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马扎罗山(斯瓦希里语:Kilimanjaro,英语:Mount Kilimanjaro)是非洲最高峰,以及世界最高的孤峰,海拔5895米,被称为“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山位于非洲东部,山体大部分位于坦桑尼亚境内,邻近肯尼亚边界。
乞力马扎罗是一座复合火山,是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的结果,形成于200万年前的地壳扩张,有基博、希拉、马文兹三个火山锥,后者两座火山已沉寂,只有基博处于休眠状态,有喷发可能。马文兹火山为一个向东北方向延伸的马蹄形
山脊;希拉火山顶端是一个海拔3800米的广阔高原;基博山的顶部为对称的圆锥体形状。乞力马扎罗山位于
热带地区,因其海拔因素影响,垂直地带性明显,气候类型从热带气候至
寒带气候均在山体存在。山体周边有
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有丰富的
生物多样性,拥有1800多种
被子植物门、720种
苔藓植物和
地衣,以及
川金丝猴、非洲象、
黑犀、狮子等动物。乞力马扎罗峰顶发育有
冰川,但面临完全消融的危机。
乞力马扎罗山最早的
人类活动发生于公元前1000年,人们被丰富的食物、淡水资源和建造避难所的材料吸引而来。公元前500年,埃斯库罗斯(Aeschylus)将乞力马扎罗山称为“孕育
古埃及的皑皑白雪”。11世纪初,查加人从非洲其他地方迁徙到乞力马扎罗山麓并在此定居,在乞力马扎罗山区域修建了大规模的灌溉系统和梯田,并采用有机施肥方法,带来了成功的
农业经济学。19世纪以来,传教士和探险家开始探索乞力马扎罗山。1889年10月6日,德国地理学家汉斯·迈耶(Hans Meyer)与奥地利登山家路德维希·普切勒(Ludwig Purtscheller)成为了首批登顶乞力马扎罗山的探险者。
乞力马扎罗山作为国际旅游胜地,每年产生5千万美元的收入。1973年,
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成立,并于1987年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2022年,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将乞力马扎罗山收录进全球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单。同时,乞力马扎罗山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风景景观,成为非洲文化和传统艺术的重要展示地之一。
命名
乞力马扎罗山名字的起源尚不清楚,欧洲探险家约翰·路德维希·克拉普夫(Johann Ludwig Krapf )在1860年已经采用了“Kilimanjaro”这个名字,其中“Kilima”是斯瓦希里语中的“小山”的意思。“Njaro”这部分的起源有多种理论。一是,“Njaro”表示白色或闪耀,为斯瓦希里语中古老的词汇;二是“Njaro”为非斯瓦希里语起源,是查加语(Kichagga language)中的一个词,意味着“商队”。
斯瓦希里语中的“Ki-”前缀有几个含义。其一是,古老的“Ka-”为“减小”的名词前缀,用来表示小规模,后演化为“Ki-”前缀。“Ki-”前缀的另一层意思是描述某种独特的事物。“Kilima”表示单一的山峰,能更好地描述山脉或起伏的地形。肯尼亚其他几座山也带有这个前缀,比如肯尼亚
内罗毕北部的“Kilima Mbogo”(水牛山)。
另一种理论认为“Kilimanjaro”来自乞力马扎罗语“kilemanjaare”或“kilemajyaro”,意为“打败鸟/豹/商队的东西”,但考虑到“Kilimanjaro”这个名字在查加语中没有流传过,故有可能是人们将这个名字误解为这座山的名字。
位置境域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非洲东部,山体大部分位于坦桑尼亚境内,邻近肯尼亚边界,地理中心点位置为南纬3°4′35”,东经37°21′15”。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属于
