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扫黄
2014年2月9日东莞市大规模扫黄行动
东莞扫黄是2014年2月9日广东省东莞市开展的为期三个月的的扫除娱乐场所涉黄问题专项行动。
2014年2月9日因央视记者曝光东莞色情行业,东莞市出动6525名警力对全市所有桑拿、沐足以及娱乐场所同时进行检查,对并针对央视曝光的多处涉黄场所进行清查抓捕。截至2014年2月28日,东莞市共问责了30名干部。广东省委常委会决定免去东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严小康职务。东莞市委决定免去东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卢伟琪职务。截至2014年7月21日,东莞市抓获犯罪嫌疑人700人,处理违法人员1552人。之后为了防止涉黄问题回潮反复,东莞于2014年8月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扫黄十条规定”。
扫黄风暴之后,东莞治安状况持续好转,街面犯罪率下降,但餐饮住宿等服务业持续低迷。此外东莞扫黄也作为典型案例,推动了“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
事件背景
东莞受到广州深圳香港特别行政区三面夹击,经济位置险恶,90年代为吸引投资者留在东莞而对地下色情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1988年东莞被设为地级市,全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占了总人口的近4/5,“无户人员”数量超过千万,庞大人群的“性需求市场”成为东莞色情行业存在的直接原因。2009年投资东莞酒店业的资金超过250亿元,酒店业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色情业的发展。后来桑拿业在东莞厚街镇长安镇等地蓬勃兴起,色情业的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加。除此之外,在长安镇等地,还出现了以五六十间店铺组成的著名的“红灯区”。2003年,东莞色情业已经形成了一条结构完整、错综复杂的利益链。同年,东莞在中国最富20城市中位居首位,色情服务业占据地方GDP的14%比重,成为“支柱型产业”。虽然在2000年、2003年,2009年某月,东莞在全市范围内数次开展扫黄行动,可每次风暴过后,色情服务又会卷土重来。
事件详情
起因
2014年2月9日,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在中堂镇进行暗访调查。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光是在一些休闲娱乐场所存在色情活动,在某些被称为是城市名片的四星级、五星级酒店里,也有明目张胆的招嫖卖淫现象。并且,在记者再三拨打报警电话,仍没有相关执法部门前来调查或回馈。新闻播出后,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批示,对全市拉网式排查,先治标,再治本。
经过
首轮清查
2月9日15时,东莞市开始首轮清查,清查媒体曝光的12家娱乐场所,控制涉黄人员,查封涉黄场所。
第二轮清查
当晚21时,东莞市公安局组织出动6525名警力对全市所有桑拿、沐足及娱乐场所开展第二轮查行动。没有开业的场所也要开门清查,清查持续到10日凌晨。
长期行动
2月10日,广东省公安厅还在当日召开了全省公安机关电视电话会议,表示将在全省部署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娱乐场所涉黄、赌、毒问题集中整治行动。东莞市纪委、市监察局牵头成立了5个联合专案组,重点查处涉黄事件中公职人员失职渎职的问题,深挖背后的利益链、保护伞。5个专案组分别由东莞市纪委有关领导任组长,成员从东莞市纪委,市监察局,市检察院反贪局、反渎职侵权局,市公安局纪委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公安部派出督导组赶赴广东省,对案件查处、问题整治和责任追究指导督办。
2月11日,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莞香花开”消息,公布东莞市“扫黄”专项行动举报电话,欢迎广大群众举报。
截至7月21日,东莞市共立涉黄刑事案件281宗,查处涉黄治安案件530宗,抓获犯罪嫌疑人700人,处理违法人员1552人,共有26名获利者(老板、股东)和51名经营者(场所主要管理人员)被逮捕。全市娱乐服务场所与三类场所(桑拿、沐足、KTV)复业率已达到70%。其中,沐足场所复业631家,KTV场所复业465家,两者复业率达80%;桑拿场所复业率低,全市原有桑拿场所198间,目前仅复业38间。
调查处理
