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化学者
王立群,1945年3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祖籍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知名文化学者,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大招标项目《汇校汇注》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78年,他考上了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1982年,研究生毕业并留校,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2004年,他被聘为河南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2005年12月,《百家讲坛》的编导到河南大学海选主讲人,他用二十分钟时间讲了《鸿门宴》中的项羽,一举中选,从此与《百家讲坛》结缘。他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连续十年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2008年12月23日,王立群入选“2008中国魅力50人”。2009年9月,王立群入选“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原人物”。2016年,他担任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之后的的第二到第六季他都有参与。
王立群在学术研究上成果显著。他先后发表《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游记的文体要素与游记文体的形成》《\u003c文选\u003e成书考辩》等作品,其中,《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界影响极大,被公认为中国山水散文研究的一大收获。而《游记的文体要素与游记文体的形成》一文,也成为研究山水游记的最基本的参考文献。《\u003c文选\u003e成书考辩》被学术界公认为代表了目前《文选》研究的最高水平。2022年,王立群出版了《读史记,成大器》一书。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5年3月14日,王立群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在南京度过童年。8岁随父母迁居河南省。他在当时就承担起为全家做饭的任务,读完小学,13岁时他进入一所民办中学“新新中学”,为了接受教育,他以干活来换取上课的机会。一周三天,步行十几里,自备干粮,到开封市南郊搬砖、提泥巴,他和同学们还给钢厂砸矿石,干完一天活,他们可以在第二天上课。读书对他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痛苦时,在图书馆读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十分感动,决心自强不息,他觉得自己的忍耐和艰辛可以通过阅读来倾述与宣泄。榜样的力量,带动着青年教师确立终身奉献教育的态度,兢兢业业,在各自的教学领域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王立群受邀为上海图书馆解读河南馆主题“国之中,城之源”。2013年4月,王立群担任“第十五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点评嘉宾。2016年3月至4月,王立群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文景之治》。
与史记结缘
1965年,王立群第一次参加高考,他的分数达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是由于政审的原因,他没有等到发榜就当起了小学代课老师。1966年,学生们砸了学校的图书馆,学校仅有的一部《史记》被当做“四旧”扔在院子里,他偷偷捡起书开始阅读。1977年恢复高考,但是不准1965年的高中落榜生参加,到了1978年,国家恢复招收研究生,并将最低学历降至高中,于是他决定直接考研究生。结果他顺利考上了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师从王宽行先生,成为王老师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1982年,他研究生毕业并留校,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包括《史记》。之后他每一年都要给学生讲《史记》。特殊时期的特殊经历,让他越发深刻地认识到《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学经典,也是一部文学经典。
研究成果频出
1990年,他在《文学遗产》上发表《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一文,率先提出:中国山水散文发端于晋宋地记,并由此影响了唐朝山水游记的产生。此文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界影响极大,被公认为中国山水散文研究的一大收获。核心观点被收入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1996年,他出版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专著《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被誉为“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第一部研究山水游记文体的通论之作”。
