉体美和灵性美的
爱慕,
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 就在这个时候被创造出来。
在地理环境上,
威尼斯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乔尔乔内提供了源源不断
创作灵感。威尼斯充满了诗情画意,湛蓝的海水和多彩的
商船交相辉映,水的反射也增加了色彩的不确定性,在这种独特的形势下,威尼斯美术也呈现出与
佛罗伦萨、
罗马不同的面貌———发挥富于感官魅力的色彩表现力。所以乔尔乔内对色彩也更加敏感,创作了色彩丰富的《沉睡的维纳斯》。
创作过程
乔尔乔内约1490年在
威尼斯共和国接受绘画训练,随威尼斯最著名的画家
乔凡尼·贝利尼(1430—1516,
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学画。他将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色彩渲染、朦胧式技法和内敛的造型运用到这幅画中,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沉睡的维纳斯》作于1510年,
乔尔乔内于此时感染上了
鼠疫。主流说法为,这是乔尔乔内生前的最后一幅作品,他逝世前仅绘制完维纳斯的主体人物部分,背景部分是由师弟
提香·韦切利奥补充完成,乔尔乔内的意向是把神话题材转换成一种对大自然的沉思,因此有学者这样总结:即使《沉睡的维纳斯》画面的背景不是乔尔乔内的手笔,也可以认为提香是完全按照乔尔乔内的本意替他完成这幅作品的。
通过20世纪的X射线检查,研究人员发现这幅画作曾经有过大量的修改。在
维纳斯的脚边原本有一个丘比特的坐像,但在1843年被涂抹修改。在绘画过程中,两边的风景、帷幔的颜色以及原本头部的姿态都被改变了,维纳斯的头部朝向原本是侧面。
画作内容
《沉睡的维纳斯》在风景优美的背景中,维纳斯利用手延长了山丘长度,自然连接了大自然,窈窕优雅的身姿通过深红色和银色的床单的细节间接表现出来,在维纳斯的身后,是山石树木,
乔尔乔内没有将这位女神置身于神话情节中,而是让她静静地憩息于风光秀丽的自然环境之中,将女性和自然风景的神秘处理在一起,形体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突出了纯洁美丽的容貌与身躯。
这幅画在形体、色彩、柔和的线条和景色的层次上都达到了高度统一,作品中的
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色彩,而赋予她更重的人性特征,从神话人物转向了贴近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人文精神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 “美”的典范。
艺术鉴赏
主题
欧洲人体画都是从神话或宗教中取材的,这与文艺复兴时代的
人文主义思想有关,当时的艺术家们认为通过人体美能看到人的心灵的智慧,看到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因此裸体的女性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其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来自希腊神话中的各类女神形象,她们高贵、纯洁、永恒的形象让人感受到崇敬之情。《沉睡的维纳斯》的
创作灵感就来源于神话故事,展现了希腊神话
阿佛洛狄忒安详沉睡的情景,画面上的维纳斯是个理想化的形体,
乔尔乔内将维纳斯这一迷人的躯体描绘得非常完美。
构图
画面的构图十分简单,
维纳斯在大自然之中沉睡,神态安详,其前额、双眉、眼睑、嘴唇以及修长的身体,无不展现出了维纳斯自然柔美的状态。画中的维纳斯将右手放在脑后所构成的曲线也包含着节奏感,斜卧的姿态自然又舒展,流畅的弧线运用使身体柔顺和圆浑。这些元素综合在一起形成的优美造型已经达到了一种无法进行言传的境界。
坡度平坦而又宁静的丘岗形成的节奏与维纳斯的形象形成的节奏和谐统一,她明朗柔和的表情和背景弥漫的金色光芒使人微微欲醉。
维纳斯梳着古典式的乌黑光滑的发髻,右手优雅地枕在脑后,左手轻轻地放在小腹下遮住羞处,侧卧的垫布褶皱呈现出古典的美感。
维纳斯躺卧的身体呈
对角线分布,左腿由画面中心伸向右下角,右腿则蜷缩着伸进左腿一侧呈交叉的姿势。画中裸体的维纳斯安静地沉睡着,体形匀称,线条流畅,显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这张《沉睡的维纳斯》开始,维纳斯“斜卧”姿势作为一种固定经典姿势艺术大师们一再模仿,被后世艺术家广泛运用,成为了许多艺术家的创作源泉。
