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菜(
苦苣菜属 oleraceus L.),
菊科(Asteraceae)苦苣菜属(Sonchus)植物,别名滇苦菜、苦菜、滇苦菜、田苦荬菜、尖叶苦菜,生长在山坡或山谷林缘、林下或平地田间、空旷处或近水处,海拔在170-3200米之间,原产自
欧洲,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
中亚等地区,在中国分布于
福建省、湖北、
山东省、
辽宁省、新疆、
西藏自治区等地。
一年或
二年生草本,根部呈圆锥状,垂直直伸,须根多数纤维状。茎直立,单生,高度在40-150厘米之间。基生叶羽状深裂,长椭圆形或倒
披针形,或大头羽状深裂,倒披针形,或不裂,椭圆形、椭圆状戟形、三角形、三角状戟形或圆形,基部渐窄成翼柄,全叶裂片边缘及抱茎小耳边缘有急尖锯齿或大锯齿,顶端急尖或渐尖,大小不等,两面均光滑无毛。
头状花序通常排成紧密的伞房或
总状花序或单生茎顶。总苞形状为宽钟状,总
苞片3-4层,排列成
覆瓦状,向内层渐长,小花多数,形状为舌状,颜色为黄色。
瘦果颜色为褐色,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两面各有3条细脉,肋间有横皱纹,冠毛白色。花果期在5-12月。
苦苣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能,并且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
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可供食用,同时是一种良好的牲畜饲料。
古籍记载
《
本草纲目》记载“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作用,又可疗“肠脾渴热,中疾恶疮。久服耐饥寒,高气不老。”《
本草衍义》中记载为“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子自落。”《
神农本草经》记载其“苦菜,味苦寒,去五脏邪气,厌谷胃痛,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神农食经》则称“苦菜宜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痰疮利小便、少睡,去痰渴,消宿食。”《嘉佑本草》综合诸说,讲其利用有三:清热,凉血,解毒。
形态特征
根
根形状为圆锥状,垂直直伸,有多数纤维状的须根。
茎
茎直立,单生,高40-150厘米,有纵条棱或条纹,不分枝或上部有短的
伞房花序状或
总状花序式分枝,全部茎枝光滑无毛,或上部花序分枝及
花序梗被头状具柄的腺毛。
叶
基生叶羽状深裂,全形长椭圆形或倒
披针形,或大头羽状深裂,全形倒披针形,或基生叶不裂,椭圆形、椭圆状戟形、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或圆形,全部基生叶基部渐狭成长或短翼柄;中下部茎叶羽状深裂或大头状羽状深裂,全形为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度在3-12厘米之间,宽度在2-7厘米之间,基部急狭成翼柄,翼狭窄或宽大,向柄基且逐渐加宽,柄基圆耳状抱茎,顶裂片与侧裂片等大或较大或大,形状为宽三角形、戟状宽三角形、卵状心形,侧生裂片1-5对,形状为椭圆形,常下弯,全部裂片顶端急尖或渐尖,下部茎叶或接
花序分枝下方的叶与中下部茎叶同型并等样分裂或不分裂而
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且顶端长渐尖,下部宽大,基部半抱茎;全部叶或裂片边缘及抱茎小耳边缘有大小不等的急尖锯齿或大锯齿或上部及接花序分枝处的叶,边缘大部全缘或上半部边缘全缘,顶端急尖或渐尖,两面光滑毛,质地薄。
花
头状花序少数在茎枝顶端排紧密的
伞房花序或
总状花序或单生茎枝顶端。总苞宽钟状,长度为1.5厘米,宽度为1厘米;总
苞片3-4层,
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形状为长披针形或长三角形,长度在3-7毫米之间,宽度在1-3毫米之间,中内层形状为长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度为8-11毫米,宽度为1-2毫米;全部总苞片顶端长急尖,外面无毛或外层或中内层上部沿中脉有少数头状具柄的腺毛。小花多数,形状为舌状,颜色为黄色。
果
瘦果通常颜色为褐色,形状包括长椭圆形、长椭圆状倒
披针形,长度为3毫米,宽度不到1毫米,压扁,每面各有3条细脉,肋间一般有横皱纹,顶端狭,无喙,冠毛颜色为白色,长度为7毫米,形状为单毛状,互相纠缠。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原产自
欧洲,主要分布在
朝鲜、
日本、蒙古、高加索、
西伯利亚地区、
中亚及
远东和东南亚、南亚各国。
中国分布
广泛分布于
福建省、湖北、
山东省、
辽宁省、
河北省、
山西省、
青海省、安徽等地。
生长习性
苦苣菜生长在山坡或山谷林缘、林下或平地田间、空旷处或近水处,分布广泛,海拔在170-3200米之间,花果期在5-12月,根茎部潜伏芽多,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常成片生长,形成单优种小群聚。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15-17℃,喜水、耐寒,但不耐干寒,最宜在微酸性、保水保肥力强的粘质壤土或壤土上生长。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苦苣菜种子变成熟变脱落,借助冠毛随风或地表径流传播。
栽培技术
整地与播种
因为种子小而轻,所以播种前将土平整耙细,筑埂作,施足底肥,保证苗齐、苗壮。中国北方播种期以春播为宜,中国南方则春秋均可,早秋播种于当年冬季收获;晚秋播种于翌年3-4月收获。按一定株行距进行播种,播种方法以条播为佳,撒播或穴播亦可。如果在冬季寒冷地区越冬栽培的话,定植在阳畦、大棚等保护设施中为宜。苦苣菜种子产量高,每株可产种子300-1200粒,发芽率达95%,即使是未完全成熟的种子也具有发芽力。
田间管理
出苗后带土移植于采种田,或就地间苗后留种,若遇到冬季,则应做好保温工作。生长前期浇水2-3次,并配合中耕松土,通常春多秋少。雨季及时排水,防止烂根。浇水后施速效
氮肥,或进行叶面追肥。为了减轻苦味,并使其品质柔嫩,可实行软化栽培,只要使叶片不见光,并保持适度干燥,均可实现软化。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苦苣菜主要的病害有叶斑病和病毒病等,叶斑病表现为叶片受害部位出现圆形病斑,微下陷,逐渐变为深褐色或黑色,严重时叶片枯死,茎部感染严重时会倒苗而死。防治方法为种前选择无柄鳞茎作种,及时疏沟排水,保持通透,发病后可用
波尔多液或
代森锌喷洒。
虫害防治
苦苣菜虫害主要有蚜虫、种蝇等,夏初已发生蚜虫,吸食嫩茎、叶的汁液,造成植株枯顶,影响生长,且传染病害。可用
乐果乳剂稀释液喷洒防治。
适时采收
苦苣菜可以多次采收嫩茎叶,秋播可在冬季收割1-2次,返青后可收割3-4次,每次收割后,适量追施化肥。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苦苣菜因其适合用作牲畜饲料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茎叶柔嫩多汁,嫩茎叶的含水量更是高达90%,是一种良好的青绿饲料。此外,还可以晒制
青干草,制成草粉,也可以
青贮饲料利用。青草以喂猪、鹅、兔、山羊、鸭为好,干草以马、牛、羊等利用最为适宜。
药用价值
苦苣菜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能,主治
肠炎、
痢疾、
黄疸、淋症、咽喉肿痛、疮肿毒、
乳腺炎、痔、吐血、血、咯血、尿血、
便血、崩漏。
食用价值
苦苣菜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
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包括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胡萝卜素、
烟酸等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可加热食用,亦可加工成罐头、饮料等,或腌渍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