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湖(Kanas Lake)别名:哈纳斯湖,是
冰川刨蚀而成的冰碛堰塞湖。位于新疆
布尔津县北210千米处的阿尔泰南坡中山带,湖面海拔1370米,长24千米,平均宽1.8千米,面积45平方千米,最大深度188.5米,平均湖深90米,蓄水量53.8亿立方米。
喀纳斯湖是经第四纪大冰期复合谷冰川创蚀而成,为强烈切割的高山区,断裂构造很发育,孕育了冰川谷、羊背石、冰川堆积和侵蚀地貌。喀纳斯湖所在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季节差异较大,雨旱明显。湖四周均为森林所包围,生物资源丰富,有植物83科298属798种。动物有兽类35种,两栖爬行类7种,包括紫貂、貂熊、雪豹、北山羊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喀纳斯河谷地带生活着中国唯一的图瓦人部落,以放牧和狩猎为主,分布在喀纳斯湖岸、白哈巴村、禾木河乡。自1986年以后,喀纳斯湖进行了一系列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活动,形成了具有一定接待能力和规模的旅游服务设施,1986年被批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纳斯湖主要景点有
月亮湾、
神仙湾、观鱼台等等。
喀纳斯曾有过著名的“水怪”传闻。据当地图瓦人民间传说,喀纳斯湖中有巨大的“湖怪”,在湖边放牧的牛、马,经常神秘失踪,并在岸边留下
颅骨。1985年7月
新疆大学工作人员经考察后证实,在喀纳斯湖水体中,除“
喀纳斯湖水怪”外,无其他大型水生生物。因此,传说中的“湖怪”可能是大红鱼。
命名
"喀纳斯"是蒙古语,译成汉语的字面意思有两种:一是"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一是在图瓦语中,“喀”是指皇帝,“斯”指的是水。“纳”是起着连接“喀”和“斯”的作用,含义是在大汉管辖范围之内的水,是皇帝的水,意为"圣洁的水"或"王者之水"。
位置境域
喀纳斯湖位于新疆
布尔津县北210千米处的阿尔泰南坡中山带,经纬度范围为86°54´-87°54´E,48°35´-49°11´N。北起卡勒玛虚,南至何乌特,东接铁外克,西到阿尔圭萨拉。 湖面海拔1370米,长24千米,平均宽1.8千米,面积45平方千米。
历史变迁
喀纳斯湖是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由多次古冰川作用而成。
古生代末期
在距今约23亿年前的
古生代末期,华力西运动遍及整个
阿尔泰地区,使整个阿尔泰山回返褶皱成山,并先后侵入了大量的
花岗石及其它火成岩。在构造
应力的作用下,喀纳斯地区发育了以北东向为主的几组断裂构造,并形成了南北向的
地层褶皱,在
砂岩,
粉砂岩中形成近南北向的片理,给喀纳斯湖以后的形成和形态奠定了基础。
中生代至第三纪
整个
中生代时期至第三纪初期,阿尔泰山区曾遭受漫长时期的剥蚀。喜马拉雅运动使山地回春,不断抬升,但多数只是继承和发展了老的构造形迹。到早
更新世,
阿尔泰共和国山区广泛发育了大规模的
山谷冰川。在喀纳斯地区,
冰川几乎充斥了所有的山谷、
洼地,留下了现在所见分布高达1950米的漂砾。冰川以它巨大的刨蚀力作用于它经过的地方。在喀纳斯北端坚硬的
花岗石体上,冰川很难施展它的浮威,只好沿花岗尝体中的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前进。但在冰川冲出花岗岩体后,
砂岩、
粉砂岩中的南北向片理就成了它侵蚀的最薄弱部位,于是冰川又转为南北向刨蚀前进,形成了现今向西凸出的弯月形。
根据湖区
冰斗的排数,冰硕台地的级数及阿尔泰其它地区的冰川资料分析,喀纳斯湖区至少发生过三期以上较大冰期,冰川活动次数多达十次以上,活动范围曾达现今湖下游二十余千米远的地方,一次又一次的冰川活动,不断的加深加宽喀纳斯
