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然博物馆
位于重庆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
重庆自然博物馆坐落于北碚区云山麓,北区金华路398号,是一所多学科、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前身为1930年卢作孚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1943年由十余家全国性学术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更名为西南人民科学馆、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至1997年重庆市直辖后更名为重庆自然博物馆。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自2008年底动工,2015年10月建成,总投资近4亿元,占地216亩,建筑面积30,842平方米,展区面积16,252平方米;老馆即位于重庆市枇杷山正街74号的西部科学院旧址
重庆自然博物馆藏品共计11余万件(号),新馆展出8000余件(号),涵盖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旧石器、地质矿产、岩石、土壤等八大学科。新馆设“动物星球”“恐龙世界”“山水都市”“地球奥秘”“生命激流”“生态家园”6个基本陈列,重点阐述自然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主要展示中国西部早期科技发展史、科学普及发展史以及抗战内迁科技史。
重庆自然博物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2006年5月,“西部科学院旧址”(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中国西部科学院时期
为开发西部宝藏,富裕民生,1930年秋,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创办“中国西部科学院”。起初,西部科学院借用火焰山的一座庙宇;不久便迁建于位于嘉陵江畔的文星湾。在鼎盛时期,中国西部科学院设有理化、地质、生物、农林四个研究所以及博物馆、图书馆和兼善学校等,同时管理着西山坪农场、北碚气象测候所和三峡染织厂等机构。1942年1月,为促进川西地区(原西康省及邻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还增设了“西昌工作站”,负责当地的资源调查和工业设计。
中国西部科学院是我国第一所民办科学院,是卢作孚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将“科学救国”与“实业救国”思想相结合,积极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光辉典范。以“从事于科学之探讨,开发宝藏,富裕民生,辅助中国西部经济文化事业之发展”为宗旨,在西部早期开发建设中扮演了“排头兵”角色,为民国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一大批重要的学术机关也向大后方迁移。中国西部科学院及其所在地北碚,接受了许多学术机构和科技人才的转移安置,一度成为中国科学界的“诺亚方舟”和“战时学术研究中心”。
西部科学院旧址”作为重要的近现代史迹, 1992年公布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核定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直辖后,2000年公布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西部博物馆时期
1943年中国西部科学院联络内迁北碚区的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等十余家科研机构,在文星湾创建了中国西部博物馆。推举翁文灏卢作孚等13人组成理事会,主持经营。1945年7月召开第一次理事会,聘请李春昱王家楫等各学科专家26人组成设计委员会,负责规划本馆教育与研究工作,并聘李乐元为馆长,主持馆务。
卢作孚借让中国西部科学院“惠宇”大楼作为博物馆的陈列主楼,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则在“惠宇”附近另行建筑。以“从事科学教育之推广及专门学科之研究”为宗旨的中国西部博物馆,设地理、地质、工矿、生物、农林、医药卫生6个分馆,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综合了最多学科的第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
当时的展品有中国第一件地形浮雕——“中国地形浮雕”、 中国第一具中国人发掘、研究、装架的恐龙——“许氏禄丰龙”、 中国人主持发掘的第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模型——“北京种”模型等。并将动物陈列作自然环境布置,如“中华白熊自然环境”(白熊,即大熊猫),开中国博物馆标本布置的新记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1950年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由西南文教部接管。1952年改为西南人民科学馆。1953年并入西南博物院,更名为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1955年西南博物院改组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198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重庆市博物馆增挂 “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牌子。1991年重庆自然博物馆独立建制至今。2008年底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动工,2015年10月建成。2015年11月9日,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开馆。2017年,重庆自然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建筑布局
建筑特色
新馆建筑设计理念来源于自然现象“根包石”,石为缙云山之石、重庆市之石,根则为黄葛树之根。重庆市的市树“黄树”之根,蜿蜒交错扎根于巴渝土地的岩石之中,反映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力,是一种自然之美。“根包石”所包含的文化性、伸展性和包容性与建筑一体可以产生良好的互动,代表了绿色生态的环保理念。高耸的建筑中,从屋顶到楼板,从立柱到墙体,都栩栩如生地表现着生命的形态。
馆内布局
新馆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展示面积1.6万平方米,高三层,共有6个常设展厅和1个特展厅。博物馆一层设贝林厅、重庆厅、恐龙厅和特展厅,二层设地球厅、进化厅,三层设环境厅。恐龙厅纵贯两层,局部还带有夹层,展示面积达2800平方米。在14米高的宽阔空间里,摆放着31具恐龙复原骨架,大的数十米长,小的也有三五米。新馆基本陈列取材自然标本及其保存环境的研究成果,以“主题单元式”“生态场景式”“分类序列式”等表现手法,运用声、光、电和多媒体技术,体现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的特点。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
