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战役发生于1944年6月4日至9月7日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松山,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缅北滇西战役中的一部分,以
中国远征军夺回被
日本攻占的松山获胜结束。
松山被称为“东方直布罗陀”,是扼守滇缅公路惠通桥的要冲,其战略地位尤为重要,特别是在1942年日军攻占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岸之后,滇缅公路就此中断,此后两年,中日两军始终隔江对峙。直到1944年,先是
中缅印战区美国军队总司令
约瑟夫·史迪威要求
蒋介石发起进攻,再是
英帕尔战役中英军不敌日军向中国求援,终于,
中国国民党军在日军发动的
一号作战中连遭败绩,蒋介石为挽回名声在1944年4月中旬确定反攻滇西,而松山就是第一道障碍。
自1944年5月开始,
中国远征军一共向松山发起了十次进攻,共历时95天,以敌我伤亡比例接近1:6最终攻占松山获得胜利。战后据日本人所述,松山战役是日军在
亚洲战场上日被全部消灭的战役之一,这种战争被日本人称之为“玉碎战”;同时也被称为是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取得全胜的攻坚战,却也是抗日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日军苦心经营两年的松山要塞被彻底摧毁,
滇缅公路得以恢复通车,使远征军的后勤补给得到极大改善,有力推进了滇西反攻的进程。在松山光复之后一周,
中国远征军即攻克
腾冲市,11月3日收复
龙陵县,至1945年1月解放全部滇西国土,于1月27日与驻印军在芒友胜利会师,实现了打通中印交通的战略意图。
背景
军事背景
1941年,
日本悍然发动了
太平洋战争,并疯狂南进,相继侵占了东南亚大部分国家。1942年5月初,日军侵入滇西地区相继攻陷
畹町镇、
芒市、龙陵。中国远征军为了将日军阻拦于怒江西岸炸断了
惠通大桥。日军因此开始盘踞松山,并组建拉孟守备队共3000余人,两年便修建了庞大复杂的松山阵地,与
中国远征军隔岸对峙。
1943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已丧失了主动权。
中缅印战区美国军队总司令
约瑟夫·史迪威率先指挥
中国驻印军于1943年10月发动缅北反攻,并取得显著胜利。1944年春季,先是史迪威要求
蒋介石发起进攻,后有英军在
英帕尔战役中向中国求援,要求尽快反攻滇西,再是国民党军在日军发动的
一号作战前线惨遭连败让蒋介石颜面有损。三重压迫下蒋介石终于积极行动起来,在1944年4月决定反攻滇西,于5月初向怒江西岸展开进攻、6月初渡江向
龙陵县发起进攻,而该方向上
中国远征军面临的第一道障碍就是松山。
地理背景
松山
松山位于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
腊勐镇境内,属
横断山脉南麓,由大小十余个山头组成,主峰海拔2267米,东临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连龙陵,扼
滇缅公路之咽喉,易守难攻,地势极为险要,有“滇缅路上的
直布罗陀海峡"之称。自1944年5月,日军长驱直入进占怒江西岸后,松山的战略地位就变得尤其重要,它不仅牢牢控制了滇缅公路,而且掌握着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并与
龙陵县、
腾冲市形成犄角之势,而且松山顶峰炮火可控制怒江两岸公路70余里,日军因此将松山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挑衅中国军队不死十万休想攻取。
滇缅公路
为了长期的抗战需要1937年11月
国民政府下令修筑
滇缅公路,1938年10月,在昆明南屏街成立了交通部滇缅公路运输局。1942年8月10日中缅运输总局撤销,最终更名为“军事委员会运输统治局滇缅公路工务局”。由于滇缅公路经过路段80%都是崇山峻岭,且一半都是坚硬的岩石地段,筑路者只能一点一点凿开,而修路的20万民工中大部分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没有任何机械,全靠锄头开挖,箕作为运输工具。最终
