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史记》三十世家中《赵世家》是颇具特色的一篇。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其二是关于
赵氏孤儿的故事。
内容提要
赵武灵王是
战国时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根据
赵国的国情,大胆提出了胡服骑射的主张。实行这一主张,就要改变传统习俗,因而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反对,阻力重重,举步维艰。但武灵王对旧的习惯势力毫不妥协,他力排众议,接连与贵族及大臣进行激烈的论辩,终于使反对者理屈辞穷,不得不同意他的主张。
司马迁对武灵王力排众议的记述是颇为详尽的,因为在反复论辩中,这位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及其勇气和魄力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当然,作者也记述了胡服骑射使赵国迅速强大的功效。我们从历史上已经看到,胡服骑射之功绝不仅仅局限在
赵国,这一移风易俗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司马迁虽然还来不及完全看到这些影响,但他却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
赵武灵王的革新措施及不寻常,因而给以充分的肯定。这也正是这位伟大史学家的卓越之处。
写作特色
赵氏孤儿的故事由于戏曲和小说的传播,早已为人熟知。但最早记述这一故事的正是这篇《赵世家》。
司马迁通过这个故事歌颂了正义,鞭笞了邪恶,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故事情节曲折,惊心动魄;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程婴的忍辱负重,
公孙杵臼的慷慨牺牲,
屠岸贾的奸邪残暴,无不跃然纸上。但这个故事从
唐朝以来就不断地受到批评,学者们纷纷指责它并非信史,有人还作了很细致的考证。如果仅从
历史学角度而论,这种批评不无道理。但《
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文学杰作。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和重要情节可能是作者虚构,或者是出自民间的传闻。以虚构或传闻为史实固然不合史法,但从文学角度而言,恰是很好的创作。如从根本精神来说,这个故事也并不违背历史的真实。元代作家
纪君祥据此创作的《
赵氏孤儿》
杂剧,被
王国维在《
宋元戏曲考自序》中誉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试想,如果没有
司马迁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述,纪君祥怎么可能创作出这部杰出的杂剧来呢!
篇中有几处梦卜的记述。梦卜就是据梦境预卜后事,这种
迷信思想应予批判。不过史书中记梦卜等迷信活动并不始于司马迁,《左传》里就有不少这类记载,司马迁还不可能完全摆脱这种影响,这是时代的局限。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我国
西汉史学家,著《
史记》,被近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民国,
鲁迅)。司马迁是西汉夏阳龙门人。
夏阳,县名,今
韩城市,靠近龙门。所以
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
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
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司马迁生卒年代,史无明文。近人
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认为司马迁生于
刘启中元五年(前145年),大约卒于
刘弗陵始元元年(前86年),享年60岁。据说司马迁家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家和天文家。
司马错是
秦惠文王时伐蜀的名将,司马昌是
秦始皇的铁官,到了
司马迁的父亲
司马谈,又做
刘彻的太史令,恢复了祖传的史官恒业。
司马迁的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司马迁在这“山环水带,嵌镶蜿蜒”(《韩城县志序》)的自然环境里成长,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气所陶冶,又对民间生活有一定体验。
十岁,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
长安,得向老博士
伏生、大儒
孔安国学习;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不浅。这个时候,正当汉王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候,
张骞奉使通西域,
卫青、
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设立乐府……;也是
司马迁在京城里丰富见闻,热情迸发的时候。
大约二十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南游江、淮,上
会稽郡,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
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回到
长安以后,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随
刘彻到过
平凉市、
崆峒区,又奉使巴蜀,他到得最南边是
昆明市。
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举行大规模的巡行封禅,步骑十八万,旌旗千余里,浩浩荡荡。司马迁的父亲
司马谈是史官,本应从行,但病死在
洛阳市。
司马迁接受了父亲的遗志,赶到
泰山,参加封禅,随后沿着
东海,绕道长城塞外回到
长安。
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三十八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的机会,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太初元年(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他就动手编写《
史记》。
天汉二年(前99年),
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战败被俘,司马迁替李陵说了几句解释的话,触怒了
刘彻,把他投下监狱,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宫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
司马迁在狱中,又备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几乎断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要写部有关历史书的夙愿,因此为了完成《
史记》的写作,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希图出现一线转机。
太始元年(前96年)
刘彻改元大赦天下。这时司马迁五十岁,出狱后当了
中书令,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尊宠任职”,但是,他还是专心致志写他的书。直到
征和二年(前91年)全书完成,共得130篇,52万余言。
《史记》简介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
西汉的
司马迁。《
史记》约成书于
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
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
太史姓”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
班固的《
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
司马迁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
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汉文学史纲》)
原文及注释
赵姓之先,与秦共祖。至
中衍,为帝大戊御①。其后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
恶来,事纣②,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
季胜,其后为赵。
季胜生
孟增。孟增幸于
姬诵③。是为宅
皋狼④。皋狼生
衡父,衡父生
造父。造父幸于
周穆王⑤。造父取骥之乘匹⑥,与桃林
盗骊、骅、绿耳⑦,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⑧,见
王母娘娘⑨,乐之忘归。而
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⑩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
自造父以下六世至
奄父,曰公仲,
姬静时代戎(11),为御。及千亩战,奄父脱宣王(12)。奄父生
叔带。叔带之时,
姬宫湦无道,去周如晋(13),事
晋文侯,始建
赵姓于
晋国。
①御:驾驭车马,或驾驭车马的人。 ②事:侍奉。 ③幸:宠爱,受宠爱。 ④宅
皋狼:据《
史记索隐》,皋狼是地名,
孟增得宠,
姬诵让他住在皋狼,孟增就以宅皋狼为号。 ⑤
周穆王:即周穆王。缪,通“穆”。 ⑥骥:良马。乘匹:八匹。
周代,四马拉一车为乘,因而乘常做四的代称;匹,成双。乘匹就是四的双倍。 ⑦资骊、骅骝、绿耳:都是良马的名字,是所谓穆王八骏中的三骏。 ⑧巡狩:古代帝王外出视察称为巡狩。 ⑨
王母娘娘:古代神话人物。 ⑩缪王使
造父御……大破之:这几句中记载的周穆王西巡见西王母事,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出于《
穆天子传》。穆王乘千里马败
徐偃王事,据《
韩非子》等书记载,败徐偃王灭徐国的是
楚文王。而楚文王上距
周穆王三百年左右,所以此事也带有传说的性质。这两年事卷四《周本纪》中都不载,卷五《秦本纪》所记与本篇略同。 (11)戎:古代泛指西部的少数民族。这里指
晋国南部的
姜戎。 (12)脱:逃脱,脱险。 (13)如:到……去。
赵夙,
晋献公之十六年代霍.魏、耿①,而赵夙为将伐霍。霍公求奔齐。晋大旱,卜元,曰“
太岳山为崇②”。使赵夙召霍君于齐,复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晋复穰③。晋献公赐赵夙耿。
赵衰卜事晋献公及诸公子,莫吉;卜事公子重耳,吉,即事重耳。重耳以骊姬之乱亡奔翟④,赵衰从。翟伐廧咎如⑤,得二女,翟以其少女妻重耳,长女妻赵衰而生盾。初,重耳在晋时,赵衰妻亦生
赵同、
赵括、
赵婴齐⑥。赵衰从重耳出亡,凡十九年,得反国。重耳为晋文公,赵衰为原大夫,居原,任国政。文公所以反国及霸,多赵衰计策,语在晋事中。
赵衰既反晋,晋之妻固要迎翟妻⑦,而以其子盾为適嗣⑧,晋妻三子皆下事之。
晋襄公之六年,而
赵衰卒,谥为
季友。
①霍、魏、耿:都是诸侯国的国名。 ②崇:鬼神给人灾祸。 ③穰:丰收。 ④
骊姬之乱:
晋献公宠姬骊姬,为使自己亲生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用阴谋手段逼使太子
申生自杀,并怂献公追杀
晋文公和
晋惠公。详见卷三十九《晋世家》。《左传·僖公四年》、《
国语·晋语》也有详细记述。翟: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通“狄”。 ⑤廧咎如:
春秋时赤狄的一个部落。 ⑥此处所记与《左传》不同。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重耳反晋后,把女儿嫁给
赵衰,生赵同等三子。 ⑦要:要求。 ⑧適(dí,敌):同“”。
赵盾代
季友任国政二年而
晋襄公卒,太子
晋灵公年少。盾为国多难,欲立
秦襄公弟雍。雍时在秦,使使迎之。太子母日夜啼泣,顿首谓赵盾曰:“先君何罪,释其適子而更求君①?”赵盾患之,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遂立大子,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②。灵公既立,赵盾益专国政。
灵公立十四年,益骄。赵盾骤谏,③,灵公弗听。及食熊蹯④,不熟⑤,杀宰人⑥,持其尸出,赵盾见之。灵公由此惧,欲杀盾。盾素仁爱人,尝所食桑下饿人反杆救盾⑦,盾以得亡。未出境,而
赵穿弑灵公而立襄公弟墨臀⑧,是为
晋成公。
赵盾复反,任国政。君子讥盾“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故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晋景公时而赵盾卒,谥为宣孟,子朔嗣。
①释:放弃,抛弃。 ②距:通“拒”。阻拦。 ③骤:屡次。 ④熊蹯:熊掌。 ⑤胹(ér,而):煮。 ⑥宰人:掌管膳食的官。 ⑦扞:遮挡,保护。本句所记之事详见卷三十九《晋世家》。 ⑧弑:古代臣杀君或子杀父母称为弑。
赵朔,晋景公之三年,朔为晋将下军救郑①,与
楚庄王战河上②。朔娶
晋成公姊为夫人。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
赵姓。初,
赵盾在时,梦见
叔带持要而哭③,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④。盾卜之,兆绝而后好⑤。赵史援占之⑥,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
晋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⑦,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⑧,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
屠岸贾不听。韩厥告
赵朔趣亡⑨。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
赵姓于下宫⑩,杀赵朔、
赵同、
赵括、
赵婴齐,皆灭其族。
①下军:
春秋时,各大
首都设三军,名称不一。
晋国设上、中、下三军。 ②与
楚庄王战河上:这是春秋时晋楚两国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即著名的
邲之战,楚胜,晋败。参见卷三十九《晋世家》《楚世家》。详见《左传·宣公十二年》。 ③要:同“腰”。 ④拊(fǔ,府):拍。 ⑤兆:古人
占卜,先在龟甲或兽骨上钻孔,然后烧灼出裂纹以判断吉凶。这种裂纹称为兆。 ⑥史援:史官名援。 ⑦作难:发难,起事。 ⑧致:涉及,牵连。 ⑨趣:急速,赶快。通“促”。 ⑩下宫:
祖庙,后宫。
赵朔妻,
晋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
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
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①,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②,祝曰:“赵宗灭乎,若号③;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④,匿山中。
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
赵姓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
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
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
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⑤,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①免身:分娩。 ②绔:同“噣”。裤子。 ③若:你。下“若”字同。 ④文葆:绣花的襁褓。文:同“纹”;葆,通“褓”。 ⑤良:确实。
居十五年,
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崇①。
秦景公问
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
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
赵姓乎?夫自
中衍者皆
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②,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
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
晋文侯,至于
晋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③。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至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④。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
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⑤,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⑥,群臣固且请立
赵飞燕。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于是召
赵武、
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
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及
赵孟冠⑦,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
赵姓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
赵盾与
