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社-法治周末报社于2022年筹划,2023年推出并重点打造的一档大型中视频法治节目《百家法治讲坛》总导演。
执导节目
节目名称
《百家法治讲坛》栏目是由法治周末报社出品的一档大型中视频法治节目,每期节目10至20分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各界知名人士担纲主讲人,讲述身边的法治故事或经典案例,以达到普法和推动法治进步的目的。
主创团队
出 品 人:陈建国 总制片人:张 亮
总 策 划:孙继斌 总 监 制:刘立民
专栏文章
恢复性司法在化解矛盾中的现实价值
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传统的司法模式在应对未成年犯罪问题上遭遇了不小的挑战,因此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将“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替代性刑事司法
范式,引入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实践中。
那么恢复性司法是什么?在预防未成年犯罪方面如何运用恢复性司法?恢复性司法的实施过程又有哪些具体措施?恢复性司法又怎样与传统司法模式相结合?本期《百家法治讲坛》邀请到中国犯罪学会常务理事
张荆教授,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开学法治第一课 聚焦“暗网
在暗网上,公民隐私数据买卖、器官买卖、色情服务等黑灰产较为普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受害者或施害者。
本期栏目专访了在该领域有着长期研究的山东大学计算心理学研究院院长姜斌祥教授,为读者揭秘“暗网”。
开学法治第一课 聚焦“打拐
辽宁省沈阳市人员流动较大的某街道明目张胆地诱拐儿童,该男子最终在
特种警察和周边群众的合力下被抓现行。人贩子何以如此“胆大”而难以杜绝?这让《百家法治讲坛》的编者想起4月7日“
孙卓、符建涛被拐案”的庭审现场,被告人吴某龙跷起二郎腿,始终不予道歉。
人贩子们如此“淡定”的背后,必定藏有深层次的原因。曾经有位人贩子在被捕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述了几句流传甚广的话,即“没有我们拐不走的孩子!”“不就一个小孩吗?”“他们可以再生!”从中不难看出这名人贩子对生命的漠视,对孩子人身权利的轻蔑。
面对打拐领域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百家法治讲坛》第一期聚焦“打拐”,并邀请到了电影《
失孤》中
刘德华所饰角色的原型
郭刚堂、
陈可辛执导的打拐题材电影《
亲爱的》中两名原型
孙海洋和
杜小华及“
孙卓、
符建涛被拐案”的代理律师姚克枫,还有在科技打拐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的山东大学计算心理学研究院院长姜斌祥教授,就打拐、防拐的话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古书今解 “普法”可以更有新意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孔祥宇教授认为,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而法治教育则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被视为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植传统文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适应了对创新普法手段的要求,也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挖掘经史典籍中的法治故事,将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法治教育中,发挥传统文化的普法价值,或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围绕如何借助古典名著普法这一主题,《百家法治讲坛》栏目采访了
孔祥宇教授。
“问诊”校园欺凌
13岁对于一个女孩而言,是满怀梦想、翩翩起舞的年龄,更是青春的肇始。
然而,近日
海南省一位13岁女孩遭遇校园欺凌的新闻却登上热搜。这位女孩被多名未成年人殴打,导致左耳
鼓膜穿孔,眼睛有异物插入,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身体多处伤痕。
无独有偶,3月23日的
衡水市桃城中学一名初二学生遭遇校园欺凌被捅7刀。
校园欺凌缘何会发生?又有哪些类型?应如何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本期《百家法治讲坛》就相关问题对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专职副秘书长胡发清进行了采访。
质量工作必须建立在法治基础上
质量兴则国兴。如今,质量的“
长征”已不只“万里”。
在“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百家法治讲坛》栏目特邀到“
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
刘兆彬,回顾“中国质量万里行”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他对中国质量发展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