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货币
主要流通于印度尼西亚群岛的货币
印尼货币(英语:Indonesian Currency;印尼语:Mata Uang Indonesia),即主要流通于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商品交换媒介,包括纸币或硬币等。
在公元800-1600年间,印度尼西亚地区主要使用金币或银币交易,最古老的货币是在12世纪初左右用黄金和白银制成的,称为马货币(Krisnala)真加拉王国(Jenggala kingdom)的遗物,除了金银币外,由苏门答腊岛三佛齐王国(Samboja kingdom)生产的串珠、13世纪中国商人带来的铜币也在印尼部分地区流通。17世纪荷兰殖民印度尼西亚,从欧洲进口的金币、银元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主要流通货币,其中也包括荷兰东印度公司1724年自行制造的铜币。1942年日本殖民印度尼西亚,随即清算了其他类型货币以保证荷兰盾价值,同时开始引入日本的货币,日本政府发行的纸币在同年的3月成为印尼的法定货币。二战后,印度尼西亚独立,1946年7月5日成立印度尼西亚国家银行。同年的10月3日,第一版卢比(Rupiah)发行,但在1946年到1950年期间,日本和荷兰货币仍然在印尼当地流通,直到1951年印尼联邦政府实行货币改革后,印尼盾正式成为了国家官方货币,取代了其他遗留媒介。60年代,印尼遭遇通货膨胀危机,在1965年通货膨胀率飙升至635%,为此印尼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控制外汇以及发行新版印尼盾。1970年,印尼国家银行在新纸币上增加了5000印尼盾和10000印尼盾的面值。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后,印尼盾硬币开始推出,面值从1印尼盾到100印尼盾。1975年9月,100卢比面值的纸币永久退出流通。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印尼盾对美汇率跌至最低点,持续了32年的苏哈托政权也因此倒台。千禧年,受货币大幅贬值的影响,100和500面值的卢比停产,1000、5000面额的卢比发行。2004年,20000面值卢比发行,次年印尼央行重新设计了10000和50000面值的卢比。2016年12月19日,印尼央行发行新版印尼盾,纸币上印有“印度尼西亚统一制共和国(Negara Kesatuan Republik Indonesia)”字样。
印度尼西亚卢比包括纸币和硬币,单位为卢比(Rupiah)。其中纸币的面值共有八种:100、500、1000、5000、10000、20000、50000、100000卢比;铸币的面值有六种:1、2、5、10、25、50、100、200、500、1000卢比,每卢比可分为100仙(sem),ISO货币符号为IDR,由印尼央行(Bank Indonesia,简称BI)发行和控制。
基本信息
定义
印尼货币(英语:Indonesian Currency;印尼语:Mata Uang Indonesia),即主要流通于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商品交换媒介,包括纸币或硬币等。1946年10月3日,印尼央行发行第一版卢比(Rupiah),1951年正式成为国家官方货币。符号:RP;货币代码:IDR。
卢比面额
流通中的印度尼西亚卢比主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其中纸币的面值共有八种:100、500、1000、5000、10000、20000、50000、100000卢比;铸币的面值有六种:1、2、5、10、25、50、100、200、500、1000卢比。
发行机构
印度尼西亚卢比由印尼央行(Bank Indonesia,简称BI)发行和控制。
发展历史
早古代
在佛教和印度教传入印度尼西亚群岛之前,群岛的贸易系统通常使用能普遍接受的支付方式构成。最初,使用的支付工具非常简单,例如在伊里安地区(印尼语:Pulau Irian)使用某种类型的贝壳,在明古鲁(印尼语:Bengkulu)和北加浪岸地区(印尼语:Pekalongan)使用珠子作为货币,而在勿加泗地区(印尼语:Kota Bekasi)则使用“belincung”(一种石斧)作为当时的支付手段。
印度教-佛教帝国时期