贝林厅 | 动物星球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贝林厅位于博物馆一楼,由贝林的名字命名。该展厅内近300件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均由美国慈善家、“重庆市荣誉市民”肯尼斯·贝林自2011年起捐赠,通过对各大洲自然风光、各种动物标本的展示和对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描摹,呈现出动物和谐,环境和谐,自然和谐的画面,让参观者亲历一场寰球动物嘉年华。
重庆厅 | 山水都市
重庆厅位于博物馆一层,通过重庆本地动植物化石的展示,回应重庆人对自身“从何而来”的好奇,展现当地特色的山水、生物与生态。展厅有3米长的中华鲟标本和中华鲟卵巢标本;有“巫山人之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提供的各种化石,包括“巫山人”下颌骨化石,在龙骨坡发现的古猿牙齿化石。一枚属于200年前的长臂猿科下颌骨化石,证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场景真实存在于200多年前的长江两岸。
恐龙厅 | 恐龙世界
恐龙厅位于博物馆一层左侧,陈列展品1200多件,以大型恐龙骨架和数百件恐龙骨骼、牙齿、蛋及蛋 巢、脚印化石标本,重现“恐龙盛世”辉煌。主要展示的是四川盆地中生代时期的恐龙动物群体,有体型庞大的蜥脚类恐龙自贡龙,身披剑板的江北重庆龙、具有尾锤这一独特秘密防御武器的蜀龙属、凶猛的肉食恐龙甘氏四川龙亚洲最完整的肉食龙之一和平永川龙以及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复原装架的恐龙许氏禄丰龙。折叠古生物陈列介绍了中国古生物界近世几次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寒武纪生命大爆炸-云南澄江动物群;喧嚣的古海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龙动物群;火山层中的生命-辽西地区热河生物群;罕见的发现-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群。
地球厅 | 地球奥秘
地球厅位于博物馆二层,以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标本为主,展示了地球的历史,生动阐释了圈层结构、地壳运动、内外动力等地质作用。让参观者感叹这个奇幻的科学世界的同时领悟: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进化厅 | 生命激流
进化厅位于博物馆二楼,近40亿年里地球上生活过的动物种群一一呈现。进化厅主要取材于中国古生物化石重大发现,以典型的时间、事件、标本等生物进化节点串联出生物演化大戏,揭示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阶段与规律。展厅中有博物馆专程从摩洛哥征集回的沧龙颅骨化石,它是那只在电影《侏罗纪公园》里咬死暴虐龙的海中霸主。
环境厅 | 生态家园
环境厅在博物馆三楼,用大量实物标本,向孩子们讲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展厅正中的巨大球体,是西部地区第一个球面科学展示系统,向观众展示美国海洋大气总署及美国航空航天局地球气象监测、气候变迁、海洋温度、地形地貌以及星系探索等世界最先进的地球科学研究成果。
百年地史壮丽画卷——中国地质调查所历史陈列
“中国地质调查所历史陈列”,以科学家精神为主线,以时间顺序为脉络,立足中国近代科技史、着重于抗战内迁科学,设计5个主题内容版块,展出民国文献、地矿标本、土壤标本、北京人头盖骨模型及多媒体互动展项217件,文物数量83件、多媒体互动展项10余套,首次向公众系统展现了中国地质调查所从草创成立到成果累累,从抗战西迁到新中国成立后重组改制的生动历程。
服务社会富强国家——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事迹展
“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事迹展”在卢作孚旧居内推出,通过“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抗战救国”“国际交往与中国建设”五大板块,以丰富的照片、实物、史料、视频向广大观众还原了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的生平历程及思想成果。
科学魂 强国梦——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历史陈列展览
2018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重庆自然博物馆老馆“科学魂 强国梦——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历史陈列展览”全新开放。该展览由“惠宇楼的故事”“关注民众教育”“战时学术中心”以及“新时代的辉煌”四个单元组成,展示中国西部早期科技发展史、科学普及发展史以及抗战内迁科技史。
特别展览
奇趣自然岛数字科普互动体验展
该展览位于博物馆一楼特展厅,于2021年7月-2022年1月举行,是专门为4-12岁儿童打造的亲子互动体验项目为主的儿童主题乐园。分为万物生长、弹跳大比拼、如影随形、湖泊涂鸦、夜游花神、球球大作战、生命画卷、恐龙魔方、生态沙池、动物笔记等板块,通过数字技术提供超时空的多样化互动体验,激发小朋友的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它世界——自然“生”态艺术展
此展览于2021年09月19日开展,1700平方米的展厅内以几何排列、色彩组合等方式展出凤蝶总科甲虫、两栖爬行类、贝类等生物标本,用180余幅近500种1000余件精美生物标本,展示出大自然万象生命的缤纷色彩。美国昆虫艺术家克里斯托弗·马利(Christopher Marley)的艺术作品在展览中亮相。展厅内,还营造了原始森林、热带雨林、沼泽湿地、荒漠沙丘等四大景观复原场景,遴选了50余种300多件观赏性和教育性具备的昆虫,两栖爬行纲等动物进行活态化展示。旨在让观展者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通过近距离观看和牵手互动,感知生命的律动,感恩自然美好,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馆藏精品
部分重要藏品
学术研究
重庆自然博物馆在地球科学方面,历年主持或参与的重要发掘、调查项目有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合川区马门溪龙、永川区永川龙属等重大发掘工作,参与亚洲地区恐龙足迹考察、参与丰都高家镇、井水湾、奉节横路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及巫山猿人遗址等发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如:198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自然博物馆联合发掘,发现古人类门齿和一段带犬齿的两块颌骨以及与人类化石同一层位的巨猴、剑齿虎、双角犀等化石数十件。化石属早更新世,距今204万年。填补了我国早期人类化石空白,对于人类起源和三峡河谷发育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1999年 2月15 日,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承担的三峡工程重庆库区1999年考古发掘项目,其地下文物保护项目为:横路旧石器地点、井水湾遗址。完成丰都井水湾、奉节横路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共获得珍贵旧石器标本700余件。