2001年开始,他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上陆续发表一系列关于《昭明文选》研究的文章,这是他从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着手的研究,主要是用传统的乾嘉学派的方法,清理文选的注释、版本的源流与演变。2002年,他出版《史记教程》,代表了当代《史记》研究学术水平,是《史记》研究的入门与必读文献。次年,他出版专著《现代文选学史》,并在《文学遗产》上发表《\u003c文选\u003e成书考辩》一文,提出了萧统《文选》是根据当时流传的大量文章总结二次选编的产物。这一论证推翻了流传一千多年的“昭明太子十学士”编篆《昭明文选注析》说,并为国内外《文选》学研究界广泛接受,被学术界公认为代表了目前《文选》研究的最高水平。2004年,他被聘为河南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
2005年,他在《文学评论》第3期发表《游记的文体要素与游记文体的形成》,在学界引发深入讨论,成为研究山水游记的最基本的参考文献。同年出版专著《文选成书研究》。
与大众传媒结缘
2005年12月22日,《百家讲坛》的编导到河南大学海选主讲人,河大领导极力推荐他,因他人在北京,中国中央电视台选拔组的人员专门为他在开封市多等了一天。他连夜从北京赶回,并用二十分钟时间讲了《鸿门宴》中的项羽,一举中选,从此与《百家讲坛》结缘。
2006年4月至6月,他在《百家讲坛》讲述“汉代风云人物”系列,他选择首讲项羽,因为项羽是司马迁倾注了最多感情、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讲他效果必然很好;而王立群在学校教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而《项羽本纪》,鸿门宴讲的最多也最熟悉,去讲坛也最有把握。《项羽》《吕后》播出后收视率很高,特别是《吕后》系列的11讲,成为2001年以来收视率之最,同年8月,他以“最学者化”入选《百家讲坛》十大名嘴。制作一期《百家讲坛》,他首先看历史文献,接着看相关研究资料,再写一份带有个人思考和个人特色的讲稿,把讲稿浓缩成一份提纲,临上台前再浓缩为一份宋体1号字的几张纸放在台上。这样一来,讲稿基本在脑海里。在拟标题时,他会考量对观众的影响,带负面效应的标题坚决不用。同年,他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教育年度人物“,获得河南省”十佳师德标兵“称号,2007年入选第二届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
2007年,他参与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华书局)成为目前最优秀、最通行的大学教材。同年。他在《百家讲坛》上发表论点:司马相如设计骗婚卓文君,是“欺骗世人两千多年的爱情神话”,一时引起争议。
2008年是中国奥运会年,王立群作为火炬手,在七朝古都的开封市进行第一棒火炬传递。同年他高票当选“2008中国魅力50人”,被评选为“湿润之魅”的魅力学者。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把个人的6万元稿费捐给灾区。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2008年,他生病住院,在北京阜外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生病期间,他仍牵挂着学生,当年的硕士生、博士生的毕业论文,都是在病床前指导完成的。出院之后,王立群又立即走上讲台,走进讲坛,继续热爱的教育事业。2009年被授予”河南省省劳动模范“、”河南名誉优秀中国专家“,第五批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等。同年被评选为”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原人物“。
近年发展
2009年,他在《王立群读\u003c史记\u003e之秦始皇》里,对“焚书坑儒”进行解读,他认为大多数人理解过于片面,应该改成“焚诗书坑术士”,因为《史记》记载的是秦始皇活埋术士而非儒生。此观点被“巴蜀鬼才”魏明伦提出异议。之后,他在《文学评论》2011年第6期发表史记研究《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以\u003c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u003e为中心》。借助对司马相如的历史记载与后人的接受,深刻阐释了历史传播的四个层次问题,此文被《新华文摘》(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并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2012年,《百家讲坛》开始播出由他主讲的《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祖》,《王立群读宋史》系列节目之第一部《宋太祖》新书首发。次年,在电视剧评说节目《楚汉群英会》中,通过英达提问,王立群解答的方式讲解历史问题,可看性较强。同年,王立群获聘为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14年,由他领衔申报的《文选汇校汇注》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同年他出版专著《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并担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副会长。
因为成语是历史事件提炼后总结的成果,具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内涵,所以他开始研究用成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解读,2014年,他陆续推出《智解成语》系列,他用社会热点及整部书的篇章,从不同角度去阐述同一个主题—爱情,涉及的成语有几百个。他希望用成语来向人们呈现中国古代爱情的美好,并使他们建立正确的爱情观。
2015年10月,王立群在安徽卫视中华百家姓》担任嘉宾。
2016年,他担任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他觉得当点评嘉宾可以分享自己的独到见解,是非常愉悦的事情。之后的的第二到第六集他都有参与。网友评价他有风度、有颜值、有才华,言谈举止之间展现谦谦君子之风。