印度尼西亚群岛处于印度教-佛教王国期间时,支付手段取得了进步,尤其是材料和设计方面。例如,在爪哇岛印尼语:Jawa)上,支付工具已经由金属制成。最古老的货币是在12世纪初左右用黄金和白银制成的,称为马货币(Krisnala)真加拉王国(Jenggala kingdom)的遗物。
与此同时,在爪哇以外的地区,布托尼王国在9世纪也留下了柬埔寨货币的流通痕迹。此外,如当时的三佛齐王国(梵文音译:Sri Vijaya)和满者伯夷国(爪哇语:Madjapahit),已经有了自己的货币。可惜的是,在三佛齐王国期间留下的钱币还没有找到。而满者伯夷留下的由铜制成的“Gobog”货币被认定在14至16世纪流通。除了作为支付手段外,这种货币还被广泛用作圣物。而最早的硬币制品来自于夏连特拉王朝(Shailendra dynasty),生产于9世纪至12世纪。
伊斯兰帝国时期
在15世纪,当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尼西亚群岛发展,伊斯兰王国发行了各种货币,例如来自苏门答腊国(Samudra Pasai),亚齐苏丹国(Aceh),占碑苏丹国(Jambi),巨港苏丹国(Palembang),万丹苏丹(Banten)和苏民纳王国(Sumenep)的货币。发行的货币通常用阿拉伯语书写。比如占碑皇家货币的背面写着阿拉伯语“صنعت 1256”,正面写着“شلفات المكمين”。独特的是苏民纳王国的钱,上面用阿拉伯文字盖上了“苏民纳”的印章。这证明了当时的伊斯兰王国在印尼群岛的商业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当地王国的各类货币与其他外币一起流通、互相兑换。例如,一个西班牙雷亚尔(Real)等于亚齐苏丹国的16马斯(迪拉姆),4个英国先令等于亚齐的5马斯(迪拉姆)。
欧洲殖民时期
荷属时期
17世纪荷兰殖民印度尼西亚,此时从欧洲进口的金币、银元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主导印尼群岛贸易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语: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简称VOC)试图取代在群岛流通的所有外币。为了取代流行的西班牙雷亚尔,便印制了荷兰雷亚尔。此外,荷兰银币“Rijksdaalder”成为群岛的标准货币。1727年,VOC制作了Duit(铜)以取代中国的铜币。然后在1748年,VOC以证券(证书)的形式引入了纸币,公众的良好反响鼓励VOC增加销售的纸币数量,面额价值从1到1000“Rijksdaalder”不等。从1783年开始,VOC以100%白银担保流通纸币。
新制爪哇货币
当东印度群岛掌握在英国手中时(1808-1815 年),莱佛士试图通过从流通中撤出约850万“Rijksdaalder”并恢复西班牙雷亚尔作为标准白银货币,以此来改善地区的金融状况。1813年,这种西班牙雷亚尔被新制的爪哇货币“Ropij”所取代。
荷兰盾
1817年,代表荷兰国王统治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专员Elout、Buyskes和Van der Capellen(1815-1819 年)发布了荷属东印度群岛古尔登(Gulden)以取代爪哇Ropij。
代币货币
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统治期间,许多外国种植园发展壮大,因此需要某些货币来促进交易,因为荷属东印度群岛政府缺乏制造货币的材料,种植园制造和流通自己的货币在各自的种植园地区有效。该货币被称为种植园代币货币。自 1911 年后,种植园代币货币失效,荷属东印度群岛政府已能够满足这些种植园的小面额。种植园代币货币的一个例子是种植园货币“Poeloe Radja Asahan”,其面值为 1 美分和 10 美分。
奥克特罗 I - VIII 时期
1825年,威廉一世国王提议在爪哇建立一家银行。1828年,爪哇银行(印尼语:De Javasche Bank)以荷兰国王的特别权威“奥克特罗(Oktroi)”为基础,延续了这一提议。根据Oktroi,爪哇银行被授权发行和流通价值为5荷兰盾及以上的银行券。由于印刷量有限,荷属东印度群岛流通的一些货币是硬币,即Duit硬币(VOC于1727年发行的铜币),约翰内斯·范登博世(Van Den Bosch)重新加强了这种硬币。
DJB wet 协议
1892 年,De Javasche Bankwet 取代了当时的 Oktroi VII。DJB 继续发行和流通面额为5荷兰盾及以上的纸币。DJB 印制的钞票包括 J.P. Coen 系列、 bingkai系列和mercurius 系列。wayang 系列是荷属东印度群岛政府向日本投降之前爪哇银行的发行最后一类银行券