乞力马扎罗区(Kilimanjaro Region)。乞力马扎罗区东北部与肯尼亚(Kenya)接壤;东南部与坦噶尼喀区(Tanga Region)接壤;西部与阿鲁沙区(Arusha Region)接壤;西南部与马尼亚拉区(Manyara Region)接壤。乞力马扎罗山面积为756平方千米。
历史成因
由于
地球深部的构造活动,使得
地壳发生张裂,导致
坦桑尼亚地区的地壳于200万年前发生扩张,逐渐形成了东非大裂谷。裂谷的形成常伴随火山活动,喷发出大量的
岩浆,由于温度的降低岩浆冷却形成岩石,乞力马扎罗山就是喷发的岩浆冷却的产物。乞力马扎罗山最初由希拉(Shira)、基博(Kibo)和马文兹(Mawensi)火山三座火山组成,随后希拉火山和马文兹火山喷发相继停止,基博火山持续喷发,最终形成了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形成是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的结果,其中希拉火山的喷发活动开始于250万年前,最后一次活动发生在约190万年前。
地理特征
气候
乞力马扎罗山受纬度位置及海拔影响,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垂直分异规律显著,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以及冰原气候等。乞力马扎罗山顶地区的平均气温约为-7°C,北部冰原夜间地表温度平均降至-9°C,白天平均最高温度为-4°C。在极度辐射冷却的夜晚,北部冰原的温度可低至-15至-27°C。在海拔600米至1050米之间的区域,年平均温度为22~26°C,最高温度为35°C,凉爽季节从6月持续到9月,月平均温度为20~22°C。
乞力马扎罗山气候受到山体高度的影响,使得赤道信风和高空逆风同时影响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南侧比北侧风力更大,南侧山体更加平坦,对大气的影响也更大。
乞力马扎罗山区域内有两个明显的雨季,一个从3月到5月,另一个在11月左右。南坡地势较低的地方年降水量为800毫米~900毫米,在海拔1500米处则上升到1500毫米~2000毫米,在海拔2000~2300米的森林带,年降水量部分超过3000毫米,在高山地带,年降水量低至200毫米。
地质
乞力马扎罗位于乞力马扎罗北部火山带(NKVB)的N80°E定向轴与阿斯瓦(Aswa)断裂基底剪切带的西北-东南部分相交的地方,该剪切带通过潘加尼(Pangani)裂谷向东南延伸。乞力马扎罗呈椭圆形分布,沿着N110°E走向的轴线均匀分布有三个中心,从西至东分别为希拉火山、基博火山和马文兹火山,基底由前寒武纪基岩的中、晚第三纪风化产物组成。
希拉火山由大量火山碎屑物的基性
熔岩组成,火山坑环的东部崩塌部分受到侵蚀的严重破坏,部分被基博
地层覆盖,火山口的中央峰普拉茨科格尔峰(Platzkegel)位于火山口的中心,由
玄武岩碎屑岩和薄熔岩流的异质组合构成,后有少量
橄榄岩和
埃塞克斯郡岩岩墙侵入。希拉山脊群(Shira Ridge Group)主要包含从辉长岩到苏长岩的火山碎屑物,另有玄武岩和褐榴石岩。这些碎屑岩被一系列重要的放射状岩墙所切割,这些岩墙的倾斜程度从陡峭到次垂直。
马文兹火山是由火山活动期间喷发出的
岩浆以及火山碎屑堆积而成的火山堆,并由放射状的镁铁质岩受到侵蚀而形成。火山岩脉可以分为一组成分均匀的侵入岩,具有
玄武岩到辉长玄武岩的亲缘关系,横穿所有马文兹火山的
地层。马文兹火山喷发中心主要由火山碎屑
角砾岩和块状熔岩流组成。
基博(Kibo)是乞力马扎罗的主峰。基博的火山地层结构相当复杂,主要是由于亚饱和岩浆的挤出,以及次要程度上
火山碎屑物质的堆积所致。从下到上堆积可分为多个不同部分,分别是
熔岩塔群——以凸面钠长石斑晶的峰片玄武岩到凝灰质
石英砂岩为主;菱辉斑岩群——基博最独特的地层,由特征性的峰片
玄武岩到辉长玄武岩组成,以斜方晶斑晶为特征;榴班岩群——包括无斑的辉长
玄武岩熔岩流,通常下伏着基底
黑曜石层,广泛分布在北侧和南侧,形成了侧向喷发单元;火山口边缘群——由斑晶的峰片玄武岩到辉长玄武岩组成,含有
辉石和钠长石斑晶;内火山口群——存在于顶部火山口底部,并向北溢出,代表了基博上最后的火山活动,主要由辉长玄武岩熔岩流组成。
地形地貌
乞力马扎罗山主要由马文兹和希拉2座
死火山和基博一座