2019年,王立群被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同年,他推出《王立群妙品古诗词》,他不去逐字逐句讲,而是抓住一首诗最重要的地方说,名句、特点,以及作者写诗时的生存状态、心理状态,用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去分析品读。书中,他在介绍王维时,用3个篇章从老中青3个时期来品鉴王维的诗,特别是晚年的王维,他评价为:王维认为走到水的尽头,这就是最好的安排。看看天,看看地。云聚云散、不惊不喜,一山一水一别院,一世一花一人生。他的点评引起许多观众的共鸣。
2024年4月26日,“与辉同行”团队在郑州的第二站来到了登封市。在嵩阳书院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与董宇辉对谈并直播。王立群从自己参与《百家讲坛》的缘起开始,讲起刘邦项羽等历史人物和故事。
学术成就
《史记》研究与讲读
王立群潜心钻研教学内容,吸收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借鉴先进教学方法,扬长避短,优化学科教学。王立群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注重教学的学术性,强调教学方式的通俗性。史记是他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论文一反传统的观点,通过司空见惯的材料的重新解读,阐释了“历史的层次”的理论问题,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从2006年起,王立群登上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始“王立群读《史记》”系列的讲读,他的讲读建立在严谨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将学术性的历史转化为大多数人能够顺利理解、接受的历史,传播到了寻常百姓之家,这是他一项较大的贡献。
山水游记研究
山水游记,是中国古代散文中颇具特色的部分,王立群教授的学术研究,尤其是早期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此。1990年,他发表了《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得出晋宋地记为中国山水散文的重要渊源的结论。此文核心观点被写入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189页),成为学界普遍接受的通行论断。他发表的《游记的文体要素与游记文体的形成》一文,成为学者研究游记时多次引用的重要文献。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初版的《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第一部研究山水游记文体的通论之作”。
文选研究
《文选》是王立群教授多年来用力甚多一个研究领域。他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版专著三部,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在国内外《文选》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研究注重版本、注释的综合考察,特别是《〈文选〉成书研究》,被学界认为“百年现代《文选》学研究中最具前沿意义的成果,也是21世纪国际《文选》学界最重要的创获之一”。
学术论文
截至2021年5月,王立群已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大学教材
截至2017年9月,王立群已出版了四部大学教材,他参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华书局)成为目前最优秀、最通行的大学教材。
主题思想
讲史特色
他对于自己的讲史有两个原则:第一,广泛的占有各种文献资料,不止是历史学的,还要有其他各种相关的资料,通过这些文明的碎片,还原一个较为真实的历史;第二:对历史的解读一定要站在今天现代人的立场,一定要用现代的观念来解读历史,对丑恶的东西一定要批判、要摒弃,绝不能提倡。他往往从历史的细节入手,文史结合,以小见大,最终提升到理论层面。他将历史区分为四个层次:真实的历史、记录的历史、传播的历史、接受的历史,对文学传播对历史的改造做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古诗词解读
对于古诗词,他从国学的角度,分析评判这些诗的所优所长,捕捉作者当时的生存状态、心理状态。他有意打破传统的授业方式,以十分贴地气的平时语言,甚至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就诗词的艺术思想、艺术价值,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境、文学追求,展开轻松愉悦又多维度的畅述。对于探幽古诗词中的多种意境,提高读者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作了有益的尝试。他除了侧重文学化的专业解读,还善于透过厚重的历史表象,由这些古诗词联想到作者的思想风骨、精神操守。他曾以《文学传播的力量》为题,录制、申报了教育部精品视频课程,并顺利获批,树立了学术研究与通俗普及结合的典范。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以上资料来源截止日期2023年5月8日
论文
参加综艺
以上资料来源截止日期2023年5月8日
负责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u003c文选\u003e版本、注释综合研究》(02BZW023)
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u003c选\u003e学文献辑考研究》(0329)
荣誉奖项
以上资料来源截止日期2023年5月8日
任职情况
人物评价
《南方人物周刊》:他是《百家讲坛》中的一把慢火,温和,持久。在他慢条斯理的讲述中,观众有了帝王将相奔来眼底、历史浮沉涌上心头的体验。他让《史记》这部“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普及到了寻常百姓的家里。
