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日语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50207,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日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中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日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日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日语人才。
日语专业研究生阶段可选择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等方向继续深造,毕业生主要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中央各大部委外事机构,对外友协,国家新闻机构,各省市外办,海关,大学、科研院所,金融、世界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旅游机构以及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日本在中国的著名企业、事务所等从事相关工作。
专业发展
1896年,清政府派出的13名官费留学生赴日学习,拉开了近代留学日本的帷幕,同时中国国内也相继开设了东文馆、东文学堂、日文馆等日语教学机构,掀起了日语学习的热潮。1897年广东同文馆东文馆设立,日语才真正开始被中国人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开始被作为一门外语得到应有的重视。1900年,由唐宝锷戢翼翚编著的《东语正规》出版,这是中国国内第一部较为全面、正规的日语教科书。北京大学的日语教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京师同文馆时代(1862-1902)。
1913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大学规程中对文科中的文学分为了八类,日语出现在其他学科科目的第二外语中,没有正式的教科书,教材内容主要是从日本的越南语教科书、报纸、随笔等文章中摘取一部分学习。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央大学外国文学系中,日语是作为选修课设立,依照循序渐进的难度,跨度为三学年。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了外国语学社,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办的第一所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俄语和马列,后又增设了日、法、英三个语种。1928年周作人建立了北京大学日本文学科,归在经科中的外国语文学系中,称为日文组,北京大学的日语专业教学开始起步。1942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的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将日语作为第二外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实际开展日语高等教育的学校只有两个:普通高校的北京大学和部队高校的军委工程学校(张家口市)。1946年,北京大学组建“东方语文学系”时正式成立“日本朝鲜语文组”,1949年招收第一届日语专业本科生,为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日语专业,并在文革前开始了研究生教育。此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先后建立日语教学点。
20世纪60年代前期,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先后建立了日语专业,全国设立日语专业课程教学点的达到14所。1964到1970年的七年中,日语专业平均每年招生817人,仅次于英语和法语。文革期间,日语专业等外语高等教育停止招生和教学长达5年。这一时期,全国只有北京大学一所院校培养了日语研究生。
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对外交往便开始不断扩大,外语教育在高校各学科中最先从文革前半期的停滞中开始恢复。1972年的中日建交地促进了日语高等教育的发展,除了老的教学点外,从1970年到1976年间,全国又有18所高校新设了日语专业(日语语言文学教研室)并招收了工农兵学员。在1972-1976年间创办公共日语的院校约70所。
改革开放后,日语本科专业教学点数量开始迅速增加,到1984年为止,设立日语专业(非公共日语)的院校共46所,其中,综合性大学21所,涉外型院校14所,师范类院校10所,理工类院校1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全国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骤增,出现了诸如“经贸日语”“科技日语”“旅游日语”“法学日语”等各类在日语语言文学基础上拓展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日语成为高校新增专业的热门。理工科高校的日语专业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
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学生管理司,国家教育委员会计划财务司编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及毕业生使用方向介绍》,日语专业被划入外文类专业。1989年,在《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与专业简介》中,日语专业修改为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编号为1107。1993年,在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门类调整为文学门类,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代码变更为050207。
在教育部1998年、2012年、2020年、2022年、2024年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日语专业的学科门类为文学,专业代码为050207,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培养标准
学制学位
学制:一般为四年,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学制,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中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日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日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日语人才。
知识要求
日语专业学生应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专业特色。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日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培养方向课程等。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日语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和国际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创新创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各专业应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制定计划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国际交流活动旨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能力,各专业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如国际夏令营、短期留学和国内外联合培养等。
毕业写作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要选择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选题,写作应符合学术规范,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除翻译作品外,一般应使用所学日语撰写。各专业应制定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写作、指导和答辩等相关规定,明确指导教师职责、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和质量规范,并记录适当形式的指导过程。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日语专业研究生阶段可选择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等方向继续深造。
就业方向
日语专业毕业生主要可以在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财政部、教育部等中央各大部委外事机构,对外友协,国家新闻机构,各省市外办,海关,大学、科研院所,金融、世界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旅游机构以及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日本在中国的著名企业、事务所等从事相关工作。也可以报考外交部等国家公务员单位。
师资队伍
日语专业应有一支合格的专任教师队伍,形成教研团队。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应合理。有条件的高校应聘请外籍教师。应用型专业应聘请行业指导教师。各专业专任教师应不少于6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非通用语种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不低于30%。各专业生师比不高于18:1。专任教师应具有外国语言文学类学科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学历;其次,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熟悉日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第三,应该具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以及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最后应该具有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
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
教学场地和实践场所在数最和功能上应满足教学需要,并配备专职人员对教学设施进行H常管理和维护。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一般不小于9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000元;每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不少千10台,每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不少千7个。
信息资源
图书资料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所需;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生均图书不少千100册,并有一定比例的外文图书和报刊;生均年进书量不少于4册。拥有本专业相关的电子资源;拥有覆盖学习及生活场所的网络系统;具备开发和运行网络课程的基础条件。
教学经费
教学和科研经费有保障,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根据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000元,并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提高教学经费的投入。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数据截至时间为2024年5月4日
专业排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10所,评级A的学校共有41所。
艾瑞深2024中国大学日语专业排名(研究型),A++档次的学校14所。
中国科教评价网2024-2025年日语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9所,等级5★的学校13所。
目录
概述
专业发展
培养标准
学制学位
培养目标
知识要求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毕业写作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就业方向
师资队伍
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
信息资源
教学经费
开设院校
专业排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