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楼是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位于中国福建西部
龙岩市永定区境内,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客家土楼主要有福建客家土楼、江西客家土楼和广东客家土楼,永定土楼是福建客家土楼的主要组成部分。客家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
清代及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永定客家土楼根源于中国古代生土建筑文化,经历了从堡寨到民居,从无石基到有石基,先有方楼后有圆楼,进而方圆并存的演变过程。永定全县有圆楼360余座,方楼4000余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杰作。同时永定客家土楼文化底蕴丰富,功能齐全,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冬暖夏凉、教化育人等多种功能。
2008年,永定土楼(含
永定区的高北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
初溪土楼群和
衍香楼、振福楼)作为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正式列入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充分展现了其所具有的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2011年8月,永定土楼被评选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永定土楼的建造与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密切相连。
永定客家先民在他乡建筑自己的家园时,把中原传统文化完整传承的同时,又与地域人文理念完美结合。永定客家土楼在继承前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在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布局结构、审美情趣等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和超越。在古代生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了部分近代西洋建筑艺术和
中原地区古代园林艺术,表现了客家文化与各种文化相融合的特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至今,更多的土楼也同样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化、多元化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性。这些数以万计的土楼构成了一部完整客家人的发展史。
同时客家土楼也是
客家文化中宗法制度在居住文化上的体现,为抵御外敌、凝聚内力,客家人聚族而居,上百人上千人的以血脉为单位群体共居一楼,一楼便是一个聚落。而客家人崇文重教、敦亲睦族等理念在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中也有明显的体现,特别是那些点缀在土楼建筑体之上的楹联,就是儒家思想精髓的最好诠释。客家土楼的设计中也贯穿着精深的“八卦学说”,永定客家先民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把《
周易风水》中的八卦理念与地形、水势、风向奇妙灵巧结合起来,建造出一座座按八卦布局、以阴阳为本的神奇美妙的杰作。
兴建历程
永定客家土楼位于
福建省永定区,是客家民居建筑群。永定客家土楼历史悠久,最早的一座土楼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土楼是在特定历史环境的推动下产生和演变的,它的形成与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大迁徙相关。客家是从中原南迁的
汉族,自
晋朝至明清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以及边陲铁骑的侵扰,中原汉民迁徙南方,并不断南下,最终在在闽粤餘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共处并经千百年来的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
客家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现在大部分永定客家人是
南宋、元、明三朝从宁化石壁村一带迁入的,为了防御凶猛的野兽、盗贼以及化解与原住民的摩擦,他们选择了聚族而居的生存方式,建造了居住防御一体的“堡”、“寨”。
客家土楼在明代早中期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力的提高,
永定区客家先民对“堡”、“寨”进行改造,最终形成“一字型”和“口字形”土楼。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永定设县,经济实力增强,且烟草种植带来很多财富。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下,土楼建筑进入鼎盛时期。很多富人对“口字形”土楼进行扩建,改造为雍容华贵的“五凤楼”以彰显地位和财富。这时的土楼为方楼。
但方楼四角的房间通常晒不到
太阳且存在不利于防守的弊端,客家先民根据地理环境以及现实需求结合中国传统风水“八卦”进一步改造方楼,形成了建筑圆形土楼的想法。
清代康熙时期,江集成构建的承启楼有“圆楼之王”的称谓,此后的永定圆楼大多仿造此样式修建。
20世纪60年代初,东西方
美苏冷战的后期,美国人分析卫星照片时发现,在中国的东南部
龙岩市、
永定区一带的大山里,中国不知何时建起了一大批类似
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后发现这些所谓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其实只是客家土楼。随后,永定土楼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往考察研究,更有无数旅者慕名而至。
为扩大永定土楼的影响力,把土楼推向世界,永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1998年,成立了申遗委员会和申遗办,向上级呈送申遗报告,并邀请国际、国内世遗专家考察指导土楼申遗工作。
2000年4月,
福建省省长办公会议决定,整合永定县的
初溪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三群二楼”),
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
河坑土楼群、
怀远楼、
和贵楼,
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六群四楼”,以“福建土楼”的名义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地理环境