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盘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
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⑧,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①
大业:赵氏的先祖,卷五《秦本纪》《正义》云,
大业即
皋陶。参见该篇。 ②噣(zhòu,宙):鸟嘴。赵氏始祖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所以传说祖先人面鸟嘴。 ③龟策:龟指
占卜用的龟甲;策指另一种占卜方法所用的(shī,失)草。 ④因:凭借,依靠。 ⑤矫:假,诈称。 ⑥微:如果不是。 ⑦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束发戴帽。 ⑧齐衰(cuī,崔):古丧服的一种,粗麻布缝制,下边缝齐,故称齐衰。仅次于最重的丧服斩衰。
赵姓复位十一年,而
晋厉公杀其大夫
三郤①。
栾书畏及,乃遂弑君厉公,更立
秦襄公曾孙周,是为
晋悼公。晋由此大夫稍强。
赵武续赵宗二十七年,
晋平公立。平公十二年,而
赵孟为正卿。十三年,吴
季札使于晋,曰:“
晋国之政卒归于赵武子、
韩起、
魏舒之后矣。”赵武死,谥为文子。
文子生景叔。景叔之时,
齐景公使
晏婴于晋,晏婴与晋叔向语。婴曰:“齐之政后卒归田氏。”
羊舌肸亦曰:“晋国之政将归六卿②。六卿侈矣③,而吾君不能恤也④。
①
三郤(xì,戏):三位郤氏大夫。杀三郤事见卷三十九《晋世家》。 ②六卿:
春秋时,晋国的范、中行、知、赵、魏、韩六大家族世代为卿,故称六卿。 ③侈:放纵,放肆。 ④恤:忧虑。
赵简子在位,
晋顷公之九年,简子将合诸侯戍于周。其明年,入
姬匄于周,辟弟子朝之故也①。
晋顷公之十二年,六卿以法诛公族祁氏、羊舌氏②,分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族为之大夫。晋公室由此益弱。
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医
扁鹊视之,出,
董安于问。扁鹊曰:“血脉治也④,而何怪⑤!在昔
秦穆公尝如此⑥,七日而寤。寤之日,告
公孙枝与
曾子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学也。帝告我:“
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⑦。”公孙支书而藏之,秦谶于是出矣⑧。
秦献公之乱⑨,
秦文公之霸,而
秦襄公败秦师于殽而归纵淫⑩,此
子之所闻。今主君之疾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11),间必有言也。”
①辟:同“避”。
姬匄之弟子朝在
首都自立为王,敬王不能入都,只好在外躲避。详见卷四《周本纪》。 ②公族:诸侯国国君的同族。 ③
阳虎来奔:阳虎是
鲁国季孙氏家臣,阴谋作乱失败,逃奔
晋国。事见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阳虎,《
论语》作阳货。 ④治:平和。 ⑤而:你。 ⑥
秦穆公:即穆公。 ⑦男女无别:指男女之间不顾男女有别的礼教。 ⑧谶:古
迷信认为将要应验的预言或图文。 ⑨
晋献公之乱:即晋
秦献公宠骊姬所引起的晋国的长期动乱。 ⑩
崤之战是
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见卷五《秦纪》、卷三十九《晋世家》。关于“归纵溪”事,《左传》、《晋世家》均不见记载。 (11)间:病愈或好转。
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①,广乐九奏万舞②,不类三代之乐③,其声动人心。有一熊欲来援我④,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又有一来⑤,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我二⑥,皆有副⑦。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⑧,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帝告我:‘
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将大败周人于范魁之西⑨,而亦不能有也。今余思虞舜之勋,适余将以其胄女孟姚配而七世之孙⑩。’”
董安于受言而书藏之。以
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
①钧天:天之中央。 ②广乐:盛大宏伟的音乐。九奏:多次演奏。万舞:
周代一种规模盛大的舞蹈的名称。 ③三代:指复、商、周。 ④援:抓。 ⑤罴:熊的一种,俗称
人熊。 ⑥笥(sì,四):装衣物或饭食的竹器。 ⑦副:辅助的。
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皇霸篇》注认为,“副”指笥中之策的副本。 ⑧属:托付。 ⑨
嬴姓:指
赵姓,赵氏的祖先为嬴姓。周人:指卫人,卫人的祖先
康叔为
姬发同母弟。本句指的是后来
赵成侯三年代卫,夺取七十三座乡邑之事。 ⑩胄女:指虞舜后代的女儿,即后文之姓嬴。胄,古代帝王或贵族的后代。七世孙:即后文之
赵武灵王。按,简子至武灵王共十世,这里说七世,有误。
他日,简子出,有人当道,辟之不去①,从者怒,将刃之。当道者曰:“吾欲有于主君。”从者以闻。简子召之,曰:“②,吾有所见子晰也③。”当道者曰:“屏左右④,愿有谒。”简子屏人。当道者曰:“主君之疾,臣在帝侧。”简子曰:“然,有之。子之见我,我何为?”当道者曰:“帝令主君射熊与罴,皆死。”简子曰:“是,且何也?”当道者曰:“
晋国且有大难,主君首之。帝令主君灭二卿,夫熊与罴其皆祖也⑤。”简子曰:“帝赐我二笥皆有副,何也?”当道者曰:“主君之子将克二国于翟⑥,皆
子姓也。”简子曰:“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长以赐之’。夫儿何谓以赐翟犬?”当道者曰:“儿,主君之子也。翟犬者,代之先也⑦。主君之子且必有代。及主君之后嗣,且有革政而胡服⑧,并二国于翟⑨。”简子问其姓而延之以官⑩。当道者曰:“臣野人,致帝命耳。”遂不见。简子书藏之府。
①辟:排除,引申为驱赶。 ②:通“嘻”。表示惊喜的叹词。 ③子(zhé,折):《
史记索隐》认为子晰是人名。晣。晣,或作“晰”。清
梁玉绳《
史记志疑》引《
史诠》曰:“晰,明也,谓梦中明见子耳。《索隐》以子晰为当道人名,非。”
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皇霸》注云,
顾炎武、
钱大昕等对“子晰”的解释与《史诠》同。 ④屏:退避。 ⑤以上两句指的是简子灭范氏和中行氏二卿,熊与罴是二卿祖先部落的图腾。 ⑥这句指后来
赵毋恤灭代和知氏。 ⑦翟犬者,代之先也:代属北狄,其始祖以犬为国腾,所以说狄犬是代的祖先。 ⑧革政而胡服:指后来的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政策。 ⑨二国:指
中山郡和胡地。 ⑩延:聘请。
异日,
姑布子卿见简子,简子遍召诸子相之。
苏武曰:“无为将军者①。”简子曰:“
赵姓其灭乎?”子卿曰:“吾尝见一子于路,君之子也。”简子召子毋恤②。毋恤至,则子卿起曰:“此真将军矣!”简子曰:“此其母贱,翟婢也,奚道贵哉?”子卿曰:“天所授,虽贱必贵。”自是之后,简子尽召诸子与语,
赵毋恤最贤。简子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于
常山上③,先得者赏。”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毋恤还,曰:“已得符矣。”简子曰:“奏之。”毋恤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简子于是知毋恤果贤,乃废太子伯鲁,而以毋恤为太子。
①无为将军者:秦秋时诸侯国的军队都由正卿统率,所以卿也常被称为将军。“
无为将军者”也就是没有能做正卿的人,即简子的地位
无人继承,所以下面简子才说“
赵姓其灭乎”。 ②毋恤:又作“无恤”。 ③宝符: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凭证,也指代表天命的符节。
后二年,
晋定公之十四年,范、中行作乱。明年春,简子谓
邯郸市大夫午曰:“归我卫士五百家①,吾将置之晋阳。”午许诺,归而其父兄不听,倍言②。
赵鞅捕午,囚之晋阳。乃告邯郸人曰:“我私有诛午也,诸君欲谁立?”遂杀午。
赵稷、涉宾以邯郸反。晋君使
籍秦围邯郸。
荀寅、
范昭子与午善③,不肯助秦而谋作乱,
董安于知之。十月,范、中行氏代赵鞅④,鞅奔
太原市,晋人围之。范吉射、荀寅仇人魏襄等谋逐荀寅,以梁婴父代之;逐吉射,以范皋绎代之。荀栎言于晋侯曰:“君命大臣,始乱者死。今三臣始乱而独逐鞅,用刑不均,请皆逐之。”十一月,荀栎、韩不、魏哆奉公命以伐范、中行氏,不克。范、中行氏反伐公,公击之,范、中行败走。丁未,二子奔朝歌⑤。韩、魏以
赵姓为请。十二月辛未,
赵鞅入,盟于公宫。其明年,
智罃文子谓赵鞅曰:“范、中行虽信为乱,安于发之⑥,是安于与谋也。
晋国有法,始乱者死。夫二子已伏罪而安于独在。”赵鞅患之。安于曰:“臣死,赵氏定,晋国宁,吾死晚矣。”遂自杀。赵氏以告知伯,然后赵氏宁。
孔子闻赵简子不请晋君而执
赵午,保
太原市,故书《
春秋》曰:“赵鞅以晋阳畔⑦。”
①卫士五百家:赵鞅曾包围
卫国,卫人进献给赵鞅五百户士民,原来被安置在
邯郸县。 ②倍:通“背”,违背。 ③
荀寅、
范昭子与午善:据《左传·定公十三年》载,荀寅、范吉射与赵午三人有姻亲关系。 ④
中国银行氏:即荀氏。荀寅祖父
荀偃任中军统帅,
晋国中军后改称中行,荀氏因而又称中行氏。 ⑤二子:指范吉射和荀寅。 ⑥发:挑起。 ⑦畔:通“叛”。
赵鞅有臣曰
周舍,好直谏。
周舍死,简子每听朝,常不悦,大夫请罪。简子曰:“大夫无罪。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孤之腋。请大夫朝,徒闻唯唯①,不闻周舍鄂鄂②,是以忧也。”简子由此能附赵邑而怀晋人③。
晋定公十八年,赵简子围范、中行于朝歌,中行
文子奔
邯郸市。明年,
卫灵公卒。简子与
阳虎送卫太子
卫后庄公于卫,卫不内④,居戚。
晋定公二十一年,简子拔邯郸,中行文子奔柏人。简子又围柏人,
中国银行文子、
范昭子遂奔齐。
赵竟有邯郸、
隆尧县。范、中行余邑入于晋。赵名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于诸侯⑤。
①唯唯:恭顺的应答声。 ②鄂鄂:直言争辩的样子。鄂,通“谔”。 ③附:归附,顺从。怀:安抚。 ④内:同“纳”。收容,接纳。关于阳虎送卫太子,卫不纳事,详见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 ⑤奉邑:领地。侔:等同。
晋定公三十年,定公与
夫差争长于黄池①,
赵鞅从晋定公,卒长吴②。定公三十七年卒,而简子除三年之丧③,期而已④。是岁,越王句践灭吴。
晋出公十一年,
智罃伐郑。赵简子疾,使太子
赵毋恤将而围郑。知伯醉,以酒灌击毋恤。毋恤群臣请死之。毋恤曰:“君所以置毋恤,为能忍⑤。”然亦愠知伯。知伯归,因谓简子,使废毋恤,简子不听。毋恤由此怨知伯。
晋出公十七年,简子卒⑥,太子毋恤代立,是为襄子。
①争长:争为诸侯之长,即盟主。 ②卒长吴:终于以吴王为长。按,此处所记与卷五《秦本纪》、卷三十九《晋世家》及《国语》等相同,但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及《左传》所记是以晋定公为长。 ③三年之丧:守丧三年。古礼规定,君主去世,臣应守丧三年。 ④期(jī,机):一周年或一周月。这里指一周年。 ⑤訽(gòu,够)同“诟”。耻辱。 ⑥
晋出公十七年,简子卒:据《左传·哀公二十年》记事,
赵鞅于此年已不在世,
鲁哀公二十年当晋
郑定公三十七年。本文所记简子卒年有误。
赵毋恤元年,赵围吴①。襄子降丧食②,使
楚隆问吴王。
襄子姊前为
王夫人。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请
赵代王嘉。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③,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代王及从宫,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自杀④。代人怜之,所死地名之为摩笄之山。遂以代封伯鲁子周为
赵周。伯鲁者,襄子兄,故太子。太子早死,故封其子。
襄子立四年,
智罃与赵、韩、魏尽分其范、中行故地。
晋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共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知伯乃立
姬夷曾孙骄,是为
晋哀公⑤。知
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以其围郑之辱。知伯怒,遂率韩、魏攻赵。
赵毋恤惧,乃奔保
太原市。
①越围吴:上文
晋定公三十七年内已有越灭吴之记事,这里又说越围吴,有误。又,赵襄子元年为公元前457年,越灭吴为公元前473年,此处记年、记事均误。 ②丧食:古代礼制服丧期间规定的饮食。 ③枓(zhǔ,主):有长柄的勺子。 ④摩:通“磨”。笄(jī,机):古人盘发或别帽子用的簪子。 ⑤懿公:或作哀公。
原过从,后,至于
王泽,见三人,自带以上可见,自带以下不可见。与原过竹二节,莫通。曰:“为我以是遗赵
赵毋恤①。”原过既至,以告襄子。襄子齐三日②,亲自剖竹,有朱书曰:“赵毋恤,余霍泰山山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将使女反灭知氏。女亦立我百邑③,余将赐女林胡之地。至于后世,且有伉王④,赤黑,龙面而鸟噣,鬓麋⑤,大大胸,修下而冯⑥,左界乘⑦,奄有河宗⑧,至于休溷诸貉,南伐晋别,北灭黑姑。”襄子再拜,受三神之令。
三国攻晋阳,岁余,引
汾河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⑨。城中悬釜而炊⑩,易子而食。群臣皆有外心,礼益慢,唯高共不敢失礼。襄子惧,乃夜使相
张孟谈私于韩、魏。韩、魏与合谋,以三月丙戌,三国反灭知氏,共分其地。于是襄子行赏,高共为上。张孟同曰:“
太原市之难,唯共无功。”襄子曰:“方晋阳急,群臣皆懈,唯共不敢失人臣礼,是以先之。”于是赵北有代,南并知氏,强于韩、魏。遂祠三神于百邑,使原过主霍泰山祠祀。
其后娶空同氏,生五子。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不肯立子,且必欲传位与伯鲁子
赵周。成君先死,乃取代成君子浣立为太子。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为
晋献侯。
①遗:送给。 ②齐:同“斋”。斋戒。 ③百邑:
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皇霸》认为是地名。 ④伉:勇健。 ⑤麇(méi,眉):通“眉”。 ⑥修下而冯(píng,平):修,长;下,下体;冯,高大。《风俗通义·皇霸》作“修下而冯上”。 ⑦左袵:衣襟左开。袵,同“”。界乘:披甲骑马。界,同“介”,甲。 ⑧奄:覆盖,包括。河宗:
黄河中游一带。 ⑨三版:版,古代筑城用的夹板。一版高八尺,或云高二尺。三版即三块版那么高。 ⑩釜:锅。
襄子弟桓子逐
晋献侯,自立于代,一年卒。国人曰桓子立非襄子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献侯。
十年,
中山武公初立。十三年,城
平邑县。十五年,献侯卒,子烈侯籍立。
①治:王都或地方官署所在地。
烈侯元年,
魏文侯伐中山,使太子击守之。六年,魏、韩、赵皆相立为诸侯,追尊献子为献侯。
韩烈侯好音,谓
相国公仲连曰:“寡人有爱,可以贵之乎?”公仲曰:“富之可,贵之则否。”烈侯曰:“然。夫郑歌者枪、石二人,吾赐之田,人万亩。”公仲曰:“诺。”不与。居一月,烈侯从代来,问歌者田。公仲曰:“求,未有可者。”有顷,烈侯复问。公仲终不与,乃称疾不朝。番吾君自代来,谓公仲曰:“君实好善,而未知所持①。今公仲相赵,于今四年,亦有
进士乎②?”公仲曰:“未也。”番吾君曰:“牛畜、
荀欣、徐越皆可。”公仲乃进三人。及朝,
韩烈侯复问:“歌者田何如?”公仲曰:“方使择其善者。”牛畜侍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烈侯然③。明日,荀欣侍,以选练举贤④,任官使能。明日,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所与无不充⑤,君说⑥。烈侯使使谓
相国曰:“歌者之田且止。”官牛畜为师,荀欣为
中尉,徐越为内史,赐相国衣二袭⑦。
九年,烈侯卒,弟武公立。
赵武侯十三年卒,赵复立烈侯太子章,是为
赵敬侯。是岁,
魏文侯卒。
①持:执行,实行。 ②进:推荐。 ③逌(yóu,由)然:宽舒、悠闲的样子。 ④练:干练。 ⑤所与:指上面所提的建议。 ⑥说:同“悦”。 ⑦袭:古代称衣服一套为一袭。
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乱,不克,出奔魏。赵始都
邯郸市。魏败我兔台。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卫攻赵,取我刚平。六年,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薄。八年,拔魏黄城。九年,伐齐。齐伐燕,赵救燕①。十年,与中山战于房子。
十一年,魏、韩、赵共灭晋,分其地。伐中山,又战于中人。十二年,
赵敬侯卒,子成侯种立。
①齐伐燕,赵救燕:请
梁玉绳《
史记志疑》认为应在侯七年。
成侯元年,公子胜与成侯争立,为乱。二年六月,雨雪①。三年,
太戊午为相②。伐卫,取乡邑七十三。魏败我蔺。四年,与秦战高安,败之。五年,伐齐于。魏败我怀。攻郑,败之,以与韩,韩与我长子③。六年,中山筑长城。伐魏,败湪泽,围
魏惠王。七年,侵齐,至长城④。与韩攻周⑤。八年,与韩分周以为两⑥。九年,与齐战阿下。十年,攻卫,取甄。十一年,秦攻魏,赵救之石阿。十二年,秦攻魏少梁,赵救之。十三年,
秦献公使庶长国伐魏少梁,虏其太子、痤。魏败我浍,取皮牢。
蔡成侯与
韩昭侯遇上党。十四年,与韩攻秦。十五年,助魏攻齐。
十六年,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
十七年,成侯与魏惠王遇葛孽。十九年,与齐、宋会
平陆县,与燕会阿。二十年,魏献荣⑦,因以为檀台。二十一年,魏围我
邯郸市。二十二年,
魏惠王拔我邯郸,齐亦败魏于桂陵⑧。二十四年,魏归我邯郸,与魏盟漳水上。秦攻我蔺。二十五年,
晋成侯卒。公子与太子肃侯争立,緤败,亡奔韩。
①雨(yù,玉)雪:下雪。 ②戊:一作“成”。 ③长子:地名。 ④长城:
战国时各国大都筑有长城。这里指的是
齐长城遗址。 ⑤周:这是
春秋末周考王封其弟在洛阳以西建立的一个小诸侯国。 ⑥分周以为两:据卷四《周本纪》载,
西周公国(即周国)惠公即位后,封其少子于巩,称为
东周惠公。与本篇所记不同。 ⑦荣椽:荣,古建筑中的飞檐。荣椽即可用作飞檐的木椽。 ⑧齐败魏于
桂陵之战:
孙膑用围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军于桂陵,是古代著名的战例。详见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肃侯元年,夺晋君端氏,徙处
屯留区。二年,与
魏惠王遇于
阴晋之战。三年,公子范袭
