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1945年3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
六安市霍山县,祖籍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知名文化学者,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中国
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大招标项目《汇校汇注》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78年,他考上了
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1982年,研究生毕业并留校,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2004年,他被聘为河南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2005年12月,《
百家讲坛》的编导到河南大学海选主讲人,他用二十分钟时间讲了《
鸿门宴》中的
项羽,一举中选,从此与《百家讲坛》结缘。他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连续十年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2008年12月23日,王立群入选“2008中国魅力50人”。2009年9月,王立群入选“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原人物”。2016年,他担任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之后的的第二到第六季他都有参与。
王立群在学术研究上成果显著。他先后发表《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游记的文体要素与游记文体的形成》《\u003c文选\u003e成书考辩》等作品,其中,《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界影响极大,被公认为中国山水散文研究的一大收获。而《游记的文体要素与游记文体的形成》一文,也成为研究
山水游记的最基本的参考文献。《\u003c文选\u003e成书考辩》被学术界公认为代表了目前《文选》研究的最高水平。2022年,王立群出版了《
读史记,成大器》一书。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5年3月14日,王立群出生于安徽省
六安市霍山县,在南京度过童年。8岁随父母迁居
河南省。他在当时就承担起为全家做饭的任务,读完小学,13岁时他进入一所民办中学“新新中学”,为了接受教育,他以干活来换取上课的机会。一周三天,步行十几里,自备干粮,到
开封市南郊搬砖、提泥巴,他和同学们还给钢厂砸
矿石,干完一天活,他们可以在第二天上课。读书对他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痛苦时,在图书馆读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十分感动,决心自强不息,他觉得自己的忍耐和艰辛可以通过阅读来倾述与宣泄。榜样的力量,带动着青年教师确立终身奉献教育的态度,兢兢业业,在各自的教学领域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王立群受邀为
上海图书馆解读
河南馆主题“国之中,城之源”。2013年4月,王立群担任“第十五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点评嘉宾。2016年3月至4月,王立群在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主讲《文景之治》。
与史记结缘
1965年,王立群第一次参加高考,他的分数达到了
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是由于政审的原因,他没有等到发榜就当起了小学代课老师。1966年,学生们砸了学校的图书馆,学校仅有的一部《史记》被当做“四旧”扔在院子里,他偷偷捡起书开始阅读。1977年恢复高考,但是不准1965年的
高中落榜生参加,到了1978年,国家恢复招收研究生,并将最低学历降至高中,于是他决定直接考研究生。结果他顺利考上了
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师从王宽行先生,成为王老师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1982年,他研究生毕业并留校,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包括《史记》。之后他每一年都要给学生讲《史记》。特殊时期的特殊经历,让他越发深刻地认识到《史记》不仅是一部
历史学经典,也是一部文学经典。
研究成果频出
1990年,他在《文学遗产》上发表《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一文,率先提出:中国山水散文发端于晋宋地记,并由此影响了
唐朝山水游记的产生。此文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界影响极大,被公认为中国山水散文研究的一大收获。核心观点被收入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1996年,他出版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专著《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被誉为“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第一部研究山水游记文体的通论之作”。