休眠火山构成。最高点是位于
基博峰的乌胡鲁峰(Uhuru Peak),海拔5895米。
希拉火山顶端是一个海拔3800米的广阔高原,为一个被填满的旧火山口,且这个残留的旧火山口边缘已经被侵蚀严重退化。火山口的形成伴随着环形裂缝喷出的
熔岩,随后形成两个山体,一个位于
山脊西北端,一个位于旧火山口的中心。
马文兹火山和基博火山于100万年前开始喷发。马文兹火山为一个向东北方向延伸的马蹄形山脊,是由深度侵蚀和岩浆岩堤群所组成。
基博火山是乞力马扎罗山上最大的火山锥,最后一次活动发生在15万至20万年前,形成了基博山顶火山口,火山口仍有散发气体的喷气孔。基博山的顶部为对称的圆锥体形状,南侧有180米~200米高的悬崖,形成了一个2.5千米宽的火山口。
水文
河流
乞力马扎罗山横跨
肯尼亚和
坦桑尼亚共享的两个河流流域,分别为
潘加尼河流域(Pangani)和阿西河流域(Galana River)。潘加尼河有两条主要支流:一是流经乞力马扎罗东南坡的鲁武河(Ruvu River),另一条是起源于梅鲁山(Mount Meru)和乞力马扎罗西南坡的基库莱特瓦河(Kikuletwa),两条支流将汇入纽马布亚穆古水坝(Nyumab ya Mungu Dam),流量约为35~43立方米/秒;阿西河仅有的支流为察沃河(Tsavo River)。
潘加尼河发源于乞力马扎罗山东南坡,向东南流经约400千米,最终注入位于桑给巴尔岛西北的彭巴海峡。潘加尼瀑布位于潘加尼镇以西,是重要的水力发电源。
察沃河位于肯尼亚的沿海省(Coast Province),靠近
坦桑尼亚边界,起源于乞力马扎罗山的北部和东部山坡,向东流动,直到与阿西河(Galana River)汇合。
冰川
在
更新世末期(主冰川期),乞力马扎罗山上有一个覆盖面积约400平方千米、海拔3200米的一直延伸到基博山和马文兹山顶的连续
冰盖。由于随后的干旱持续时间异常长,在
全新世时期(11500年前),乞力马扎罗上的冰原已经灭绝。此外,在这一时期的冰川已经多次出现和消失,每个循环持续几百年,而更高的降雨量使冰川重新形成,在约4000年前的干旱中得以保留下来。19世纪80年代末,基博山顶被面积约20平方千米的冰盖完全覆盖。
富特旺格勒冰川位于乞力马扎罗山基博峰的火山口,是该山最大的冰川。
冰川以瓦尔特·富特旺格勒(Walter Furtwängler)命名,他于1912年攀登至乞力马扎罗山顶。从斯特拉点(Stella Point)徒步到主峰乌胡鲁峰的过程中,将经过弗特旺格勒冰川。
雷布曼冰川(Rebmann Glacier)以
德国传教士约翰·雷布曼(Johann Rebmann)命名,他首次报告了乞力马扎罗上的冰川存在。雷布曼冰川曾是一个巨大
冰盖的一部分,位于基博峰南部冰川的最东端,也是南部冰川中最容易攀登的冰川之一。冰川的起点在海拔5200米处,在接近
基博峰火山口边缘处(海拔5700米)消失。
地下水
乞力马扎罗山大部分地下水补给发生在海拔1500米至3000米之间的森林区。乞力马扎罗山北部的基库莱特瓦流域(Kikuletwa Basin)上游面积为1780平方千米,其地下水平均补给量为15.6立方米/秒,每年492亿立方米;
安博塞利流域(Amboseli basin)的地下水总集水面积约为750平方千米;乞力马扎罗山中南部斜坡卡赫-米瓦莱尼(Kahe-Miwaleni)地下水盆地,是乞力马扎罗山蓄水层系统中使用最为密集的含水层之一,年排水量为1.2亿立方米,并注入
潘加尼河的鲁武(Ruvu)支流;
查拉湖(Lake Chala)每年的地下流入量和流出量分别为1250万立方米和820万立方米。
土壤
乞力马扎罗山的土壤在火山岩基质上发育而成。山丘地带主要为淋溶土(Vertisols);在较低的山地和云雾森林区,多为安多索尔土(Andosols),顶层土壤呈褐色、腐殖质或灰褐色。例如,乞力马扎罗山南坡森林的主要土壤类型是安多索尔土,拥有明显的有机层,土壤中含有高达20%的有机碳。高山地带的上层含有薄层土壤(Leptosols)和玄武安多索尔土,上层的有机碳含量较高。
生物
植物
乞力马扎罗山拥有丰富多样的植物群,拥有1800多种
被子植物门,分属163个家族和760个属,以及720种
苔藓植物和
地衣。乞力马扎罗山的
原植体植物具有非常高的多样性,苔藓植物有近600种,稀有地衣植物约有120种。隐花植物的特有性水平高,25%的苔藓植物为非洲高山和东非山地所特有,两种裸子植物和10种苔藓植物仅在乞力马扎罗山上分布。由于低等植物的体积较小,乞力马扎罗山为低等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重要的保护。低等植被带包括