日属时期
1942年日本殖民印度尼西亚。在日本占领期间,所有金融政策都是由日本中央军政府制定。中央军政府尝试通过禁止使用其他货币来维持荷兰盾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盾的价值。此外,日本占领政府还开始发行和流通被称为“invasi”的日本纸币。1942年,第一版新货币以荷兰语形式发行,后来的第二版标有“大日本政府(Pemerintah Dai Nippon)”字样的发行没有流通。同年3月,中央军政府发行的日本货币成为印尼的法定货币。1943年发行了第三版标有“大日本帝国制(Dai Nippon Teikoku Seihu)”字样的纸币。1945年9月29日,盟军在丹戎不碌港(Tanjung Priok)登陆后,部队指挥官在群岛下令禁止使用日本货币并分发 NICA(荷属印度民政局)货币。
印度尼西亚独立
NICA货币
在印度尼西亚独立之初,国家的货币状况非常糟糕。据估计当时流通中的日本货币约有40亿卢比,16亿在爪哇流通。当NICA与盟军占领印度尼西亚主要城市并控制日本银行后,最初继续从这些银行发行日本货币,NICA使用日本货币为其军事行动提供资金,还用以支付本地雇员的工资。后来NICA发行新的荷属东印度群岛货币(NICA货币)并开始下令禁止使用日本货币,这一切都加剧了印度尼西亚的财政状况,印度尼西亚的货币状况持续恶化。
在印度尼西亚国境内,由于资金和专家有限,印度尼西亚政府无法立即印制本国货币。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根据1945年10月3日的宣言,在日本占领之前流通的货币被承认为印度尼西亚领土上的法定货币。此外就在前一日,艾哈迈德·苏加诺政权发布了一项声明,指出NICA货币在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境内不再有效。
卢比
初版卢比
印度尼西亚印钞票的呼声开始出现,印尼政府于1946年10月3日开始发行了ORI(Oeang Repoeblik Indonesia)纸币,也就是第一版的卢比。但是刚刚独立不久的印尼群岛局势比较混乱,造成ORI的流通停滞不前。ORI在群岛各地只能暂时以“游击队”的形式传播,但也逐渐唤起了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团结和民族主义意识。
奥瑞达
刚独立后的印尼各地局势较为混乱,印尼政府为了克服之前因荷兰军事侵略后中央与各地区之间通信中断而导致的现金流通问题,印尼中央政府授权地区领导人发行了一种当地货币“奥瑞达(ORI-Daerah)”,该货币在各自地区暂时有效。自1947年以来,ORI-Daerah和ORIDA已在苏门答腊岛、万丹、塔帕努里和班达亚齐等省出版。
RIS 货币
1949年圆桌会议闭幕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RIS)成立。1950年5月1日,RIS政府将ORI和ORIDA从流通中撤出,取而代之的是自1950年1月1日起生效的RIS货币。1950年3月,印尼财政部长沙弗鲁丁·普拉维拉内加拉(Sjafruddin Prawiranegara)发布了一项名为“沙弗鲁丁剪刀(Sjafruddin Scissors)”的财务重组政策,将爪哇银行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纸币面额削减到 f2,50 以上。左边的剪纸仍然有效,可作为一半价值的货币。同时,正确的部分可以兑换成 1950年的 RI 债券贷款函。1950年8月,印度尼西亚国的形式恢复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统一制国家,RIS货币不再有效。
政府资金
根据印度尼西亚银行第11/1953号基本法,印度尼西亚银行有权发行和流通面额为5印尼盾及以上的纸币。对于面额低于5印尼盾的纸币和硬币,仍然是印度尼西亚政府的权力。根据印尼中央银行的第13/1968号法律,印度尼西亚银行是唯一拥有发行和流通纸币和硬币的唯一权利的机构。后来2004年1月15日第3/2004号法律修订的关于印度尼西亚银行的第23/1999号法律也规定了这一权力。
央行货币
1953年,印度尼西亚银行印有1952年年号的纸币首次在印度尼西亚流通。这笔钱是在起草中央银行法律的同时准备的,并在英国的Thomas De La Rue\u0026Co印刷厂以及荷兰的Johan Enschede en Zoen印刷厂印刷。同时,NV Pertjetakan Kebajoran 印制了一些面额的 Rp10 和 Rp25。 这个系列之后包含了动物系列、手工系列、花鸟系列以及国家人物、英雄系列。
