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藤
棕榈科黄藤属植物
黄藤(拉丁学名:Daemonorops jenkinsiana (Griff.) Mart.),棕榈科(Arecaceae)黄藤属(省藤属)植物,,也被称为红藤。其适合生于低地雨林中,通常存在于受干扰的地区。黄藤在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印度老挝等国均有分布。在中国产于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南省,且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栽培。
黄藤是有刺藤本,茎起初是直立的,后攀援;叶羽状全裂,叶柄背面凸起,叶鞘具囊状凸起;羽片多,等距排列,稍密集,线状剑形;黄藤雌雄异株;花序直立,开花前为佛焰苞包着,呈纺锤形,外面的佛焰苞呈舟状,上面具直刺,里面的佛焰苞少刺或无刺;开花结果后佛焰苞脱落;果被平扁;果球形,顶端具短粗的喙,中央有沟槽;种子近球形,压扁;花期5月,果期6~10月。
黄藤的茎部质地优越,是编制家具及工艺品的优良材料,其梢也可以食用;种子是制作“佛珠”的传统材料。
形态特征
黄藤的茎初时呈直立生长,后攀援生长。
黄藤叶为羽状全裂,羽片部分长为1~2.5米。叶轴顶端常延伸为具爪状刺的纤鞭,叶轴下部的上面长有紧密排列的直刺,叶轴背面沿中央具单生的向上部为2~5个合生的刺而在顶端的纤鞭则具半轮生的爪;裂片近对生,50~75对;叶柄背面呈凸起状,长有稀疏的刺,上面具密集的、一般为合生的短直刺;叶鞘具囊状凸起,被早落的红褐色的鳞状物和许多细长、扁平、成轮状排列的长约2.5厘米的刺,大刺之间着生许多较小的针状刺;羽片多,等距排列,稍密集,两面绿色,线状剑形,先端极渐尖为钻状和具刚毛状的尖,长30~45厘米,宽1.3~1.8厘米,具3(~5)条肋脉,上面具刚毛,背面仅中肋具稀疏刚毛,边缘具细密的纤毛。
黄藤雌雄异株,花序直立,开花前为佛焰苞包着,呈纺锤形,并具短喙,长约25-30厘米,外面的佛焰苞呈舟状,两端几乎均匀地变狭窄,上面具长短不一的、平扁的、一般为片状的三角形渐尖的直刺,而里面的佛焰苞少刺或无刺;开花结果后佛焰苞脱落;花序分枝上的二级佛焰苞及小佛焰苞均为苞片状,阔卵形,渐尖;雄花序上的小穗轴密集,长约3厘米,花密集,雄花长圆状卵形,长5毫米,花萼杯状,浅3齿,花冠3裂,约2倍长于花萼,总苞浅杯状;雌花序的小穗轴长2-4厘米,明显之字形曲折,每侧有4-7朵花;总苞托苞片状,包着总苞的基部,总苞为稍深杯状;无性花的小稍凹陷,呈明显半圆形;果被平扁;花冠裂片2倍长于花萼,披针形,稍急尖。
黄藤的果实为球形,直径为1.7~2厘米,顶端具短粗的喙,中央有宽的沟槽,具光泽,暗草黄色,具稍淡的边缘和较暗的内缘线。
种子
黄藤的种子近球形,压扁,胚乳深嚼烂状,胚近基生。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黄藤在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中国均有分布。
中国分布
黄藤的天然分布以海南岛为中心,延伸到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地区。在引种和人工栽培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省区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黄藤天然分布于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藤能忍耐荫庇的森林环境,但生长发育期间需要充足的光照;黄藤分布的主要土壤类型为黄红色砖红壤、砖红壤性黄壤、红堆和砖红壤等。在土壤肥沃、土层1.0m以上,表层有机质含量高、水分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其适生的气候温度为20~24℃,能短时间忍耐-3.5 ℃ 的低温。在日照总时数为1900~2400小时,年降雨量1100毫米以上,干燥度为0.6~1.0的环境中生长较好。其花期5月,果期6-10月。
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黄藤的繁殖可通过随时采集成熟种子来进行大规模播种育苗。其最适采种期11~12月。播种前,把种子浸泡于水中掺沙揉擦,除净粘附于种子的残留果肉和种子的外胶质层。播种时,选用洁净河砂,做成沙床,把种子均匀撒于床面,播后用木板轻压种子入沙,覆薄沙,架搭避雨棚,每日淋水保湿。发芽后,再分批移植。
扦插育苗技术
选择当年和上年、直径合适的半木质化枝条作为育苗插枝条。在剪力斜面扦插口时,剪刀在有芽的枝节处,迎芽节的中心向下剪成斜口,斜口另一端要保持有1个芽眼。扦插时,要保持枝条土角度与地面呈45°倾斜角,枝条插入土中2/3,地上部分至少保留1个芽眼。扦插后,要及时清除禾本科杂草。扦插苗对水、肥的需求量大,要注意适时浇水和追肥。
组织培养
