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
泰国历史上吞武里王国建立者和唯一一位君主
郑王(Taksin,泰语名: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ตากสินมหาราช ,生于1734年,卒于1782年),中文名郑信,又称帕昭达信、郑昭、披耶达、披耶达信、帕昭恭吞武里等,出身华侨,祖籍广东澄海,是泰国历史上吞武里王国的建立者
郑信生于罗(今泰国)阿瑜陀耶王朝时期,早年过继给财政大臣拍耶节悉为养子,1741年,郑信进入哥萨瓦寺(Wat Kosavat)拜高僧通迪(Tong Di)为师,后于三毗诃罗寺(Wat Sam-vihara)出家,还俗后被其养父举荐为暹罗国王波隆阁(Boromokot)的侍卫官。1755年,郑信按照风俗在哥萨瓦寺再度出家,三年后还俗并担任阿瑜陀耶王朝的内政厅兼王室宫廷厅政务通报侍官。波隆阁去世后,新君阿伽达封他为达府知府封号“披耶”,此后郑信被称为“披耶达信”。1760年4月,缅军包围阿瑜陀耶城,郑信作战英勇,被提升为披耶哇棲罗巴干,受封甘烹碧府(Kamphaeng Phet 一级行政区)太守。1766年2月,缅军再度对阿瑜陀耶城进行围城,郑信在次年率众杀出重围后,一边招募军队,一边着手统一暹罗东南地区。1767年10月,郑信北上与缅甸军队决战并一举光复阿瑜陀耶城。同年12月,郑信被共推为王,迁都于吞武里城(今泰国曼谷市,湄南河西岸),吞武里王朝就此建立。郑信建立吞武里王朝后,先是征伐了暹罗境内的割据政权,恢复了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疆域。随后又于1771年征讨清迈,并顺势攻打柬埔寨,使柬埔寨成为暹罗的附属国。1775年,郑信再次北上,攻陷清迈,组织军队反击缅军,直到1776年年底,战争以缅甸撤军而告终。1777年,郑信介入老挝内战,琅勃拉邦成了暹罗的附属国。1782年,昭披耶却克里秘密煽动起义,逼郑信出家,后来处死郑信,吞武里王朝一世而亡。
郑信在位15年,奠定了现代泰国的版图,被誉为18世纪泰国的民族英雄。美国学者戴维·K·怀亚特在《泰国史》中提到:郑信勤勉好学,登上王位后,能够自己编写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此外,他还精通律志和兵法,骑术高明,能使用多种武器,在泰国历史上,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
人物生平
少年得志
1734年,郑信出生于阿瑜陀耶王朝城,他的父亲郑镛是澄海区人,到泰国做生意,娶当地女子洛央(Nok Iang)为妻,后经营有道,掌管赌税,与财政大臣拍耶节悉结交为友,并将郑信过继其为养子。1741年,郑信7岁时,养父拍耶节悉将郑信送入哥萨瓦寺(Wat Kosavat),跟随通迪(Tong Di)学习,刻苦研读高棉文、泰文,继而学习三藏佛法。1747年,郑信年满13岁后,拍耶节悉为郑信在三毗诃罗寺(Wat Sam-vihara)举行了盛大的剃髻礼,还俗之后,拍耶节悉带他入宫朝见国王波隆阁,波隆阁十分欣赏郑信,让他成为自己的侍从官,郑信任职期间也没有忘记学习知识,一有空暇,便跟随皇宫中的学士们研习中、越、印三国的语言。1755年,21岁的郑信按照当地风俗到哥萨瓦寺出家,三年后的1758年,郑信还俗,官复原职,回到国王身边,国王见郑信有政治才能,处理政务井井有条,封他为内政厅兼王室宫廷厅政务通报侍官。