廖内群岛印尼盾
1963年10月,廖内群岛印尼盾(KR Rp)发行,以对抗在廖内群岛地区使用的马来亚元。1964年7月1日,廖内群岛印尼盾(KR Rp)退出流通,取而代之的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所有其他领土普遍接受的官方印尼盾货币,西伊里安除外。
西伊里安盾
1963年10月,西伊里安返回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领土后,印度尼西亚政府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发行了西伊里安盾,以取代以前在该地区生效的荷兰盾,西伊里安盾于1971年5月1日撤出流通。
第二代卢比
为了在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全境实现货币统一,根据1965年12月13日第27/1965号总统令,在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全境发行新的印尼盾纸币作为法定货币。印度尼西亚银行被授权发行各种面额的所有类型的货币。而上一次政府发行的货币是1964年的苏加诺系列。1971年2月18日第8/1971号总统令规定,除了将逐步收回的西伊里安盾外,西伊里安省普遍接受印尼盾货币作为法定货币。1971年5月,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全境实现了真正的货币统一。
统一发行
第11/1953号法律成立时,印度尼西亚银行只发行面额为5印尼盾及以上的纸币,面额低于5印尼盾的纸币和硬币需要由政府发行。但是,根据第27/1965号总统令,印度尼西亚银行有权发行面额各类的货币,这违反了第11/1953号法律。根据第13/1968号法律,印度尼西亚银行成为发行权的唯一持有人。
纪念币
1970年,印尼央行发行了第一枚特别纪念币,以纪念印尼共和国独立25周年。下一版特别纪念币是自然保护区系列(1974年和 1987年)、45年力量的斗争(1990年)、救助儿童会(1990 年)、长期发展 I(1993 年)、印度尼西亚独立50周年(1995 年)、世界儿童(1999 年)、卡尔诺100年(2001 年)和哈达百年纪念(2002 年)。所有硬币均由金或银制成,但长期发展系列 I(1993年)由塑料制成。
后来货币危机发生时,对纸币的需求急剧增加。50000印尼盾面额的塑料纸币最初是作为特别纪念币发行的,但为了满足银行的流动性需求,被迫发行流通。
通货膨胀
60年代,印尼遭遇通货膨胀危机。1961年上升到27%,一年后直接跃升至174%,在1965年通货膨胀率更是飙升至635%。由于这种混乱,物价飙升,到1965年底,物价指数比1958年高出了363倍。为此印尼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控制外汇以及发行新版印尼盾等。
1966年稳定计划的出台,改变国家的经济政策,为债务减免创造了机会,要求更严格的银行准备金,并取消了对进口的限制。印尼央行同时对外汇汇率进行了重大控制,以发展印尼政府急需的外汇储备。1971年8月23日,印尼政府调整了印尼盾对美元的汇率,从378印尼盾兑1美元下降到415印尼盾兑1美元,印尼盾贬值8.9%,此后直到70年代后期一直保持在这一水平上。但对一些印度尼西亚企业的运营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必要进口材料供应。
经济变化包括引入“新”印尼盾,其汇率为1新印尼盾=1000旧印尼盾。1970年印度尼西亚银行在新银行券上增加了 5000 印尼盾和 10000 印尼盾。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后,印尼盾硬币再次推出,从 Rp1 到 Rp100 不等。1975年9月,100印尼盾纸币永久退出流通。
70年代后期开始,印尼盾多次大幅度贬值,1978年11月15日,印尼政府将印尼盾兑美元的汇率下调为625:1,贬值幅度达33.6%。同时,政府采取"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1983年3月30日,印尼政府再次宣布印尼盾贬值,从702.5印尼盾兑1美元下降为970印尼盾兑1美元,贬值27.6%;1986年,因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印度尼西亚的外汇收人明显减少,为扩大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出口,印尼政府于9月12日再次宣布印尼盾贬值,从1134印尼盾兑1美元贬为1644印尼盾兑1美元,贬值31%;此后印尼盾对美元的汇率不断下浮。
