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英文校名: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缩写:“SAU”)简称“沈航”,该校始建于1952年,以航空宇航为特色,是我国创办的首批六所航空院校之一。学校注册地址为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37号,是国防科工局与
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高校,也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共建高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最早的前身是“沈阳航空工业学校”,于抗美援朝时期伴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起步而诞生,历经“沈阳航空工业学校”“东北第一工业学校”等多个阶段,期间三迁校址、六变隶属、八易校名。1999年4月,学校从原来隶属于航空工业总公司正式划归到
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并于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1730.8亩,建筑面积82.96万平方米,校区地址为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37号。图书馆入藏纸质、电子图书共计210万余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1058人。有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9人,国家级人才称号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各类省级人才称号116人。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类别。工程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等5个学科先后获批国防特色学科(方向),省双一流建设优势特色学科2个。
截至到2024年5月,
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2024中国大学排名中,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位居第211名。
历史沿革
创办院校
1952年抗美援朝期间中央政府决定在沈阳开办一所航空院校,使之成为设在北京、南京、西安、沈阳等地的六所航空院校之一,这便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最早的前身“沈阳航空工业学校”。这是当时东北地区唯一一所航空学院,同时,这也是前苏联支持我国“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156个项目之一,由老红军杨志廷同志出任第一任校长。学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肩负着为新中国航空工业和人民军队培养人才的使命。
发展变革
1953年9月,学校更名为“东北第一工业学校”,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1955年1月,学校再次更名为“沈阳第一工业学校”,次年1月恢复“沈阳航空工业学校”校名。1958年12月,升格为“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并隶属于隶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次年,改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1958年10月7日,沈航师生自己动手研制的“沈航1号”通用飞机试飞成功,并参加了当时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
1960年2月,改名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专科学校”;1969年3月,学校撤销,更名为“国营第251厂”,直到1972年9月才开始复校。1978年5月,学校再次升格为“沈阳航空工业学院”;1999年4月,学校划归
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
在此期间,从“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到“东北第一工业学校”再到“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校不断发展变革,期间三迁校址、六变隶属、八易校名。1999年4月,学校从原来隶属于航空工业总公司正式划归到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并于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其后,更是成为了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高校,也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共建高校。
2010年,学校师生在在名誉校长
杨凤田院士的带领下开始进军新能源电动飞机研发领域。
2011年1月19日,依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组建省属事业单位——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被辽宁省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
2013年,锐翔电动飞机研制成功,成为世界首款取得适航证的电动飞机,其后,陆续有多款型号的电动飞机取得适航证。
学校规模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下设25个教学、科研单位,已有49个本科招生专业。2024年5月24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发布停招专业情况,2024年
保险学、
工业工程、
跨境电子商务、
产品设计、
焊接技术与工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英语、
工程力学、
物联网工程10个专业暂停招生。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1058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56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68人。其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9人;国家级人才称号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辽宁省优秀专家5人,辽宁省特聘教授5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百、千层次6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教学名师4人,辽宁省“兴辽英才”领军人才6人,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27人;8人入围全世界顶尖科学家榜单。有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6个。
*以上信息截止至2023年10月
*以上信息截止至2023年10月
教学建设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共有49个本科招生专业,设立了多个教学实践基地。其中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0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专业和国防紧缺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33个,省级示范专业6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10个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3个省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综合实验实训基地,1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近年来,学校共获得了87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并建有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等众多精品课程;另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大创计划”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
*以上信息截止至2023年10月
*以上信息截止至2023年10月
学科建设
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
保研权。截至2023年10月,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类别。工程学、
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等5个学科先后获批国防特色学科(方向),省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优势特色学科2个。