见幸新君
1758年4月13日,波隆阁国王去世,波隆阁生前指定小儿子武通贲为继承人,武通贲即位之后三位王子叛乱,叛乱平定不久便将王位让给了哥哥阿迦达。阿迦达赏识郑信,令郑信领狮印赴北方诸城代国王处置政务,郑信的任务完成的很好,阿迦达任命郑信为来兴府銮育甲(法庭检察官),达府为暹罗西北与缅甸接壤的重镇,可见阿迦达信任郑信的程度,不久,达府知府披耶达因去世,阿迦达晋升郑信为披耶达,统治达府,这时郑信还不到30岁,获得了“披耶”的爵位,后世称之为“披耶达信”。
抗击缅甸
缅甸入侵
1760年4月,缅甸贡榜王朝入侵泰国,缅军包围并炮击阿瑜陀耶王朝城,后因王权更迭撤军。1764年,缅军卷土重来,再次攻陷德林达依省(Tenasserim,今缅甸德林达依省)。信使将消息飞报阿瑜陀耶城,暹罗朝廷令披耶披钹哥砂为主将,郑信受其指挥,领军开赴丹那沙林、丹老一带堵截缅军,在这次战斗中,郑信表现优异,作战勇猛,但因缅军势大,难以抵御,被迫后撤,缅军伤亡较大,退回丹那沙林修整。郑信撤回阿瑜陀耶城,被封为披耶哇棲罗巴干,补甘烹碧府知府之职,然而因为战况有变,未能上任。缅甸国王辛标信调动两路大军南北夹击,北路军经来兴府甘烹碧、宋加洛等地,徐徐向南推进;南路军从土瓦循东南部前进,总兵力约为4万人。两路军队几乎未遇抵抗,一路烧杀抢掠,于1766年2月来到阿瑜陀耶王朝城下,再次包围此城。
侥幸突围
1766年2月,缅军包围阿瑜陀耶城,国王阿迦达整天拜神求佛,把希望寄托到雨季到来与驱邪符咒上,为防洪水,缅军驻扎在城外高地,洪水虽大却并未造成影响。由于阿瑜陀耶城的炮兵操作失误,导致一门大炮炸膛,因此之后不敢在大炮中装满发射药,以至于炮弹无法及远,被缅军嘲笑,阿迦达下令未经批准不得开炮,郑信因战事紧急下令开炮,反被降罪。
1766年12月,缅军在城外的16座营寨完工,彻底包围了阿瑜陀耶城,暹罗军队兵分六路出城拔寨,郑信率领第二路军队,结果,第一路的指挥官披耶碧武里战死,导致暹罗军队士气崩溃,纷纷逃往城里,郑信为防缅军趁乱攻城,率军断后,结果先进城的军队关上城门,郑信走投无路,只好率领军队拼死突围,趁缅军没反应过来,率领手下500军士(其中一半为华人)成功突围。
招兵买马
1767年,郑信冲出缅军包围,在菩三浩村击溃了追来的缅军队伍,获得大量补给,随后在猎鸟村击败了另一支缅军小股部队,两战两捷让郑信的威望大增,大量民众加入了郑信的部队,郑信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在一年内收复了罗勇(Rayong)、万佛岁(又名琼布里,英语:Chonburi,今泰国春武里府首府)、尖竹汶(今泰国庄他武里,英语:Chanthaburi Province),并且占领了桐艾港,收复尖竹汶时传来了阿瑜陀耶城陷落的消息,很多从阿瑜陀耶城逃出来的士兵和商人也加入了郑信的队伍。
收复旧都
为了收复阿瑜陀耶王朝城,首先,郑信派出大量哨探,混入缅甸军队占领区,刺探缅军各方面情报,拉拢缅甸控制的地方官员,以便制定接下来的进击步骤;其次,他派人核查散落四处的泰国民众,让他们返回原籍,各安其业,从而增强后勤保障的力量;再次,郑信借助中国商人的财力,囤积粮草器械,为持久战做准备;最后,郑信训练陆军与水军,使军队战斗力大幅提高,军队素质可以与缅甸军队相提并论。1767年10月,郑信麾下已经有了战舰100余艘,陆军5000余人,郑信见时机成熟,率领军队由尖竹汶出发,一夜之间抵达了吞武里。吞武里守城士兵大部分是泰人,虽有缅军头目监视,依然不怎么出力,因此郑信率军进攻后,不久就攻入了城内。
