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
光柄菇科小包脚菇属植物
草菇(学名:Volvariella volvacea (Bull.) Singer),别名南华菇、贡菇、凉伞菌等,为光柄菇科(Pluteaceae)小包脚菇属(Volvariella)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在中国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湖南省福建省等地。草菇属好气性真菌,常生于稻草等草堆上。
草菇菌盖呈近钟形,具辐射状条纹。菌肉中部稍厚,菌褶不等长,菌柄近圆柱形,菌托苞状。孢子椭圆形。褶缘近尾尖或顶端突尖,囊状体棍棒状。
草菇是一种食用菌,子实体肉质肥嫩、味美脆滑,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草菇的子实体可入药,其味甘,性寒,具有补益气血、降压、清热解暑的功效。
栽培历史
草菇原本是生长在中国南方腐烂禾草上的一种野生食用菌,起源于中国广东韶关韶关南华禅寺,其人工栽培记载始于1822年《广东通志》,是由南华寺僧人首先采摘食用的,随后在民间推广种植,已有近200年的种植历史。草菇的另一个栽培发源地是中国湖南省浏阳县,该地以往盛产兰麻,草菇生长在沤烂之麻秆或麻皮上,故名“浏阳麻菇”,为当地著名特产(《浏阳县志·物产》)。
草菇的发展经历了高温菌株到低温菌株、南方栽培到北方栽培、传统的草堆室外栽培到发酵料室内床架栽培等的快速发展。其在东南亚各国的栽培主要是由华侨所推动。大约在1932年,华侨将栽培草菇的方法带到马来西亚,抗战期间,草茹发展迅速,10年间遍及东南亚和北非,成为热带地区主要食用菌之一。
形态特征
草菇的菌盖宽为5~19cm,近钟形,表面干燥,后伸展,中部稍微凸起,灰色至灰褐色,中部色常较深,具有辐射状条纹。菌肉松软,中部稍厚,白色。菌褶稍密,不等长,白色后变粉红色,较宽,离生。菌柄长为5~18cm,直径为0.8~1.5cm,近圆柱形,光滑,中实,稍带黄色或白色。菌托苞状,较大,污白色至灰黑色,厚。孢子椭圆形,光滑,孢子印粉红色,直径为(6~8.4)μmx(4~5.6)μm。褶缘近尾尖或顶端突尖,囊状体棍棒状,直径为(95~100)μmx(16-35)μm。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草菇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印度韩国日本泰国、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
中国分布
草菇在中国分布于四川省、台湾、西藏自治区广东省湖南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
生长习性
草菇多自然生长于稻草上,是喜热、喜湿的草腐真菌。草菇属于高温型腐生真菌,其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10~44℃,子实体发育、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是30~32℃、33~35℃、35~40℃,菌丝体在温度低于5℃或高于45℃的情况下死亡,温度低于20℃或高于 35℃时子实体难以形成。相对湿度要求在80%~95%。属好气性真菌,酸碱度以pH6~7.5为宜。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铺好床垫(塑料薄膜或处理过的稻草),原料平铺上栽培床架,培养料厚度根据外界气温高低决定。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封闭栽培菇房,进行两次发酵。栽培种宜选择菌龄为20天左右,菌丝浓密且为灰白色,有厚垣抱子,无杂菌污染。播种时间通常为培养料二次处理后,打开门窗,等待温度降至35℃左右便可以播种。通常采用塑料袋装菌种。去掉菌种红褐色的厚垣孢子块以及表面层上的老种皮,搓碎后放入容器中,之后均匀撒在提前准备好的面料上,分层整堆成梯形,待最上层播种后可适当盖稻草或腐殖土保湿。
栽培技术
选址
菇房要处在坐北朝南、地势较高、空气流通、靠近水源、排水良好,并且干燥的位置,菇房应建在远离畜圈、仓库、化工厂、粪堆、农药厂、禽舍等地方,要求交通方便,以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菇房周围还应有较大的空地,以便晒料和堆料,还要有水、电等其他设施。
栽培季节选择
结合草菇生物学特性与气候特征来决定最适栽培时期,温度稳定在22℃以上时开始栽培,不同的地方播种时间各异,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在5月下旬至8月播种、中国河北(或北京)播种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中国广东(或广西)播种时间则在4~9月。
作床
栽培前,暴晒栽培地的土壤2~3天,床宜在室外气温稳定在22℃以上时做,挖成一定长宽高或不限的龟背形畦及一定宽度的畦沟,将畦面土打碎、中央压实。播种前,用自来水先淋湿淋透畦面后撒一层薄石灰粉即可。
栽培管理