云南省调用的20万民工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修成了这条滇西公路,从滚龙坡经大垭口环绕松山蜿蜒至谷底,长达43公里,它与驼峰航线以及
中印公路等其他路线,是支撑
中国抗日战场许多重要战略物资和后方经济补给的运输大通道。
对战双方
过程
1942年4月末,日军第五十六师团沿
滇缅公路进犯滇西。5月5日,日军进抵怒江西岸,强渡怒江,被中国远征军第三十六师堵击,以炸断
惠通大桥为结局,从此隔江对峙。敌一二三联队占据
龙陵县松山,构筑工事,控制公路及各渡口。
血战阴登山
5月28日,
美国军队开始对松山展开频繁的空袭,同时远征军也集结上百门轻重火力在松山对面的怒江东岸构筑阵地,获得了压倒性的火力优势,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在炮火上胜过日军。
6月4日,中国远征军第七十一军渡过怒江。同时,第二十八团连克竹子坡,第二日又夺取山脚下的腊逼近日军前阵地阴登山。第三日,第八十二团终于拔除了部分暗堡,成功登上阴登山顶峰,但是随即遭到来自松山主阵地的密集火力覆盖,伤亡甚重,被迫退下。
6月8至10日,第八十三团再次向滚龙坡攻击,恶战到中午,终于占领距离滚龙坡200米的南部高地。晚上,第八十二团、第八十三团夜袭敌堡垒,激战至天亮却没有任何进展。9日夜晚,第八十三团再次进攻,激战到第二天下午各部仍然没有进展,战事陷入僵局。
6月14日,第一一七团从北面抵达战场,攻击了松山北侧的黄土坡阵地,却失败而归。
6月15、16日,新二十八师组织第八十二、八十三、一一七团从东、南、北三面冒雨发起进攻,依然进展甚微。
6月18日至20日,新二十八师继续进攻,在20日攻入松山咽喉阴登山,修复
惠通大桥,围攻松山东南敌确堡。至此
中国远征军伤亡超过了1600人,远征军长官司令部命令由第八军接替攻取松山。
6月22日,第一一七团从右翼向松山进攻,在占领松山西南小高地及东南山腰后,遭日军火力压制难以进展。
6月23日,第一一七团继续进攻,由于伤亡过大,第八十四团第一营加入战斗。左翼在第八十三团的猛攻下,大垭口阵地日军渐渐弹药不足,然由于日军有坚固堡垒为依托,远征军始终无法接近突入。
6月24日,第八十四团第三营第九连由右侧斜坡向阴登山山顶冲击,遭到敌人暗堡火力射击,冲击受阻。上午,第九连再次冲击,却受三面火力夹击损伤惨重。
6月26、27日,第七十一军撤回至腊勐街整顿。27日,新二十八师、第一一七团、炮十团向松山发起了最后一次步炮协同攻击。虽然他们一度攻占山顶,但终被日军猛烈火力击退,甚至让日军夺回了新二十八师不久前得到的地盘。
6月28日,日军驻缅甸的
侦察机前来为拉孟守备军空投弹药,却被
中国远征军干扰补给损失严重。而远征军开始抢修
惠通大桥附近的公路和渡河设施。
6月30日,由于前期七十一军攻击损失兵员过多已无攻击能力,
卫立煌将军决定由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新编第八军担任松山攻击,令第八军军长
何绍周接替七十一军军长
钟彬,完成指挥权交接。
突破滚龙坡
7月4日,第八军与新二十八师接防完毕。
7月5日,第八军以荣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的荣三团一、二营和第八十二师的第二四六团为主攻,在炮火掩护下向松山主阵地的子高地发起进攻,伤亡严重。
7月7日组织了第二次进攻,以第二四六团主攻滚龙坡,第八十二师的第二四五团、荣三团在北面、东面发起牵制进攻,但各个攻击方向均遭日军猛烈火力阻击,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7月8日,第一〇三师第三〇七团日夜兼程抵达松山。
7月12日,第三〇七团主攻滚龙坡,首次冲击损失军官10人和士兵199人。
7月20日,第八军开始对松山实施为期三天的炮火准备,发射炮弹上万发,滚龙坡的多处日军堡垒被炸塌,野战工事也大部被破坏。
7月23日下午,第三〇七、三〇八、二四六团及荣二团第三营的官兵们从隐蔽处,向滚龙坡发起总攻击,各团团长、副团长均亲临一线督战。
中国远征军官兵与日军展开近战,甚至与敌同归于尽,双方反复拉锯,战况惨烈。
至7月25日,滚龙坡的丙、丁、庚高地被中国远征军攻克,但攻击部队损失约5个营。
7月26日,中国远征军再次集中炮火向滚龙坡阵地轰击,日军的战壕几乎被填平再也无力修复。第三〇八团开始以对壕作业法推进,清扫丙、丁高地反斜面之敌,并向乙、戊两高地攻击。日军所剩无几,后援断绝但仍然拼死斗争,仅靠空投补给支撑。