郑信并未在吞武里过多停留,日夜兼程赶路,终于在1767年12月赶到阿瑜陀耶城下,闪电般地包围了缅军大本营三株菩提树,缅军头目苏基投降,郑信遂收复阿瑜陀耶城,由于阿瑜陀耶城为缅军焚掠,宫阙民居几乎化为灰烬,难以修复,而吞武里城地势险要,河网纵横,还具有天然良港,郑信和平收复了华富里城后,便带领部属退守吞武里城。
自立为王
1767年4月7日,阿瑜陀耶城沦陷后,因缅军只想掠夺泰国财富,无意统治暹罗,因此未被缅军侵略的暹罗国土依然完整,所以地方势力割据自立:暹罗南部有昭六坤;北部有昭彭世洛和拍凡长老;东北部有昭披迈,郑信的势力就在群雄环伺之中,形势非常凶险。郑信光复阿瑜陀耶城后,昭披迈派人游说降将苏基,苏基遂投奔昭披迈。郑信认为昭披迈要分化瓦解自己;再者昭披迈将来必成大患,不能放任不管,于是,他下令集结部属,准备征讨昭披迈。
1768年,雨季过后,郑信向柯叻府进发,越过披耶火山关隘,抵达柯叻城西,柯叻城守军大部分逃亡,郑信兵不血刃拿下城池,紧接着拿下了左荷关、甲关、披迈城,生擒昭披迈。此时郑信统治范围相当庞大,而郑信的身份仍然是阿瑜陀耶王朝大将,因此,1768年,郑信手下的全体将士、民众以及佛门中人一同拥立郑信为王,上尊号为“颂绿拍昭恭吞武里”(至尊吞武里朝圣王)首都吞武里城则被称为“古隆吞武里室利摩诃砂巫陀罗都”(财宝大洋之都)。
征讨四方
收复暹罗
郑信虽然称王,但是此时的泰国仍被割据为三国:吞武里国居中,北部是被拍凡长老统治的砂汪卡武里国,南部昭六坤统治之下的巴多里武多罗国,而北方的清迈是缅甸傀儡国,驻扎有大量缅军,兵峰直指暹罗。
1769年8月,郑信委任昭披耶却克里为统帅,披耶荣摩罗阇、披耶碧差武里、披耶阿派耶仑纳勒(通銮)为副将,领军5000由陆路进攻,昭披耶却克里率军离开吞武里,一路未遇任何抵抗。军队逐渐深入巴多里武多罗国所在的六坤府界,渡过湄銮河(大卑河),抵达陀莫,在这里与六坤军遭遇,战事并不顺利。就在此时,又传来了安南水师进犯吞武里的消息,之前郑信扶持流亡泰国的安侬回柬埔寨争夺王位,柬埔寨国王乌迭请来安南军队助阵,郑信护送安侬的人员被安南水师击溃,安侬逃回吞武里,安南水师随之杀到,企图在形成海上包围之势。
1769年10月,郑信决心征服柬埔寨,派披耶荣摩罗阇率领左路军,出柯叻府,攻打柬埔寨暹粒城;派披耶哥砂提布底率领右路军,出巴真府,攻打柬埔寨马德望城。同月,郑信亲率水军南下,援助昭披耶却克里攻打六坤府,昭六坤全力防备昭披耶却克里的陆军,发现郑信的水军时,郑信已经包围了六坤府的披耶港口。昭六坤得讯后,偕家眷逃到宋卡城,郑信乘坐巨象进入六坤府,后活捉昭六坤,占领巴多里武多罗国全境。
1770年4月,郑信回到吞武里,得知柬埔寨前线战事不利,只得召回军队。同年8月,郑信率军北伐,出征砂汪卡武里国,郑信兵分三路,耶披阇耶罗阇为西路;披耶荣摩罗阇为东路,从陆路出发;他自己则亲率1.2万水军为中路,三军在砂汪卡武里城下会合,包围砂汪卡武里,拍凡长老无心作战,突围出城逃跑,城遂破。至此,郑信已经统一了阿瑜陀耶王朝原统辖的版图,创立了一个新的国家。
初征清迈
