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盛纲,1933年12月25日生于
肥东县,安徽合肥人,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过副博士
学位论文答辩,1978年任教授,1984年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物理电子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美国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美国MIT电磁科学院院士,IRMMW-THz 国际会议IOC成员,国际 K.J.BUTTON 奖国际奖励委员会成员,
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
深圳市太赫兹研究院院长。
我国
等离子体微波电子学和太赫兹技术领域的先驱者和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
电子回旋脉塞、自由电子
激光与高功率微波、微波电子学及微波等离子体电子学、生物电子学等研究。曾提出一种新的复合式
静电强流
电子光学系统并进行严格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广义的强流电子轨迹方程和以电子回旋中心坐标系为基础的电子回旋脉塞
动力学理论体系;提出了电子注-波-等离子体三体互作用理论、离子通道混合
不稳定性理论及离子通道
电磁波泵自由电子激光及其理论。
刘盛纲荣誉等身,屡获大奖。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刘盛纲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5 年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并成为首批“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87年,获国际马可尼奖;1999年获得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2001年,刘盛纲获得国家高科技863突出个人贡献奖。2003年荣获国际K.J.BUTTON奖,是我国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2016年9月27日,刘盛纲教授被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学会授予该领域的最高奖——特别贡献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3年12月,刘盛纲出生于
肥东县。父亲刘琦堋(刘笠樵),曾在中小学教书。刘盛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及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后,刘盛纲随家人逃亡,历经8年艰辛,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才得以回到家乡。刘盛纲的初中和
高中分别就读于
中央大学附中(现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
合肥市第一中学。1951年,刘盛纲考入
浙江大学电机系,1953年因院系调整,到
东南大学(现东南大学)学习。1955年毕业并留校任助教。
机遇
1956年
春节刚过,刘盛纲接到学校通知,五个月后去北京接待
苏联专家
列别捷夫。但刘盛纲根本就不懂
俄语,他脱产到俄语教研室学习,靠一本一寸多厚的教材自学不懂的就向教研室主任请教,学完这本教材在—般情况需要两年时间。不过刘盛纲的英水平还比较过关,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可以借鉴。俄语最难的是发音,但他天天含水在嘴里练终于成功突破。为了帮刘盛纲练口语,学校找了一名俄罗斯姑娘陪他聊天,但这位姑娘每次都把他拖出去游山玩水。这样的囗语练习方式太耽误时间,只练了两次,刘盛纲就要求换人。学校又找了一位
白俄罗斯老太太,她每周陪刘盛纲练一次口浯。五个月后,刘盛纲凭自己的学习攻克了
俄语难关,赶到北京迎接
列别捷夫。之后的两年,他既是列别捷夫的专职翻译,又是他的研究生。正是因为跟着列别捷夫,刘盛纲成为
中原地区特批的副博士,正式展开了在
等离子体物理学领域的研究。
科研
1960年刘盛纲担任
电子科技大学宁波研究院微波电子教研室、微波电子学研究室主任。1979年,国家划拨八十万元专款给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利用这笔钱,刘盛纲组建了一个高能电子学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拥有中国唯一一套微波真空器件先进工艺设备。刘盛纲和同事们一起努力,为中国制造出对解决21世纪的新能源问题有巨大作用的第一支回旋管。
1980年,刘盛纲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向国家建议发展自由电子激光研究工作。1984年,刘盛纲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1986年,刘盛纲担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1988年,刘盛纲向国家提出发展高功率微波研究工作。1987年,刘盛纲获得第14届“国际马可尼奖”提名。1988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更名
电子科技大学,刘盛纲担任电子科技大学第一任校长。从1992年开始,刘盛纲就多次写信给相关部门,希望加大对国内太赫兹研究的支持和投入。在向
有关部门写信报告的同时,刘盛纲已在电子科技大学率先开设太赫兹研究中心。2001年从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一职卸任后,他立即投身具体的研究。2003年,刘盛纲获得红外毫米波领域的国际最高奖——K.J.Button奖,成为中国大陆首位获此奖的科学家。2006年,刘盛纲在北京主持召开第二百七十次
香山科学会议,标志着中国太赫兹研究战略的启动。2007年9月2日,第32届红外、毫米波与第15届太赫兹联合国际会议在英国威尔士召开。刘盛纲参加了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发表学术论文。刘盛纲就
深圳市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和与国际深圳会议配套的太赫兹科学技术会议在线
学术期刊《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的相关情况向大会作了介绍,引起了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国际组织委员会委员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2007年11月19日,在刘盛纲等16位
两院院士的共同倡导下,2007深圳先进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在
深圳大学召开。这次会议主题为“太赫兹科学与技术”,是我国首次在该领域召开的最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2007年,刘盛纲还主持建立我国第一个太赫兹网站——中国太赫兹研发网。2007年,在刘盛纲的倡导和推进下,促成了以
电子科技大学为牵头单位的国家973重大基础项目“太赫兹重要辐射源、探测及应用的基础研究”的正式立项。2007年至2008年,刘盛纲创办了国际上第一份太赫兹专业期刊“Terahertz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并担任主编。2008年,刘盛纲成立刘盛纲院士科技教育基金。2012年,刘盛纲在世界顶尖物理杂志《
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论文。因此,刘盛纲被国际太赫兹领域的专家称为“国际太赫兹先驱”和“中国太赫兹之父”。2012年6月,他还建立了“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9月27日,在丹麦
哥本哈根第41届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会议(IRMMW-THz)上,刘盛纲获得特别贡献奖,是世界第三位、中国首位获此奖的科学家。2018年9月,第43届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会议在日本召开,全球800多名学者参会。刘盛纲带队,从现场成功拿回2021年会议的主办权。数十年间,刘盛纲曾主持过4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担任大会主席,10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委员会委员及分会主席,14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主题报告,荣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奖30余项。