货币危机
由于国际收支赤字过大、外债负债过重、政治因素等多重问题,印尼在这个时期的国家经济一直存在问题,在受到泰国货币危机的影响后,1997年7月份,印尼盾也发生了货币危机。1997年7月15日,印度尼西亚银行公布的中心汇率为2449印尼盾兑换1美元,8月1日贬至2609盾兑换1美元。8月14日,外汇市场的印尼盾汇率大幅度下跌,从约2700盾兑换1美元贬至3000周兑换1美元,印尼政府当天决定不再执行于预汇率的措施,让印尼盾自由浮动。10月6日,印度尼西亚银行公布的中心汇率降3至3810盾兑换1美元,外汇市场的印尼盾汇率已降至3865盾兑换1美元,与7月15日相比,印尼盾已贬值36.6%。
1998年新年伊始,印尼盾对美元的汇率急速下跌。1月5日,印度尼西亚银行公布的中心汇率为6300盾兑换1美元,比1997年12月30日的5300盾兑换1美元下跌1000盾。1月8日的中心汇率达8825盾兑换1美元。1月21日突破10000盾兑换1美元,中央银行公布的中心汇率为10150盾兑换1美元,外汇市场的收盘价达11300~11600盾兑换1美元。11月22日,中央银行公布的中心汇率降至11500盾兑换1美元,外汇市场的汇率一度暴跌至16500盾兑换1美元。后来在国家银行的干预下,回升到12000盾左右兑换1美元,收盘价为11900~12350盾兑换1美元。按印度尼西亚银行公布的中心汇率计算,1998年1月22日与1997年7月15日相比,印尼盾贬值78.7%,即印尼盾兑换美元的实际币值仅剩21.3%。1998年1月22日外汇市场的最低汇价与1997年7月15日的中心汇率相比,印尼盾贬值85.2%,即印尼盾兑换美元的实际币值仅剩14.8%。1998年6月,印尼盾达到每1美元16800印尼盾的最低点。
为扭转3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印尼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修正政府财政预算;延迟政府和私人的工程建设项目;取消外资购买公司股票不得超过49%的限制;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整顿金融机构;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请求援助等。在此次危机中,截至1997年12月31日,印尼盾贬值了52.4%,是东亚国家(地区)中幅度最大的,对国民经济的冲击也是十分沉重的,同时这次货币危机也直接导致了在印尼维持了32年的苏哈托政权的倒台,以前印有苏哈托形象的50000面值印尼盾纸币被同一面额的威吉·苏普拉特曼(WR Soepratman)照片所取代。印度尼西亚要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需要比其他国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长的时间。
千禧年后
2000年,受90年代末金融危机的影响,面额为100和500印尼盾的纸币正式停产。2004年12月1日,印度尼西亚银行发行了20000印尼盾和100000印尼盾的连式面额,有两张和四张的类型。2005年10月20日,印度尼西亚银行董事会重新设计了10000印尼盾和50000印尼盾的纸币,也发行了两张和四张连式面额。
2016年12月19日,印度尼西亚银行推出了印尼盾纸币和硬币的新设计。印度尼西亚银行在银行券上贴上了"印度复尼西亚共和国统一制国家"的字样,而不是像以前的货币系列那样印有印度尼西亚银行。2020年8月,印度尼西亚推出了75000印尼盾纪念钞票以庆祝该国独立75周年,尽管印制了7500万张纪念钞,但极高的需求导致印尼银行最终实施了购买限制。
流通版本
纸币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硬币
参考资料:1999版和2003版 2016版
纪念币
纸币
参考资料:
硬币
参考资料:
流通地区
印尼盾通过印度尼西亚银行代表处和设在各省的分行网络,在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全境进行一系列印尼盾货币分销活动,货币使用各种陆、海、空运输方式进行分配。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和目标