1771年3月,波摩瑜源领兵进犯宋加洛城,此时昭披耶宋加洛履任仅3个月。昭披耶宋加洛坚守城池,并派人分别赴邻近各城求援。缅军攻城未果,只好先行包围,昭披耶宋加洛不时派军出城邀击,双方相持不下。附近各城接到求援信后,昭披耶梭罗室利(汶玛)、拍室利罗阇黎初、拍泰南等知府各自领军驰援,与昭披耶宋加洛军里应外合,夹击缅军,波摩瑜源溃败,逃返清迈古城,损失了不少兵马和军资。
1771年7月,郑信大军赶到土城营寨后,于当天夜里发起攻城,两军激战至天明,清迈城仍未攻陷,郑信决定不再进攻,而是继续围困,九天之后,因粮草不济,郑信退军至吞武里。
再征柬埔寨
1771年11月,郑信令披耶荣摩罗阇率领陆军约1万人,进攻柬埔寨的暹粒马德望、菩提萨;自己率领水军沿海岸经尖竹汶、桐艾,直取河仙,攻城战持续了三天,河仙城陷落。郑信令手下将领继续向柬埔寨进军,柬埔寨国王乌迭见泰军逼近,乘船逃往夫南岛,安南水师得悉后,派船将乌迭接走。1771年12月,郑信立安侬为柬埔寨王,统治柬埔寨西部,乌迭掌握柬埔寨东部领土,双方继续对峙,不久,安南爆发起义,无暇顾及柬埔寨事务,乌迭失去靠山,只好承认安侬是柬埔寨国王,而他本人则任第二国王,另由安坦任副王,从此柬埔寨成为暹罗属国。
再征清迈
1774年,缅王孟驳欲再攻泰国,将之彻底收为属国,郑信得知之后在全国进行总动员,调查全国壮丁人数,区分兵役人口与劳役人口,准备与缅军决战。郑信先后调动了4万人,准备先攻下清迈,郑信大军在清迈城外树立起34座营寨,形成三面包围之势。1775年2月,郑信从南奔出发,前往清迈,巡视各军营寨后,他令拍素罗布底领军攻西面,昭披耶梭罗室利领军攻东面,昭罗摩叻砂纳领军攻南面,败退的缅军争相入城,拍素罗布底见机不可失,领军奋力冲杀夺取城门,率先冲入城内,翌日,郑信入清迈城。
再战缅甸
1775年年底,缅甸大军在摩诃梯诃都罗的率领下开赴彭世洛城,另一路缅军从南方的顿逊入侵泰国,郑信令侄子率军南下抵挡,自己亲率大军北上增援,双方激战数日,未分胜负,郑信从缅军俘虏口中得知缅军粮草不济,设法切断缅军军需路线,放弃彭世洛城,全军南撤,准备在彭世洛城合围缅军。结果缅甸国王辛标信于1776年去世,缅甸大军占领彭世洛城不久便撤军,郑信失去了全歼敌人的机会,郑信又命手下大将追击缅军,战果甚微。缅甸新国王赘角牙没有吞并暹罗的野心,而是只打算收复清迈,便再次率军南下,郑信令昭披耶梭罗室利领军打败了缅军,但由于清迈屡次遭到缅军骚扰,粮耗尽,居民逃散,郑信便决定放弃清迈,清迈就此成为荒城,历时约20年,从此,缅甸与暹罗几十年无大战。
征服老挝
1771年,万象国王西里本亚桑杀死了向暹罗效忠的拍沃。1776年,郑信出兵讨伐,沿途占领了西里本亚桑设防的木克、那空拍侬和廊开。接着,泰军进攻北科和文库,围城很久才攻克。1777年年底,琅勃拉邦统治者苏里亚旺与万象有仇,知道万象与暹罗爆发战争后,写信给泰军将领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在苏里亚旺的帮助下,泰军横渡湄公河,包围了万象,两个月后,西里本亚桑连夜逃往安南。1778年,万象投降,暹罗军队带走了王室成员、碧玉佛、勃拉邦佛以及许多民众,还逼迫琅勃拉邦统治者苏里亚旺,征服了老挝王国地区。
柬埔寨内乱
1777年,柬埔寨国王安侬派1万人帮助郑信攻打老挝,结果民怨四起,安侬误杀了副王安坦,此时第二国王乌迭病逝,国内舆论认为是安侬杀死了乌迭。此时安侬为了支援暹罗远征军,连妇女也被迫随军,耽误了正常的生产生活,使得社会矛盾激烈,也引起了社会上下的广泛不满。1779年,柬埔寨国内掀起了大规模叛乱的浪潮。安南在此时也派兵介入柬埔寨事务,和叛乱者一起击败并杀死了安侬,叛军首领牟拥立年仅6岁的乌迭之子安英为王,自立为摄政王