青苔山地雨林带(南坡2400米~2700米),巨大的石南树林带(2700米~3100米),亚高山的
红杜鹃带(3100米~3900米)。同时,一些高山
栖息地拥有
千里光属(Senecio)高山草地,
永久花(Helichrysum)-
禾本科(Pentaschistes)高山草丛。
乞力马扎罗山腰部分的海拔在2000米至5000米之间,森林茂密,树木高大种类丰富。2000米以下的山腰部分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在肥沃的火山灰土壤上种植着多种经济作物。由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并且随着乞力马扎罗山
降水发生规律的变化,导致自然环境变化多样,这直接反映在植物(和土壤)的分布上。乞力马扎罗山1000米以下是山麓地带,属于热带雨林带,主要植物包括高大的
乔木。1000米至2000米处是常绿阔叶林带,开始出现伞状
相思树属和
猴面包树,以及高达2~3米的
须芒草和
象草等草本植物。2000米至3000米处属于落叶阔叶林带,以
樟科、
木兰科植物为主,以及少量的
冷杉属、
云杉等针叶林。3000米至4000米处为高山草甸的特殊环境,高大的乔木已不能生长,只有一些高山低矮
灌木丛和一些
菊蒿、
紫云英等草本植物,以及一些
寒带的低矮灌丛(
杜鹃科、蔷薇科等小灌木)。4000米到5300米高处,属于高山
荒漠带,满眼裸岩石砾,还有不规则分布的
地衣、
苔藓植物生长其上,常年寒风凛冽。从5200米到山顶,属于积雪
冰川带,积雪不融,冰峰耸立。
动物
乞力马扎罗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包括154种哺乳动物,七种
灵长目以及数百种鸟类。乞力马扎罗山拥有少量大型哺乳动物包括
非洲草原象、
水牛和乞力马扎罗
长颈鹿,体型较小但独特的哺乳动物有青长尾猴(
长尾猴属 mitis)、
疣猴属(Colobus)、
薮猫(Leptailurus)、树蹄兔(Dendrohyrax)、
麂羚(Cephalophinae)、
白尾獴(Ichneumia albicauda)、
沼泽獴(Atilax paludinosus)、非洲条纹小鼠(Rhabdomys pumilio)和
土豚(Orycteropus afer)。
爬行纲包括杰克逊
避役(Trioceros jacksonii)和
费瑟变色龙(Kinyongia fischeri)。这些爬行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脚较低的区域,是东非特有的物种。
乞力马扎罗山以多样的鸟类
种群而闻名,拥有150多种鸟类,包括
非洲渡鸦(Corvus albicollis)、
辉绿花蜜鸟(Nectarinia famosa)、
翠鸟科(Alcedo atthis)、
非洲八色鸫(Pitta angolensis)和稀有鸟类
艾博特氏紫椋鸟(Poeoptera femoralis)。
自然保护地
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成立于1973年,位于
坦桑尼亚的
莫希(Moshi)城镇附近,占地约75575公顷,保护着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火山体和非洲最高的山脉,目前由
坦桑尼亚国家公园管理局(TANAPA)管理。公园最初包括树线以上的整个山脉和六条穿过山地森林带的森林走廊。1987年,乞力马扎罗山被列入世界遗产,保护的主要区域集中在作为公园缓冲区的森林保护区。公园内每年会举办攀登探险,同时,也
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也是一个极佳的野生动物观赏目的地,拥有多种动植物物种。
人类活动
早期历史
乞力马扎罗山最早的人类活动发生于公元前1000年,当时的人类被乞力马扎罗山附近丰富的食物、淡水资源和建造避难所的材料吸引而来。
虽然考古发现的石碗证明乞力马扎罗山最早的人类活动开始于公元前1000年,但没有更多的直接考古证据。直到11世纪初,查加人从非洲其他地方迁徙到乞力马扎罗山麓,在此定居并流传了许多关于乞力马扎罗山的传说。查加人为
