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毋恤(zhào wú xù),(?-
公元前425年),又作无恤,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赵氏的
封君即晋国卿,
赵鞅(赵简子)死后赵氏的领袖人物,
谥号“襄子”,与其父赵鞅齐名,史称“简襄之烈”。
赵毋恤出身微贱,乃其父赵鞅与侍妾所生的庶子,然长大后的赵毋恤颇受其父钟爱,乃废掉太子伯鲁,立赵毋恤为太子。赵鞅去世以后,赵毋恤继承了他的
爵位。
赵毋恤的姐姐是
代国夫人,赵毋恤设计谋杀了姐夫
代王王后,赵军迅速占领了代国,赵毋恤的姐姐拔自刺身亡。
晋国朝政由智、赵、韩、魏四大家家族把持,其中以智家势力最大。
荀瑶为晋国正卿后,竭力削弱其他三家的势力,韩、魏两家惧怕智家权势,一味退让,赵毋恤素与智伯有隙,不甘受智伯摆布,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凭借地利、人和,与智、韩、魏三家联军周旋一年多后,赵毋恤成功策反了韩、魏两家,内外夹击彻底击败智氏,智伯的头颅被制成酒器,祸及九族。赵氏在赵毋恤的带领下,势力更加壮大,晋国三足鼎立之势逐渐形成。
司马迁在《
史记》中,赞赵襄子为“贤之君”,后世学者认为,
战国初年,晋国赵氏强势崛起,成功逆袭,赵襄子功不可没。
人物生平
庶子出身
赵毋恤,
赵鞅之庶子,“赵氏孤儿”赵武的重孙,因母亲是婢女,且为狄女,故赵毋恤在赵鞅诸子之中,地位最为卑贱,小时候并不受赵鞅待见。某日,著名相士
姑布子卿见简子,简子遍召诸子来看相,子卿曰:“没有能做将军的人”,简子哀叹:“赵氏其灭乎?”,子卿说在赵府路上遇到一个孩子,也是赵家之子,简子始命人召赵毋恤来看相。赵毋恤到了,子卿慌忙起身:“此真将军矣!”
成功袭爵
苏武看相之后,赵鞅通过观察,发现诸子中赵毋恤最好学。
赵鞅决定在诸子中做一次终极测试。他称自己把 一道宝符藏在了
常山(今
神仙山即河北古恒山),令诸子去找,先得者赏。诸子皆无功而返,赵毋恤回来后称找到了宝符,乃是“利用常山天险,可夺取
代国”。赵鞅认定赵毋恤是诸子中最贤能的,于是废掉太子伯鲁,改立赵毋恤为太子。
晋出公十七年(公元前458年),赵简子身亡,赵毋恤承袭晋卿之职,史称襄子。
智取代国
赵毋恤的姐姐是代王的夫人,赵简子死后服丧期间,赵毋恤登上北面的夏屋山(今
代县东北),请代王相见,席间,暗中下令侍从用斟酒的铜勺刺杀了代王及其随从,随即,赵军出兵占领了代国。赵毋恤的姐姐得到消息,仰天哭泣,磨尖发笄自杀身亡,代国人把她自杀的地方命名为磨笄山。
智赵之争
由来已久
赵毋恤与
荀瑶素有嫌隙,早在晋出公九年(公元前466年)时,赵毋恤与智伯一同出兵围
郑国都城,智伯命赵毋恤率先带兵攻城,赵毋恤婉拒,反请智伯先出兵。智伯大怒,骂赵毋恤:”你相貌丑陋,懦弱胆怯,
赵鞅为什么立你为继承人?”赵毋恤淡然回复:“能够忍辱负重的继承人,对赵氏宗族并没有坏处!”
