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
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
陈丹青(1953~ ),男,别名张,祖籍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1953年出生于上海市,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1970年陈丹青前往赣州市苏北农村插队落户,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在此期间自学绘画,并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并于当年毕业留校任教。1982年,陈丹青辞职移居美国。2000年陈丹青回国并于当年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五年后因难以认同刻板的教育制度愤然辞职。主要作品有《西藏组画》《陈丹青素描》《退步集》《退步集续编》《纽约琐记》等。
曾获美国亚洲杰出艺术家特别贡献奖、中国首届“时代艺术家大奖”、2008年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金南方2011最受读者关注年度作家等奖项。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3年,陈丹青出生于上海市。因其父亲喜爱文天祥的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遂取名为“丹青”。三四岁时,陈丹青就开始尝试画画,小学时,临摹连环画上的人物。十三岁时,文革开始,陈丹青也就是那时起有了想成为一个画家的目标。1968年,陈丹青开始学油画,画毛主席、临摹名家作品。
创作经历
插队时期
1970年—1978年间,陈丹青辗转赣州市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在此期间自行学习绘画,画风别具一格。
1973年,陈丹青就创作出了《边防线上》以及《飞雪迎春》等连环画。1974年,陈丹青被调入省里参加油画创作班,学习画革命油画,在那里他画了人生中的第一副油画《老将和小将》。次年,陈丹青为朱剑的小说《青石堡》创作插图。3月,陈丹青又辗转到苏北的江浦石桥公社插队下乡。1976年,陈丹青创作了大型油画《给毛主席写信》。同年,陈丹青被上面借调到西藏自治区搞创作,首次进藏。这次经历为后来的1980年二次进藏创作《西藏组画》奠定了基础。第二年,陈丹青早期的代表作——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以及《进军西藏》诞生,并于1977年分别入选《全国美展》《全军美展》,同年创作连环画《周恩来年轻时代在天津》。1978年,应《连环画报》约稿创作连环画《维佳的操行》,并于该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
1980年,陈丹青为准备毕业创作,二次进藏体验生活,创作了后来著名的被统称为《西藏组画》的七幅油画。七幅油画分别为:《母与子》《牧羊人》《朝圣》《进城之一》《进城之二》《洗头》《康巴汉子》。同年陈丹青毕业留校任教。
海外时期
1982年,带着对西方艺术追本溯源、饱览油画原作的强烈愿望,陈丹青从中央美术学院辞职,移居纽约,并于此年与木心在纽约的一列地铁上相遇,两人一见如故,木心还特地为他取了名为张岪的笔名。第二年的6月,陈丹青的画展成为中国当代画家在美国举办的第一个个展,1995年,陈丹青完成了一组15米长、两米高的十联画《静物》。并于1998年获得美国亚洲杰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
归国时期
2001年,他参加在比利时举办的“二十世纪新古典主义回顾展”。
2003年,他参加在奥地利举办的“艺术与战争”;同年,他编著出版《多馀的素材》。
2004年,他辞去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职务;同年,他在中国上海艺博画廊举办“感觉记忆”。
2008年,陈丹青以个人身份,参与了奥运会开幕式的策划。同年12月,陈丹青联合马可鲁冯良鸿举办“从纽约到北京”陈丹青、马可鲁、冯良鸿画展。
2010年,陈丹青与杨飞云策划了两个大型美展——《回到写生》《面对原典》,分别在中国美术馆、中国油画院展出。
下一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写了八年,最后集结为《张岪与木心》一书。
2015年,陈丹青艺术纪录片《局部》第一季上线,5年间,《局部》的足迹从北京走向纽约,再到意大利,镜头下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陈丹青通过《局部》以独特角度观看当代中国人生活的情景和状态。