7月31日,第三〇八团依靠对壕作业,一举攻入滚龙坡戌高地,击毙日军10余人。
8 月1日,上午
中国远征军在松山主峰子高地前与日军激战,荣三团第八军先是炮击日军堡垒近一小时,随后猛攻子堡,全歼堡内日军50人,荣三团第三营伤亡3人。午后,战事焦点转向滚龙坡。远征军先是用
山炮狙击本道阵地,辅以怒江东岸的
重炮,开始彻底破坏本道阵地的东半部,期间命中甲乙高地日军
机关枪阵地数座,击毙日军十余人。夜晚,远征军挖掘的交通壕已准备完毕,明日将一举攻下滚龙坡。
8月2日,远征军第八军率先开始炮击日军,占领了前半部阵地。第二四六团和第三〇八团配合进攻,终于击退日军,攻破滚龙坡。
子高地大爆破
8月3日,第八军工兵营及下属各师的工兵连开始在子高地东侧开始掘进,准备采用坑道爆破法攻下子高地。
8月4日,
中国远征军炮兵开始软化辰、巳、午、未诸高地的日军阵地,步兵策按照部署准备第六次进攻。
8月6日,第二四六团在对壕作业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被要求按期实施强攻。在此期间第三〇七团利用对壕迫近日军阵地,向日军投掷密集
手榴弹,毙敌甚多,随后完全占领壬高地。
8月7日,远征军荣二团从东侧以巳高地为目标分波袭击,攻入日军阵地之后,经过一番苦战终于占领了巳高地前半部。而第二四六团与日军交战多时未有进展,这一天双方军队死伤奇重。
8月8日,第三〇七团以主力袭占日军黄土包阵地,歼灭日军十余人,随后继续向葵高地攻击,但是因受到未高地西斜面及葵高地西北的日军火力扫射,虽然一度占领却无法固守。
8月9日,第三〇八团再次向未高地棱线进攻,却被来自高处的午高地及午、未间无名高地日军侧射火力所阻止,陷于胶着状态。第三〇七团以其主力肃清其北侧日军,激战终日,将日军驱逐。
8月10日,第三〇七团再次攻击葵高地,仍无战果,于是只好挖壕作业推进,直到数日后才占领。
8月12日,
中国远征军炮轰松山主峰,掩护子高地工兵坑道掘进。中午时分日军空军飞来为松山日军投下补给,还对中国军队阵地扫射轰炸。随后一架日军飞机被远征军布置在本道阵地的
高射炮击中,坠毁在大垭口日军兵营附近。
8月13至17日,日军飞机将供应品投落在大垭口北侧,远征军立即派兵前去破坏,与前来抢夺的日军激战两小时后,驱逐日军并击毁供应品一部,我军伤亡六十余人。在午、未高地之间有一座日军弹药库被远征军炮火击中,当即起火,日军拼死抢救却遭到炮火阻断,抢去甚少。
8月18日,第八军终于完成2条长30米的坑道,随即开掘药室,立即开始装填炸药。
8月20日,
中国远征军炮兵对主峰进行炮击,将更多的日军吸引到子高地,以达到最大杀伤效果。引爆时间最后确定在上午9时15分,点火位置在距离子高地500米的荣三团指挥所。子高地的大型堡垒倒塌,第八军取得胜利。
8月20、21日,日军连续实施夜袭,竟一度夺回子高地。直到第二天第八军才终于牢牢占据阵地。
8月23日,日军弹药、粮食几乎告罄。日军战史载:此时,拉孟守备队仅存战斗兵力约100名——这是指未负伤的健康者,事实上很多轻伤者一直在参加战斗,实际兵力不止如此。子高地一次突击下来,荣3团的一个新锐营即消耗尽。
8月24至27日,第三〇九团全部抵达松山前线,这是第八军最后的生力军了。25日,
中国远征军指挥部令第三〇九团主力加入子高地方向,任务是利用既得成果继续攻击。
苦战主峰
8月29日上午,第三〇九团第三营以之前被日军占领的丑高地为依托,向寅高地展开进攻,占领表面阵地,随后遭遇日军反击,阵地几度易手。而日军指挥官金光少佐因为掩体被炮弹轰塌被活埋殒命。
8月30日至9月1日,
中国远征军使用火烧、爆破、填埋等各种方法逐个清除日军据点,最终将松山主峰各高地全部攻克,残余日军退往松山北侧的黄土坡阵地及半山腰的数个孤立据点做最后顽抗,而在已占领的阵地上也有不少日军士兵潜伏在暗处偷袭,肃清困难。
9月2日,松山战役进入最后阶段,但是战况依然激烈。第308团全力向大寨“天”“地”堡垒进攻,并包围敌联队部驻地钢筋混凝土坚固掩蔽部。该团组织爆破手两度实施爆破,日军死伤枕藉,且毙命者有多名军官。第 307团相继攻占“宙”堡垒、松林高地“荒”堡垒及
滇缅公路上的黄土堡垒数处。中日两军短兵相接,阵地几得几失,激烈空前。
9月3日,第三〇九团占领高地一角,但在夜间遭日军反击而丢失阵地。
9月4日,第三〇九团全体集合,尚有400余人,3个营长全部负伤,代理团长将余部编成9支突击队,另选了150名敢死队员,作为攻击先锋,决定当日午后向3号高地发起决死冲锋。日军拼死顽抗,将安装了