永定土楼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的
永定区,是闽西粤东的交界县份。该地区的气候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约为20.1℃,夏季温暖多雨,冬季温和干燥。永定地区地形多样,有山地、丘陵、河谷、盆地等多种类型。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加上水系网络构成了永定土楼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客家人在此定居、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建筑特征
永定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具有代表性的土楼近3000座。永定土楼,分五凤楼、方楼和圆楼三大种类。
类型特征
五凤楼是高贵庄重的礼制建筑,最标准的平面形式是“三堂两横”。平面布置上恪守中轴主线、左右均衡的原则。通常沿中轴线前后依序布置下堂、中堂和主楼(合称三堂)。总体看来,主楼制高,两侧鸟翼作左右拱护状。其主要特点是:必有高大、建于中轴线的开敞厅堂;左右设有平衡对称的横屋,横屋数量不等;大门前的晒谷坪及半圆形的池塘必不可少;布局必然是后高前低,层层叠落。
方楼也叫四方楼,是客家土楼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其特点是:纵轴对称,主次分明;以厅堂为院落中心组织房间;用走廊贯穿全楼。
圆楼,又称圆寨,是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其特点是: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寨是堡垒,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成为有效的准军事工程;构件尺寸统一,施工也相对简便;有更强的抗震能力。
结构特征
永定土楼外形呈圆形或方型,整体遵循中轴对称的原则,属于家族性集体住宅。聚落一大族,一楼一小族,这种围合的、向心的集体住宅形式维持并加强了家族凝聚力。
土楼采用多层式结构,一般为3-5层,层与层之间通过楼梯、过厅、过堂等相连。土楼内部空间设计合理,布局紧凑,功能齐全,包括住宅、储存、防御、娱乐、教育等多种用途。一层通常是会客厅兼餐厅、厨房及饲养牲畜。二层常用作存粮和杂物间,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土楼的一二层通常不设置窗户。三层以上是居住区域,包括浴室等生活设施。
土楼墙体宽厚,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不小于0.9米,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隔热性。土楼墙体还设计有许多窗户、阁楼和通风口,方便采光、通风和观景。
建造特征
选址特色
土楼选址通常颇为讲究。首先需要考虑实际需求,需要考虑容纳人口数量以及建设资金。其次土楼选址注重风水,风水主要指土楼周围的环境,它关系整个房屋的安全和家族的长治久安,因此建造新的土楼前会请风水先生勘察。最后需要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如日常生活所需水源、可开垦的田地以及交通条件等。
建造材料
客家土楼外为土墙,内为木框架。建构土楼主要使用的材料为当地的泥土,通常选用黏粒含量高且还有一定比例砂子的黄土。同时构建时会在土墙中加入树枝、竹叶等作为龙骨,来增强土墙的牢固性。同时土楼的墙体不全是用土建造,对于一些低矮的附属用房,比如厕所、厨房等,墙体常常会使用河卵石筑成,卵石之间用调好的砂浆灌缝,此种工艺一直沿用到水泥的大量生产,然后逐渐消失。
建筑装饰
土楼的装修由内外两部分构成,外部装修一般包括大门、楼匾等,内部装饰包括走廊、楼梯等修饰。
土楼的外部装饰主要集中在门窗部位,外围的墙体没有任何装饰,但土楼的门大有讲究。客家人常在门两侧张贴对联或在两边修砌石雕,石雕上常有龙纹、花纹、雷云纹等图案,门环门锁的金属构件上也常刻有动物花纹。客家人相信风水,认为在门上悬挂一些摆件能起到驱邪避凶的作用,如铁圈、簸箕等。这些挂件也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
土楼内部还有许多精细的装饰细节。雕刻装饰是其中较为常见的样式,大到房梁的结构、
聂氏宗祠的楼柱、大门的花纹,小到家具的纹理、各式各样精美的雕刻摆件。土楼内部随处可见精湛的雕刻手艺。雕刻的内容为惟妙惟肖的人物画、客家人的历史传说、文字,以提醒着客家后人敬重祖先、传承客家文化。
建造技艺
土楼建筑中蕴涵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安全防卫、生产生活需要、聚居和崇文重教意识于一体。土楼营造工艺精巧,规划构筑考究,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合理安排房屋布局,使居住的楼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土楼外部结构丰富多样,内部空间井然有序,装饰工艺精湛高超。
建造流程
土楼的建造流程一般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是开地基,当地人通常先制作土楼的建筑平面图;第二步是抽签分房间,把所有房间编上号,抽到哪一间后,沿着外墙从上到下的房间都是这一家的,在土楼的整个造价中,中庭和外墙这些公共部分的材料费用是所有人一起承担的,房间则由居住人各自出钱装修;第三步是打石脚,因为土楼的土墙非常怕水,所以要在一楼的地基上用石条砌一个石脚,防止水往上渗;第四步是行墙,也叫夯土墙,先把木头模板架在墙上,然后往里面倒土料,人站在上面往下用力把土夯实,这就是夯墙。每层楼的墙夯完之后,他们会在墙里放一些木梁,把它和内部框架连接起来,这就是第五步“献架”。然后再在这个木框架的基础上,把楼板、隔墙、楼梯、栏杆等安装上去,房子就是由这些木结构组成的。等这些全部盖完之后,再把屋顶铺上,当地人叫“出水”。第六步,每家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装修房间。一座土楼至少五六年才能完工。
主要景点
永定土楼旅游地分为四个景区,分别为洪坑土楼群景区、初溪土楼群景区、高北土楼群景区、南溪土楼群景区。
洪坑土楼群景区
洪坑土楼群风景区是
永定区四大土楼群中发展最为成熟的一个土楼群。其中,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村于2006年获得“
福建省最美乡村”称号;2011年8月,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
洪坑土楼群坐落在
湖坑镇东北方向,现有大小、方圆大小不一的土楼36座,其外形有正方形、长方体、圆形、五凤、半月形以及各种不同的变异形式。其中以土楼王子—振成楼、宫殿式建筑—奎聚楼、府第式建筑—福裕楼最为突出。
初溪土楼群景区
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下洋
初溪村,它包括集庆,余庆,华庆,庚庆,锡庆,福庆,共庆,藩庆,善庆10个土楼。其中,“集庆楼”是
福建省最古老的一座圆形土楼,它的构造非常奇特,共有七十二个阶梯,每一户一个楼梯。
初溪土楼群坐落在半山腰上,地势起伏不平,总体上坐南向北,依山傍水,东西绵延,南北绵延。四面环山,有一条从东边向西边穿过的溪流,两条溪流穿过村子,汇入溪流。北部的地形比较平坦,所以建造的土楼也比较古老,规模也比较大。之后建造的土楼,随着地势的起伏,渐渐往南延伸,高度也越来越高,建筑的规模也越来越小。