人物
在西方艺术史上,维纳斯不仅仅是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一个美丽女神的形象,它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文艺复兴时代的作品中含有大量的宗教题材,而纳斯堪称西方艺术中塑造得最多的形象之一。
维纳斯在文艺复兴时期成为人性解放、
人文主义的象征,
乔尔乔内笔下的维纳斯自然、优雅、含蓄,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是对人的生命、身体和智慧的歌颂。这幅画中维纳斯的原型既非古希腊的雕塑,也非古罗马的石棺,她是威尼斯的哥特式传统与人文主义理想的结合,是沉睡于静谧田园间的圣洁女神。
《沉睡的维纳斯》中维纳斯的形象充满了丰腴的肉感和现世的诱惑,她体态丰润、衣着华贵、皮肤细腻而洁白,这样的女性形象被当时的
威尼斯画家奉为理想的标准。乔尔乔内在形象塑造和形式处理上的造诣体现出了
维纳斯的心灵美,使维纳斯的造型设色已经完全融化到了血肉人体之中,直令人感到她的脉搏、气息和生命。
色彩
从画面的色彩看,基本都是尊重固有色(物体的颜色,也就是固有色)的。画中的人体散发着温情的淡金色,从淡金黄又渗入暖黄色,又转移到背景的沉红色。在背景上,画家用从蓝到绿,从绿到橄榄色这样既鲜明而又微妙的柔顺色彩转移,来组成色彩的交响,而这种抑扬流畅的色调,又在人体上达到了更好的奏鸣。在风景的色彩处理上,山坡起伏的其线条和人体的轮廓互相呼应、节奏
共振,远处的小山和傍晚的浮云笼罩在淡金色的落日余晖和清晰的明暗之中。
乔尔乔内明暗渐隐的画法柔化了人物的轮廓,使作品传达出了一种神秘的意境,人体和风景的结合达到了协调的抒情和构图的统一完整。
空间
在该画中,体现了西方传统绘画中空间表现的逼真性,通过色彩的冷暖变化表现空间,画家以写实的手法,对皮肤的质感和面部表情的刻画,逼真的再现了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旨在真实的表现对象。通过明暗关系表现空间,体现人体浑圆的立体效果,使人物真实,在人物和风景的深度关系上同样也是通过光线、明暗来完成的。画作通过“焦点
透视”使观者的视线层层推移,使画面忠实于视觉,体现画面空间的真实感。同时结合捕捉表现对象的一瞬的手法,表现了一个凝固、静止的空间。这幅画空间安排上较为饱满,整幅画面没有太多的空隙,完全是色彩的堆砌。在空间的表现上,
乔尔乔内也加入了主观化的处理,如加入了达芬奇的朦胧的光影技法。
自然
在乔尔乔内在《沉睡的维纳斯》的处理上显现出一个独特的理想——表现人物和风景的融为一体,使人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达到了人和周围世界的统一和谐。他甚至将风景的地位凌驾于人物之上,开创了风景人物绘画的新格局。与以前的人物画所不同,乔尔乔内对于周围自然的状态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传统的题材被乔尔乔内转换成对大自然的一种沉思。画面中酣睡的女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躯体所形成的曲线与山脉形成的曲线组成的韵律极其相似,
维纳斯的躯体和周围背景的自然景物之间所形成的组合,为人们展现出了一种只存在于理想中的闲适优雅的世界。
价值与影响
艺术价值与美学影响
《沉睡的维纳斯》为裸女题材创立了一种标准图示———斜卧式。不同于古希腊时期直立的维纳斯,《沉睡的维纳斯》中的维纳斯被创造性的横躺了下来,相对古希腊时期维纳斯艺术形象变得更亲切更贴近生活和现实,因此《沉睡的维纳斯》 成为卧式女人体的
范式作品。
《沉睡的维纳斯》开启了以
风景画为背景、以女性人体为主要描绘对象的构图先河,是
人文主义精神的一种体现,成为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主题。这幅画充满了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实现了把人的肉体美和精神美统一起来的理想,表现了人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美的统一,自然的女性之美从此成为艺术家争相描绘的题材。