1782年2月,郑信出兵2万人讨伐柬埔寨,由太子昭水任统帅,昭披耶却克里、昭披耶洛坤素旺、昭披耶梭罗室利以及王侄宫坤罗摩蒲迫砂罗等任副将,先平定牟的叛乱,然后一起向安南进军。阿瑜陀耶王朝的旧官僚代表昭披耶却克里等人早就对郑信有华人血统不满,因此,昭披耶却克里、昭披耶梭罗室利私下派出使者与安南大将阮有瑞接洽,私自议和。第二天,阮有瑞带数十人来到昭披耶却克里的军营谈判,双方达成同盟。
暹罗内乱
昭披耶梭罗室利授意安南军8000人包围太子昭水、王侄宫坤罗摩蒲迫砂罗驻扎在金边的军营,昭披耶却克里坐视不理,自己返回了首都吞武里。阿瑜陀耶城陷落时,有大量民众将财宝藏匿起来,吞武里王朝建立之后,定都吞武里,阿瑜陀耶城的废墟就吸引了大批挖宝者前往挖掘,这些人打算挖出城中财宝,售卖获利,往往收获颇丰。
郑信南征北战多年,需要军费,便派拍威漆那隆对挖宝者们征税,拍威漆那隆贪婪残暴,中饱私囊,对挖宝者们横征暴敛,民怨甚深。昭披耶却克里派手下乃汶纳、銮梭拉、銮查纳三人煽动挖宝者们起义。1782年,挖宝者起义爆发,起义军由水路而下,深夜到达吞武里,立即就发起进攻。郑信大将披耶特迫在城墙上开炮,击沉船只无数,郑信登墙眺望,发现起义军几乎都是泰人,下令停止开炮。
英年早逝
1782年3月,起义军派高僧入城劝说郑信出家三个月,郑信为了不让民众自相残杀,导致国家破裂,便没有征调部队前来平叛,而是答应了起义军的要求,削发为僧。12天后,昭披耶却克里之侄披耶素里耶阿派,自行领兵赶往吞武里,驻扎于王宫北面的石灰村,监视王宫动向,郑信的侄子宫坤阿拏叻砂颂堪召集了所能召集到的所有兵力,于4月2日发动进攻,但因兵力薄弱,失败被捕。4月6日,昭披耶却克里率领大军到达吞武里,召集文武百官征求意见,上百名支持郑信的官员要求郑信还俗,昭披耶却克里将这些人全部处死。第二天,郑信在郑寺佛殿内被人杖杀,由于郑信是国王,行刑者特意选择紫檀木做的棍子施刑,郑信终年48岁,吞武里王朝一世而亡。郑信死后,昭披耶却克里自立为王,给乾隆皇帝上书,自称郑信之子郑华,希望得到册封,从此之后,曼谷王朝的历代国王在在与清朝交流时都自称姓郑,今天的泰王拉玛十世的中文名叫做郑冕。
施政举措
复兴经济
郑信复国之后,面对满目疮的国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民众的吃住问题,由于粮食稀少,郑信用高于平常12倍的价钱向外国商人购买粮食。每车粮食正常价格为40铢,郑信出价500铢收购。因此外商为牟暴利纷纷运粮到吞武里出售,运往暹罗猫的粮食一多,粮价就下跌了。郑信将购得的粮食用于周济难民,每天都有上万的难民来投奔郑信。郑信还招徕大量外国客商到吞武里经商,一时之间荷兰、西班牙、法国、中原地区等多个国家的商队都来到了泰国,其中中国商人最多,他们先用货船运来中国的丝绸、茶叶,再换取暹罗生产的各种土特产。吞武里附近甚至形成了一个华人聚居区,那里街市热闹,商业繁荣,华人与泰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了进一步发展商业,郑信还修筑了很多公路,在郑信之前的王朝,商队往来只能靠船运,郑信修筑公路之后,商队也可以靠牛车进行运送了。
改革政治