生命科学方面,在中国西部科学院初创时期,主要是派少年义勇队学生参与到国内外生物机构或科学考察团的入川或西部考察活动中。如,在1928年、1929年的两年中,多次参与到进入四川省西康省两省的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国立中央研究院生物研究所等学术团体的调查采集活动中,1930年又派峡防局少年义勇队学生2人参加到中瑞新甘西北科学考察团的考察等等。在1930年中国西部科学院正式建立起来后,继续保持与学界的联系,或参与采集或自主调查。直到20世纪70、80年代,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动植物野外考察逐年增多,到2000年以后,更多地参与到与大学或林业局、环保局的项目中。主持或参与的重要考察有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重庆市)、三峡库区重庆段陆生野生脊椎动监测调查、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重庆雪宝山市级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调查等。
重庆自然博物馆在馆史研究方面,自1930年至2016年,发表近80余篇文章,其中, 1930-1949年,26篇;1950-1989年,4篇;1990-1999年,10篇;2000-2009年,17篇;2010-2016年,20篇。近年来,出版馆史研究专著1部《中国西部科学院研究》,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西部科学院在中国现代科技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研究”“近现代中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研究”。
文化活动
2020年12月25日,重庆自然博物馆举行90周年庆启动仪式暨首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并于当天举行“科学魂 强国梦——西部科学院旧址历史陈列”展览开幕仪式、“寻根、铸梦、发展——纪念重庆自然博物馆90周年”报告会。
重庆自然博物馆开展群众性科普研学活动,2020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博物馆联合北碚区科协举办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强的科技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科普惠民活动。8月21日,开展“科学之夜”主题活动——“夜游侏罗纪”。2021年6月,开展龙寐山城——“神兽”奇妙夜活动,邀请近50组亲子家庭夜宿博物馆,跟随博物馆工作人员穿越时空,走进别样的恐龙世界。活动内容不光设有古生物科普知识讲座,还有恐龙厅探秘、古生物化石修复、3D科普电影等。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习以恐龙为代表的古生物学科相关知识,掌握生物进化历程,了解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提高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育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022年6月,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公益讲解及青少年研学活动,每天都有不同主题,引导孩子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致力于让广大青少年拥有与众不同的博物馆游览体验,端午假期吸引累计31077人次到访自然博物馆
所获荣誉
2016年12月,重庆自然博物馆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7年,重庆自然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8年10月,重庆自然博物馆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0年5月,重庆自然博物馆《熊猫时代——揭秘大熊猫的前世今生》荣获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优胜奖
2020年12月,重庆自然博物馆被审定为第七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2021年12月,重庆自然博物馆荣获2021年度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2022年1月,重庆自然博物馆获评重庆市文明单位。
参考资料
重庆自然博物馆.每日环球展览.2023-04-23
博物馆历史.重庆自然博物馆.2023-04-23
本馆简介.重庆自然博物馆.2023-04-22
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市人民政府.2023-04-22
中国西部科学院.重庆自然博物馆.2023-04-23
中国西部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2023-04-23
..2023-04-22
常设展览.重庆自然博物馆.2023-04-22
馆藏精品.重庆自然博物馆.2023-04-22
学术研究.重庆自然博物馆.2023-04-22
重庆自然博物馆.华龙网.2023-04-23
关于公布第七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4-2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中国西部科学院时期
中国西部博物馆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建筑布局
建筑特色
馆内布局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
贝林厅 | 动物星球
重庆厅 | 山水都市
恐龙厅 | 恐龙世界
地球厅 | 地球奥秘
进化厅 | 生命激流
环境厅 | 生态家园
百年地史壮丽画卷——中国地质调查所历史陈列
服务社会富强国家——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事迹展
科学魂 强国梦——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历史陈列展览
特别展览
奇趣自然岛数字科普互动体验展
它世界——自然“生”态艺术展
馆藏精品
学术研究
文化活动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