自2000年起,印度尼西亚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选取的指标为剔除政府管制价格和收入政策影响的CPI。每年的通胀目标是由印度尼西亚银行(Bank Indonesia,简称BI)和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谅解备忘录(MoU)的形式联合制定的,通常先由BI在5月份前向有关部门提交通胀目标建议、再由各方商议确定并由政府发布。在最终目标确定后,BI通过调整操作目标—BI利率,影响流动性供给,努力实现事前制定的通胀目标。如果由于特殊原因需要修改目标,也是由BI先提出修正意见。
货币政策的决定
印度尼西亚的货币政策是由BI的董事会决定的,通常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讨论货币政策,如遇特殊情况,也会在董事会的月度会议上做出决定,主要是确定BI利率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幅度(25个基点的整数倍)。董事会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政策反应函数等确定与实现通胀目标相适应的BI利率水平参考值,密切关注通胀预期、经济增长、货币供给、经济和金融部门的发展状况等经济指标的变动,同时收集宏观或微观问卷调查结果、重大经济事件、专家观点、风险和不确定性评估、经济和货币政策研究成果等各类信息以辅助决策。BI注重货币政策的透明度管理,及时向公众公布和解释通胀目标的制定、货币政策框架、已经和即将要实施的政策措施、董事会货币政策会议议程等信息,同时在董事会季度会议后通过媒体、记者会等形式阐释货币政策决定及原因、定期发布货币政策报告或通货膨胀报告,经常与经济界、学术界的专家保持沟通。
货币政策的实施
根据《印度尼西亚银行法》第四章第十款第一条,BI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式来实施货币政策:开展公开市场操作(OMO)、设定贴现利率、设定法定准备金要求及监管信贷或融资等。
汇率
数据有效期截至2024年5月11日:
相关事件
2024年,美元持续走强,给亚洲多国的汇率以及经济带来了影响。2024年3月,印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05%,创7个月来新高。印尼家庭消费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如果通胀加剧,该国经济恐将面临萎缩危险。艾哈迈德表示,印尼政府正采取措施去美元化,同时建议各国应在贸易中减少使用美元,提倡多元化货币体系。
参考资料
印度尼西亚的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2024-05-12
汇率牌价.中国银行.2024-05-11
koleksi koin.Bank Indonesia.2024-05-14
rupiah.大英百科全书.2024-05-14
JAVASCHE BANK NAAR BANK INDONESIA.ResearchGate.2024-05-15
Currency Image.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2024-05-12
Detail Uang Kertas.印度尼西亚造币公司.2024-05-12
Detail Uang Logam.peruri.co.id.2024-05-11
Circulation.Bank Indonesia.2024-05-15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定义
卢比面额
发行机构
发展历史
早古代
印度教-佛教帝国时期
伊斯兰帝国时期
欧洲殖民时期
荷属时期
新制爪哇货币
荷兰盾
代币货币
奥克特罗 I - VIII 时期
DJB wet 协议
日属时期
印度尼西亚独立
NICA货币
卢比
初版卢比
奥瑞达
RIS 货币
政府资金
央行货币
廖内群岛印尼盾
西伊里安盾
第二代卢比
统一发行
纪念币
通货膨胀
货币危机
千禧年后
流通版本
纸币
硬币
纪念币
纸币
硬币
流通地区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和目标
货币政策的决定
货币政策的实施
汇率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