交流合作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秉承着开放办学的理念,依托其航空特色专业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学生教育和国际教育合作,形成了具有鲜明航空特色的国际教育与交流合作模式。
近年来,随着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其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学校为了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服务,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先后与
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法国IPSA工程师学院、
英国龙比亚大学等全球近两百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并被评选为“
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来华留学示范建设高校”和“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先进集体”。现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关系。现有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与国(境)外友好院校开展校际
联合培养和长短期交流项目20余个。2007年以来,先后有来自8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留学生到校学习。现面向留学生开设英文授课本科专业5个、硕士专业5个、博士专业2个。全英文授课教师队伍150余人。2011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院校资格,2013年获评“
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获批国家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2020年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2021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示范高校”,2021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先进集体”。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学校还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3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新型重点智库2个,省级军民融合发展研究基地1个。学校承担了各类国家级项目并多次获奖近五年,科研经费总额达14.5亿元,成果转化额7.1亿元;发表高水平论文4000余篇,授权专利68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4项,其中省部级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
一等奖11项。学校获批了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试点单位,并被授予省教育厅高校服务辽宁振兴发展科技成果省内转化十强高校等称号。
*以上信息截止至2022年10月,资料来源:
科研成果
1958年,由沈航师生亲手研制的“沈航1号”通用飞机飞上蓝天;2010年,学校开始进军新能源电动飞机研发领域;2013年,锐翔电动飞机研制成功,成为了世界上首款取得适航证的电动飞机。
学校现如今拥有了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33个省级科研平台,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4000余篇,有686项专利获得授权。
*以上数据截至2023年10月
*以上数据截至2023年10月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拥有以航空、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理科专业为主的综合性藏书体系,截至2023年10月,馆藏纸质文献达120余万册;中文报刊4500余种;非书资料6.5万余件;电子图书60万余册;购置、自建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
学术期刊
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是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主要栏目有:航空制造工程、知识工程、动力与机械工程、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安全与环境工程等。期刊被收录进了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刊源、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来源期刊在内的多个数据平台。
2012年创刊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辽宁省航空宇航学会的会刊。该刊是由
辽宁省新闻出版局批复同意出版的连续性内部资料,下设包括航空工艺、空气动力与飞行力学、航空维修工程、航空材料与冶金、飞行技术与安全、无线电与电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力装置、机械动力在内的17个栏目。
校园文化
校训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校训为“德能并进,勇毅翔远”,昭示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只有造就有道德、有能力、有勇气、有毅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祖国未来发展的需要”
校徽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徽采用双圆环徽标,其整体色彩由蓝色图案和白色背景构成,主体是以航天飞机和歼击机的形象抽象组合而成,其围绕着表示航天科技的卫星形象和椭圆轨迹,其下方标注着学校的创校时间“1952”,背景以地球图形为主。由周恩来手体的校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位于圆环上方,其下方则是校名的英文大写。
标志整体创意围绕航空航天和教书育人为主题,突出大学的文化特征和精神象征。
校歌
《梦圆长天》
蓝天有一片最美的霞
那是我们亲手浇灌的花
蒲河扎根孕育高飞梦想
大道展翼踏出青春步伐
蓝天有一片最美的霞
那是我们亲手浇灌的花
活力现代把新人培育
喜看桃李正开遍天下
啊!母校——沈航
德能并进,勇毅翔远
用生命催开蓝天的奇葩
催开蓝天的奇葩
催开蓝天的奇葩
北方有一幅最美的画
那是我们共同营造的家
青阳碧波描绘飞天神话
北方有一幅最美的画
那是我们共同营造的家
幸福成长为民族昌盛
遨游长天保卫国家强大
啊!母校——沈航
德能并进,勇毅翔远
用执著谱写盛世的芳华
谱写盛世的芳华
谱写盛世的芳华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以上数据来源于:更新时间:2023年10月
大学排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于第211名。
学校荣誉
2013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
2018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示范建设高校”;
2021年1月,获评“辽宁省文明校园”;
2021年4月,获评“辽宁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10强高校”;
2021年6月,学校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12月,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先进集体”。
知名校友
曹亚联,深圳英众世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业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专业。
张力杰,沈阳新蓝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毕业于沈航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参考资料
国际交流概况.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23-05-29
成果库.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处.2023-05-29
专利库.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处.2023-05-29
了解本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2023-05-29
期刊介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