邯郸市,不胜而死。四年,朝天子。六年,攻齐,拔
高唐县。七年,公子刻攻魏首垣。十一年,
秦孝公使
商鞅伐魏①,虏其将
魏昂。赵伐魏。十二年,秦孝公卒,商君死。十五年,起寿陵。魏惠王卒。
十六年,肃侯游大陵,出于鹿门,大戊午扣马曰②:“耕事方急,一日不作③,百日不食。”肃侯下车谢④。
十七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
十八年,齐、魏伐我,我决河水灌之,兵去。二十二年,
张仪相秦。赵与秦战,败,秦杀疵河西,取我蔺、
离石区。二十三年,韩举与齐、魏战,死于
桑丘之战。
二十四年,肃侯卒。秦、楚、燕、齐、魏出锐师各万人来会葬。子武灵王立。
①
商鞅:即商鞅。 ②扣马:牵马。 ③作:耕作。 ④谢:谢罪,认错。
赵武灵王元年,
阳文君赵豹相。梁襄王与太子嗣,
韩宣惠王与太子仓来朝信宫。武灵王少,未能听政,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及听政,先问先王贵臣
肥义,加其秩①;国三老年八十②,月致其礼。
三年,城鄗。四年,与
韩会于区鼠。五年,娶韩女为夫人。
八年,韩击秦,不胜而去。
五国相王③,赵独否,曰:“无其实,敢处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
九年,与韩、魏共击秦,秦败我,斩首八万级。秦败我观泽。十年,秦取我中都及西阳。齐破燕。燕相子之为君,君反为臣。十一年,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
韩广,使乐池送之④。十三年,秦拔我蔺,虏将军赵庄。楚、
魏王来,过
邯郸市。十四年,
赵惠文王攻魏。
①秩:俸禄或品级。 ②三老:古三老朋多种不同的含义,这里似指曾任要职的退休老臣或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③
五国相王:五国互尊为王。五国,似应指战国七强中除秦、楚之外的五国。 ④王召公子职……使乐池送之《集解》云:“按《燕世家》,
子之死后,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
燕昭王,无赵送公子职为燕王之事,当是赵闻燕乱,遥立职为燕王,虽使乐池送之,竟不能就。”
十六年,
秦惠文王卒。王游大陵。他日,王梦见处女鼓琴而歌诗曰:“美人荧荧兮①,颜若苕之荣②。命乎命乎,曾无我嬴!”异日,王饮酒乐,数言所梦,想见其太。
吴广闻之,因夫人而内其女
吴娃。孟姚也。孟姚甚有宠于王,是为惠后。
十七年,王出九门,为野台,以望齐、中山之境。
十八年,
秦武王与
孟贲举
龙文赤鼎,绝膑而死③。赵王使伐相赵固迎公子稷于燕,送归,立为秦王,是为
姬瑕。
①荧荧:光彩艳丽。 ②苕:落叶
藤本植物,花色橙红。又名
凌霄、紫葳。 ③膑:膝盖骨。
十九年春正月,
元朝信宫。召
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王北略中山之地①,至于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召
楼缓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②,属阻漳、之险③,立长城,又取蔺、郭狼,败林人于荏,而功未遂。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④,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之救,是亡社稷,奈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⑤。吾欲胡服。”楼缓曰:“善。”群臣皆不欲。
①略:巡视。 ②藩:属国,属地。 ③属:连接。 ④胡:这里指
东吁王朝,后为鲜卑。 ⑤遗俗:背离习俗。累:牵累,牵制。
于是
肥义侍①,王曰:“简、襄主之烈②,计胡、翟之利。为人臣者,宠有孝弟长幼顺明之节,通有补民益主之业③,此两者臣之分也。今吾欲继襄主之迹④,开于胡、翟之乡,而卒世不见也⑤。为敌弱,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毋尽百姓之劳,而序往古之勋⑥。夫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⑦。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肥义曰:“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夫论
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昔者舜舞有苗⑧,禹袒裸国⑨,非以养欲而乐志也,务以论德而约功也⑩。愚者成事(11),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王曰:“吾不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我也。狂夫之乐(12),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世有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于是遂胡服矣。
①于是:当时。 ②烈:功业。 ③通:显贵,得志。 ④迹:业迹,事迹。 ⑤卒世:尽世,全世上。 ⑥序:次序,引申为接续。 ⑦骜:通“傲”。 ⑧舜舞有苗:传说舜反对用武力征服三苗,经过三年德化,后来又拿着兵器跳舞,三苗终于归服。见《韩非子·五》。有苗,即三苗,古代南方的部族。 ⑨禹袒裸国:传说
大禹曾脱光上衣进入裸国。见《吕氏
春秋·贵因》、《
淮南子·原道训》。裸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小国,其人不穿衣服。 ⑩约功:即邀功,求取功业。 (11):同“暗”,不明白。 (12)狂夫:愚钝的人。
使王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将以朝也,亦欲叔服之。家听于亲而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亲,臣不逆君,兄弟之通义也①。今寡人作教服而叔不服②,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③,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行政先信于贵。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事有所止而功有所出④,事成功立,然后善也。今寡人恐叔之逆从政之经,以辅叔之议。且寡人闻之,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⑤,故愿慕公叔之义⑥,以成胡服之功。使緤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稽首曰:“固闻王之胡服也。臣不佞⑦,寝疾,未能趋走以滋进也⑧。王命之,臣敢对,因竭其愚忠。曰:臣闻
中原地区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⑨,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⑩,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11)。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12),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也。”使者以报。王曰:“吾固闻叔之疾也,我将自往请之。”
①兄弟:清
梁玉绳《
史记志疑》认为应依《
战国策》作为“先王”。 ②教:教令,命令。 ③经:常用的方法、原则。 ④此:至,即达到目的。 ⑤因:凭借。 ⑥慕:仰仗。 ⑦不佞:不才。古人自谦之词。 ⑧滋进:滋,多;进,进言。 ⑨徇智:聪敏。 ⑩异敏:奇巧。 (11)蛮夷:古代泛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数民族。义行:即“仪型”(仪刑、仪形),效法,楷模。 (12)怫(bèi,倍):通“悖”。背离,违背。
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因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国也。夫发文身①,错臂左衽②,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③,却冠秫绌④,大吴之国也。故
礼服同,其便一也。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国,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儒者一师而俗异,中国同礼而教离,况于山谷之便乎⑤?故去就之变,智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⑥。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焉而众求尽善也。今叔之所言者俗也,吾所言者所以制俗也。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无舟之用⑦。自常山以至代、
上党郡,东有燕、东胡之境,而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故寡人无舟楫之用,夹水居之民,将何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⑧。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⑨,而襄主并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智所明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⑩,侵暴吾地,系累吾民(11),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王丑之(12),而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13),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地。”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义,敢道世俗之闻,臣之罪也。今王将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命乎!”再拜稽首。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也。
①翦:同“剪”。文身:在身上刺花纹。文,同“纹”。 ②错:涂饰。 ③雕题:在额头上刺花纹。题,额。 ④却冠:
鱼皮帽。《集解》引
徐广曰,一本作“鲑冠”;《战国策·赵策二》作“冠”。鲑和鳀都是鱼名。秫:同“”,长针。绌:缝制。 ⑤山谷:指山野偏僻之地。 ⑥曲学:偏颇浅陋的学说。 ⑦楫:船浆。 ⑧三胡:指林胡、楼烦、
东吁王朝。 ⑨塞:设置要塞。 ⑩负:依仗。 (11)系累:拘捕。 (12)丑:耻辱。 (13)形:地势。
赵文、赵造、周、赵俊皆谏止王毋胡服,如故法便。王曰:“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戏、神农教而不诛①,
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三王②,随时制法,因事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礼也不必一道,而便国不必古。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③。且服奇者志淫④,则是邹、鲁无奇行也。俗辟者民易⑤,则是吴、越无秀士也⑥。且圣人利身谓之服,便事谓之礼。夫进退之节,衣服之制者,所以齐常民也⑦,非所以论贤者也。故齐民与俗流⑧,贤者与变俱。故谚曰:‘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不及也⑨。”遂胡服招骑射。
①虙戏:即
伏羲。 ②三王:说法不一,一般指
大禹、
商汤、
周文王。 ③多:赞许。 ④淫:浮荡,放纵。 ⑤辟:同“僻”。不正,偏邪,引申为奇异。剔:轻率,简慢。 ⑥秀士:出众之士。 ⑦齐:齐一,整齐。 ⑧齐民:平民。 ⑨及:到达,这里引申为达理。明理。
二十年,三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
榆中县。林胡王
献马。归,使
楼缓之秦,
仇液之韩,
王贲之楚,富丁之魏,赵爵之齐。代相赵固主胡,致其兵①。
二十一年,攻中山。赵袑为右军,许钧为左军,公子章为中军,王并将之。牛翦将车骑,赵希并将胡、代。赵与之陉②,合军曲阳,攻取丹丘、华阳、之塞。王军取鄗、
石邑、封龙,东垣。中山献四邑和,王许之,罢兵。二十三年,攻中山。十二五年,惠后卒。使周袑胡服傅王子何③。二十六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
元朝于
东宫,传国④,立王子何以为王。王庙见礼毕⑤,出临朝。大夫悉为臣,
肥义为
相国,并傅王。是为
秦惠文王。惠文王,
吴娃吴娃子也,
赵武灵王自号为主父。
①致:招募。 ②陉:山脉中断的地方,山隘。 ③傅: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 ④传国:帝王传王位。 ⑤庙见:古代新君即位首先要参拜祖庙,称为“庙见”。
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
秦昭襄王不知,已而怪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驰已脱关矣。审问之①,乃主父也。秦人大惊。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观秦王之为人也。
秦惠文王二年,主父行新地②,遂出代,西遇楼烦王于西河而致其兵。
三年,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起灵寿,北地方从,代道大通。还归,行赏,大赦,置酒五日③,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章素侈④,心不服其弟所立。主父又使
田不礼相章也。
①审问:仔细查问。 ②行:巡行。 ③酺:(pú,仆):聚会饮酒。 ④侈(chǐ,尺):放纵。
李兑谓
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①,党众而欲大,殆有私乎?田不礼之为人也,忍杀而骄②。二人相得③,必有谋阴贼起,一出身侥幸④。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利而不顾其害,同类相推⑤,俱入祸门。以吾观之,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祸之所集也,子必先患。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子奚不称疾毋出,传政于公子成?毋为怨府,毋为祸梯。”肥义曰:“不可。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异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义再拜受命而籍之⑥。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⑦。进受严命,退而不全,负孰甚焉⑧。变负之臣,不容于刑。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吾言已在前矣,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且夫贞臣也难至而节见,忠臣也累至而行明⑨。子则有赐而忠我矣,虽然,吾有语在前者也,终不敢失。”
李兑曰:“诺,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李兑数见公子成,以备
田不礼之事。
①强壮:这里指壮年。 ②忍杀:残忍。 ③相得:互相投合。 ④出身:起而做某种事情。这里指挺身做乱。 ⑤相推:互相怂恿。 ⑥籍:记录在册。 ⑦变:变节。 ⑧负:负心。 ⑨累:牵累,牵连。
异日
肥义谓信期曰:“公子与田不礼甚可忧也。其于义也声善而实恶,此为人也不子不臣①。吾闻之也,奸臣在朝,国之残也②;谗臣在中,主之蠹也③。此人贪而欲大,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为慢④,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祸且逮国⑤。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贼出入不可不备。自今以来,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先以身当之⑥,无故而王乃入。”信期曰:“善哉,吾得闻此也!”
四年,朝君臣,安阳君亦来朝。主父令王听朝,而自从旁观窥群臣宗室之礼。见其长子章然也⑦,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⑧,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章于代,未决而辍。
①不子不臣:不孝不忠。 ②残:祸害。 ③蠹:蛀虫。 ④矫令:假讬君令。慢:无礼。 ⑤逮:及。 ⑥当:抵挡。 ⑦傫(lěi,垒)然:颓丧的样子。 ⑧诎(qū,屈):屈服。
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
公子章即以其徒与
田不礼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
肥义先入,杀之。高信即与王战。公子成与
李兑自国①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②,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贼而定王室。公子成为相,号
田单,李兑为司寇。公子章之败,往走主父,主父开之③,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
赵成、李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④。”乃遂围主父。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而食之⑤,三月余而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⑥。
是时王少,成、兑专政,畏诛,故围主父,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
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何为王。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以至父子俱死,为天下笑,岂不痛乎!