后又在
晋出公十一年(公元前464年)时,智伯带兵讨伐郑国,恰逢赵简子患病,太子赵毋恤代替赵简子带兵一同出征。一天,智伯喝醉了酒,用酒灌猛烈击打赵毋恤。随同赵毋恤同去的群臣请求杀了智伯,被赵毋恤制止了,然而,心里也很恼恨智伯无礼。智伯回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赵简子,还唆使赵简子废掉赵毋恤的太子之位,赵简子没有同意,赵毋恤听说后,越发恼恨智伯了。
襄子四年(公元前452年),时以智伯为首的赵、韩、魏晋国四卿,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
晋出公大怒,欲联合
齐国、
鲁国讨伐四卿,反遭四卿联合率先攻击。晋出公出逃齐国,还没到齐国就死了。智伯推举晋昭公曾孙骄为晋侯,即晋懿公。推举有功的智伯,权势日渐膨胀,对
晋国起了觊觎之心。假借晋侯之命,向赵、韩、魏三卿家索要地盘,韩、魏两家如数交出,唯赵毋恤不肯就范,智伯大怒,联合韩、魏攻赵。赵毋恤不敢力敌,乃退守
太原市(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双方相持一年有余。
晋阳决战
智伯命人引汾河水灌城,城墙没被水浸泡的部分仅有三版的高度,城内百姓把锅悬挂起来做饭,百姓中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现象,臣子都有了外心,晋阳危在旦夕。赵毋恤命
张孟谈夜晚出城,面见韩、魏两家,晓知利害,韩、魏两家临阵倒戈,智伯被赵、韩、魏三家联合剿灭,属地被瓜分,株连九族,赵毋恤还把智伯的头颅做成了酒器。此时,
赵姓北面占据了
代国,南面吞并了智氏,疆域大过韩、魏。
迁都于邢
赵毋恤迁都于邢,历史文献中没尚未发现有直接记载。但《
史记·赵世家》称:“
晋献侯少即位,治
中牟县”。《
汉书地理志》释“中牟”:“
赵献侯自耿徙此”。《汉书·地理志》释“
邯郸市”则说:“
赵敬侯自中牟徙此”。“耿”即“邢”,文史学者赵福寿在《邢台通史》中,及
丁肃清教授在《
邢台日报》·《赵襄子二说》中,都提出以下观点:赵毋恤传位于少年之赵献侯后,赵献侯因赵嘉之乱,自耿即邢迁都中牟;至赵敬侯,又自中牟迁都邯郸。据此可证明,赵毋恤自
太原市迁都于邢。
传位献侯
襄子娶妻空同氏,生下了五个儿子。赵毋恤因其伯鲁是简子的嫡子,却未能继承家业,决定传位给伯鲁的儿子代成君,代成君早逝,随立代成君的儿子浣为太子,赵毋恤立三十三年卒,浣立,为献侯。献侯年幼,赵毋恤弟弟桓子逐浣自立,一年后桓子死了,赵氏族人认为桓子自立,不是赵毋恤本意,于是杀死桓子的儿子,复迎浣继位,即
赵献侯。
历史评价
赵毋恤之父
赵鞅,曾请布子卿给他的儿子们看相,布子卿看罢摇头叹息,称没有能做将军的人。赵毋恤因身份卑微,获召最晚,布子卿见到赵毋恤,忙起身说道:“这才是真将军啊!”赵鞅觉得赵毋恤是庶子,且母亲是狄人女子,身份甚是卑贱。布子卿说:”天所授,虽贱必贵“。
司马迁在《
史记》一书中,借刺客
豫让之口,赞美赵毋恤:”趁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学者朱晓晖盛赞赵毋恤“辟土有德”,故赵毋恤才能在任宗主期间,引领赵氏成为晋卿中实力最强、最有前途的卿族,最终与韩、魏一起“
三家分晋”“化家为国”。
人物轶事
襄子学御
赵毋恤少时曾经向王子于期学习驾驭马车的技术,学成后和于期赛马,两人先后交换了三次马匹,赵毋恤都落败了,赵毋恤怀疑于期没有御马的全部技巧都传授给自己。于期回答赵毋恤:“技巧已经全部教给你了,但您在应用的时候有错误。御马时要让马感到安适,御马人注意力专注于马,时刻保持和马的动作相互协调,才能跑得快、跑得远。现在,当您落在后面,就想赶上我;跑到我前面,又怕被我赶上,注意力都在我身上,未能和马保持协调一致,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赵毋恤听后,深受启发。
落箭成井
河北省邢台县太子井村,有一眼用青石砌成井帮的水井,深余五丈,乡间传说,次井与襄子有关。当年赵毋恤还是
晋国正卿