演艺经历
2022年5月11日,陈丹青参加的综艺节目《人生半场》第2季定档在抖音西瓜视频、鲜时光tv播出。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陈丹青祖父陈砥中黄埔军校的第七期军官,历任国民党师教导连长,集团军独立宪兵营长,专区保安副司令以及第四军政治部主任。1990年回到台山市定居。200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陈丹青的父亲的名字是陈兆炽,陈丹青弟弟的名字是陈丹心。
婚姻家庭
陈丹青的妻子是同为画家的黄素宁,她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纺织品面料花样设计师。
主要作品
群展
参考资料
个展
参考资料
策展
参考资料
画集
文集
参考资料
论著
参考资料
编著
参考资料
论文
独特思想
教育思想
陈丹青一直难以认同大学的艺术教育制度。2000年,陈丹青回国被清华大学聘为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开展美术方面的教育教学。但是清华大学在教育体制下对于艺术生的苛刻要求,导致陈丹青长达4年招不进一名硕士生,首次招收博士生就以失败告终。陈丹青多次表明先是政治、外语再是艺术素养这种排序是荒谬的,但是现实却给了他重重一击。最后,他忍无可忍,发文指责中国艺术教育体制的弊端。杭间也曾发表文章表示陈丹青对中国艺术教育体制的弊端的指责是痛快淋漓的。
环保思想
陈丹青是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他一直呼吁人们: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应该是残害,而是敬畏。早在2014年8月27日,陈丹青就在他的微博“丹青时评”上发布了数张白鱀豚江豚被人宰割的残忍照片,并说到“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由于无知、贪婪、不计后果的开发,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已导致灾难性的、不可逆转的破坏,原有丰富生物种群逐渐消失或濒临灭绝,其中白鱀豚和江豚已生了2500万年,但这种珍贵物种很可能10年内,完全绝迹,将毁于无知、贪婪、掠夺之手。快住手。”
作品风格
艺术绘画风格
前现实主义时期
1968年到1976年这段时间是前“现实主义”时期,陈丹青的创绘特色反映了当时那段时期中国美术创作的整体要求:美术创作的题材要随着形势需要而变化,属政治性宣传的题材,要求作品要着重刻画高大的领袖人物与工农兵形象。形式上要着重表现主要人物健康、向上的力与运动感,在绘画风格上要积极明朗,富于号召力,色彩上一般以“红光、红灿烂”为主要要求,表现一种积极、热烈的精神向上,讲究唯物论与浪漫主义,是一种理想主义写实手法。
现实主义时期
1980年至1989年为现实主义时期。他的第一幅大型油画《给毛主席写信》也有这种鲜明的特色,这幅作品描绘了年轻人在劳动休息的间隙给毛泽东主席写信的画面,从创作主题和构图上已经开始显现出鲜明的朴野、自然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道主义思想。在其主要作品《西藏组画》中这种风格更加明显,其特点是把中国油画创作从伤痕美术的政治情结和形式美中解放出来。在这幅画中,陈丹青自己用他现实主义的政治激情,娴熟朴素的绘画语言,拉近了观赏者同青藏高原的距离。陈丹青对人性深层感情的抒发和对以“直观视觉为主”的艺术语言的极致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真、善、美”的表现,即“讴歌人性的真、善、美,让人性净化和超拔,保持其朴素的真”。在当时他的这种思想曾经深深影响了当时许多画家,《西藏组画》这件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已超出了一幅单纯艺术作品的范畴,它在客观作用上具有着某种超越艺术本位、启蒙思想的意义。
当代艺术时期
1990年至今为当代艺术时期,陈丹青辞去了在中央美院留校任教的令人羡慕的工作,怀着追求根源,到国外看原作向大师学习的心理,毅然离开中国奔赴纽约。当深入接触美国80年代以来的各种前卫艺术,陈丹青开始更多地思考自己以往的艺术语境与美国当代艺术的差距和差异。经过7年后,他终于摆脱了19世纪美学范畴中的现实主义框架。他开始画题材严肃的巨幅双联、三联多联画,在自己视觉经验的基础上,对当代政治、文化进行观照和思索。
色粉画作