①国:指
首都。 ②距难:抵御变乱。距:通“拒”。 ③开之:开门接纳他。 ④夷:灭族。 ⑤爵:同“雀”。鷇:(kòu,叩):待哺的幼雀。 ⑥赴:报丧。同“讣”。
(主父死惠文王立立)五年,与燕、易。八年,城南行唐。九年,赵梁将,与齐合军攻韩,至鲁关下。及十年,秦自置为西帝①。十一年,
董叔与魏氏伐宋,得河阳于魏。秦取梗阳。十二年,赵梁将攻齐。十三年,韩徐为将,攻齐。公主死。十四年,
相国乐毅将赵、秦、韩、魏、燕攻齐②,取
灵丘县。与秦会中阳,十五年,
燕昭王来见。赵与韩、魏、秦共击齐,齐王败走,燕独深入,取监菑③。
①自置:自立,自称。 ②乐毅率五国军队代齐事,见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及卷八十《乐毅列传》。 ③临菑:即临淄。
十六年,秦复与赵数击齐,齐人患之,
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①:
臣闻古之
贤君,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教顺非洽于民人也②,祭祀时享非数常于鬼神也③。甘露降④,时雨至,年谷丰孰⑤,民不疾疫,众人善之,然而贤主图之。
令足下之贤行功力,非数加于秦也;怨毒积怒⑥,非素深于齐也。秦赵与国⑦,以强征兵于韩,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
秦非爱赵而憎齐也,欲亡韩而吞二周,故以齐餤天下⑧。恐事之不合,故出兵以劫魏、赵⑨。恐天下畏己也,故出质以为信。恐天下亟反也⑩,故征兵于韩以威之。声以德与国,实而伐空韩,臣以秦计为必出于此。夫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楚久伐而中山亡(11),今齐久伐而韩必亡。破齐,王与六国分其利也。亡韩,秦独擅之。收二周,西取
祭器(12),秦独私之。赋田计功(13),王之获利孰与秦多?
①
苏厉这封书信,《战国策·赵策一》作“
苏秦为齐上书说赵王”,内容及文字互有同异。 ②教顺:教训,教化。顺,通“训”。洽:普遍。 ③时享:四时的供品。常:通“尝”,品尝。 ④甘露:甘美的雨露。古代
迷信认为,天降甘露是一种太平景象。 ⑤孰:同“熟”。 ⑥怨毒:怨恨。 ⑦与国:盟国。 ⑧餤:同“”。吃。引申为诱饵。 ⑨劫:胁迫。 ⑩亟:急速。 (11)楚久伐而中山亡:
中山郡原来依仗齐、魏与赵抗衡,齐、魏连年兴兵伐楚,无力顾及中山,中山终于被赵灭亡。 (12)
祭器:指
周代聂氏宗祠的祭器。取周之祭器即灭亡周朝。 (13)赋田:授给
田地。
说土之计曰①:“韩亡三川,魏亡
晋国②,市朝未变而祸已及矣③。”燕尽齐之北地,去沙丘、钜鹿敛三百里④,韩之
上党郡邯郸市百里,燕、秦谋王之河山,间三百里而通矣⑤。秦之上郡近挺关,至于
榆中县者千五百里,秦以三郡攻王之上党,羊肠之西,句注之南,非王有已⑥。逾句注,斩
常山而守之⑦,三百里而通于燕,代马胡犬不东下⑧,昆山之玉不出⑨,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王久伐齐,从强秦攻韩,其祸必至于此。愿王孰虑之。
①说:游说。 ②晋国:指原属晋国的土地。 ③市朝:市,集市;朝,朝廷,或指官吏聚集之处。市朝未变,喻时间很短。 ④敛:减少。 ⑤间:小路。 ⑥已:语气词,用法同“矣”。 ⑦斩:截断。 ⑧代马:代地多良马。胡犬:《正义》引郭璞云:“胡地野犬似狐而小。”东下:指东至
赵国。代、胡都在赵的西北。 ⑨昆山:
昆仑山的简称。
且齐之所以伐者,以事王也;天下属行①,以谋王也。燕秦之约成而兵出有日矣。五国三分王之地②,齐倍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③,西兵以禁强秦,秦废帝请服,反高平、根柔于魏,反分、先俞于赵,齐之事王,宜为上佼④,而今乃抵罪,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愿王孰计之也。
今王毋与天下攻齐,天下必以王为义。齐抱社稷而厚事王,天下必尽重王义。王以天下善秦,秦暴,王以天下禁之,是一世之名制于王也⑤。
于是赵乃辍,谢秦不击齐。
①属行:集结军队。 ②五国:指秦、燕、韩、魏、齐。 ③殉:为某种目的而牺牲自身。 ④上佼:上等交情。佼,通“交”。 ⑤宠:荣耀。
十七年,
乐毅将赵师攻
魏伯阳。而秦怨赵下与己击齐,伐赵,拔我两城。十八年,秦拔我石城。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水,伐魏氏。大潦①,
漳河出。
魏冉来相赵。十九年,秦(败)〔取〕我二城。赵与魏伯阳。
赵奢将,攻齐麦丘,取之。
二十一年,赵徙漳水
武平西②。二十二年,大疫。置公子丹为太子。
二十三年,
楼昌将,攻魏儿,不能取。十二月,
廉颇将,攻几,取之。二十四年,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
安阳市,取之。二十五年,燕周将,攻
昌国、
高唐县,取之。与魏共击秦。
白起破我华阳,得一将军。二十六年,取东胡欧代地③。
二十七年,徙
漳河武平南。封
赵豹为平阳君。河水出,大潦。
二十八年,
蔺相如伐齐,至
平邑县。罢城北九门大城。燕将成安君
公孙操弑其王。二十九年,秦、韩相攻④,而围阏与。赵使
赵奢将,击秦,大破
秦军阏与下,赐号为马服君。
①潦(lào,涝):通“涝”。雨大成灾。 ②徙漳水:使漳水改道。 ③东胡欧(qū,屈)代地:指东胡强制、驱使代地百姓叛离
赵国而领的土地。欧,通“驱”。 ④相攻:相助进攻。
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①,秦急攻之。
赵姓求救于齐,齐曰:“必以
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曰:“复言
嬴成蟜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
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②。入,徐趋而坐,自谢曰:“老病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体之有所苦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而行耳。”曰:“食得毋哀乎?”曰:“恃粥耳。”曰:“老臣间者殊不欲食,乃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③,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不和之色少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④,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⑤,昧死以闻⑥。”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未及填沟壑而讬之⑦。”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之爱燕后贤于
长安君⑧。”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岂非计长久,为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主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⑨?”曰:“老妇不闻也。”曰:“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⑩。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11),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12)。
长安君何以自讬于赵?老臣以媪长安君之计短也,故以为爱之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13)。”于是为长安君约东百乘(14),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持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于予乎?”
①用事:掌权。因
赵孝成王年幼,故由太后执政。 ②胥:通“须”。等待。 ③嗜食:食欲。 ④息:子孙,儿子。 ⑤黑衣:指王宫卫士。当时王宫卫士穿黑衣,故称。 ⑥昧死:冒死。 ⑦填沟壑:指死后尸体埋入地下。 ⑧燕后:赵太后之女,嫁给
朱棣为后。贤于:胜过。 ⑨诸侯有在者乎:这句是承上省略,原应为“诸侯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⑩重器:贵重的宝物。 (11)膏腴:肥沃。 (12)山陵崩:古喻天子或国君死亡的委婉语。 (13)恣:放纵,任凭。 (14)约:准备,备办。
齐
田单田单将赵师而攻燕中阳,拔之。又攻韩注人,拔之。二年,
惠文后卒。田单为相。
四年,王梦衣偏之衣①,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见金玉之积如山。明日,王召史敢占之②,曰:“梦衣偏裻之衣者,残也。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者,有气而无实也。见金玉之积如山者,忧也。”
后三日,
韩桓惠王上党守
冯亭使者至,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于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财王所以赐吏民③。”王大喜,召
赵豹豹告之曰:“冯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对曰:“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德,何谓无故乎?”对曰:“夫秦蚕食韩氏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
上党郡之地也。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小弱顾能得之于强大乎?岂可谓非无故之利哉!且夫秦以牛田之水通粮蚕食④,上乘倍战者⑤,裂上国之地,其政行,不可与为难,必勿受也。”王曰:“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⑥,此大利也。”
①偏裻(dū,督)之衣:以后背中缝为界,左右两色合成的衣服。裻,衣服的后背缝。 ②筮史:负责
占卜的史官。敢:筮史之名。 ③财:通“裁”。裁决。 ④这一句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是:
秦国靠牛田的水道运粮来蚕食
韩国。“牛田”解为地名。另一种解释是:秦国用牛耕田,从水道粮去蚕食韩国。此解认为,据《集解》,句中无“之”字,《战国策·赵策一》此句正无“之”字。 ⑤上乘:上等战车。倍战:奋力作战。 ⑥币:礼物。此处用为动词。
赵豹出,王召
平原君与
赵禹而告之。对曰:“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乃令赵胜受地,告
冯亭曰:“敝国使者臣胜,敝国君使胜致命,以万户都三封
太守①。
千户都三封县令,皆世世为侯,吏民皆益爵三级,吏民能相安,皆赐之六金。”冯亭垂涕不见使者,曰:“吾不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不能死固②,不义一矣;入之秦,不听主令,不二矣;卖主地而食之,不义三矣。”赵遂发兵取上党。
廉颇将军军长平③。
七(年)〔月〕,廉颇免而
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皆坑之④。王悔不听
赵豹之计,故有
长平之祸焉。
王还,不听秦,秦围邯鄣。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燕众反燕地。赵以
灵丘县封楚相
黄歇。
八年,
平原君如楚请救。还,楚来救,及
魏无忌无忌亦来救⑤,秦围邯郸乃解。
①万户都三:万户人口的城邑三座。 ②死固:拼死固守。 ③清
梁玉绳《
史记志疑》认为,此句之上应有“六年”二字。 ④坑:坑杀,活理。据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长平之战中,
赵括被
秦军射死,之后赵军投降被坑杀。详见该传。 ⑤魏公子无忌:即信陵君,其救赵事详见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
十年,燕攻昌壮,五月拔之。赵将乐乘、庆舍攻秦信梁军,破之。太子死。而秦攻
西周,拔之。徒父祺出①。十一年,城元氏,县上原。
郑安平郑安平死,收其地。十二年,
邯郸市烧②。十四年,
平原君赵胜死。
十五年,以尉文封
相国廉颇为信平君。
韩广令
丞相栗腹约③,以五百金为赵王酒,还归,报燕王曰:“
赵姓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閒而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也④,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王曰:“吾以众代寡,二而伐一,可乎?”对曰:“不可。”王曰:“吾即以五而伐一,可乎?”对曰:“不可。”
朱棣大怒。群臣皆以为可。燕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
卿秦将而攻代,廉颇为赵将,破杀栗腹,虏卿秦、乐閒。
①出:指出兵国境之外。《正义》“赵见秦拔西周,故令徙父祺将兵出境也。” ②:积存草料的地方。 ③约(huān,欢):交好。,通“欢”。 ④四战:四面受敌。
十六年,
廉颇围燕。以
乐乘为武襄君。十七年,假相大将武襄君攻燕①,围国。十八年,延陵钧率师从相国信平君助魏攻燕。秦拔我
榆次区三十七城。十九年,赵与燕易土②。以龙兑、汾门、临乐与燕;燕以葛、武阳、平舒与赵。
二十一年,
赵孝成王卒。廉颇将,攻
繁阳,取之。使乐乘代之,廉颇攻乐乘,乐乘走,廉颇亡入魏。子偃立,是为
赵悼襄王。
悼襄王元年,大备魏①。欲通
平邑县、
中牟县之道,不成。
二年,
李牧将,攻燕,拔武遂、方城。秦召春平君,因而留之。泄钧为之谓
吕不韦曰②:“
春平君者,赵王甚爱之而郎中妒之,故相与谋曰:‘春平君入秦,秦必留之。’故相与谋而内之秦也。今君留之,是绝赵而郎中之计中也。君不知遣春平君而留平都③。春平君者言行信于王,王必厚割赵而赎平都。”文信侯曰:“善。”因遣之。城