引信的炮弹直接丢下山坡,造成不小的伤亡。
9月5日,第三〇九团在友邻荣三团一部的支援下击退日军逆袭,在阵地上站稳了脚跟,此时全团能战斗人员仅剩20余人。
9月6日,第二四四团第1营从怒江东岸到达战场,立即接替45号高地及松山主峰的防御。同时,指挥部又令军直属特务营为
预备队,以便第二四五团能集中兵力攻击3号高地残余的两个堡垒。第二四五团与敌激战至傍晚5时,才予以占领。
9月7日,松山血战迎来了终点。在中方猛烈的炮火覆盖后,荣三团、地二四五团,分别从坡顶和山腰,协力清扫松山和西山斜面残留日军。荣三团抽出3号高地所有兵力增援1号高地,第二四五团又全力协助荣三团扫荡1、2、3号高地反斜面之敌。日军无侧防火力支援,主堡动摇,各部队协同围攻,终于将1号高地占领,残敌向坡下的马鹿塘溃退。西山斜面之敌被清扫后,横股阵地日军就失去了左侧制高点的火力支援。连日来被阻挡在马鹿塘南方的第一〇三师部队,冒着日军的炮火,一举突入马鹿塘敌阵地。荣三团沿着公路从右侧向
马鹿塘乡进攻,第二四五团向左迂回,联合第一〇三师部队
右派,围攻马鹿塘。日军见三面围攻迫近,难于抵抗,残兵约40人向怒江坝及邦迈方向溃逃,却遭
中国远征军预先迂回至横档(亦称混当)的第二四六团及师侦察排阻截,歼灭 10余人。
9月8至9日,中国远征军在松山打扫战场,在掩蔽部内俘虏20多名勤杂人员及慰安妇十余名。军民合作站共发现从松山零散逃出的日军75人,被当地民众击毙44人,生俘5人。
结果
松山战役持续了95天,共经历十荡十决。中方累计动用约10个团,第八军先后使用六个尖兵营,及一个尖兵团,兵力总计23695人,重大攻击有九次之多,
军师直属部队均直接参与火线,第一〇三师直属特务部队、两个工兵连伤亡殆尽。攻击部队伤亡总数达7773人,与击毙日军人数(1280人)相比,比例约6.2:1。且战死人数超过负伤人数。日方拉孟守备队被全歼(1280人),28名人员被俘。此外,在中国
中国远征军进攻松山时,松山上尚有24名慰安妇,逃出后有14名妇女被炸死。
9月7日,
中国远征军取得松山战役的完全胜利,日军侵占的松山要塞被彻底夺回,滇西公路得以恢复,大批后备部队和装备、物资源源不断通过
滇缅公路向
龙陵县战场,有力的推进另外滇西反攻进程。
附表
后续
松山战役结束后,有6位参战官兵获得了
国民政府颁发的
青天白日勋章,他们是第8军军长
何绍周、荣3团团长赵发毕、第309团代理团长王光炜、第246团第1营营长谢梦熊(战斗中牺牲)、第309团第3营营长黄人伟、荣誉第3团第3营排长张其昌等6人。青天白日勋章,为中华民国高等级的荣誉勋章,授予陆海空军于战时抵御外侮立有卓著战功的军人,抗战期间仅颁发166枚。而何绍周因作战有功还被调任昆明警备司令部副总司令。
在松山光复之后一周,
中国远征军于9月22日攻克
腾冲市,11月3日收复
龙陵县。之后远征军切断
滇缅公路,阻止日军从南面增援
芒市。与此同时,左翼由象滚塘经芒市河南进,攻击日军固守的三台山;右翼向
勐戛镇攻击;同时正面进攻芒市。1944年11月20日,远征军收复芒市。
之后,远征军迅速摧毁三台山敌阵地,并由勐戛向遮放推进,12月1日进占遮放。在
中国远征军多路进攻下,1945年1月3日,日军全线动摇。此时,
中国驻印军由八莫南下,1月15日攻占南坎。陷于进退维谷的日军,被迫突围南逃。1月19日,远征军收复畹町,把残敌最后逐出中国。至此,云南怒江以西沦陷两年半的国土,完全光复。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缅境芒友胜利会师,标志着滇西反攻战的胜利结束。
获胜原因
其一,中国远征军在松山战役中占有兵力和装备的绝对优势。松山战役期间,中国方面先后投入六万余人,另有
美国空军支援。
日本方面,驻守松山人员共计1280人。从武器装备方面看,中国参战的两个军全是美式装备,且种类丰富数量充足,而日军方面显然比不过
中国远征军。两相比较不难看出,中国军队在人数到装备都有绝对优势,这种优势最终转化为胜势,这是战役获胜的关键因素。
其二,战前的充分准备。
国民政府于1943年4月成立“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开始了反攻前的各种准备。7月,远征军按照实战需要指导部队展开了大规模的战前训练,一方面锻炼部队如何克服恶劣气候及不利地形的影响;另一方面,为适应山地作战,针对各方面都做了长时期的训练。
其三,
中国远征军指挥人员能亲临战争第一线,根据战役发展态势,及时调整战略战术,形成了正确有利的指挥。