陈丹青的色粉画介于素描(速写)和油画两者之间,色不伤笔,笔不伤色。他的色粉画用笔比速写更精进更复古,笔笔中锋,线条自起自导,人身的轮廓、重量、空间、体积、骨与肉,均由线条发起,最后又都归回到线条,而饱满的造型,生动的姿态、浑圆的形体,肌肤的温度,跃然纸上。他的色粉画越过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远接19世纪遗风,线条精准而生气勃勃。
文学创作风格
刻画深刻
在绘画和写作上,陈丹青都善于用眼睛细致入微的观察世界。光影、节奏、窥视,陈丹青运用多种手法,力图将最入微的细节展示在人们面前。例如他对“文革”劫难之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江丰的第一印象是:“坐在小板凳上,佝偻着,活像看管自行车的居委会老头”。一下就将文革过后,知识分子身体精神遭受双重打击后的落魄形象生动刻画了出来。又如他刻画一位上海市画友是:“见面看画,神色鄙夷:‘你不懂色彩。色彩,要浓郁,你懂吗?还“教我‘浓郁’二字怎样写法”,于是“我们背地里叫他‘浓郁’”
善用“并置”
陈丹青不仅在绘画中大量使用“并置”艺术,还把这种艺术娴熟地运用到文章的写作。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画册”“装置”等题材的特殊之处,并巧妙地运用在自己的画面中,采用并置的方式实现了中西文化、时间、空间、语境等诸多元素的融合。陈丹青说的“‘并置’就是‘波普’艺术的一个概念”。波普艺术是通过直观的表现、轻松愉快的刺激而被观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他的一篇文章《老家伙与小家伙》就运用了这种艺术,文章就是写三个人,三件事。通过阿斯代尔、杰克逊、布勒松、柯特兹、鲁契亚诺·帕瓦罗蒂以及他的父亲,六个不同时代但在同一领域,并且后辈比前辈达到更高高度的故事,给人一种时代的冲击感,进而引申出什么才是事业心,艺术家的良心,人际关系中的纯洁、无私等意思来。陈丹青在写作中使用的并置艺术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常在他的文章标题上显现——《常识与记忆》《悲剧与春梦》《参考与消息》等。在视觉上就给人造成一种冲击感,进而引发人们作更深入的思考。
家族成员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诗意艺术
冯法祀(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陈丹青的画令人爱看,耐人寻味,他用高超的写实手法,真实地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作品达到令人百看不厌的境地。
赵群(教授):画画是陈丹青的一切,是他的梦。我们从他的大量绘画作品中得到艺术享受和精神陶冶,同时也在他的人格光辉和人性魅力中得到启示,他的生命激情、创造激情,他的感悟活力和精神张力,同样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
君子气派
邓平祥(画家、《论陈丹青》作者):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是陈丹青艺术中主要的艺术底蕴,这是他本人情感品格的自然体现,浸透了他的自身的经历,包含着他对底层人民的深切理解、怜悯和尊重。这种人道情感与人格力量赋予他的作品以辉煌和崇高的意义。
陈兆炽(陈丹青父亲):丹青是一个很正直正派的人,我们全家说话都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做人。我们从小要求他:做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然后才能搞学问事业。他读书很用功,他的聪明超乎我们的想象。他的很多思想超过他的年龄,很敏锐。他感情丰富,对家长也很孝顺,对朋友很好。他小时就非常自信,送他去学游泳还没下水他就觉得自己一定会游。丹青从小就喜欢游泳、音乐、文学、绘画。
凤凰网:陈丹青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画风细腻,感情真挚,思维敏锐,有着一种稳定和深沉的力量。
杨飞云(画家):陈丹青的才华是活泼的,而且很丰盛。他有超常的学习能力,实践范围甚广,品性纯真,富有正义感。
人物轶事
慈善活动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二天陈丹青就创作了“并置”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一张画——《中国的山川》,这幅画在慈善拍卖会上以165万元人民币拍出,拍卖所得善款全部捐给了5·12汶川地震的灾区、灾民。