韩皋。
三年,宠煖将,攻燕,禽兵将
剧辛④。四年,
庞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不拔;移攻齐,取饶安。五年,傅抵将,居
平邑县;
庆舍将东阳河外师,守河梁。六年,封
长安君以饶。魏与
赵邺。
九年,赵攻燕,取貍阳城。兵未罢,秦攻邺,拔之。
赵悼襄王卒,子幽缪王迁立。
①大备魏:举行隆重的礼仪与魏国修好。 ②
吕不韦:即秦相吕不韦。 ③平都:《战国策·赵策四》作“平都侯”。 ④禽:同“擒”。
幽缪王迁元年,城柏人。二年,秦攻
武城县,
扈辄率师救之,军败。死焉。
三年,秦攻赤丽、
宜安,
李牧率师与战肥下,却之。封牧为
白起。四年,秦攻番吾,李牧与之战,却之。
五年,代地大动,自乐徐以西,北至
平阴县,台屋墙垣太半坏,地东西百三十步①。六年,大饥,民讹言曰②。:“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③。”
七年,秦人攻赵,赵大将李牧、将军
司马尚将,击之。李牧诛,司马尚免④,赵及齐将
颜聚代之。赵怱军破,颜聚亡去。以王迁降。
①坼(chè,彻):裂开。 ②讹言:谣言。这里所说的“谣言”,指古代民间流传的评议时事的
民俗音乐。 ③毛:指地上的草或田中的禾苗。 ④
李牧诛,司马尚免:
秦国用反间计,
赵王迁听信谗言,致使李牧被杀,司马尚被免职。见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传》。
太史公曰:吾闻冯王孙曰:“赵王迁,其母倡也①,于
赵悼襄王②。悼襄王废適嘉而立迁③。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
郭开。”屈不缪哉!秦既虏迁,赵之亡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以为郡。
①倡:歌女。 ②嬖:宠爱。 ③適:通“嫡”。
全文翻译
赵姓的先人和秦人是同一个祖先。传到
中衍,他给殷帝
太戊赶车。他的后代蜚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取名
恶来,侍奉
帝辛,后被周人杀死,他的后代就是秦人。恶来的弟弟名叫
季胜,他的后代就是赵人。
季胜生了
孟增。孟增受到
姬诵的宠信,这就是宅皋狼。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
造父。造父得宠于
周穆王。造父选取了骏马八匹,与在桃林得到的
盗骊、骅骝、绿耳等名马献给穆王。穆王让造父赶车,到西方去巡视,会见了
王母娘娘,快乐得把回去都忘了。不久,徐偃王发动叛乱,穆王乘坐马车,日行千里,攻打徐偃王,把他彻底打败。于是把赵城赐给造父,从此就成为赵氏。
从造父往下经
六代传到了
奄父,奄父字公仲,
姬静的时候讨伐戎人,他给宣王赶车。在
千亩之战中,奄父曾使宣王脱险。奄父生了
叔带。叔带的时候,
姬宫湦荒淫无道,他就离开
周代到了
晋国,侍奉
晋文侯,开始在晋国建立
赵姓家族。
从叔带往下,赵氏宗族越来越兴旺,又过
五代十国传到了
赵夙。
晋献公十六年(前661),晋国征讨霍、魏、耿三国,赵夙为将军征讨
霍国。霍公求逃到了
齐国。这一年晋国大旱,
占卜的结果说:“
太岳山的
山神作怪。”于是派赵夙到齐国召回霍国国君,恢复了他的地位,让他主持霍太山的祭祀,晋国才又得到丰收。晋献公把耿地赐给赵夙。
赵夙生共孟这一年,正当鲁闵公元年(前661)。共孟生
赵衰(cuī,崔),赵衰字子余。
赵衰为侍奉晋献公还是侍奉几位公子进行占卜,结果都不吉利。占卜到侍奉公子重耳时,结果吉利,他就去侍奉重耳。重耳由于骊姬之乱逃亡到翟,赵衰做随从。翟人讨伐廧咎(gāo,高)如,得到两个女子。翟君把年少的女子给重耳为妻,年长的女子给赵衰为妻,生了
赵盾。当初,重耳在
晋国的时候,赵衰的元配妻子已生了
赵同、
赵括、
赵婴齐。赵衰跟随重耳在外逃亡,共计十九年,才得以返回晋国。重耳做了晋
秦文公,
赵衰做原大夫,住在原城,主持国家政事。晋文公所以能返回并且成为霸主,大多是赵衰的计策,这些事记在《晋世家》里。
赵衰回到晋国以后,在晋国的原配妻子坚决要求把他在翟娶的妻子迎接回来,并且让翟妻的儿子赵盾做正宗继承人,而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居下位侍奉他。
晋襄公六年(前662),赵衰去世,他的谥号是
季友。
赵盾接替成季主持国政两年之后,晋襄公去世,太子
晋灵公年纪小。赵盾由于国家多难,想立
秦襄公的弟弟雍为国君。雍当时在
秦国,就派使臣去迎接他。太子的母亲日夜啼哭,叩头对赵盾说:“先君有什么罪过,为什么要抛弃他的嫡子而另找国君呢?”赵盾为此事忧虑,恐怕她的宗亲和大夫们来袭击杀死自己,于是就立了太子,这就是晋灵公,并派兵去拦截到秦国迎接襄公弟弟的一行人。灵公即位之后,赵盾更加独揽
晋国的政事。
灵公即位十四年,赵来越骄纵。
赵盾多次进谏,灵公不听。一次吃熊掌,没有煮熟,就把膳食官杀了,让人把他的尸体抬出去,正好被赵盾看见。灵公因此害怕,想要杀害赵盾。赵盾平素待人宽厚慈爱,他曾经送食物给一个饿倒在
桑树之下的人,这个人回身掩护救了赵盾,赵盾才得以逃走。他还没有逃出国境,
赵穿就杀死了灵公,立
晋襄公的弟弟黑臀为君,这就是
晋成公。赵盾又回来主持国政。君子讥讽赵盾“身为正卿,逃亡没有出国境,返回来也不诛讨逆贼”,所以史官记载说“赵盾杀了他的国君”。
晋景公的时候
赵盾去世,他的谥号是宣孟,其子
赵朔承袭爵位。
晋景公三年(前597),赵朔率领
晋国的下军援救
郑国,与
楚庄王在
黄河边交战。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为夫人。
晋景公三年,大夫
屠岸贾要诛杀
赵姓家族。当初,赵盾在世的时候,曾梦见
叔带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悲伤;之后又大笑,还拍着手唱歌。赵盾为此进行
占卜,龟甲上烧出的裂纹中断,可后边又好了。
赵国一位名叫援的史官判断说:“这个梦很凶,不是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儿子身上,可也是由于您的过错。到您孙子那一代,赵氏家族将更加衰落。”屠岸贾这个人,起初受灵公的宠信,到景公的时候他就做了司寇,将要发难,就先惩治杀灵公的逆贼以便牵连出
赵盾,同时遍告所有的将领说:“赵盾虽然不知情,但仍然是逆贼之首。做臣子的杀害了国君,他的子孙却还在朝为官,这还怎么能惩治罪人呢?请各位诛杀他们。”
韩厥说:“灵公遇害的时候,赵盾在外地,我们的先君认为他无罪,所以没有杀他。如今各位将要诛杀他的后人,这不是先君的意愿而是随意滥杀,随意滥杀就是作乱。为臣的有大事却不让国君知道,这是目无君主。”
屠岸贾不听。韩厥就告知
赵朔赶快逃跑。赵朔不肯逃跑,他说:“您一定能不使
赵姓的香火断绝,
我死了也就没有遗恨了。”韩厥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谎称有病不出门。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
赵同、
赵括、
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
赵朔的妻子是
单成公的姐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
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
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过了不久,
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大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
赵姓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
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
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扶养
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将军们都很高兴,答应了他,就派兵跟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
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将军们不答应,立刻杀了杵臼和孤儿。将军们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都很高兴。然而真的
赵姓孤儿却仍然活着,
程婴终于和他一起隐藏到深山里。
过了十五年,
晋景公生病,进行
占卜,占卜的结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不顺利,因而做怪。景公问
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便说:“大业的后代子孙中如今已在
晋国断绝香火的,不就是赵氏吗?从中衍传下的后代都是姓嬴的了。
中衍人面鸟嘴,来到人世辅佐殷帝太戊,到他的后代辅佐的几位周天子,都有美好的德行。再往下到厉王、幽王时昏庸无道,叔带就离开
周代来到晋国,侍奉先君文侯,一直到
晋成公,他们世代都建立了功业,从未断绝过香火。如今只有君主您灭了
赵姓宗族,晋国人都为他们悲哀,所以在
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希望您考虑考虑吧!”
晋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
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于是
秦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
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景公依靠韩厥的众多随从迫使将军们同赵氏孤儿见面。赵氏孤儿名叫
赵孟。将军们不得已,只好说:“当初下宫那次事变,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传君命,并且向群臣发令,不然的话,谁敢发动变乱呢!如果不是您有病,我们这些大臣本来就要请
赵姓的后代了。如今您有这个命令,正是群臣的心愿啊!”当时就让
赵武、
程婴一一拜谢各位将军,将军们又反过来与程婴、赵武攻打
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景公重又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
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
公孙杵臼。”
赵孟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
程婴说:“不行。他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
春秋祭祀,世代不绝。
赵姓恢复爵位十一年后,
晋厉公杀了三位郤(xī,西)氏大夫。
栾书害怕牵连到自己,于是就杀了晋君厉公,改立
晋襄公的曾孙周,这就是
晋悼公。晋国从此以后大夫的势力逐渐强盛。
赵武接续赵氏宗族后二十七年,晋平公即位。平公十二年(前546),赵武做了正卿。十三年,
吴国的
季札使
晋国,他说:“晋国的政权最后要落到赵武子、
韩起、
魏舒后代的手里。”
赵孟死后,谥号是
文子。
文子生了景叔。景叔的时候,
齐景公派
晏婴出使晋国,晏婴和晋国的
羊舌肸谈话。晏婴说:“
齐国的政权以后最终要落到田氏手里。”叔向也说:“晋国的政权将会落到六卿的手里。六卿很放肆,可是我们国君却不知忧虑。”
赵简子在位期间,
晋顷公九年(前517),简子会合诸侯在周境内驻守。第二年,送
姬匄回
周代,因为他在外躲避他的弟弟子朝。
晋顷公十二年,六卿依照法令诛杀了国君的宗族祁氏和羊舌氏,把他们的领地分为十个县,六卿分别让自家的族人去做大夫。
晋国公室从此更加削弱。
再过十三年,
鲁国的乱臣
阳虎逃到晋国来,赵简子接受了贿赂,对他给以厚待。
赵简子生了病,五天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害怕了。医生扁鹊看过后走出来,
董安于询问病情,
扁鹊说:“血脉平和,你们何必惊怪!从前
秦穆公也有过这种情况,过了七天才醒过来。醒来的那天,告诉
公孙枝和
曾子说:‘我到了
雅威住的地方很快乐。我所以停留的时间久,是由于我正好在受教。上帝告诉我:‘晋国将要大乱,五世不得安宁;他们的后代将称霸,没有年老就死去,称霸者的儿子将要让你们
晋国男女混杂。’公孙支写下来并把它藏好,
秦国的预言这时就传出来了。献公时的混乱,文公时的称霸,
秦襄公时在殽山大败
秦军,回去就纵容淫乱,这些都是您知道的。如今你们君主的病与
秦穆公一样,不出三天病一定会好转,好转之后一定有话要讲。”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过来了。他对大夫们说:“我到了
雅威那里非常快乐,和百神在钧天游览。听到了宠伟的乐曲多次演奏,还看到了万舞,不像是夏、商、周三代的音乐,那乐声非常动人。有一头熊要来抓我,上帝让我射它,熊被射中了,死了。又有一只罴过来,我又射它,罴被射中,也死了。上帝非常高兴,赐给我两个竹箱,都配有小箱。我看到一个小孩在上帝身边,上帝又托付给我一只翟犬,对我说:‘等你的儿子长大了,把这只犬送给他。’上帝还告诉我:‘
晋国将逐渐衰落,再传七代就要灭亡,嬴姓的人将在范魁的西边大败周人,可是你们却不能占有那里。现在我追念虞舜的功勋,到时候我将把舜的后代之女
吴娃嫁给你的第七代孙子。’”
董安于听了这番话就把它写下来妥为保存。他把扁鹊说的话报告给简子,简子赐给扁鹊田地四亩。
有一天,简子外出,有人拦路,驱赶他也不离开,随从们很生气,要杀他。拦路人说:“我有事要拜见主君。”随从把他的话禀告简子,简子召见他,一见面就说:“嘻!我曾经清楚地看见过你呀。”拦路人说:“让左右侍从退下,我有事禀告。”简子让人们退下。拦路人说:“您生病的时候,我正在
雅威身边。”简子说:“对,有这件事。你见到我的时候,我在做什么?”拦路人说:“上帝让您射熊和罴,都被您射死了。”简子说:“对,将会怎么样呢?”拦路人说:“
晋国将有大难,您是为首的。上帝让您灭掉两位上卿,熊和罴就是他们的祖先。”简子说:“上帝赐给我两个竹箱,并且都有相配的小箱,这是什么意思?”拦路人说:“您的儿子将在翟攻克两国,他们都是