坦桑尼亚最具影响力的部落之一,其相对富裕的经济状况源于乞力马扎罗的肥沃土壤。查加人在乞力马扎罗山区域修建了大规模的灌溉系统和梯田,并采用有机施肥方法,带来了成功的农业经济。
乞力马扎罗山在早期为商业内陆网络中的一个中转供应点,查加人在此与附近定居点的商队和贸易商交易商品。此外,从
马林迪(Malindi)、塔考恩古(Takaungu)、
蒙巴萨(Mombasa)、旺加(Wanga)、坦加(Tanga)、坦噶塔(Tangata)以及南边的
潘加尼等斯瓦希里港口抵达乞力马扎罗山区域的交通十分便利,商人在前往潘加尼开展业务时会经过乞力马扎罗,因此坎巴(Kamba)、加拉(Galla)和尼亚姆韦兹(Nyamwezi)等部落对乞力马扎罗地区也很熟悉。坎巴部落著名商人基沃伊酋长(Chief Kivoi)曾亲自攀登了乞力马扎罗山。
探索活动
历史记录
公元前500年,埃斯库罗斯(Aeschylus)将乞力马扎罗山称为“孕育
古埃及的皑皑白雪”。公元前440年,
希罗多德(Herodotus)描述了一个由无底湖水补给的泉水,位于两座陡峭山峰之间。
托勒密一世在公元2世纪写到了一座巍峨的雪山,他称之为“月亮山”。19世纪以来,传教士和探险家开始探索乞力马扎罗山。1846年,伦敦基督教会传教会的代表约翰·雷布曼(Johann Rebmann)和约翰·路德维希·克拉普夫(Johann Ludwig Krapf)详细描述了乞力马扎罗山。他们描述了两个主要的峰,起源于一个共同的基座,东峰较低,而西峰较高,呈现出一个壮丽的圆顶状,全年都覆盖着积雪。斯瓦希里人称这座山为“乞力马扎罗”,而瓦贾加人(Wa-Jagga)称其为“基博”。
科学考察
乞力马扎罗山的第一次科学考察可追溯至1848年,
德国传教士约翰·路德维希·克拉普夫(Johann Ludwig Krapf)和
英国传教士约翰·雷布曼(Johann Rebmann)抵达乞力马扎罗山,雷布曼是第一个宣称乞力马扎罗山存在的欧洲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更为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案始得展开。1889年10月6日,德国地理学家汉斯·迈耶(Hans Meyer)与
奥地利登山家路德维希·普切勒(Ludwig Purtscheller)成为首批登顶乞力马扎罗山的探险者。他们在攀登过程中收集了植物和动物标本,并进行了气象测量。
对乞力马扎罗山上
节肢动物门的研究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1910~1912年,
瑞典昆虫学家Y. Sjöstedt在东非探险中进行了对乞力马扎罗山脉节肢动物多样性的早期综合研究。他在乞力马扎罗山的多个地点收集了大量的节肢动物标本,并描述了一些新的昆虫和蜘蛛物种。1930~1931年,格拉夫·特莱基(Graf Teleki)带领
匈牙利探险队在乞力马扎罗
山脚收集了节肢动物标本,对多种节肢动物物种进行鉴定,包括
甲虫、
凤蝶总科和蜘蛛等物种。
经济活动
旅游活动
截至2023年底,乞力马扎罗山共有有八条路线,其中一条仅用于下行,另一条既可上行又可下行,其余六条只用于上行。这些路线包括马查梅路线(Machame,占40%的攀登者)、隆多罗西(Londorosi)、席拉以及莱莫舍路线(Lemosho)(共占18%的攀登者)、朗盖路线(Rongai,占12%的攀登者)和翁布韦路线(Umbwe,占2%的攀登者)。马查梅路线也被称为“威士忌”线(Whiskey route),是目前最受登山者喜爱的一条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线路。马查梅路线的徒步旅行始于乞力马扎罗山的山地雨林,然后路线高耸至火山塞瓦塔瓦(Lava Tower),然后下行绕过南冰原。通往山顶的路程从东侧开始,登山者会穿过松散的碎石小径,直到到达名为斯特拉点(Stella Point)的火山口边缘,之后路程相对平坦,直至到达乞力马扎罗山的乌胡鲁峰顶(Uhuru Peak)。莱莫舍路线被认为是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最佳路线,登山者会在路途中经过四个生态区,风景优美。同时,这条路线会经过巴兰科谷,为认为是整个线路中最美丽的地区。莱莫索路线可以在六天内完成。
乞力马扎罗山作为国际旅游胜地深受欢迎,每年为