郑信对阿瑜陀耶王朝的政治制度进行了修改,国王在名誉上拥有全国土地,各级官吏与民众按照等级不同分配土地,郑信还改良了文、武沙木罕(相当于文、武首席大臣),削弱了这两个职位的权力,由昭披耶却克里取代。不过郑信后期战事频繁,昭披耶却克里拥有极大的权力。吞武里王朝的政府所设的主要职务是负责城务、宫务、财务和田务4个部的官吏,他们的爵衔是披耶。除京城设4个部外,其他各城也设相应的机构。
郑信授权一等城市的统治者可以自己任命本城4个部门的官员。郑信把城市分为两大类,内城市和畿外城市。京城附近列为第三等的小城市为畿内城市,统治者称为“乍孟”。乍孟同主管法律和税收的官员组成城市管理委员会,畿内各城的军政工作直接受京城控制;远离京城的城市被称为畿外城市,按城市的大小和重要性分为一至四等,统治者被称为“昭孟”。畿外城市的昭孟对于他所管辖的城市有充分的指挥权,中央只能派驻负责法律、税务等的官员工作。
加强军事
郑信在军事上多有建树,首先,郑信创建了吞武里王朝第一支军队,也正是凭着这支军队,郑信才能复国成功,郑信的军队大量使用大象和火炮,组建了象兵和炮兵;其次,郑信打仗时经常兵分三路,自领一路,其余两路由亲信大将统帅;最后,郑信在战场上多次亲自上阵,乘船或骑大象率先进城。这几点使得暹罗士兵士气较高,往往死战不退,也使得郑信在军中极有威望。
宗教政策
1768年,郑信亲自在大钟寺召集全国德高望重的僧侣开会,选举各地僧团的首领,重新建立各地的佛教组织,他聘请有德学的高僧来吞武里王都安住,册封僧爵及职务,洛坤的长老曾被郑信请到吞武里担任僧王。1769年,郑信征服洛坤的时候,把那里珍藏的佛教论藏带回吞武里,命人抄写。抄了副本以后又将原著送回洛坤保管。1770年,郑信平定北方拍凡长老的割据势力后,对北方的宗教进行了整顿,重申戒律,派吞武里的高僧为北部的僧侣重新剃度。他还在平安京和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佛寺。当时作为皇寺的陀烂寺,至今仍享有盛名。1778年,郑信到金边作战的时候,从那里把一尊印度古代镌刻的碧玉佛运回暹罗,就放在这座寺庙里。
文学发展
郑信命人收集整理长诗《拉玛坚》,根据泰民族的欣赏习惯,在故事的内容方面有所增删,情节的次序有所调整。郑信本人也参与了文字上的润饰修改,故该版本称为吞武里王版。这个版本比起阿瑜陀耶王朝流传下来的版本,内容更为充实完整,语句也比较通俗凝练,带有吞武里王的个人风格,可惜只有四段,是在征战间隙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的,曾由宫内剧班子上演。
外交
清朝
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郑信先后7次派使者请求赐号、朝贡爱新觉罗·弘历起初以为郑信是篡逆之徒,不予赐号,后来认识到郑信的作为并非篡逆,准令郑信遣使请封,意味着承认了吞武里王朝的正统地位。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七月,吞武里王朝朝贡使团终于到达广东,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月,使团带着乾隆皇帝的赏赐回到了吞武里,可惜此时郑信已经被囚。
东南亚诸国
郑信称王以来,先后征服柬埔寨万象琅勃拉邦等国家,将其列为臣属,终其一生未能征服安南、缅甸。郑信一朝的国土,北边拥有老挝境内的万象、銮巴茫;南边统领甲兰单、单卡奴、沛武里;东边拥有老挝、高棉湄公河地区,窥望越南边境;西边国土远达缅甸的毛达玛、塔威马力、禾脑悉。
人物争议
郑信与昭披耶却克里的关系
