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晓丹
中国内地男导演、编剧
汤晓丹(1910年2月22日-2012年1月21日),福建省华安县人,毕业于厦门集美农林专科学校,中国内地导演、编剧。
早在三十年代,汤晓丹开始拍摄个人首部电影《白金龙》,让其所在的邵氏兄弟香港特别行政区乃至东南亚地区一举成名,而紧随其后《糊涂外父》也非常成功,十分卖座。四十年代,汤晓丹执导现实主义杰作《天堂春梦》和《失去的爱情》,已被公认为优秀影片而载入史册。五十年代,汤晓丹执导《渡江侦察记》战争电影,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故事片一等奖。六十年代,汤晓丹执导了红色经典影片《红日》,不仅成为了党史教育学习的生动教材,还一直激励着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八十年代,汤晓丹凭借着人物传记电影《廖仲恺》获得了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2004年9月,在第十三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汤晓丹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1月21日晚,汤晓丹在上海辞世,享年102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汤晓丹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8岁时,父亲去南洋经商,后随母寻父侨居印度尼西亚。在印尼的时候,年幼的汤晓丹去过电影院,也冥冥之中爱上了电影。汤晓丹的母亲还为他买了一个电影放映机的玩具,从此汤晓丹对这个玩具爱不释手,常摇着放映机上的把柄,在家中白墙上投放着《火车到站》的短片。后得知父亲去世,母亲靠自己的双手没日没夜的为人缝衣服,才撑起了这个家,所以汤晓丹自幼就比较懂事,不像别的小孩一样玩闹调皮,他喜欢躲在安静的地方看书学习,而童年时代的汤晓丹不仅热爱电影,还热爱学习绘画,但由于家境贫寒,汤晓丹只能靠着族人们的资助才能上学。1926年,汤晓丹在厦门集美专科学校读书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挥笔作画。1928年,汤晓丹因投身爱国学生运动,被开除厦门集美农林专科的学籍。
演艺经历
开启导演生涯
1929年,汤晓丹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市,却因为参加左派艺术家的一个聚会被警察拘留,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些戏剧电影界有影响的人物,比如《大众文艺》的编委沈叶沉(后改名沈西苓)和话剧的开拓者田汉等。在他们的帮助和影响下,汤晓丹不仅向《大众文艺》投寄画稿,还随着沈西苓进入了八一影片公司,同时迷上摄影,即使没有薪水,没有名义,他还是跟着沈西苓来电影院,一呆就是一整天。
1931年,汤晓丹在沈西苓介绍下,进入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任布景师,并在1933年,汤晓丹意外得到一次执导影片的机会,拍摄了处女作《白金龙》,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
之后,汤晓丹执导了剧情电影《飘零》、《飞絮》、《一个女明星》。
金牌导演
1934,汤晓丹接受邵仁枚(“天一”老板邵醉翁的三弟)的好意,与挚友沈西苓等人分别后,独自登上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客轮,并在香港执导了第一部剧情电影《并蒂莲》,因为拍摄条件不好,《并蒂莲》的上映并未引起观众的喜爱,但之后汤晓丹执导的社会片《金屋十二钗》和喜剧片《花开富贵》大获好评,使他在南洋一带深受爱国华侨的欢迎,这也是他从事影视行业以来的制高点。随后执导拍摄视角新颖的粤语喜剧片《糊涂外父》、《翻天覆地》等,逐渐在香港影视界占有了一席之地。
抗战期间,汤晓丹为响应“文艺救亡”的号召,与其他的合作者们联合主演,共同拍摄完成抗日题材三部曲《上海火线后》、《小广东》、《民族的吼声》以其他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抗战影片,赢得了“金牌导演”的美誉。
拒绝日寇
香港沦陷后,在港的最高的日军统帅以“发展中日文化”为由,宴请了在港的二十几位演艺界名流,梅兰芳王人美、胡蝶、金焰高占非吴永刚王元龙等均在座,汤晓丹早已辨明日方的言外之意,无非就是想让这些名流顺从他们。没出几天,日军统帅约谈汤晓丹,要求其拍摄一部《香港攻略》的电影,汤晓丹明面上是接下剧本,暗地里却是化名成叶圣哲,拒绝为日寇拍片,装成难民一路逃到了桂林市,最后抵达了重庆市,在重庆探索电影题材。
迎接新中国
抗战胜利后,汤晓丹再回上海市,以电影为武器拍摄了《天堂春梦》、《万象回春》真实的反映了上海在战争后的社会生活,以及一些知识分子、教职人员的痛苦经历。还揭露了中国国民党在战后统治的腐败与黑暗。随后汤晓丹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还创作了《民族的吼声》、《失去的爱情》、《凤记》等进步电影。
银幕将军