日本3·11大地震后,心系于此的陈丹青参加了在“爱与希望·艺术界支援日本灾区儿童慈善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以比艺术家作品市场价格低的价格进行爱心义卖并筹集善款救助受灾的儿童。在义卖活动上,陈丹青捐出一幅创作于2009年的油画《红脸的民工》,以25万元售出,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嫣然天使基金,义卖所得善款全部拨付给日本受灾儿童。
张岪与木心
1982年,陈丹青移居美国。在纽约的地铁上,陈丹青遇见了木心,两人一见如故,木心还为陈丹青取了张岪的笔名。1989年,移居纽约5年的陈丹青和朋友商量邀请木心正式开设文艺课。在历时五年的课程中,木心曾应听课者的再三恳请,于1993 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九堂课的半数时间,讲述自己的文学写作。2010年,木心先生去世,两年后,陈丹青找出自己当时听课记录的五大本笔记,花费一年时间,将木心讲稿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分为上下两册,于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陈丹青说:他永远想起来就是自己和他木心两个人,不牵扯到功名,什么都没有,一个老混蛋和一个小混蛋,两个人都是失败者。
批判教育体制
2000年,陈丹青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终身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学校还为他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艺术教研室。五年后,他因为无法忍受目前“学术行政”的教育体制而愤然辞职。在学校要求每年填写的表格中,陈丹青从不愿意填写“研究项目”,他在文章中公开怒骂:“外行的‘研究’,占用了美术学院的教学名额,这是对艺术的蔑视,深深的蔑视!”。他多次向院校领导当面指出:“以‘两课’分数作为首要取舍标准,学术尊严丧失荡然无存,人文艺术及其教育就不可能获得最低的先决条件。”
人物语录
你一定要肯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贵的东西。画出动人的画,凭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我画的那个朝圣的小姑娘,那么苦、那么好看,但她自己却不知道——艺术就是这样,凭这一点点就打动人了。
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严格地说,我与每位学生不是师生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不是有知与无知的关系,而是尽可能真实面对艺术的双方。这“双方”以无休止的追问精神,探讨画布上、观念上、感觉上,以至心理上的种种问题。那是一种共同实践,彼此辩难的互动过程,它体现为不断的交谈,寻求启示,提出问题,不求定论,有如禅家的公案,修行的细节。
参考资料
陈丹青 Danqing Chen的作品(40).豆瓣读书.2023-05-04
陈丹青油画女人体欣赏.凤凰网文化.2023-05-04
“古歌砖”亮相威尼斯.湖南日报.2023-05-04
陈丹青《西藏组画》.藏人文化网.2023-05-04
陈丹青简介.凤凰网.2025-01-08
回到写生.中国艺术研究院.2023-05-04
陈丹青:油画界的常青树(组图).人民美术网.2023-05-04
陈丹青简介.卓客艺术网.2023-05-04
多伦5年.中国当代艺术回顾展.2023-05-04
豆瓣.豆瓣读书.2023-05-04
我与西藏组画.豆瓣读书.2023-05-04
教授陈丹青[博导]自白:我不想在清华呆下去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23-05-04
杨飞云谈油画家陈丹青 .新浪收藏.2025-01-08
陈丹青版画作品亮点多多[图].江南都市报.2023-05-0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创作经历
插队时期
海外时期
归国时期
演艺经历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婚姻家庭
主要作品
群展
个展
策展
画集
文集
论著
编著
论文
独特思想
教育思想
环保思想
作品风格
艺术绘画风格
前现实主义时期
现实主义时期
当代艺术时期
色粉画作
文学创作风格
刻画深刻
善用“并置”
家族成员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诗意艺术
君子气派
人物轶事
慈善活动
张岪与木心
批判教育体制
人物语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