广东省公安厅发布消息,表示在2月9日涉黄娱乐场所清查中,共检查各类娱乐场所1948间,有问题场所39间,带回162人审查。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98人,其中依法刑事拘留3人、行政拘留41人、罚款14人、教育释放40人。
当天,被媒体曝光的中堂镇公安分局局长、涉黄酒店所在地的派出所所长已被停职调查,东莞市委对被曝光的5个镇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东莞市公安局对媒体反映的拨打110举报后接处警和警情处置情况进行调查,当天负责接警的派出所领导和民警共8人被停职。后给予中堂公安分局政委莫炳章和黄江公安分局副局长李彬根行政记过处分,给予中堂公安分局东泊派出所所长张伟斌和黄江公安分局黄江派出所所长叶玉新行政撤职、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2月10日晚,肇庆市对城区娱乐场所涉黄问题召开会议,表示警方共检查各类娱乐场所415间,抓获黄赌毒违法犯罪嫌疑人154名,发出整改通知书7份,查封涉嫌容留介绍卖淫妇女发廊1间,停业整顿歌舞娱乐场所1间,刑事拘留1人,行政拘留6人。
2月12日,东莞纪委发出紧急通知,强调纪律,凡党员干部参与经营涉黄场所、充当涉黄场所“保护伞”的,一律先免职再按规定从严处理。两天后,广东省对东莞多名扫黄不力负责人进行问责处理。广东省委常委会决定免去东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严小康职务。东莞市委决定免去东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卢伟琪职务。
2月16日,根据前日东莞市委对扫黄工作不力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的决定,虎门镇党委书记叶孔新厚街镇党委书记钱超、黄江镇党委书记杨礼权、凤岗镇党委书记朱国和在全市范围公开道歉,道歉信在东莞市委机关报《东莞日报》2版刊发。
截至2月28日,东莞市共问责了30名干部。该事件共处理36名公安民警,17名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各方声音
市民
有东莞市民表示,这些色情场所应该有专门部门来管理,监管要力度大一点,并指责以前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一些外地的市民对东莞也由衷称赞:“以前听说老公要去东莞出差,都希望他不要去,但现在去东莞出差,感到放心了。”
政府部门
在东莞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被曝光后,时任广东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局长郑泽晖表示,接下来治安部门、督查部门还将组织暗访组对全省不停暗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时任广东省副省长、公安厅长李春生同样表示,广东全省公安机关都将进行类似行动,全面清剿娱乐场所涉黄活动,而查清是否存在“保护伞”,将被作为结案标准。
事件相关
“东莞挺住”
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东莞的色情业后,非但没有得到大众的叫好,反而引起一些强劲吐槽,出现了巨大的舆论反弹。甚至在2月9日晚上11点左右,《南方都市报》评论官方新浪微博发文“东莞挺住!”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关注。虽在12点左右该评论被删除,但#东莞挺住#还是成为了新浪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一些网络大V也公然在公共社交平台为东莞扫黄打非唱反调、冷嘲热讽。
其原因大致有一下三点:①许多网友认为,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该揭露“哪些公职人员在收取保护费,又是哪些执法人员知法犯法”这样的真相,而不是如新闻中“报警后没有警方调查或回馈”这样的装模作样,明知故问。②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官方舆论的代言者受到的民间舆论的本能性质疑,是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间的深刻对立后矛盾的爆发。③有人看不见背后的奴役与控制,单单将性的市场自由被等同于性自由。
诈骗短信
在央视曝光东莞色情产业链、公安部门展开行动的同时,大量命名为“广东省紧急查处东莞娱乐场所色情活动”“东莞脱衣舞视频”“东莞扫黄图片”的木马病毒、恶意软件在互联网上肆意传播,“我在东莞被抓”等与东莞相关的诈骗短信也开始横行。此外,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东莞小姐的旗号,声称转行加入色情聊天室,提供不法服务。仅这在2014年2月9日10日两天,带有“东莞”关键词的木马色情网站拦截量猛增11.6%,相比平时多出近10万次。
事件影响