2001年开始,他在《
文学评论》《
文学遗产》上陆续发表一系列关于《
昭明文选》研究的文章,这是他从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着手的研究,主要是用传统的乾嘉学派的方法,清理文选的注释、版本的源流与演变。2002年,他出版《
史记教程》,代表了当代《史记》研究学术水平,是《史记》研究的入门与必读文献。次年,他出版专著《现代文选学史》,并在《文学遗产》上发表《\u003c文选\u003e成书考辩》一文,提出了
萧统《文选》是根据当时流传的大量文章总结二次选编的产物。这一论证推翻了流传一千多年的“昭明太子十学士”编篆《
昭明文选注析》说,并为国内外《文选》学研究界广泛接受,被学术界公认为代表了目前《文选》研究的最高水平。2004年,他被聘为
河南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
2005年,他在《
文学评论》第3期发表《游记的文体要素与游记文体的形成》,在学界引发深入讨论,成为研究
山水游记的最基本的参考文献。同年出版专著《文选成书研究》。
与大众传媒结缘
2005年12月22日,《
百家讲坛》的编导到河南大学海选主讲人,河大领导极力推荐他,因他人在北京,
中国中央电视台选拔组的人员专门为他在
开封市多等了一天。他连夜从北京赶回,并用二十分钟时间讲了《鸿门宴》中的
项羽,一举中选,从此与《百家讲坛》结缘。
2006年4月至6月,他在《百家讲坛》讲述“汉代风云人物”系列,他选择首讲项羽,因为项羽是司马迁倾注了最多感情、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讲他效果必然很好;而王立群在学校教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而《
项羽本纪》,鸿门宴讲的最多也最熟悉,去讲坛也最有把握。《项羽》《吕后》播出后收视率很高,特别是《吕后》系列的11讲,成为2001年以来收视率之最,同年8月,他以“最学者化”入选《
百家讲坛》十大名嘴。制作一期《百家讲坛》,他首先看历史文献,接着看相关研究资料,再写一份带有个人思考和个人特色的讲稿,把讲稿浓缩成一份提纲,临上台前再浓缩为一份宋体1号字的几张纸放在台上。这样一来,讲稿基本在脑海里。在拟标题时,他会考量对观众的影响,带负面效应的标题坚决不用。同年,他被评为“
河南省十大教育年度人物“,获得河南省”十佳师德标兵“称号,2007年入选第二届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
2007年,他参与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华书局)成为目前最优秀、最通行的大学教材。同年。他在《百家讲坛》上发表论点:
司马相如设计骗婚卓文君,是“欺骗世人两千多年的爱情神话”,一时引起争议。
2008年是中国
奥运会年,王立群作为
火炬手,在七朝古都的
开封市进行第一棒火炬传递。同年他高票当选“2008中国魅力50人”,被评选为“湿润之魅”的魅力学者。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把个人的6万元稿费捐给灾区。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2008年,他生病住院,在北京阜外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生病期间,他仍牵挂着学生,当年的硕士生、博士生的毕业论文,都是在病床前指导完成的。出院之后,王立群又立即走上讲台,走进讲坛,继续热爱的教育事业。2009年被授予”
河南省省劳动模范“、”河南名誉优秀中国专家“,第五批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等。同年被评选为”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原人物“。
近年发展
2009年,他在《王立群读\u003c史记\u003e之秦始皇》里,对“
焚书坑儒”进行解读,他认为大多数人理解过于片面,应该改成“焚诗书坑术士”,因为《史记》记载的是秦始皇活埋术士而非儒生。此观点被“巴蜀鬼才”魏明伦提出异议。之后,他在《
文学评论》2011年第6期发表史记研究《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以\u003c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u003e为中心》。借助对司马相如的历史记载与后人的接受,深刻阐释了历史传播的四个层次问题,此文被《
新华文摘》(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并荣获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社科成果
一等奖。
2012年,《
百家讲坛》开始播出由他主讲的《
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祖》,《王立群读宋史》系列节目之第一部《宋太祖》新书首发。次年,在电视剧评说节目《楚汉群英会》中,通过