子姓。”简子说:“我看到一个小孩在上帝身边,上帝给我一只翟犬,并说:‘等你的儿子长大了把这只犬送给他’。把翟犬送给小孩是什么意思?”拦路人说:“小孩就是您的儿子,翟犬是
代国的祖先。您的儿子将来必定占有代国。到您的后代,将有政令的变革,并且要穿胡人的服装,在翟吞并两国。”简子问他的姓并且要聘他做官。拦路人说:“我是乡野之人,只是来传达上帝的旨意罢了。”说完就不见了。简子把这些话记载下来保存在秘府里。
另一天,
姑布子卿拜见简子,简子把儿子们都叫来让他看相。子卿说:“没有能做将军的人。”简子说:“
赵姓要完了吗?”子卿说:“我曾在路上看到一个孩子,大概是您的儿子吧!”简子又叫来儿子
赵毋恤。毋恤一到,子卿就站起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简子说:“这孩子的母亲卑贱,是从翟来的婢女,怎么说他尊贵呢?”子卿说:“上天赐给的,即使卑贱也定能显贵。”从此以后简子常把儿子们都叫来谈话,毋恤表现最好。简子有一次告诉儿子们说:“我把宝符藏在
常山之上,谁先找到了就赏给他。”儿子们赶快跑到常山上去找,结果什么也没找到。毋恤回来后说:“已经找到宝符了。”简子说:“你说吧。”毋恤说:“从常山上往下看到
代国,代国可以夺取过来。”简子这才知道
赵毋恤果然是贤才。于是废了太子伯鲁,把毋恤立为太子。
过了两年,
晋定公十四年(前498),范氏、中行氏作乱。第二年春天,简子对邯郸大夫
赵午说:“把
卫国的五百户士民还给我,我要把他们安置到
太原市。”赵午答应了,回去后他的父兄却不同意,就违背了诺言。
赵鞅逮捕了赵午,把他囚禁在晋阳。通告
邯郸市人说:“我私自诛杀赵午,各位想立谁?”于是杀了赵午。赵午之子
赵稷和家臣涉宾凭借邯郸反叛。
晋国国君派
籍秦包围邯郸。
荀寅、
范昭子和赵午友好,不肯帮助籍秦反而策划叛乱,
董安于知道这一情况。十月,范氏和中行氏讨伐赵鞅,赵鞅逃到晋阳,晋人包围晋阳。范吉射、荀寅的仇人魏襄等谋划驱逐荀寅,让梁婴父取代他;驱逐范吉射,让范皋绎取代他。荀栎对晋君说:“先君对大有令,领头叛乱的要处死。如今三位大臣都领头作乱,可是单单驱逐
赵鞅,这是施用刑罚不公平,请把他们全都驱逐了。”十一月,荀栎、韩不佞、魏哆奉国君的命令讨伐范氏、中行氏,没有取胜。范氏、中行氏反过来讨伐定公,定公还击,范氏、中行氏失败逃跑。丁未这天,两个人逃到朝歌。韩不佞、魏哆为赵鞅求情。十二月辛未这天,赵鞅进入绛城,在
晋定公宫中盟誓。第二年,知伯文子对赵鞅说:“范氏、中行氏虽然确实发动了叛乱,但这是董安于挑起的,这就是
董安于参与了策划。
晋国有法,开始作乱的要处死。那两个人已经受到处治,而唯独董安于还在。”
赵鞅为此事忧虑。董安于说:“我死了,
赵姓可以安定,晋国也能安宁,我死得太晚了。”于是就自杀了。赵鞅把这件事告诉了
智罃,此后赵氏才得安宁。
孔子听说赵简子不请示晋君就逮捕
邯郸市大夫
赵午,以致退守晋阳,所以在《春秋》中记载说:“赵鞅凭借晋阳叛乱”。
赵简子有个家臣名叫
周舍,喜欢直言进谏。
周舍死后,简子每当上朝处理政事的时候,常常不高兴,大夫们请罪。简子说:“你们没有罪。我听说一千张羊皮也不如一只狐的腋下皮毛。大夫们上朝,只听到恭敬顺从的应答声,听不到周舍那样的争辩之声了,我为此而忧虑。”简子因此能使赵地的人顺从,并使晋人也归向他。
晋定公十八年,
赵鞅在朝歌包围了
范昭子和
荀寅,中行寅逃奔
邯郸市。第二年,
卫灵公去世。赵简子和阳虎把卫太子聩送到
卫国,卫国不接纳,卫太子只好住到
戚城遗址。
晋定公二十一年,赵简子攻入邯郸,中行寅(文子)逃到柏人。简子又包围了
隆尧县,中行寅、范吉射(昭子)于是又奔到
齐国。
赵姓终于占有了
邯郸县、柏人。范氏、中行氏其余的领地都归入
晋国。赵简子名为晋国上卿,实际上独揽晋国政权,他的封地等同于诸侯。
晋定公三十年,定公与
夫差在黄池的诸侯盟会上争做盟主,
赵鞅跟随晋定公,终于让吴王为盟主。定公在位三十七年去世,简子免除了守丧三年之礼,一周年就结束了。这一年,越王句践灭了
吴国。
晋出公十一年(前464),
智罃讨伐
郑国。赵简子生病,派太子
赵毋恤率兵包围郑国。知伯喝醉了,用酒强灌毋恤并打他。随从毋恤的群臣要求把知伯处死。毋恤说:“主君所以让我做太子,是因为我能忍辱。”但是他也怨恨知伯。知伯回去后,就对简子讲了,让他废毋恤,简子不听。毋恤从此更加怨恨知柏。
晋出公十七年,
赵鞅去世,太子毋恤继位,这就是赵襄子。
赵襄子元年(前457),
越国包围吴国。襄子减少了守孝期间规定的饮食,派家臣
楚隆去慰问吴王。
襄子的姐姐从前是代王夫人。简子安葬以后,还没有除丧服,就到北边登上夏屋山,请来代王,让厨师拿着铜勺请代王和他的随从进餐,斟酒时,暗中让名叫各的膳食用铜勺打死代王和随从宫员,于是就发兵平定代地。他的姐姐听说这件事后,哭泣着呼天,磨尖簪子自杀了。代地人同情她,把她自杀的地方叫做摩笄(jī,机)之山。襄子把代地封给伯鲁的儿子
赵周,让他做代君。伯鲁是襄子的哥哥,原来的太子。太子早已去世,所以封他的儿子。
襄子即位四年,
智罃和赵、韩、魏三家把范氏、中行氏原有的领地全都瓜分了。
晋出公大怒,通告
齐国、
鲁国,想依靠他们讨伐四卿。四卿害怕,于是就一起攻打晋出公。出公逃奔齐国,半路上死了。短伯就让
姬夷的曾孙骄即位,这就是
晋哀公。知伯越来越骄横。他要求韩、魏两家割让领地,韩、魏给了他。要求赵氏割地,
赵姓不给,因为在包围
郑国时知伯侮辱过他。知伯恼怒,就率领韩、魏两家进攻赵氏。
赵毋恤害怕,就逃奔到晋阳退守。
原过跟随襄子,落在后边,到了王泽,看见三个人,从腰带以上可以看见,从腰带以下就看不见了。三人给了原过一根两节的竹棍,中间不通。对他说:“替我们把这竹棍送给赵毋恤。”原过到了以后,把情况告诉襄子。襄子斋戒三天,亲自把竹棍剖开,里边有朱红的字写道:“赵毋恤,我们是霍泰山山阳侯天使。三月丙戌日,我们将让你反过来灭掉知氏。你也要为我们的百邑立庙,我们将把林胡的土地赐给你。到你的后代,将有一位勇健的国王,皮肤红黑,龙脸鸟嘴,鬓眉相连,髭髯络腮,宽胸大腹,下体修长,上体壮大,左衣襟,披甲乘马。全部占有
黄河中游一带,直至休溷地区的各部貉人,往南进攻晋国的其他城邑,往北灭掉黑姑。”襄子再拜,接受了三位神人的旨令。
三国攻打晋阳,一年多以后,引来汾水灌城,城墙没有淹没的只剩下三版高了。城里的人都把锅挂起来做饭,互换子女吃掉。群臣都有了外心,礼节越来越怠慢,唯有高共不敢失礼。襄子害怕,于是半夜派
丞相张孟谈暗中结交韩、魏。韩、魏与赵合谋,三月丙戌这天,三国反过来灭了知氏,共同瓜分了他的土地。于是襄子进行封赏,高共是上等。张孟同说:“晋阳有难期间,只有高共没功劳。”襄子说:“当晋阳危急之时,群臣都很怠慢,只有高共不敢有失臣下的礼节,因此他要受上赏。”这时赵在北方占有代地,南边并吞了知氏,比韩、魏强大。于是在百邑给三神立庙祭祀,派原过主持霍泰山神庙的祭祀。
后来襄子娶空同氏为妻,生了五个儿子。襄子由于伯鲁未能继位,不肯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并且一定要传位给伯鲁的儿子代成君。成君先死了,就选定代成君的儿子赵浣立为太子。襄子在位三十三年去世,
赵献侯即位,这就是
晋献侯。
襄子的弟弟桓子驱逐了献侯,在代地自立为侯,一年后去世。赵国人认为桓子即位不是襄子的意愿,就共同杀了他的儿子,又迎回献侯即位。
献侯十年,中山国
秦武公开始即位。十三年,在
平邑县筑城。十五年,献侯去世,他的儿子烈侯
赵烈侯即位。
烈侯元年(前408),
魏文侯攻打
中山郡,派太子
魏击驻守。六年(前403),魏、韩、
赵都立为诸侯,赵籍追尊献子为献侯。
烈侯爱好音乐,对
相国公仲连说:“寡人有喜爱的人,能让他尊贵起来吗?”公仲说:“使他富有还可以,让他尊贵就不好办了。”烈侯说:“好吧。
郑国的歌手枪和石两个人,我要赐给他们田地,每人一万亩。”公仲说:“是”。但并没有给。过了一个月,烈候从代地回来,询问给歌手赐田的事,公仲说:“正在找,还没找到合适的。”过了不久,烈侯又问,公仲始终不给,于是就说有病不上朝。番吾君从代地来,对公仲说:“国君其实喜欢善政,只是不知道怎样实行。现在您任赵的
相国,至今已有四年,也曾推荐过人才吗?”公仲说:“没有。”番吾君说:“牛畜、
荀欣、徐越都可以推荐。”公仲就推荐了这三个人。到上朝的时候,烈侯又问:“歌手的田地怎么样了?”公仲说:“正派人挑选最好的田。”牛畜侍奉烈侯时对他讲仁义的道理,用王道约束他,烈侯态度宽和。第二天,荀欣陪侍,建议精选起用贤才,任命官吏要使用能干的人。第三天,除越陪侍,建议节约财物,俭省用度,考察评估官吏们的功绩德行。他们所讲的道理没有不充分的,国君很高兴。烈侯派人去对
相国说:“给歌手赐田的事暂时停止。”任命牛畜为师,
荀欣为
中尉,徐越为内史,赐给相国衣服两套。
九年,烈侯去世,他的弟弟
赵武侯即位。武公在位十三年去世,
赵国又让烈侯太子
赵敬侯即位,这就是赵敬侯。这一年,
魏文侯去世。
敬侯元年(前386),武公的儿子赵朝作乱,失败后逃奔魏国。
赵国开始以
邯郸市为
首都。
敬侯二年,在
灵丘县打败齐军。三年,在丘救授魏国,大败齐军。四年,赵军在兔台被魏军打败。赵修筑刚平城以便进攻
卫国。五年,齐、魏两国帮助卫国攻赵,夺取了刚平。六年,向楚国借兵伐魏,夺取了棘蒲。八年,攻下了魏国的黄城。九年,进攻
齐国。齐国进攻
燕国,赵军援救燕国。十年,
赵国与
中山郡在
房子县交战。
赵敬侯十一年(前376),魏、韩、赵共同灭亡晋国,瓜分了它的土地。赵国攻打中山国,又在中人地区交战。十二年,敬侯去世,他的儿子
晋成侯赵成侯即位。
卫成侯元年(前374),公子
平原君与成侯争夺君位,发动叛乱。二年六月,下雪。三年,太戊午任
相国。征讨
卫国,夺取了乡邑七十三处。魏国在蔺打败赵军。四年,与
秦军在高安交战,打败了它。五年,在
鄄城县攻伐齐军。魏军在怀地打败赵军。赵军攻打
郑国,打败了它,把占领的郑地给了
韩国,韩国把
长子县给了
赵国。六年,
中山郡修筑长城。赵军进攻魏国,在湪泽打败了它,围困了
魏惠王。七年,进攻
齐国,打到了
齐长城遗址。同韩国联合进攻
西周公国。八年,和韩国一起把西周分为两部分。九年,与齐国在阿城之下交战。十年,进攻卫国,夺取
甄城县。十一年,
秦国进攻魏国,赵军到石阿去援救。十二年,秦军进攻魏国的少梁,赵军前去援救。十三年,秦献公派名叫国的庶长领兵进攻魏国的少梁,俘虏了魏国太子和
公叔痤。魏军在
浍水一带打败赵军,夺取了皮牢。
蔡成侯与
韩昭侯在
上党郡相遇。十四年,赵与韩一起攻秦。十五年,
赵国帮助魏国攻齐。
十六年,
赵国与
韩国、魏国瓜分晋国。把端氏县封给晋君。
十七年,成侯与
魏惠王在葛孽相遇。十九年,赵国与
齐国、
宋国在
平陆县盟会,与
燕国在西阿盟会。二十年,魏国进献上等木料做的檐椽,于是就用这些木椽修建了檀台。二十一年,魏军包围了
邯郸市。二十二年,魏惠王攻下了
邯郸县,齐军也在桂陵打败了魏军。二十四年,魏国把邯郸归还给赵国,赵国与魏国在
漳河之滨盟誓。
秦军进攻赵国的蔺城。二十五年,
晋成侯去世。公子緤与太子肃侯争夺君位,赵緤失败,逃奔
韩国。
肃侯元年(前349),夺取了晋君的端氏县,把晋君迁到
屯留区安置。二年,与
魏惠王在
阴晋之战相遇。三年,公子赵范袭击邯郸,没有取胜就死了。四年,朝拜周天子。六年,进攻
齐国,夺取了
高唐县。七年,公子赵刻进攻魏国的首垣。十一年,
秦孝公派
商鞅征伐魏国,俘虏了魏国将军公子
赵卬。
赵国进攻魏国。十二年,秦孝公去世,商鞅也死了。十五年,开始兴建寿陵。魏惠王去世。
十六年,肃侯游览大陵,经过鹿门,宰相太戊午牵住马头说:“正当
农事繁忙的时候,一天不耕作,一百天没有饭吃。”肃侯听了立即下车认错。
十七年,围困魏国的黄城,没有攻克。修筑长城。
十八年,齐、
魏徵伐赵国,赵国决
黄河之水淹灌敌军,敌军撤离。二十二年,张仪任秦国宰相。赵疵与
秦军交战,失败,秦军在河西杀死赵疵,夺取了
赵国的蔺和
离石区两地。二十三年,韩举与齐军、魏军作战,战死在
桑丘之战。
二十四年,肃侯去世。秦、楚、燕、齐、魏派出精兵各一万人同来参加葬礼。肃侯的儿子
赵武灵王即位。
武灵王元年(前325),
阳文君赵豹任宰相。梁襄王和太子嗣、
韩宣惠王和太子仓到信宫来朝贺。武灵王年少,还不能处理政事,设有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官三人。到处理朝政的时候,首先问候先王的贵臣
肥义,并给他增加品级和俸禄;国中八十以上的德高老人,每月都给他们送礼。
武灵王三年,修筑鄗城。四年,与
韩王在区鼠会见。五年,娶
韩国宗亲之女为夫人。
八年,韩国进攻
秦国,没有取胜就撤离了。五国互相称王,只有
赵国不称王,赵君说:“没有实际,怎能处在这个名分上呢!”下令赵国人都称他为“君”。
九年,与韩、魏一起进攻秦国,秦国打败了三国军队,斩杀了八万人。
齐国在观泽打败赵军。十年,
秦军夺取赵国的中都和西阳。齐国打败
燕国,燕国宰相
子之做了国君,国君反而称臣。十一年,
赵武灵王把燕国公子职从韩国召来,立他为燕王,派乐池把他送燕国。十三年,秦军攻下赵他的蔺城,俘虏了将军赵庄。楚王、
魏王来赵国,至
邯郸县。十四年,
赵惠文王进攻魏国。
十六年,
秦惠文王去世。武灵王游览大陵。有一天,武灵王梦见一位少女弹琴并唱了一首诗:“美人光彩艳丽啊,容貌好像苕花。命运啊,命运啊,竟然无人知我嬴娃!”另一天,武灵王饮酒很高兴,屡次谈起他所做的梦,想像着梦中少女的美貌。吴广听说后,通过夫人把他的女儿娃嬴送入宫中。这就是
吴娃。孟姚特别受
赵武灵王的宠爱,她就是惠后。
十七年,武灵王到九门,修筑野台,以便瞭望
齐国和
中山郡的边境。
十八年,
秦武王和孟说举龙纹赤鼎,折断膝盖骨死去。赵王派代相赵固到
燕国接来秦公子稷,送他回国,立为秦王,这就是
秦昭襄王。
武灵王十九年春天正月,在信宫举行盛大朝会。召见
肥义同他议论天下大事,谈了五天才结束。武灵王到北边巡视中山国的地界,到了房子县,又去代地,北到无穷,西到
黄河,登上黄华山顶。然后召见
楼缓商议说:“我们先王趁着世事的变化,做了南边领地的君长,连接了
漳河、滏(fǔ,府)水的险阻,修筑长城,又夺取了蔺城、郭狼,在荏地打败了林胡人,可是功业尚未完成。如今中山国在我们腹心,北面是
燕国,东面是东胡,西面是林胡、楼烦、
秦国、
韩国的边界,然而没有强大兵力的救援,这样下去国家要灭亡,怎么办呢?要取得高出世人的功名,必定要受到背离习俗的牵累。我要穿起胡人服装。”楼缓说:“很好。”可是群臣都不愿意。
当时
肥义在旁侍奉,
赵武灵王说:“简子、襄子二位主君的功业,就在于考虑到了胡、翟之利。做臣子的,受宠时应有明孝悌、知长幼、顺从明理的德操,通达时应建立既可利民又能益君的功业,这两方面是臣子的本份。如今我想继承襄主的事业,开拓胡人、翟人所住之地,可是找遍世间也见不到这样的贤臣。为了削弱敌人,用力少而能取得更多的功效,可以不耗尽百姓的力气,就能继续两位先主的勋业。凡是有高出世上功业的人,就要承受背弃习俗的牵累;有独特智谋的人,就要听任傲慢民众的埋怨。如今我要穿胡人服装骑马射箭,并用这个教练百姓,可是世人一定要议论我,怎么办呢?”
肥义说:“我听说做事犹疑就不会成功,行动犹豫就不会成名。您既然考虑决定承受背弃风俗的责难,那末就无需顾虑天下的议论了。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大功的人不找凡夫俗子商议。从前舜用舞蹈感化三苗,禹到裸国脱去上衣,他们不是为了满足欲望和愉悦心志,而是必须用这种方法宣扬德政并取得成功。愚蠢的人事情成功了他还不明白,聪明人在事情尚无迹象的时候就能看清,那末您还犹疑什么呢!”