郑信死后,昭披耶却克里自立为王,在给清代的国书中自称为郑信的儿子郑华,英国学者格兰特·埃文斯认为昭披耶却克里是郑信的女婿;美国学者戴维·K·怀亚特则认为:昭披耶却克里与郑信只差两岁,因此否认昭披耶却克里与郑信的翁婿关系,认为昭披耶却克里的王后是郑信的妹妹。
郑信过继拍耶节悉原因
据说郑信刚刚生下来三天,有巨蟒盘绕在他身上,郑信的父亲认为这是不吉利的,按照中国的风俗应该活埋,按照暹罗猫的风俗,应该把孩子扔到外面才可以避免灾祸,正在散步的拍耶节悉路过,收养了郑信。当代学者段立生认为:按照中国风俗,有龙蛇缠绕是帝王之兆,真实的原因应该是郑包揽赌税,跟财政部业务关系密切,曾获坤钹陀那封爵,可算是拍耶节悉的下属。两家又是近邻,过从甚密。鉴于拍耶节悉无后,郑镛或许出于友情,或许出于对自身事业发展和孩子前途的考虑,才将亲生儿子送给财政大臣抚育。这种寄养关系,颇似古代贵族间的政治联姻。
郑信晚年精神状态
曼谷王朝初期民间有一种说法是郑信晚年患了“心疾”,横征暴敛、滥杀无辜,导致众叛亲离,实际上郑信出家之后,还有上百位大臣要求郑信还俗,军中更是有大量效忠郑信的将领,昭披耶却克里只好处死郑信,展开了血腥的大清洗。
死因争议
关于郑信死因,有四种说法,四十二梅居士在《郑昭传》中提到,郑信是被铁夹住手指,活活折磨死的。英国学者格兰特·埃文斯认为:拉玛一世发动政变推翻郑信时,遵从泰国的习俗,国王的血不能流到地上,于是郑信被装到麻袋里,用檀香杖敲击头部致死。泰国历史学家Nidhi Eoseewong在其著作《吞武里国王达信统治时期的泰国政治》中提到,郑信是在吞武里城附近的维查普西特堡垒前被斩首。泰姆•耳•马尼奇•琼赛认为,郑信以替身来代其受刑,自己却离开了吞武里。
历史评价
清朝爱新觉罗·弘历评价:阿瑜陀耶王朝子孙是我国册封,被缅甸侵占,郑信为故主报仇,并不是篡逆的举动。
当代中国学者段立生评价:吞武里王朝始于1767年,终于1782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但在泰国历史上是一个关键的转折。如果没有吞武里政权的建立,没有郑信领导的驱缅复国斗争的胜利,那么泰国历史则将是另一副模样,泰国将被长期置于缅甸的统治之下。
泰国政府建造的郑信纪念碑碑文:他是泰国人民的好男儿,生于佛历2277年(1734年),卒于佛历2325年(1782年)。泰国政府和人民于佛历2497年(1954年)4月17日敬立此碑,以便提醒泰国人民牢记他抵御外敌,恢复泰国独立和自由的恩德。
当代学者王静认为:郑信死后,尽管昭披耶却克里大肆屠杀郑信的亲信,并在史书中污蔑郑信,但是民间对郑信的祭祀络绎不绝,吞武里、曼谷和罗勇府等地先后出现了郑王庙,每逢郑信的生日、登基纪念日及遇难日,民众总会来到郑王庙上香,可见郑信在泰国民间的威望之高。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郑信年轻时与昭披耶却克里一同出家,后来有一天,二人托钵出寺化缘,见到一位老人,老人围着两人转了几圈,不住发笑,二人认为老人会相面,便请老人相面。老人指着郑信说:“你有帝王之相。”又指着昭披耶却克里说:“你也有帝王之相。”说罢扬长而去,二人相对大笑,都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郑信在泰国称王之后,乡里人听闻郑信在泰国发达想要前去拜见,从而捞到一点好处,郑信送给他们十八口密封的水缸,叮嘱他们到家再打开,乡亲们按讷不住,在回去的船上打开了水缸,发现水缸里都是咸菜。乡亲们把它们都扔入海中,只留1缸。后来郑氏族人才发现咸菜缸底下全是金银珠宝,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如今,每到清明节,郑氏族人都要朝着咸菜缸祭拜,想要获得郑信的庇佑。