河南大学新闻网:一个普通的高校教师,一个不平凡的文化传播学者。
河南日报:在他看来,高深研究与通俗普及并不矛盾,将知识分享给大众应是与研究并重的责任。
佘正松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优秀专家,边塞诗研究专家):他的《关于\u003c文选\u003e研究的断想》既有启发性,又有针对性、紧迫性,对《文选》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运熙(复旦大学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他对过去百年来《文选》研究具有全面的了解。他的《现代\u003c文选\u003e学史》是近年来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文选》和《文选》学研究正在进一步迈向深入。
人物轶事
“直考”研究生
在他1979年报考河南大学时,他从空分厂工程师那里借到《俄语》教材,硬“啃”一年,考试时竟然过了及格线;考前三天,拿着开封市委宣传部编印的政治经济学小册子突击复习,最后一天看了看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结果考了91.5分。最难的是《文学理论》,他在之前没学过,于是下笨功夫读、背、抄,诗词、基础知识、文学发展概况等,他写下的抄本足足有七十多厘米的办公桌那么高,考试成绩也过了线。
幽默点评与解读
在第二期中国诗词大会中点评曹操短歌行时,他说这首诗抒发了一种苦闷心境,概括起来就是“宝宝心里苦啊”,他用90后的网络用语,精准地解读了古代的诗歌,让观众们会心一笑。
2019年,在第四季的竞赛中,王立群解读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他说:“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李商隐和晚宴中的一位美女确认过眼神,是对的人”,引得主持人董卿和台下观众边笑边鼓掌。接着,他又话锋一转,“但要是这么写下去,李商隐就不是李商隐了,他一定要在这个完美的遇见中,给读者写一丝遗憾,这其实是一个完美的遇见和一个无奈的转身”。
个人生活
王立群的父亲毕业于齐鲁大学英文系,母亲毕业于女子师范学校。他的母亲经常鼓励他要有骨气,要努力,并教他背诵孟子那段著名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高一的时候,王立群返回老家替父亲照顾病重的祖父,他学会了锄地、种植、收割,各种农活都干过。直到祖父病故后,他才回到开封市继续上学。
争议
司马相如“窃妻窃赀”之争
他通过细读《史记》《汉书》,司马相如衣食无着时,县令王吉邀他去临邛县,他变卖家当,买了豪车华服去了,王吉天天去看望司马相如,引起了卓文君父亲的注意,于是组织了一个饭局,邀请包括司马相如在内的上层圈子各色人物。因为司马相如有口吃的毛病,不能开口说话,王吉让他抚琴一曲,才有了“琴挑文君”的故事。他又发现宋代以前诸多名家称司马相如“窃妻窃”,所以做出了“司马相如设计骗婚卓文君”的观点。《百家讲坛》播出之后,引起关注。成都市记者打了许多电话给王立群,卓文君故乡邛崃市“文君文化研究会”也紧急找寻资料批驳王立群的观点。
研究与普及之争
有些人认为学者应该在象牙塔中安安稳稳研究学问,他有不同的解读:研究是过程,而普及是目标。对学者来说,将知识分享给大众是与研究并重的责任。
参考资料
王立群.河南大学新闻网.2024-03-06
王立群:一座小城,一位学者.河南大学党委统战部.2023-05-08
王立群.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2023-06-03
王立群谈枕边书.澎湃新闻.2023-05-08
博士生导师个人情况简介.河南大学文学院.2023-05-08
读史记,成大器.豆瓣读书.2024-01-30
文人为何爱做“翻案文章”.今日头条.2023-05-23
楚汉群英会.猫眼电影.2023-05-09
王立群:一座小城,一位学者.河南大学党委统战部.2024-03-20
史记教程.豆瓣读书.2023-06-10
..2023-06-14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上海市职业教育资源中心 上海市职业教育数字图书馆.2023-06-10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豆瓣读书.2023-06-10
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豆瓣读书.2023-06-10
大风歌.豆瓣读书.2023-06-10
读史有学问.豆瓣读书.2023-06-10
追问大历史.豆瓣读书.2023-06-10
王立群智解成语.豆瓣读书.2023-06-10
《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豆瓣读书.2023-06-10
中国脊梁.豆瓣读书.2023-06-10
千古一帝秦始皇(上下册).豆瓣读书.2023-06-10
王立群.豆瓣读书.2023-05-08
河南大学教授 王立群.中广网.2023-05-09
王立群.猫眼电影.2023-05-09
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2023-05-08
- 中国文选学研究会-郑州大学文学院 .郑州大学文学院.2023-06-03
-中国史记研究会-. 史记研究网.2023-06-03
佘正松.今日头条.2023-05-24
王运熙.中国作家网.2023-06-03
微博达人王立群.中国青年网.2023-05-2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与史记结缘
研究成果频出
与大众传媒结缘
近年发展
学术成就
《史记》研究与讲读
山水游记研究
文选研究
学术论文
大学教材
主题思想
讲史特色
古诗词解读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论文
参加综艺
负责重大项目
荣誉奖项
任职情况
人物评价
人物轶事
“直考”研究生
幽默点评与解读
个人生活
争议
司马相如“窃妻窃赀”之争
研究与普及之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