赵武灵王说:“穿胡服我不犹疑,我恐怕天下之人要嘲笑我。无知的人快乐,也就是聪明人的悲哀;蠢人讥笑的事,贤人却能看得清。世上有顺从我的人,穿胡服的功效是不可估量的。即便驱使世人都来笑我,胡地和
中山郡我也一定要占有。”于是就穿起了胡服。
武灵王派王緤转告公子成说:“寡人穿上胡服,将要这样上朝,也希望
叔父穿上它。家事要听从双亲,国事要听从国君,这是古今公认的行为准则。子女不能反对双亲,臣子不能违背君主,这是兄弟们通用的道理。如今我制定政令,改变服装,可是叔父您要不穿,我恐怕天下人要议论。治国有常规,利民是根本;处理政事有常法,有令就行最为重要。宣传德政要先从平民谈起,而推行政令就要先让贵族信从。如今穿胡服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欲望和愉悦心志;事情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功业才能完成。事情完成了,功业建立了,然后才算是妥善。如今我恐怕
叔父违背了处理政事的原则,因此来帮助叔父考虑。况且我听说过,做有利于国家的事,行为不会偏邪;依靠贵戚的人,名不会受损害。所以我愿仰仗叔父的忠义,来成就胡服的功效。我派王緤来拜见叔父,请您穿上胡服。”公子成再拜叩头说:“我来已听说了大王穿胡服的事,我没有才能,卧病在床,不能奔走效力多多进言。大王命令我,我斗胆回答,是为了尽我的愚忠。我听说中国是聪明智慧的人居住的地方,是万物财用聚集的地方,是圣贤进行教化的地方,是仁义可以施行的地方,是远方之人愿来观览的地方,是蛮夷乐于效法的地方。如今大王抛弃了这些而穿起远方的服装,变更古来的教化,改易古时的正道,违反众人的心意,背弃学者之教,远离中国风俗,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此事。”使者回去如实禀报。
赵武灵王说:“我本来知道
叔父有病,我要亲自去请求他。”
武灵王于是前往公子成家中,亲自请求他,说:“衣服是为了便于穿用的,礼是为了便于行事的。圣人观察乡俗而顺俗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礼仪,这是为了利民富国。剪掉头发,身上刺花纹,臂膀上绘画,衣襟开在左边,这是瓯越百姓的习俗。染黑牙齿,额上刺花。戴
鱼皮帽子,穿粗针大线的衣服,这是大吴国的习俗。所以礼制服装各地不同,而为了便利却是一致的。地方不同使用会有变化,事情不同礼制也会更改。因此圣人认为如果可以利国,方法不必一致;如果可以便于行事,礼制不必相同。儒者同一师承而习俗有别,中原礼仪相同而教化互异,何况是为了荒远地区的方便呢?所以进退取舍的变化,聪明人也不能一致;远方和近处的服饰,圣贤也不能使它相同。穷乡僻壤风俗多异,学识浅陋却多诡辩。不了解的事不去怀疑,与自己的意见不同而不去非议的人,才会公正地博采众见以求尽善。如今
叔父所说的是世俗之见,我所说的是为了制止世俗之见。我国东有
黄河、薄洛津,和
齐国、中山国共有,可是没有舟船的设施。从常山直到代地、
上党郡,东边是
燕国、东胡的国境,西边有楼烦、
秦国、
韩国的边界,如今没有骑射的装备。所以我认为如果没有舟船的设施,住在河两岸的百姓,将用什么守住黄河、薄洛之水呢?改变服装、练习骑射,就是为了防守同燕、三胡、秦、韩相邻的边界。况且从前简主不在晋阳以及
长治市设要塞,襄主并吞戎地、攻取
代国以便排斥各地胡人,这是愚人和智者都能明白的。从前
中山郡仗恃齐国的强大兵力,侵犯践踏我国土地,虏掠我国百姓,引水围困鄗城,如果不是社稷神灵保佑,鄗城几乎失守。先王以此为耻,可是这个仇还没有报。如今有了骑射的装备,近可以使
上党郡的地势更为有利,远可以报中山国之仇。可是
叔父却顺从中原的习俗,违背简主、襄主的遗志,厌恶变服的名声而忘掉了鄗城被困的耻辱,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公子成再拜叩头说:“我很愚蠢,没能理解大王的深意,竟敢乱说世俗的见解,这是我的罪过。如今大王要继承简主、襄主的遗志,顺从先王的意愿,我怎敢不听从王命呢!”公子成再拜叩头。
赵武灵王于是赐给他胡服。第二天,穿上胡服上朝。这时武灵王才开始发布改穿胡服的命令。
赵文、赵造、周袑、赵俊都来劝阻武灵王不要穿胡服,依照原来的办法更适宜。武灵王说:“先王习俗不同,哪种古法可以仿效?帝王们不互相因袭,哪种礼制可以遵循?
伏羲神农注重教化,不行诛罚;
黄帝、尧、舜使用刑罚,但不残暴。到了夏、商、周三王,随时代不同来制定法度,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礼制。法规政令都顺应实际需要,衣服器械都便于使用。所以礼不必只用一种方式,而便利国家也不必效法古代。圣人的兴起并不互相因袭却能统一天下,夏、殷的衰败并未变礼制也终于灭亡。那么,违背古制未可厚非,遵循旧礼并不不值得称道。如果说服装奇特的人心志浮荡,那么邹、鲁一带就不会有奇特行为的人了;习俗怪异的地方百姓都轻率,那么吴、越一带也就不会有出众的人才了。况且圣人认为,只要有利于身体就可以叫做衣服,只要便于行事就可以称为礼法。规定进退的礼节,衣服的制度,是为了使平民百姓有统一的遵循,不是为了评论贤人的。所以平民总是和流俗相伴,贤人却是同变革一道。所以谚语说:‘按照书本赶车的人不会摸透马的性情,用古法来约束今世的人不通晓事物的变化。’遵循古法的功效,不可能高出世俗;交法古代的学说,不可能治理今世。你们不懂这个道理啊!”终于推行胡服并招募士兵练习骑射。
二十年,
赵武灵王巡察
中山郡地势,到达宁葭;往西巡察胡人地势,到达榆中。林胡王进献马匹。回来后,派
楼缓出使
秦国,
仇液到
韩国,
王贲去楚国,富丁去魏国,赵爵去
齐国。让代相赵固掌管胡地,招募胡地士兵。
二十一年,进攻中山国。赵袑率领右军,许钧率领左军,
公子章率领中军,武灵王统率三军,牛翦率领战车和骑兵,赵希一并率领胡与代的士兵。赵希与诸军通过隘口,到曲阳会师,攻占了丹丘、华阳、鸱上关塞。武灵王率军夺取了鄗城、
石邑、封龙、东垣。
中山郡献出四城求和,
赵武灵王应允,收兵停战。二十三年,又进攻中山国。二十五年,惠后去世。派周袑穿胡服辅佐教导王子
赵惠文王。二十六年,再次进攻中山国,夺取的土地北至燕、代一带,西至云中、九原。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日,在
东宫举行盛大朝会,武灵王传位,立王子赵何为王。新王到祖庙行参拜祖先之礼以后,出来上朝。大夫全都是大臣,
肥义任
相国,并且是新王的师傅。这就是
秦惠文王。惠文王是
吴娃吴娃的儿子。武灵王自称为主父。
主父想让儿子自主治国,自己就穿上胡服率领士大夫到西北巡视胡地,并想从云中、九原直向南方袭击
秦国,于是他亲自乔装成使者进入秦国。
秦昭襄王没有觉察,过后惊怪他的状貌特别魁伟,不像人臣的气度,立即派人追赶,可是主父早已飞马奔出了秦国的关口。仔细询问,才知道是主父。秦人非常惊恐。主父所以要进入秦国,是想亲自察看地形,并趁机观察秦王的为人。
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巡视新占领的土地,于是经过代地,往西在西河与楼烦王相会,并招收了他的士兵。
三年,灭中山国,把它的国王迁到肤施县。开始建灵寿城。北方的土地才开始属于
赵国,通往代地的道路大为通畅。归来之后,论功行赏,实行大赦,设酒宴聚会欢饮五天,封长子
赵敬侯为代地的安阳君。赵章平素放纵,弟弟被立为国王他心中不服。主父又派
田不礼辅佐赵章。
李兑对
肥义说:“公子章正当壮年并且心志骄狂,党徒众多,野心很大,恐怕会有私心吧!田不礼的为人,残忍并且傲慢。这两个人互相投合,一定会有阴谋作乱的事情发生,一旦挺身作乱就希图徼幸成功。小人有了野心,就会考虑轻率,谋事浅薄,只看到利益而不顾祸害,同伙互相怂恿,就会一起闯入祸乱之门。据我看,这种事一定不会很久了。您负有重任并握有大权,动乱会从您那里开始,灾祸会在您那里集中,您必定最先受害。仁人博爱万物,智者防患于未然,不仁不智,怎能治理国家?您何不声称有病不出家门,把政事移交给公子成呢?不要成为怨恨汇集的地方,不要做祸乱发生的阶梯。”
肥义说:“不行。当初主父把新王托付给我的时候说:‘不要变更你的法度,不要改变你的心,坚持一心,直到你去世。’我再拜接受王命并且记载下来。如今惧怕
田不礼作乱而忘记我记载的王命,什么罪过比变节更大呢!上朝接受了庄严的王命,退朝后就不全心全意,什么错误比负心更严重!变节负心之臣,刑罚是不宽容的。谚语说‘死者如果复生,生者不应在他面前感到惭愧’。我已经有言在先,我要完全实现我的诺言,怎能只是保全我的身体!况且坚贞之臣当灾难临头时节操就会显现,忠良之臣遇到牵累时行事必须鲜明。您已对我赐教并给我忠告。尽管如此,我已有言在先,始终不敢违背。”
李兑说:“好吧,您勉力而行吧!我能看到您只有今年了。”说完就痛哭流涕而去。李兑几次去见公子成,以便防范
田不礼作乱。
另一天,
肥义对信期说:“
公子章和田不礼非常令人忧虑。他们对我说得好听而实际上很坏,他们为人不孝不忠。我听说,奸臣在朝廷是国家的祸害;谗臣在宫中是君主的蛀虫。这种人贪婪并且野心很大,宫内得到君主宠爱就到外边行凶胡为。假传王命傲慢无礼,一旦擅自发出命令,也是不难做到的,祸害将要危及国家。如今我为此忧虑,夜里忘记睡觉,饥饿忘记吃饭。对盗贼的出没不可不防。从今以后,如果有人请见国王一定要同我见面,我要先用自身抵挡他,没有变故君王才能进来。”信期说:“好极了,我能听到这样的话!”
四年,群臣前来朝拜,安阳君也来朝拜。主父让新王主持朝拜,他自己从旁暗中观察群臣和王室宗亲的礼仪。看到他的长子
公子章颓丧的样子,反倒向北称臣,屈身在弟弟面前,心里很怜悯他,那时就想把
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做代国之王,这个打算没有决定就中止了。
主父和
秦惠文王到沙丘游览,分住两处宫室。公子章就利用他的党徒和田不礼作乱,诈传主父命令召见惠文王。
肥义首先进去,被杀死了。高信就与惠文王一起作战。
赵成和
李兑从国都赶到,就调集四邑的军队前来抵御这场变乱,杀死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消灭了他们的党徒,安定了王室。任命公子成为宰相,封号是安平君,任命李兑为司寇。公子章被打败的时候,逃到了主父那里,主父开收留了他,公子成和李兑因而包围了主父的宫室。公子章死后,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由于
公子章的缘故包围了主父,即使撤兵,我们这些人也要灭族啊!”于是就继续包围主父宫室。命令宫中的人“最后出来的人灭族”,宫里的人全出来了。主父想出宫但出不来,又得不到食物,只好去掏雏雀充饥,三个多月以后饿死在沙丘宫。主父之死已确定无疑,这才向诸侯发出讣告。
当时
秦惠文王年少,
赵成、李兑专政,两人害怕被杀,所以围困主父。主父起初是把长子赵章立为太子,后来得到
吴娃,非常宠爱她,为此不出吴娃之宫好几年,生下儿子
赵惠文王后,变废了太子章而立赵何为王。吴娃死后,对赵何的爱也随之松弛,重又怜惜原来的太子,想让两个儿子并立为王,犹豫不决,所以变乱发生,以至父子一同死去,被天下人嘲笑,怎不令人痛惜呢!
惠文王五年(前294),
赵国把鄚、易两地给了
燕国。八年,修筑南行唐城。九年,赵梁领兵,与
齐国联合进攻
韩国,直到鲁关之下。到了十年,
秦国自称为西帝。十一年,
董叔和魏氏征讨
宋国,在魏国得到河阳。秦国夺取梗阳。十二年,赵梁领兵进攻齐国。十三年,韩徐为统帅,进攻齐国。公主去世。十四年,燕国宰相
乐毅统率赵、秦、韩、魏、燕五国联军进攻齐国,夺取了
灵丘县。赵王与秦王在中阳相会。十五年,
燕昭王来会见赵王。
赵国与韩、魏、秦联合攻齐,齐王败逃,燕军孤军深入,攻下临淄城。
十六年,秦国又同
赵国几次进攻齐国,齐国人非常忧虑。
苏厉为
齐国写信给赵王,信中说:
我听说古代的
贤君,他的德行并非遍布于海内各地,教化也并非普及到所有的百姓,四时祭祀的供品也不是经常让祖先享用。可是甘露普降,下雨及时,五谷丰收,百姓不生疫病,众人都对此赞颂,然而贤主却要深思。
如今您的贤德和功力,并非经常施之于
秦国;积蓄的怨恨和怒气,也并非平素就对齐国特别深。秦赵两国联合,强使
韩国出兵,秦国真是爱赵国吗?它确实恨齐国吗?事情如果过分,贤主就应该认真观察。秦国并非爱赵并且恨齐,而是想要灭亡
韩国并且吞并东、西二周,故意以
齐国为诱饵吸引天下。唯恐事情不能成功,所以才出兵胁迫魏国和
赵国。又恐怕天下各国惧怕它,所以派出人质以便得到信任。还恐怕天下各国很快要反对它,所以在韩国征兵以示威胁。表面上说是对盟国有好处,实际上是要征讨空虚的韩国,我认为
秦国的计谋一定是从这方面考虑的。事情本来就有形势不同而祸患是一样的,楚国长期受到攻代而中山国却灭亡了,如今齐国长期被攻伐而
韩国必定该灭亡了。攻破齐国,大王您和六国共分其利。灭亡了韩国,秦国就单独占有它。占领二周,往西可以得到天子祭祀用的礼器,秦国独吞私占。授给田地要计算功利,大王您得到的利益同秦国比谁多?