坦桑尼亚政府创造约5千万美元的收入。2013年,乞力马扎罗山国家公园创造了5100万美元的收入,在
坦桑尼亚所有国家公园中位居第二。2011~2012年度,乞力马扎罗山国家公园共接待了57456名游客,其中16425人参与徒步登山。
农业活动
乞力马扎罗山区域可分为三个农业生态区,即低地(1500米及以下)、高地(1500~3000米)和森林(3000米以上)。除了3000米以上的土地外,大部分土地可用于农业活动。农业用地可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咖啡区,可种植咖啡、香蕉、玉米、
豆类和
奶牛;小麦区,农业活动包括小麦、豆类、
玉蜀黍属和奶制品生产;低地区包括适合牧场的地区,以及适合种植玉米、棉花、豆类和稻谷的地区;林业区占地388500公顷,位于乞力马扎罗山西部,适合种植小麦、豆类、玉米以及生产奶制品。乞力马扎罗山区域农民会大规模种植小麦,小麦农场位于年降雨量为600到700毫米的地区,但由于年际降雨波动,小麦产量不稳定。此外,大规模农民还从事奶业,马赛草原(Maasai)上进行牛和山羊的放牧活动。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滥砍滥伐
滥砍滥伐是乞力马扎罗山面临的最大威胁。由于农业、伐木和木炭生产,区域内许多树木被砍伐。2001年,空中调查发现该区域大约有8000个小规模砍伐地点。砍伐的主要树种为樟脑树(Ocotea usambarensis),截至2020年,区域内的樟脑树减少了110平方千米。此外,非洲最高的树木(Entandrophragma excelsum,高大
非洲楝)和濒危树种
坦桑尼亚藤黄(Garcinia tanzaniensis)也遭受大量砍伐。2002年~2022年,乞力马扎罗山区域内共失去了714公顷的原始森林,滥砍滥伐导致土壤受到侵蚀,从而加速
冰川的融化。
环境污染
乞力马扎罗山的登山路线深受欢迎,但大量游客涌入带来的废物对脆弱区域内环境带来了破坏。徒步者会在未受监控的路径上乱丢垃圾。此外,营地里的公共厕所在一段时间内会关闭,人类排泄物和厕纸给乞力马扎罗山带来更大的问题。由于海拔较高,粪便留在地表上将无法分解,从而带来环境的污染。
冰川消融
从1912年10月到2011年6月,乞力马扎罗的冰川消失了约85%,覆盖面积从11.40平方千米减少到1.76平方千米;1912年至1953年,
冰川平均每年减少约1.1%;1953年至1989年,冰川平均每年减少1.4%,而1989年至2007年的减少速率为2.5%。截至2016年,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面积仅为为1.6平方千米。除了面积减少,冰川也在变薄,没有活跃的积累区,所有冰川表面都在后退。据估计,随着全球变暖,乞力马扎罗大部分冰川将在2040年之前消失。
环境保护
乞力马扎罗山及其周围的森林在20世纪初被指定为野生动物保护区。1973年,
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成立,以保护树线以上的山脉以及通过山地森林带向下延伸的六条森林走廊。1987年,乞力马扎罗山国家公园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国家必须保护该地区及其自然景观。同时,
坦桑尼亚政府设立管理计划,要求山上有设备齐全的护林员,以监测山中环境并进行保护活动。
风景名胜
2022年,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将乞力马扎罗山收录进全球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单。同时,乞力马扎罗山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风景景观,成为非洲文化和传统艺术的重要展示地之一。乞力马扎罗山范围内著名的景观有
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Mount Kilimanjaro National Park)、富特旺格勒冰川(Furtwangler Glacier)、北部冰原(The Northern Ice Field)、恩多罗瀑布(Ndoro Falls)、乌胡鲁峰以及马特鲁尼瀑布(Materuni Waterfalls)等。