《沉睡的维纳斯》中对斜躺的女人体的开创、对人体柔和逼真的描绘,以及风景画的开拓、对环境气氛的要求和把握,都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这幅画开创了自然与精神相融合的艺术世界,影响着几个世纪绘画艺术的发展。
历史影响
中世纪的艺术是为
基督教服务的,强调对
雅威的崇拜与服从。
乔尔乔内彻底打破了中世纪艺术作品不能裸露身体、形象呆板生硬的固有模式,他在画中描绘具有真实感的人体绘画,让当时的人们大开眼界。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是文艺复兴中第一幅大型的裸女画作,象征着冲破中世纪黑暗的“神明” ,标志着世俗人性的复归和
人文主义的胜利。
乔尔乔内的 《沉睡的维纳斯》对于人的心灵细腻典雅的描述,追求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人物形象上完美再现等都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有力体现,这些对于发展
威尼斯共和国以及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衍生作品
在
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中,维纳斯化作裸体女性的形象,躺在宁静的大自然中,与自然融合成一体,从此,乔尔乔内创造的这种范式得到许多的模仿。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1538年,
提香·韦切利奥(提齐安诺·维伽略,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
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受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的启发,创作出《乌比诺的维纳斯》,乔尔乔内首创的维纳斯“斜卧”姿势就被提香援引并继承在这幅画中。提香笔下的
维纳斯用一双乌黑的眼眸将视线投向画外,仿佛与画外人四目交接,款款深情地渴望静候意中人的到来。在《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中,提香把维纳斯的形象
世俗化,赋予了
爱神更多的人间烟火,体现出文艺复兴盛期浓厚的人文气息。
《奥林匹亚》
爱德华·马奈,16世纪
印象派的
法国领袖画家,马奈之作《
奥林匹亚》的诞生宣告了现代主义绘画与古典学院派绘画的彻底决裂,画面的构图是典型的
乔尔乔内式风格,卧式的女人体继承了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的范式。在色彩运用上,大量的涂色和深浅色彩的对比运用,以及性惑的轮廓线条,使丰满的裸体女人更加突出。
《镜前的维纳斯》
该作品创作于
委拉斯开兹的晚年(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凯兹,
西班牙画家)。画中
维纳斯全裸地侧卧于一张铺了丝绒毯的床上,背面朝向观众,背影则展示了女性美丽的体型和肤色。既展示了女性特有的优美线条,又暗示了一种潜在的生育能力。该画借鉴了
乔尔乔内及
提香·韦切利奥的《沉睡的维纳斯》的某些影迹,其风致神韵也大致相近。
《着衣的玛哈》与《裸体的玛哈》
18世纪末西班牙画家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对斜卧的图式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和描述(弗朗西斯科·德·戈雅,西班牙画家,18世纪和19世纪
现实主义的主要人物),他怀着巨大的热情画了两幅同一姿态和构图的作品———《着衣的玛哈》和 《裸体的玛哈》。画中的人物妩媚而丰姿,流露出画家所追求的自由和热情。戈雅吸收了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的艺术美,在人体比例方面加以演化,体现出戈雅的
浪漫主义突破。
重要展览
2013年10月,英国伦敦博物馆举行“数字油画展览”,《沉睡的维纳斯》以3D的形式得以展示。
2022年1月1日,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油画家
庞茂琨在龙美术馆重庆馆举行个展,《沉睡的维纳斯》与
人工智能、仿生机械等前沿科技以结合的形式得以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