新中国成立以后,汤晓丹出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并相继拍摄了一系列革命战争片,刻画了战争环境中的人性,以人的情感柔化战争的残酷,为我们留下了影像记忆。其中,1952年,汤晓丹与成荫共同导演的《南征北战》,该片由陈戈冯喆搭档主演,是当代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第一阶段的代表作,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创作的重要作品。
其他战争题材电影代表作品有《渡江侦察记》、《红日》、《南昌起义》、《胜利重逢》、《沙漠里的战斗》等。汤晓丹不是军人出身,但他将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与艺术结合,遵循现实主义去创作国产战争片,而他导演的影片还多次荣获政府奖。1954年汤晓丹执导的黑白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开创了惊险样式题材影片拍摄之先河,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1961年,汤晓丹开始执导军事题材的剧情电影《红日》,汤晓丹为导演,汤化达为副导演,瞿白音为编剧。第二年,《红日》在汤晓丹一遍遍“重来”中完成了拍摄,样片也在同年8月完成。1963年5月,《红日》在经过陈毅副总理的首肯,全国公映,并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
1979年,汤晓丹导演的《傲蕾·一兰》获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3年,汤晓丹导演的《廖仲恺》获得了第五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2004年,中国最高的电影节——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年95岁的汤晓丹获得了中国电影家协会设立的“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的荣誉称号。而汤晓丹用它丰富且扎实的镜头,拍摄了诸多的战争题材,为中国人讲述了那个时代的战争记忆,因此被誉为“银幕将军”和“中国战争电影之父”。
谢幕电影人生
2012年1月21日,汤晓丹走完了人生旅程,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2岁。
个人生活
1946年,汤晓丹与著名剪辑师蓝为洁结婚,育有2子。
大儿子汤沐黎生于1947年,是一名享誉海外的画家,小儿子汤沐海生于1949年,是一名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2012年1月21日,汤晓丹辞世两年后,蓝为洁逝世。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参考资料:
编剧作品
参考资料:
荣誉奖项
影视奖项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汤晓丹作为一名导演,他把历史的真实性、艺术虚构和某种类型化的表达进行了创造性地融合,以自己的良知感召着大众,并以艺术的方式呼唤民心,他的影片一直坚持现实主义美学的风格(上海电影副总裁徐春萍评、新民晚报评)
汤晓丹在拍摄一系列的拍摄军事题材中,努力表达朴素的人道主义立场和情怀,他的战争片始终关心的是人,擅长刻画战争环境中的人情和人性,以人的情感和心灵柔化了战争的残酷和坚硬(中国知网评)
汤晓丹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从来都不含糊,他是一位人性完美、人格力量伟大的真正艺术家(海峡都市报评、汤晓丹小儿子汤沐海评)
汤晓丹在艺术上孜孜以求,在生活中为人谦逊,对后辈也关爱提携,一直都深受观众、同行们的爱戴和尊敬(澎湃新闻评)
参考资料
汤晓丹回忆录.豆瓣读书.2023-04-30
西安事变数据库.新京报.2023-04-30
田汉_简介.中国政府网.2023-04-30
汤晓丹_简介.1905电影网.2023-04-30
海上电影-汤晓丹.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2023-04-30
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网.2023-04-30
翻天覆地.豆瓣电影.2023-04-30
万象回春 (1948).豆瓣电影.2023-04-30
汤晓丹 中国战争片之父.中国知网.2023-04-30
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网.2023-04-30
汤晓丹工艺情深.中国知网.2023-04-30
汤沐黎油画.豆瓣读书.2023-04-3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演艺经历
开启导演生涯
金牌导演
拒绝日寇
迎接新中国
银幕将军
谢幕电影人生
个人生活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编剧作品
荣誉奖项
影视奖项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