以易于消毒和丛芽诱导的种胚为外植体。对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后,选用黄藤的基本培养基进行丛芽诱导,然后采用对棕榈藤组培生根最为有效的NAA来诱导黄藤组培苗生根。最后,将高度大于3.5cm的生根苗移植于蛭石和水的介质中,90%遮荫一个星期,75%再遮荫一个星期,然后采用常规苗圃管理。
栽培技术
采种、种实处理和种子贮藏
产区小规模育苗造林,可随时采集成熟种子播种育苗。大规模育苗,最适采种期11~12月。黄藤果皮坚硬,胶质裸韧的果肉包骨质坚实种子,种胚细小易丧失生活力,采种后应及时处理以防霉变而丧失发芽力。种实处理方法先用锤轻击果实,去皮脱肉,后把种子浸泡于水中掺沙揉擦,除净粘附于种子的残留果肉和种子的外胶质层,洗净阴干,切忌暴晒。
造林技术
在原生条件下,黄藤与其它多种藤本和乔木树种共生在同一林地,形成协调统一的复层结构的群落生态系统。实现人工栽培,尽可能模拟天然群落结构,实行合理的林藤间种,以获取林地多重效益。为了提高藤的初采产量,可采用丛状栽植,即在同一植穴种植2株,株距一定。
抚育管理
黄藤植后1~2个月,初检成活率,并及时补植,一年后检查保存率,只在保存率低于85%的情况下才补植。丛状栽植,凡植穴保留1株,不宜再补植,补植时应尽量选择1级藤苗。
黄藤需要连续抚育3年,林藤间种宜在种植行带状抚育,除草、松土、扩穴,林地疏伐,以扩大种植行带光照,促进萌芽和茎生长。且每株以上坡方向90°弧形浅沟匀施复合肥,施后覆土,下雨前施肥为最佳。且施肥时要注意肥料与主根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烧根烧苗。
病虫害防治
幼苗茎缩病主要危害幼茎;叶斑病危害藤苗叶片,引起病害诱因是苗木管理不善,加强苗期管理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也可采用化学防治从而较好防治效果。危害黄藤害虫有直翅目剑角蝗科下的六种。耗子是黄藤苗木和造林后幼藤最主要的有害动物,应用毒杀法灭鼠除害。
新苗预埋培养和采收
黄藤定植后第1年,主藤长度可达1.4~1.6m。定植后4~5年,当黄藤主干基部直径达3cm以上时即可采收。采收一般在秋季、冬季进行。距植株基部50~60cm处刻伤作为新苗预埋点,将该新苗预埋点用土埋植,新苗预埋点即可长出新的植株。采挖新苗预埋点以下的根状茎部分以及原植株的其它部分,保留新苗预埋点生长出的新植株。采收后,留下的黄藤主干截口处要用塑料薄膜或石蜡进行封口处理,防止感染和水分蒸发。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黄藤是热带森林重要的再生非木材资源,也是中原地区原藤的重要来源。黄藤茎干是制作藤家具、藤编织品和藤工艺品的重要原料。黄藤嫩茎梢17种氨基酸的总含量高达13.14%,营养丰富,可供食用。
黄藤种子质地坚硬,种胚基生,胚乳以白色为主,间杂黑色纹理,整粒种子经过打磨后,表面有圆形空穴和黑点,因而得名“星月菩提子”,用星月菩提子串成的链子可供念佛之用或作为饰品配戴。。
观赏价值
黄藤生长茂盛,叶片美观,用于庭院装饰可营造热带雨林氛围。
相关研究
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关于其生态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其天然生长区域的研究,采用普查方法来分析藤种植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分布规律。第二个是对其生长规律研究。通过观察其生长的物候象,分析野生藤的生长习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得出黄藤在山坡下部,土壤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的立地生长较好。且在3年内幼藤阶段生长慢,3年后进入抽茎速生期。
参考资料
黄藤.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04-20
..2023-04-20
..2023-04-20
..2023-04-20
..2023-04-20
..2023-04-20
..2023-04-20
..2023-04-20
..2023-04-20
..2023-04-2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种子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生长习性
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扦插育苗技术
组织培养
栽培技术
采种、种实处理和种子贮藏
造林技术
抚育管理
病虫害防治
新苗预埋培养和采收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观赏价值
相关研究
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