赵鞅的太子时,封地在邢。一年夏天,赵毋恤与随从打猎来到此处,人困马乏,到处找不到水源。饥渴难耐的襄子,面对异常干旱的荒山秃岭,无奈仰天长叹。忽然,西北方向天空乌云翻滚而来,随即下了一阵暴雨。人马得以饱饮一番,齐赞太子有灵,有人祈求襄子为本地民众赐水。赵毋恤于是向河滩上射了一箭,说箭落处即有水。当地民众历时数年,经过千辛万苦,才掘成这眼“淋漓日夜,获水数十担”的“太子井”。
神授竹简
智赵之争时,赵毋恤退守晋阳途中,得到三位霍泰山山阳候的使者,授双节竹简一支,称将在“三月
丙戌”,帮助他反杀
荀瑶,并要求赵毋恤事后在一百个城邑中为他们设庙祭祀。赵毋恤吞并智伯后,兑现诺言,在一百个城邑为三神修建
庙宇祭祀。
两纵豫让
赵毋恤晋阳决战后,把智伯的
颅骨做成酒具,智伯的家臣豫让决心为主公报仇,身藏匕首,化妆潜入赵毋恤的宫室中打扫厕所,伺机行刺。赵毋恤如厕时,心有所感,命人彻查。随从擒住了豫让,并请求杀死他,赵毋恤感念豫让“真义士”,命人把他放了。
被释放后的豫让,复仇之心如故,他吞下火炭,弄坏嗓子,用
生漆涂身, 身上生满癞疮,
嫡妻都不认识他了。一日,赵毋恤乘车出行,豫让潜伏在的桥下准备出击,马忽然受惊,豫让再次被赵毋恤的侍从擒获,赵毋恤劝说豫让放弃报仇。
豫让恳求赵毋恤:刺破他的一件衣服,以完成其心愿。赵毋恤赞赏豫让的义气,便脱下衣服,命人拿给他。豫让刺了赵毋恤衣服三剑后,挥剑自刎而亡。
历史遗迹
赵王城遗址公园
赵王城遗址公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赵王城的历史遗址西侧,遗址展示区和文化展示区两大区域。遗址展示区将用艺术的手法,再现赵王城的遗址风貌;赵王城亦称赵都宫城,其遗址位于
邯郸市西南郊约4公里处,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
战国古城址,属国家重要文物保护单位。赵王城总面积505万平方米,由东城、西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似“品”
字形。遗址周围保留着残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墙,内部有布局严整、星罗棋布的建筑
基台,地下有面积较大的十几处夯土基址,四周有城门阙遗迹多处。西城保存比较完整,近正方形,东城与西城仅隔一道城墙,北城为不规整的正方形,除西墙南段地面尚有部分残墙外,其余仅有地下墙址。文化展示区则以赵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打造的文化旅游
主题公园。
晋阳古城国家遗址公园
晋阳古城国家遗址公园,2001年被国务院认定为第五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阳古城既太原故城,始建于春秋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焚毁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79),最早见于《左传》鲁定公十三年“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历史上晋阳城军政地位特殊,曾作为赵国初都、汉晋干城、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盛唐北京而享誉江河南北。
豫让桥
邢台市区东北隅有一地名“豫让桥”,俗称板桥,春秋时期,豫让第二次刺杀赵襄子的地方。豫让大义凛然,以死报主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成为"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豫让桥亦成邢台名胜。可惜,日本侵华中,豫让桥遭侵华日军炮火破坏,空留豫让桥石碑。
明末清初学者
计东,曾写诗《豫让桥》:“秋尽蓬山掺不骄,流泉夹岸夕阳遥。伤心国土酬恩地,瘦马单衫豫让桥。”
研究书目
《战国策·赵策》
《春秋左氏传》
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