搞好菇房的消毒与环境卫生,控制合适的温湿度,搭建遮阴棚。遇到培养料或者菌种较干时候,需添加一些石灰清水后再来盖上薄膜。播种后一天当料温度达到45℃以上,需要将膜揭掉,以便通风降温,也可喷水降温。通常根据天气情况与菌丝生长的情况来进行揭膜和盖膜,达到通风降温的要求,等到菌丝长到布满料面的时候就可以将薄膜揭去。
病虫害防治
草菇的病害主要有疣孢霉病、核盘菌、病毒病等,病毒病可通过喷洒四环素青霉索、链霉索等药物抑制病情蔓延,用低剂量的澳甲烷重蒸剂或甲醛重蒸切断病毒来源;疣孢霉病可通过在患处涂刷百菌清稀释液来控制蔓延,菌核病可通过喷洒氢氧化钙或撒少量石灰粉于发生病菌感染部位来控制蔓延。病菌有绿霉菌、鬼伞等,发病后立即清除病菇,发菌期适当降低空气湿度等,控制杂菌的发生。虫害有尖眼菌蚊螨形总目耗子蜗牛等,用敌敌畏红糖混合液驱杀,采用毒饵、毒谷杀死田鼠,在草床周围用石灰水或氨水灭杀蜗牛。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草菇作为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品质鲜嫩,味道鲜美,肉质细腻,菇汤如奶,营养价值颇高,享有“素中之荤”的美称。草菇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脂肪、多糖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每100克鲜草菇蛋白质含量为2.66%~5.05%。草菇蛋白质含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0.47%~44.47%,是国际公认的“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
药用价值
草菇的子实体可入药,其味甘,性寒,清热解暑,补益气血,降压,主治暑热烦渴,体质虚弱,头晕乏力,高血压
竞争性杂菌
主要杂菌
黑汁鬼伞(学名:Coprinus atramentarius (Bull.) Fr.),又名鬼伞,主要与草菇菌丝争营养或引起子实体腐烂,是一种生长环境与草菇相类似的腐生性真菌,是草菇生长的主要竞争性杂菌。鬼伞的子实体为白色,很快开伞,变黑并自溶如墨汁。鬼伞的生活周期一般比草菇早23天,与草菇争夺营养,影响草菇的产量;鬼伞腐烂时,菇房气味难闻,由此常常会导致霉菌的产生。
防治措施
鬼伞可通过尽量选用新鲜培养料,使用前暴晒2天,或用石灰水浸泡原料来防治;也可通过控制培养料的含氮量,发酵料或发酵栽培时,麦麸或米糠添加量不要超过一定比例;当菇床上发生鬼伞时应及时摘除销毁,以免成熟后其孢子四处传播。
物种辨析
草菇子实体从分化至成熟分为针头期、纽扣期、蛋形期、伸长期和成熟期。草菇的采摘通常在蛋形期和纽扣期,而此时的草菇与毒鹅膏形态相似,可以通过孢子纹的颜色区分,通常纽扣期的草菇孢子纹呈淡粉色,而毒鹅膏的孢子纹呈白色。其它区别如下:
相关研究
药理研究
草菇子实体内含苞脚菇毒素,可抑制小鼠的呼吸作用。草菇含有的狐衣酸可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等。草菇所含维生素c可防治坏血病,增加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栽培应用研究
草菇栽培有堆草栽培、层架式栽培、筐式栽培、袋式栽培、玉米芯轻简化地栽等方法。其栽培经历了旧法栽培到新法栽培,从室外栽培到室内栽培,从季节性栽培到周年栽培,从稻草栽培到废棉渣、中药渣等原材料栽培,从生料栽培到熟料栽培,从大田栽培到简易菇房、工厂化厂房栽培,从畦式栽培到袋料栽培、层架栽培、工厂化栽培等。
产业发展
草菇是世界第三大栽培食用菌,中国是草菇最大生产国,中国草菇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70%~80%,居世界首位。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中国草菇总产量达11.2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3%,1994年为9.15万吨(不包括台湾、香港),2018年达20.23万吨。据调查,每100千克麦(稻)草可产鲜菇25千克。
延伸文化
草菇最早也称南华菇,是以中国广东省北部韶关附近的南华寺命名,20世纪30年代由华侨传入世界各国,因为草菇栽培的故乡在中国,故草菇在世界上享有“中国蘑菇”之称。草菇是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菇类,被列为“21世纪白色农业之首”。
参考资料
草菇.SP2000.2023-05-23
黑汁鬼伞.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23
..2023-05-23
目录
概述
栽培历史
形态特征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生长习性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栽培技术
选址
栽培季节选择
作床
栽培管理
病虫害防治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竞争性杂菌
主要杂菌
防治措施
物种辨析
相关研究
药理研究
栽培应用研究
产业发展
延伸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