英达提问,王立群解答的方式讲解历史问题,可看性较强。同年,王立群获聘为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14年,由他领衔申报的《文选汇校汇注》获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同年他出版专著《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并担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副会长。
因为成语是历史事件提炼后总结的成果,具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内涵,所以他开始研究用成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解读,2014年,他陆续推出《智解成语》系列,他用社会热点及整部书的篇章,从不同角度去阐述同一个主题—爱情,涉及的成语有几百个。他希望用成语来向人们呈现中国古代爱情的美好,并使他们建立正确的爱情观。
2015年10月,王立群在
安徽卫视《
中华百家姓》担任嘉宾。
2016年,他担任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他觉得当点评嘉宾可以分享自己的独到见解,是非常愉悦的事情。之后的的第二到第六集他都有参与。网友评价他有风度、有颜值、有才华,言谈举止之间展现谦谦君子之风。
2019年,王立群被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同年,他推出《王立群妙品古诗词》,他不去逐字逐句讲,而是抓住一首诗最重要的地方说,名句、特点,以及作者写诗时的
生存状态、心理状态,用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去分析品读。书中,他在介绍
王维时,用3个篇章从老中青3个时期来品鉴王维的诗,特别是晚年的王维,他评价为:王维认为走到水的尽头,这就是最好的安排。看看天,看看地。云聚云散、不惊不喜,一山一水一别院,一世一花一人生。他的点评引起许多观众的共鸣。
2024年4月26日,“与辉同行”团队在郑州的第二站来到了
登封市。在
嵩阳书院,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与董宇辉对谈并直播。王立群从自己参与《百家讲坛》的缘起开始,讲起
刘邦、
项羽等历史人物和故事。
学术成就
《史记》研究与讲读
王立群潜心钻研教学内容,吸收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借鉴先进教学方法,扬长避短,优化学科教学。王立群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注重教学的学术性,强调教学方式的通俗性。史记是他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论文一反传统的观点,通过司空见惯的材料的重新解读,阐释了“历史的层次”的理论问题,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获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从2006年起,王立群登上
中国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开始“王立群读《
史记》”系列的讲读,他的讲读建立在严谨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将学术性的历史转化为大多数人能够顺利理解、接受的历史,传播到了寻常百姓之家,这是他一项较大的贡献。
山水游记研究
山水游记,是中国古代散文中颇具特色的部分,王立群教授的学术研究,尤其是早期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此。1990年,他发表了《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得出晋宋地记为中国山水散文的重要渊源的结论。此文核心观点被写入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189页),成为学界普遍接受的通行论断。他发表的《游记的文体要素与游记文体的形成》一文,成为学者研究游记时多次引用的重要文献。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初版的《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第一部研究山水游记文体的通论之作”。
文选研究
《文选》是王立群教授多年来用力甚多一个研究领域。他主持完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版专著三部,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在国内外《文选》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研究注重版本、注释的综合考察,特别是《〈文选〉成书研究》,被学界认为“百年现代《文选》学研究中最具前沿意义的成果,也是21世纪国际《文选》学界最重要的创获之一”。
学术论文
截至2021年5月,王立群已在《
文学评论》《
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大学教材
截至2017年9月,王立群已出版了四部大学教材,他参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华书局)成为目前最优秀、最通行的大学教材。
主题思想
讲史特色
他对于自己的讲史有两个原则:第一,广泛的占有各种文献资料,不止是