游说之士议论说:“韩国失去三川,魏国失去晋地,市朝还没有什么变化灾祸就要来到了。”
燕国全部占领
齐国北部土地之后,离沙丘、钜鹿就少了三百里,
韩国的上党离
邯郸县一百里,燕国、
秦国共谋夺取
赵国的河山,经小路三百里就可串通。秦国的上郡靠近挺关,到达榆中有一千五百里,秦国如果依托三郡进攻
赵国的上党,羊肠坂以西,句(gōu,勾)注山以南就不再为大王您所有了。越过句注山,截断
常山并驻守在那里,仅三百里路就可直达燕国,代马胡犬从此不再东入赵国,昆山之玉也不能运至赵国,这三种宝物也就不再为大王所有了。大王长期攻代
齐国,跟随强秦进攻
韩国,祸患必定会达到这种地步。希望您多加考虑。
况且齐国所以被攻伐,就是由于它侍奉了大王;各国军队集结在一起,就是为了加祸于大王。燕、秦两国的盟约一订立,出兵的日子就不远了。五国想把
赵国土地一分为三,齐国背弃了五国盟约而为解除赵国之祸牺牲自己,向西进兵抑制强秦,使
秦国废除帝号请求屈服,把高平、根柔还给魏国,把(xíng,刑)分、先俞还给赵国。齐国侍奉大王,应该说是最上等的交情了,如今却让齐国服罪,我担心以后侍奉大王的国家不敢那么坚决了。希望大王仔细考虑。
如今大王不与各国进攻
齐国,天下各国必定认为大王主持正义,齐国将捧着江山社稷更尽心的侍奉大王,天下各国一定都会敬重大王的正义。大王可以带领各国同秦国友好,如果秦国强暴,大王就带领各国抑制它,这样,一世的名誉荣耀都被大王掌握了。
秦惠文王与燕王相会。
廉颇领兵,进攻齐国的昔阳,把它攻下了。
惠文王十七年,
乐毅率领赵国军队攻打魏国的伯阳。秦国怨恨赵国不同它一起进攻齐国,就征伐赵国,攻下赵国的两座城。十八年,秦国攻下赵国的石城。赵王再次到卫地的东阳,决
黄河,征伐魏国。大水成灾,
漳河泛滥。
魏冉来赵国任宰相。十九年,
秦军夺取了赵国的两座城。赵国把伯阳还给魏国。
赵奢领兵,攻打
齐国的麦丘,把它攻取了。
二十年,廉颇领兵,进攻齐国。赵王与
秦昭襄王在西河之外相会。
二十一年,
赵国把漳水的水道改在
武平的西边。二十二年,
瘟疫大规模流行。立公子丹为太子。
二十三年,楼昌领兵,进攻魏国的几邑,未能夺取。十二月,
廉颇领兵,再攻几邑,占领了它。二十四年,廉颇领兵,进攻魏国的房子,攻克了,就筑起城墙才回去。又进攻
安阳市,把它夺取了。二十五年,燕周领兵,进攻
昌国、
高唐县,都攻克了。赵国和魏国一起攻秦,
秦国大将白起在华阳打败赵军,俘虏一名赵将。二十六年,夺回被东胡胁迫叛离的代地。
二十七年,又把漳水改道在武平以南。封
赵豹为平阳君。
黄河泛滥,大水成灾。
二十八年,蔺相如征代
齐国,打到
平邑县。停止修建北边九门县的大城。
燕国将领成安君和
公孙操杀死了他们的国王。二十九年,秦与韩相助攻赵,包围了阏与。
赵国派
赵奢领兵,袭击
秦军,在阏与城下大败秦军,赵王赐给他马服君的封号。
三十三年,
秦惠文王去世,
燕太子丹即位,这就是
赵孝成王。
孝成王元年(前265),
秦国进攻
赵国,攻下了三座城。赵王刚刚即位,太后掌权,秦国加紧进攻。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说:“一定要让
长安君来作人质,才能出兵。”太后不肯,大臣极力进谏。太后明确地对左右说:“有再来谈让长安君去作人质的,老妇一定要唾他的脸。”左师
触龙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进宫后,慢慢地走着小碎步坐下,自己告罪说:“老臣我脚有毛病,简直不能快跑,没来拜见您有很久了。我私下里宽恕自己,可是又恐怕太后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所以很想看望太后。”太后说:“老妇我依仗车辇行动。”触龙说:“您的饮食没有减少吧?”太后说:“就靠喝粥罢了。”触龙说:“老臣我近来很不想吃饭,就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多少增加了点食欲,身体也舒适一些了。”太后说:“老妇我办不到。”太后不平和的脸色稍有缓和。左师公
触龙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没什么出息,可是我已经衰老,心里很疼爱他,希望他能补上黑衣卫士的空缺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向您禀告。”太后说:“好吧!年纪多大了?”回答说:“十五岁了。虽然还不大,但愿在我还没入土的时候把他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回答说:“超过妇人。”太后笑着说:“妇人爱得更厉害。”触龙说:“老臣私下里认为您老疼爱燕后胜过爱
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比爱长安君差得多了。”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为他们考虑得周到长远。您老送燕后远嫁的时候,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想到她要去那么远,也是很可怜她呀。走了以后,并非不想念她,可是祭祀的时候却祷告说‘千万不要让她回来’,难道不是为她的长远打算,希望她子子孙孙都能继承王位吗?”太后说:“是啊。”左师公说:“从现在上推到三代以前,直到
赵国每位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位的吗?”太后说:“没有了。”触龙说:“不只是赵国,各国诸侯子孙后代的继承人还有在位的吗?”太后说:“老妇没听说过。”触龙说:“这是由于离得近的灾祸落到自己身上,离得远的灾祸就落到子孙头上。难道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就全不好吗?是由于他们的地位尊贵但没有功勋,俸禄优厚但没有劳绩,而拥有的贵重的宝物又太多了。如今您老让
长安君的地位尊贵了,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许多贵重的宝物,可是不趁现在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辞别了人世,长安君凭借什么在
赵国立身?老臣以为您为长安君打算得短浅,所以认为疼爱他不如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派他到哪里去吧!”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到齐去做人质,
齐国这才出兵。
子义听到这件事,说:“君主的儿子,也是骨肉这亲,尚且不能依仗没有功勋的尊位,没有劳绩的奉禄,来保住金玉之类的重宝,何况是我们的这样的人呢?”
齐国的安平君
田单率领赵国军队进攻
燕国的中阳,把它攻克了。又进攻
韩国的注人,也攻克了。二年,
惠文后去世。田单任宰相。
四年,
赵孝成王做梦穿着左右两色的衣服,乘飞龙上天,没到天上就坠落下来,看见金玉堆积如山。第二天,孝成王召见名叫敢的筮史官来
占卜,他说:“梦见穿左右两色衣服,象征残缺。乘飞龙上天没有到天上就坠落下来,象征有气势但没有实力。看见金玉堆积如山,象征忧患。”
过了三天,韩国
上党郡的守将
冯亭派使者到
赵国,他说:“韩国不能守住上党,就要并入
秦国。那里的官吏百姓都愿意归属赵国,不愿归属秦国。上党有城邑十七个,愿再拜归入赵国,大王怎样向官吏百姓施恩,请您裁决。”
赵孝成王大喜,召见平阳君
赵豹告诉他说:“冯亭进献十七城吗,接受它怎么样?”赵豹回答说:“圣人把无缘无故的利益看做是大祸害。”孝成王说:“人们都被我的恩德感召,怎么说是无故呢?”赵豹回答说:“秦国蚕食
韩国的土地,从当中断绝,不让两边相通,本来自以为会安安稳稳地得到
上党郡的土地了。韩国所以不归顺
秦国,是想要嫁祸于
赵国。秦国付出了辛劳而赵国却白白得利,即使强国大国也不能随意从小国弱国那里得利,小国弱国反倒能从强国大国那里得利吗?这怎能说不是无故之利呢!况且秦国利用牛田的水道运粮蚕食韩国,用最好的战车奋力作战,分割韩国的土地,它的政令已经施行,不能和它为敌,一定不要接受。”
赵孝成王说:“如今出动百万大军进攻,一年半载也得不到一座城。现在人家把十七座城邑当礼物送给我国,这可是大利呀!”
赵豹出去后,孝成王召见
平原君和赵禹告诉他们这件事。他们回答说:“出动百万大军进攻,过一年也得不到一座城,如今白白地得到十七座城邑,这么大的便宜,不能丢掉。”孝成王说:“好。”于是派赵胜去接受土地。赵胜告诉
冯亭说:“我是敝国使者赵胜,敝国君主派我传达命令,封赐
知府万户的城邑三座,封赐各县县令
千户的城邑三座,全都世代为侯,官吏百姓全部晋爵三级,官吏百姓能平安相处,都赏赐黄金六斤。”冯亭流下眼泪不见使者,他说:“我不能处于三不义的境地:为君主守卫国土,不能拼死固守,这是一不义;韩王把上党归属
秦国,我不听君主的命令,这是二不义;出卖君主的土地而得到封赏,这是三不义。”
赵国于是发兵占领上党。
廉颇领兵进驻长平。
七月,廉颇被免职,
赵括接替他领兵。
秦军包围赵括,赵括率军投降,四十多万士兵都被坑杀。
赵孝成王后悔不听
赵豹的意见,因此才有少长平之祸。
孝成王回到王都,不答应秦国的要求,秦军围困
邯郸市。武垣令傅豹和王容、苏射率领
燕国民众反归燕地。赵国把
灵丘县封给楚国宰相
黄歇。
八年,平原君到楚国请救兵。回国后,
湘军前来救援,魏国公子无忌也来救援,
秦国才解除了对邯郸的包围。
十年,燕军进攻昌壮,五月攻克了。
赵国将军
乐乘、庆舍进攻秦国信梁的军队,把他打败了。赵国太子去世。秦国进攻
西周公国,把它攻下了。徒父祺领兵出境。十一年,建元氏城,设上原县。
郑安平郑安平去世,收回他的封地。十二年,
邯郸县的草料库被烧毁。十四年,
平原君去世。
十五年,把尉文封给
相国廉颇,封号信平君。
朱棣派
丞相栗腹同赵国交好,送五百斤黄金为赵王祝酒。栗腹回国后向燕王报告说:“赵国的壮丁都死在长平,他们的遗孤还没长大,可以进攻它。”燕王召见昌国君乐闲问他。乐闲回答说:“
赵国是四百受敌的国家,它的百姓都受过军事训练,不能进攻它。”燕王说:“我们以多攻少,两个打一个,可以吗?”回答道:“不可以。”燕王说:“那我就用五个去打一个,可以吗?”回道道:“不可以。”燕王大怒。群臣都认为可以。
燕国终于出动两支军队,两千辆战车,
栗腹率军进攻鄗城,
卿秦率军进攻代地。
廉颇为赵国大将,打败并杀死栗腹,俘虏了卿秦、乐闲。
十六年,廉颇围困燕
首都城。把乐乘封为
乐乘。十七年,代理宰相大将武襄君进攻燕国,包围了它的国都。十八年,延陵钧率领军队跟随相国信平君廉颇帮助魏国进攻燕国。
秦军攻下了
赵国榆次地区的三十七座城。十九年,赵国和燕国交换国土:赵国把龙兑、汾门、临乐给燕国;燕国把葛城、武阳、平舒给赵国。
二十年(前246),
秦始皇开始即位。秦军攻下赵国的晋阳。
二十一年,孝成王去世。廉颇领兵,进攻
繁阳,把它占领了。赵王派乐乘接替廉颇,廉颇攻打乐乘,乐乘逃跑,廉颇逃亡到魏国。孝成王之子
赵悼襄王即位,这就是悼襄王。
悼襄王元年(前244),盛礼交好魏国。想修通到魏国
平邑县和
中牟县的道路,没有成功。
二年,
李牧领兵,进攻
燕国,攻下了武遂、方城。
秦国召见
春平君,借故把他扣留了。泄钧为他对
吕不韦说:“春平君这个人,赵王特别喜爱他而郎中们却忌妒他,所以他们互相商议说:‘春平君到秦国,秦国一定扣留他。’于是他们一起商量把春平君送到秦国。如今您扣留他,就断绝和
赵国的关系,中了那些郎中的奸计。您不如送回春平君扣留平都。春平君的言行受赵王的信任,赵王一定会割让许多土地赎回平都。”文信侯说:“好。”于是送走了春平君。赵国在韩皋筑城。
三年,
庞煖领兵,进攻
燕国,俘虏了燕将
剧辛。四年,庞煖统率赵、楚、魏、燕四国的精兵,进攻
秦国的蕞,没有攻克。移兵进攻
齐国,夺取了饶安。五年,傅抵领兵,驻扎
平邑县;庆舍率领东阳及河外的军队,守卫
黄河的桥梁。六年,把饶阳封给长安君。魏国把邺送给
赵国。
九年,
赵国进攻燕国,夺取了貍阳城。还没有收兵,秦国就来攻邺,攻下了。
赵悼襄王去世,他的儿子幽缪王
赵王迁即位。
幽缪王赵迁元年(前235),在柏人筑城。二年,
秦军进攻
武城县,
扈辄(zhé,哲)率领军队救援,军队被打败,扈辄战死。
三年,秦军进攻赤丽、宜安,
李牧领兵与秦军在
肥城市之下交战,打退了秦军。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四年,秦军进攻番吾,李牧同秦军作战,把它打退了。
五年,代地发生大地震,从乐徐以西,北至
平阴县,楼台、房屋、墙垣大半毁坏,地面裂开东西宽一百三十步的裂沟。六年,发生大饥荒,百姓中传出
民俗音乐说:“赵人大哭,秦人大笑。如果不相信,请看田里长不长苗。”
七年,秦军进攻
赵国,赵国大将李牧和将军
司马尚领兵,反击秦军。李牧被杀,司马尚被免职,赵怱和
齐国将军
颜聚接替他们的职务。赵怱兵败,颜聚逃跑。因此
赵王迁投降。
太史公说:我听冯王孙说:“赵王迁,他的母亲是歌女,受
赵悼襄王宠爱。悼襄王废了嫡子赵嘉而立赵迁为太子。赵迁平素行为不正,听信谗言,所以诛杀了赵国良将
李牧,重用
郭开。”难道不是很荒唐的吗!秦国俘虏赵迁之后,赵国逃亡的大夫们共同扶立赵嘉为王,在代地称王六年。秦国进兵打败了赵嘉,终于灭了
赵国,把它改为郡。
参考资料
http://www.iyuwen.com/
HTML/Article/Class366/gwfy/sjqy/shijia/268_2799.html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