乌胡鲁峰
乌胡鲁峰为乞力马扎罗山的最高点,位于基博火山锥体中的最北部分,有一个庞大的火山口,内壁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底部耸立着冰柱,蔚为壮观。乌胡鲁峰上竖立着峰顶标志牌,刻有字样:“恭喜,您现在位于坦桑尼亚乌鲁鲁峰海拔5895米处”(congratulations, you are now at Uhuru Peak at 5,895m),给登山者带来成就感,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标志牌。
北部冰原
北部冰原位于乞力马扎罗山的峰顶西坡。1912年首次科学考察时,北部冰原和东部冰原、南部冰原相连,形成了乞力马扎罗山顶部
冰川冰体的一部分。到了1962年,南部冰原与北部冰原分开,到了1975年,东部冰原也与北部冰原分开。1912年,乞力马扎罗山顶部的冰川覆盖面积为11.40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冰川覆盖面积减至1.76平方千米。
恩多罗瀑布
恩多罗瀑布位于
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紧靠乞力马扎罗的山麓,水源来自乞力马扎罗顶部的冰川。恩多罗瀑布附近有奇异的树木和众多植物。此外,瀑布附近有一个名为马兰古(Marangu)的乡村,周围景观郁郁葱葱,深受游客喜爱。
相关文化
文学作品
《
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and Green Hills of Africa)是美国作家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36年8月的《Esquire》杂志。小说以乞力马扎罗雪山和雪为意象,二者融合在一起,表示永远存在,不会消散,象征着永生战胜死亡。
《乞力马扎罗的影子:穿越东非徒步》(The Shadow of Kilimanjaro: On Foot Across East Africa)出版于1998年,作者为瑞克·里奇威(Rick Ridgeway),详细描述了著名登山家和冒险家瑞克·里奇威从乞力马扎罗山顶一直徒步到
印度洋的旅程。里奇威的描述让读者能够了解当代东非,同时能思考殖民统治对该地区人民、景观和其野生动物的影响,以及从保护的角度思考了乞力马扎罗山不确定的未来。
《乞力马扎罗:登上非洲之巅》(Kilimanjaro: To the Roof of Africa)出版于2002年,是由奥德丽·索克尔德(Audrey Salkeld)制作的精美插图书,是2002年同名国家地理电影的补充内容。该书不仅记录了乞力马扎罗山的壮丽景观,同时还有大量关于山的历史以及索克尔德与国家地理团队摄影旅程的信息。
影视作品
《乞力马扎罗 Kilimanjaro:To the Roof of Africa》又名《非洲之巅》,为一部由大卫·布雷谢尔斯(David Breashears)导演的纪录片,于2002年3月1日上映。该纪录片描述了五名徒步者在当地的查加向导帮助下登上了乞力马扎罗故事。这个徒步者团队在穿越乞力马扎罗的
雨林地带以及峰顶的北极冰川时经历了奇异的风景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并带领观众了解了非洲大陆和大裂谷的形成。
传说典故
东非地区的许多民间传说中都提到了乞力马扎罗山。例如在乞力马扎罗山南坡和东坡的最初居住着土著查加人讲述的故事:一个名叫托恩的人因挑衅神灵鲁瓦,给这片土地带来饥荒,由此人们迁怒于托恩迫使他逃走,没有人愿意保护他,只有一个孤独的居民想保护他牛。这位居民嘱咐托恩永远不要打开牛厩,但是托恩没有听从警告,牛群逃跑了,托恩紧随其后,逃亡的牛群跑到了马文兹山和基博山,而托恩最终也倒在了基博山上,结束了追赶。
另一个查加传说描述乞力马扎罗山上的
大象墓穴里埋满了象牙,还有一头名叫雷利(Rayli)的母牛,它的尾腺能分泌出神奇的脂肪。如果有人想偷这种
腺体,但动作太慢的话,雷利就会发出一声有力的鼻息,把小偷吹到平原上。
参考资料
Latest news.The official site of the Tanzania National Parks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