该事件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乃至造成舆论场的分裂,报道本身也遭受质疑。针对“东莞挺住”“东莞不哭”等一系列言论,各大官媒给予了严肃的批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时期,“东莞市长谈扫黄”依旧是网友们关注的焦点。时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东莞商人梁耀辉也因被卷入东莞扫黄,涉嫌组织卖淫罪而被起诉。此外,东莞扫黄作为典型案例推动了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
之后东莞过对场所建立档案强化娱乐场所的严格管理,还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娱乐场所管理的文件和要求,建立了党政领导负责,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公安部门依法履职的查禁黄赌和管理场所的机制。为了防止涉黄问题回潮反复,2014年8月东莞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扫黄十条规定”。除广东省东莞外,全国共有8个省份至少9个城市对各类娱乐场所进行了“突击检查”,浙江杭州、兰州市、山东济南、广西柳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地也相继展开突击扫黄行动。
事件发生后,东莞治安状况持续好转,街面犯罪率下降。但之后东莞用工缺口10万人,东莞酒店业多年来也遭受了名誉的质疑,搜索“东莞酒店”时会大量暗示性极强的词汇。2013年上半年,东莞第三产业仅增长7.7%,其中餐饮住宿业尤为低迷,服务业低于预期。2014年上半年,东莞别墅超五成项目降价销售。东莞星级酒店(宾馆)由2013年的89家减至63家,减少了26家,东莞常平镇上100多家酒店无一盈利。
事件评价
中国中央电视台曝光东莞色情业实际上与当前从上到下的反腐形势有关,此次事件看似扫黄,实则反腐。——隆德县人民法院 张列华
标本兼治,这是对待卖淫嫖娼这一丑陋现象的基本治理思路,但是如何走出曝光一下就治理一阵,不曝光就死灰复燃的怪圈,恐怕不是央视曝光和省委书记批示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对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思路进行调整,逐渐走出依靠娱乐服务业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才行。——《国际在线》王丽
扫除外在的“黄”并不难,但要清扫东莞色情产业背后那些不显山露水的贪腐与渎职,却要困难得多。不管对哪里的扫黄,重点不仅要对色情产业“狂风暴雨”,还要针对执法和司法领域中的“和风细雨”有所行动。法治中国没有扫不了的黄,法治中国更不应存在打不掉的保护伞。——《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 王云帆
东莞扫黄,最大的价值不是将色情业从这里清除出去,而是将人们大脑中的错误思想清除出去。那些从酒店卖淫嫖娼中获取利益的责任人以及酒店被查处,是废除这种长期以来的不正当利益,净化社会风气。法治社会,就是要强调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违法的行为来换取利益,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巨大破坏。——《湖北日报
杜绝色情业泛滥,关键不在于抓了多少“小姐”,关了多少经营场所,而在于当地是否依法打击这个产业背后的犯罪,铲除背后的权力“保护伞”。色情产业背后的违法犯罪活动,不仅是警方清理行动的重点,也应该是媒体和舆论关注的核心所在。——《黑龙江日报
东莞扫黄,这样一个是非明确的事件,竟在网上掀起不小波澜、引发复杂舆情,的确发人深思。在价值多元、观念多变的转型期中国,固然不能在所有问题上都求得一致,但在一些基本价值上,必须有起码的共识。守住法律底线,保持价值判断力,具备道德责任感,这是一个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为取向,也是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是非不分、黑白颠倒,只会导致价值错乱、逻辑谬误,最终行为失当、社会失序。——《人民日报
参考资料
“性都”东莞20年.大众网大众数字报.2023-05-24
浅析“东莞扫黄”背后的法律问题.隆德县人民法院.2023-05-20
央视“色戒”冲击波.人民网.2023-05-21
东莞扫黄扫的是错误价值观.中国新闻网.2023-05-27
目录
概述
事件背景
事件详情
起因
经过
首轮清查
第二轮清查
长期行动
调查处理
各方声音
市民
政府部门
事件相关
“东莞挺住”
诈骗短信
事件影响
事件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