历史学的,还要有其他各种相关的资料,通过这些文明的碎片,还原一个较为真实的历史;第二:对历史的解读一定要站在今天现代人的立场,一定要用现代的观念来解读历史,对丑恶的东西一定要批判、要摒弃,绝不能提倡。他往往从历史的细节入手,文史结合,以小见大,最终提升到理论层面。他将历史区分为四个层次:真实的历史、记录的历史、传播的历史、接受的历史,对文学传播对历史的改造做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古诗词解读
对于古诗词,他从国学的角度,分析评判这些诗的所优所长,捕捉作者当时的生存状态、心理状态。他有意打破传统的授业方式,以十分贴地气的平时语言,甚至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就诗词的艺术思想、艺术价值,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境、文学追求,展开轻松愉悦又多维度的畅述。对于探幽古诗词中的多种意境,提高读者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作了有益的尝试。他除了侧重文学化的专业解读,还善于透过厚重的历史表象,由这些古诗词联想到作者的思想风骨、精神操守。他曾以《文学传播的力量》为题,录制、申报了教育部精品视频课程,并顺利获批,树立了学术研究与通俗普及结合的典范。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以上资料来源截止日期2023年5月8日
论文
参加综艺
以上资料来源截止日期2023年5月8日
负责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u003c文选\u003e版本、注释综合研究》(02BZW023)
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u003c选\u003e学文献辑考研究》(0329)
荣誉奖项
以上资料来源截止日期2023年5月8日
任职情况
人物评价
《南方人物周刊》:他是《
百家讲坛》中的一把慢火,温和,持久。在他慢条斯理的讲述中,观众有了帝王将相奔来眼底、历史浮沉涌上心头的体验。他让《
史记》这部“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普及到了寻常百姓的家里。
河南大学新闻网:一个普通的高校教师,一个不平凡的文化传播学者。
河南日报:在他看来,高深研究与通俗普及并不矛盾,将知识分享给大众应是与研究并重的责任。
佘正松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优秀专家,边塞诗研究专家):他的《关于\u003c文选\u003e研究的断想》既有启发性,又有针对性、紧迫性,对《文选》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运熙(复旦大学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他对过去百年来《文选》研究具有全面的了解。他的《现代\u003c文选\u003e学史》是近年来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文选》和《文选》学研究正在进一步迈向深入。
人物轶事
“直考”研究生
在他1979年报考
河南大学时,他从空分厂工程师那里借到《俄语》教材,硬“啃”一年,考试时竟然过了及格线;考前三天,拿着开封市委宣传部编印的
政治经济学小册子突击复习,最后一天看了看
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结果考了91.5分。最难的是《文学理论》,他在之前没学过,于是下笨功夫读、背、抄,诗词、基础知识、文学发展概况等,他写下的抄本足足有七十多厘米的办公桌那么高,考试成绩也过了线。
幽默点评与解读
在第二期
中国诗词大会中点评
曹操的
短歌行时,他说这首诗抒发了一种苦闷心境,概括起来就是“宝宝心里苦啊”,他用90后的网络用语,精准地解读了古代的诗歌,让观众们会心一笑。
2019年,在第四季的竞赛中,王立群解读
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他说:“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李商隐和晚宴中的一位美女确认过眼神,是对的人”,引得主持人
董卿和台下观众边笑边鼓掌。接着,他又话锋一转,“但要是这么写下去,李商隐就不是李商隐了,他一定要在这个完美的遇见中,给读者写一丝遗憾,这其实是一个完美的遇见和一个无奈的转身”。
个人生活
王立群的父亲毕业于齐鲁大学英文系,母亲毕业于女子师范学校。他的母亲经常鼓励他要有骨气,要努力,并教他背诵孟子那段著名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高一的时候,王立群返回老家替父亲照顾病重的祖父,他学会了锄地、种植、收割,各种农活都干过。直到祖父病故后,他才回到
开封市继续上学。
争议
司马相如“窃妻窃赀”之争
他通过细读《史记》《汉书》,
司马相如衣食无着时,县令王吉邀他去临邛县,他变卖家当,买了豪车华服去了,王吉天天去看望司马相如,引起了卓文君父亲的注意,于是组织了一个饭局,邀请包括司马相如在内的上层圈子各色人物。因为司马相如有口吃的毛病,不能开口说话,王吉让他抚琴一曲,才有了“琴挑文君”的故事。他又发现宋代以前诸多名家称司马相如“窃妻窃”,所以做出了“司马相如设计骗婚卓文君”的观点。《百家讲坛》播出之后,引起关注。
成都市记者打了许多电话给王立群,卓文君故乡
邛崃市“文君文化研究会”也紧急找寻资料批驳王立群的观点。
研究与普及之争
有些人认为学者应该在象牙塔中安安稳稳研究学问,他有不同的解读:研究是过程,而普及是目标。对学者来说,将知识分享给大众是与研究并重的责任。
参考资料
王立群.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202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