其四,滇西人民的大力支持。在中国远征军反攻期间,滇西各族人民积极为远征军提供情况、充当向导,还组织了大规模的支前队伍,把各种物资不断的运到各地反攻部队手中,保证了战斗的顺利进行。
其五,
中国远征军广大官兵的坚强斗志。长达95天的战役中,对敌每一阵地每一据点的攻克都是经过反复争夺,短兵相接,肉搏冲杀而取得的。
其六,
美国军队盟军的援助和其他战场的配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盟军对中国的抗战一直持积极的支持态度,对中国
参军部队在战略战术方面的指导和武器配置、人员训练、空中支持等方面给予帮助。
另外,滇西其它战场对日军力量的牵制也为松山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中国
中国远征军对
腾冲市、
龙陵县等地的进攻使日军顾此失彼。
意义
松山战役所有的投入和牺牲,赢得了战略级的战争目标。这场最惨烈的战役,拉开了对日战略反攻的序幕。这是中国战略反攻阶段“转折点”之战,自攻克松山后,中国军队在西线的攻击作战连连得手。三个月后,东线中国军队也开始转入反攻,从此以后,
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战场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守势,直到战败投降,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大规模的进攻行动。
这场战役是中国军队对日作战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取得全胜的攻坚战,第一次创造了全歼成建制日军联队的记录。这是日军在亚洲战场的第一个所谓“玉碎”战。日本天皇亲授的联队军旗被毁,旗冠深埋地下,113 联队不复存在,成为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首次遗留上千具遗骨迄今无法收敛的败仗。
松山战役成为山地丛林攻坚战的典范,具有较高的军事学研究价值。战后第8 军司令部参谋处编撰《第八军松山围攻战史》,为国民党重庆陆军大学教材。此役也被写入
美国军校教材。
后世纪念
纪念地
松山战役遗址于2002年被国务院发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松山战役遗址,主要集中在
腊勐镇大垭口村东、西两侧的松山山顶一带,范围约四平方公里,其现存结构清晰,战争工事类型丰富,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保存最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旧址内现存有
中国远征军及日军战后留下的大量爆破坑、战壕、掩体、暗堡、
机关枪位、兵舍、马厩等战争遗存,其中松山主峰由 TNT 炸药炸毁的主堡落坑仍清晰可见。此外,在旧址范围内,日军占领松山地区后修建的蓄水池、练兵场等遗迹及战地医院等设施原址均得以保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雨的侵蚀,自然的塌陷、缺损、填埋,大多遗迹遗存已经无法看清。在松山主峰子高地的南侧竖有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有单体雕塑402座。2017年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松山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大垭口,最初建立的墓碑有三块,“文革”中被毁。2004年10月由
龙陵县人民政府重新修建,把三块残碑合拢在一起,大碑在中间,小碑在两侧,成“山”字形状。“松山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及“纪念碑”记载着6000多名英勇捐躯的抗日英烈。
纪念活动
2014年松山举办了
缅北滇西战役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活动中九旬抗战老兵曾庆平,重回龙陵松山,回顾参与松山战役的经历,缅怀逝去的战友。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