高北土楼群景区
高北土楼位于永定
高头镇高北村,它包括承启,五云,世泽,侨福四个土楼。
承启楼是高北土楼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坐落在高北村。承启楼是一栋占地5000余平方米的圆形土楼。全楼由四座同心环形建筑组合而成,外环是一个4层高、直径73公尺的主楼,由高头
江姓第十五世祖江集成(1635年-1719年)所建,明崇祯元年(1628年)破土动工。花了81年时间,于清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成。在承启楼的旁边,还有一座方型的"世泽楼",两座楼之间只有十余丈的距离,屋顶的飞檐和屋顶的棱角,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距离承启楼百余丈处,有一栋"五云楼",这五云楼是一栋方形的土楼,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是整个高北部土楼中最早的一栋。"五云楼"为明嘉靖时所建,由于其住处太过拥挤,到了明
崇祯时开始建承启楼。十八年后,承启楼建设完工。1950年代建成"世泽楼"和1960年代建成"侨福楼"等一批新的土楼。这就形成了现在的高北土楼群。
南溪土楼群景区
位于
永定区湖坑镇的南溪土楼有“土楼长城”之称,包括已被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的振福楼和衍香楼。
南溪土楼群落有几百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建筑,,错落有致,气势磅礴。从山顶的观景台上往下看,在蔚蓝的天空和白云的衬托下,土楼乌黑的屋顶和灰暗的土墙,就像是一颗颗黑色的珍珠,镶嵌在山峦之间,有着一种简单、威严、粗犷却又不失优雅的韵致。
文化活动
土楼节
土楼节,既展示了客家土楼风采和客家民俗风情,也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营造了声势,进一步提高土楼知名度,把土楼推向世界。
1995年11月,
永定区成功地举办了首届“永定客家土楼文化观光节”,开幕式上,走古事、舞龙、婚俗、山歌等客家民俗文艺表演丰富多彩,民风古朴,吸引了海内外来宾的目光。
2008年,中国福建土楼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海内外同胞反响强烈,来自
新加坡、
新西兰、等地区的人员均出席参加了为庆祝申遗成功而举办的中国福建(永定)土楼客家文化节。
“2011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于9月9日至12日在永定县举行。该活动由
国家旅游局、
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
福建省旅游局、
龙岩市人民政府承办,是第七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主要活动之一。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23年,为深入推进土楼景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土楼景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永定土楼5A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和服务水平,
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定土楼景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
保护
福建省龙岩市于2006年申报了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作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以永定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于2008年被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从此千百年的土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永定有关单位于2008年启动的《福建(永定)土楼保护规划》荣获“教科文组织亚太区域
文化遗产保护大奖”“优秀工程”。
在2011年,制定了“世遗”土楼的5年修缮方案,共23栋“世遗”土楼的整修工作,共筹集资金8000万元以上。
相关文化
近几年,立足本土,深入挖掘客家人的文化内涵。永定以《
土楼神韵》、
歌剧《土楼》、交响《土楼回响》等著名的“土楼三部曲”形式,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土楼旋风”的热潮。
永定已研发出《土楼探险》手游、出版《
土楼探险之牛牛和妞妞》系列图书、制作《
大鱼海棠》等20多部以土楼为主题的电影,并利用AR技术,研发出永定土楼家训馆等文创类产品,使参观者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更好地认识土楼的历史和文化。
重要事件
1981年,有“土楼王”之称的承启楼被中国名胜辞典收录,并于1995年和
天坛一起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
洛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2008年7月6日,在
加拿大魁北克省举行的
世界文化遗产会议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包括龙岩
永定区的
初溪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等。
2010年4月,永定土楼荣获“最老、最大、最大、最高”四项吉尼斯纪录。
2011年8月,被评选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1年12月,永定客家土楼被评为首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
2012年永定土楼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旅游最佳景区”。
客家土楼与中国北京的四合院、
陕西省的窑洞、
云南省的“一颗印”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杆栏式并列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
所获荣誉
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4月,永定土楼荣获“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项基尼斯纪录。
2011年8月荣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2年获中国旅游总评榜"年度最受欢迎景区"称号,成为
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