后世纪念
郑王庙
郑王庙(Wat Arun),又称为黎明寺(Temple of the Dawn),位于泰国湄南河西岸双子都市吞武里城,此寺曾经供奉过从老挝万象运来的玉佛,后来这尊玉佛供奉在首都曼谷的玉佛寺内。1809-1824 年间,曼谷王朝的拉玛二世重建寺庙,增修中央大塔和四周的四角小塔群,还曾重新赐名,但寺名仍含黎明之意,是泰国著名的宗教圣地。
郑王纪念碑
1954年,泰国政府出面,在泰国首都隔河相望的吞武里竖立起一座雄伟的纪念碑,上端有一个真人般大小的骑马戎装的塑像,碑面镌刻着这样一段文字:此碑为纪念达信皇大帝和增进他的荣誉而建。他是泰国人民的好男儿,生于佛历2277年(1734年),卒于佛历2325年(1782年)。泰国政府和人民于佛历2497年(1954年)4月17日敬立此碑,以便提醒泰国人民牢记他抵御外敌,恢复泰国独立和自由的恩德。
郑皇节
泰国政府规定:每年的12月28日即吞武里大帝登基之日为“郑皇节”,以示以这位民族英雄的怀念,纪念抗缅复国的民族英雄郑信大帝的登基日。节日当天,全国放假,泰王亲率官员凭吊,十分隆重。
郑王衣冠墓
郑王衣冠墓位于澄海区市区北面的广益街道,1782年秋,郑信的亲属把他常穿的泰服和汉服各1套,运至故乡华富村安葬,建立泰皇郑信衣冠墓。1985年,重修郑信衣冠墓,现墓地为0.2公顷,有三进石台阶,配以混凝士结构的风雅栏杆,使墓地成为整院。高耸的墓碑上有“暹罗郑皇达信大帝衣冠墓”十一个字,这个颇为壮观的郑信衣冠墓,列为澄海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泰国诗琳通公主专程来到这里拜谒郑信衣冠墓,并将一顶绢制皇冠送给当地政府,随同的泰国华侨还赠送了一尊郑皇骑马铜像,仿曼谷吞武里广场上的巨型郑皇铜像制成。
文艺影视
2017年,由泰国3台和TV Scene共同拍摄古装剧《同一片天空》,吉拉宇·唐思苏克娜塔玻·提米露克共同主演 。讲述大城王朝末期,男主角Khan Thong假扮太监进入王宫,寻找父母死亡真相,结识并爱上麻烦少女Mang Mao,最终帮助郑信战胜缅甸入侵者,建立吞武里王朝。剧中,阿提查·春那侬扮演郑信,剧中郑信雄才大略,英武不凡,帮助主角结为连理。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少年得志
见幸新君
抗击缅甸
缅甸入侵
侥幸突围
招兵买马
收复旧都
自立为王
征讨四方
收复暹罗
初征清迈
再征柬埔寨
再征清迈
再战缅甸
征服老挝
柬埔寨内乱
暹罗内乱
英年早逝
施政举措
复兴经济
改革政治
加强军事
宗教政策
文学发展
外交
清朝
东南亚诸国
人物争议
郑信与昭披耶却克里的关系
郑信过继拍耶节悉原因
郑信晚年精神状态
死因争议
历史评价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后世纪念
郑王庙
郑王纪念碑
郑皇节
郑王衣冠墓
文艺影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