主要作品
科研成果
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建立了
电子回旋中心坐标系为基础的电子回旋脉塞的
动力学理论体系,首先提出考虑空间电荷效应和高次
谐波的电子回旋脉塞的普遍动力学理论以及
静电电子回旋脉塞的理论,首次建立了准光学与谐振腔电了回旋脉塞的普遍理论以及电子注与振腔不共轴情况下电子回旋脉塞的理论。
他是中国最早进行自山电子
激光研究的学者。他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静电自由电子激光的概念,发展了空间电荷波理论,建立了相对论空间电荷波理论,提出了自由电子激光的空间电荷波理论;他提出了一种双
电子注自由电子激光,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
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一种准光学谐振系统的新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一类旋转对称三反射镜准光学振腔系统,建立了该种准光腔的严格理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为发展新型准光腔谐振系统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他首先在国际上提出了一种新型静电聚焦系统,其理论分析为
苏联学者的实验所验证;他还首先在国际上求出了空间电荷流的严格解;在国际上首先得到了
静电旋行聚束系统中考虑空间电荷效应时
电子注平稳的严格解,在理论与实践上有重要的意义。他在国际上首先严格求解了具有中心
导体的螺旋波结构,并给出了简化的色散公。他在国际上次提出了“圈场"的新概念。
他在国际上首次完整地解决了
电磁波在磁化
等离子体波导中的传播的严格理论,证明在电子回旋谐振条件下,波的传播不受影响;发现了一种新的物理现象:在
共振条件下,所有模式的波均不能传播;建立了磁化等离子体波纹波导的严格普遍理论,研究并建立了电了注、
微波及等离子体三体互作用的理论。
注:以上仅列举部分科研成果。
书籍作品
学术论文
发表了学术论文300余篇,现摘选部分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论文如下:
人才培养
刘盛纲认为:
重点大学担负着培养各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任务。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根据我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在本世纪内 , 要求在微电子、信息、自动化、生物 、新材料、能源、航天、
激光、海洋等高技术领域力争有重大突破。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相当一批硕士、博士。他们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坚实的专业基础,又熟悉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具有创造性的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着眼于21世纪的挑战,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这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培养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而且也需要培养适应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和工作领域中务实工作需要的工程硕士、工程博士。
刘盛纲对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上倡导应实行多种形式和多种规格的培养方法。既要坚持学校培养研究生的严格程序和规范,又要主动适应工厂、企业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特殊情况,特别是有利于在职人员高一层次的知识更新。
刘盛纲倡导“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在学校全面推行专业基础课首席教授制和主讲教师教学质量鉴定制,完善教学与质量监控体系,营造学术与科研氛围,鼓励教师进行创新研究;在学生中实行主辅修制,鼓励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学习,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人文学科的教学与建设。
2008年,刘盛纲成立刘盛纲院士科技教育基金。旨在奖励在教学、科研和学习成才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教师和学生,并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并以自身经历为例,勉励获奖者和全体师生要刻苦钻研、努力奋斗,为祖国、学校、学院做出自己的贡献。
荣誉奖项
科技奖项
参考资料
注:以上仅列举部分重要奖项。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注:以上仅列举部分荣誉。
社会职务
注:以上仅列举部分职务。其中1984年,刘盛纲任
电子科技大学宁波研究院副院长;1985年—1988年,刘盛纲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1988年—2001年4月任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1980年—1994年,刘盛纲任 UNDP 高级科学家;1988年3月—1993年3月,刘盛纲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3年3月—1998年3月,刘盛纲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6年,刘盛纲担任IRMMW-THz国际会议荣誉主席;2006年11月22日,刘盛纲当选为太赫兹专家委员会主任;2008年7月,第六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2012年,刘盛纲任国家“863-410”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863-8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顾问;2013年,
四川省青年科学基金专家委员会主任;2014年,刘盛纲担任
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
华讯方舟)工作站首席指导院士;2015年起,刘盛纲担任
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2018年,刘盛纲担任“太赫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名誉主席。其余职务担任时间不详。
人物评价
2013年11月2日,
电子科技大学举行庆典活动,庆贺刘盛纲的八十寿辰。时任校长的李言荣代表学校向刘院士致祝寿词说,刘院士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杰出物理电子学家,是我国该领域的先驱者和具有国际声誉的带头人,做出了一系列国际公认的原创性及奠基性工作,刘院士虽已是之年,仍致力于开拓和推动我国太赫兹研究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炳坤教授对刘盛纲搞科研的态度高度评价:我最欣赏他这一点,他从来不去追热点,而是安安静静做自己的研究,坚持了六十年。
麻省理工学院Richard J.Temkin教授对刘盛纲院士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是一位“世界科学领袖”。
国际科学家、德国
柏林洪堡大学的
理学院院长Michael von Ortenberg教授对评价刘盛纲院士的研究成果道:“这是震动本领域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原创性成果。”
国际红外毫米波 – 太赫兹会议总主席、美国 CIT Peter Siegel 教授 2014 年发表专稿称他为“太赫兹的奠基人及中国真空
电子学和
微波电子学之父”。
参考资料
刘盛纲院士.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2023-07-21
刘盛纲.people.isgoodgood.cn.2024-04-17
刘盛纲.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中心.2023-07-23
刘盛纲.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