谷地,最后终于刨出宽达两千米,深达177.5米,两侧陡峭,底部平坦的喀纳斯湖盆。
晚更新世
大约在晚更新世早期,由于气候的变化,喀纳斯湖区的
冰川迅速退缩,将它携带的大量冰物堆积在现今湖口一带,使谷地堵塞,冰融水汇集其中,便形成现今的喀纳斯湖。
地理特征
气候
喀纳斯湖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纬度较高,属于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喀纳斯湖年平均气温-1℃,其中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时间达6个月之久,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5.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780~1114毫米,5~8月为降雨的集中时期,降雨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一半左右,1~4月及9~12月以降雪为主,降雪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0%左右,相对湿度一般为60%~90%,植被稀疏空旷处相对湿度约为60%。
地质
地质构造
喀纳斯湖位千
阿尔泰共和国山的西北部,北距阿尔泰主峰
友谊峰60千米,为强烈切割的高山区,断裂构造发育明显,主要以北东向,北北东向两组为主,其它各组断裂不甚发育。
地层褶皱轴向近上南北,古生界地票中的变费沙岩、
粉砂岩的片理、总理走向也大都近于南北,正是这些地质构造,组成了喀纳斯湖的形成基础,它强烈控制了湖泊的形态和发展,在
花岗石体内,坚硬的花岗岩使湖泊只能沿北东向断裂的破碎带发展。在花岗岩体外,
砂岩、粉砂岩南北向的片理结构是发展湖盆最薄弱的部位,在这断裂和岩石结构的双重控制之下,喀纳斯湖就形成了由北东折向南北向的一个向西凸出的弯月形。
地层特征
湖区出露的
基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
寒武纪--
奥陶纪系浅变质片
物理化学砂岩、
粉砂岩,主要分布在湖泊南半段的两侧,另一类是华力西期中粒
黑云母花岗岩,分布在湖泊北半段的两侧。在湖的东南岸,有面积不大的
泥盆纪系质地较坚硬的绿色凝灰岩分布。
地形地貌
喀纳斯湖两侧属中山地貌类型,构成
分水岭的山地,其峰顶海拔都在3000米以下,其中东侧普遍在2500—3000米之间,西侧一般在2000—2500米之间。湖以北,山峰高度均在3000米以上,属高山地貌类型。喀纳斯湖湖面海拔1370米,两侧山地紧靠湖岸,沿岸山峰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形成很大高差,故两岸多为如墙的陡坡。大致分为
冰川侵蚀地貌、冰川谷、
羊背石、冰川堆积地貌、湖口三组终碛垄、
驼颈湾终碛垄、冰水堆积地貌。
其中典型的
冰斗是一种三面环以陡峭岩壁、呈半圆形剧场形状或者围椅状的洼地,底部是磨光的岩石
斗底,向下坡处存在一开口,开口处常形成一高起的岩槛。在冰斗中,只有底部是冰川作用区,背部是冰川和寒冻风化的共同作用区。冰川槽谷和冰蚀湖(阿克库勒湖、喀纳斯湖)是喀纳斯河谷地区最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冰川边缘地区由冰水混杂堆积物形成的各种地貌,称为冰水堆积地貌。喀纳斯河谷由于多次
冰川进退,经历了多次数冰期间冰期,在此期间形成了丰富而又典型的冰水堆积地貌。
土壤
喀纳斯湖区的土壤大致分为山地冰沼土、高山草甸土、
亚高山草甸土、棕色针叶林土(可分为普通棕色针叶林土、潜育棕色针叶林土、生草粽叶针叶林土)、山地黑钙土。
山地冰沼土分布在2600米以上的阴坡,上接冰雪活动带,有机质含量很低,释放的养分不多。下层土壤常处嫌气态还原呈现灰蓝色,整个土体多含石块,野外速测均呈酸性反应。高山草甸土分布在古冰川作用的高山夷平面2400~2600米,地面起伏不大,气候严寒而湿润,土壤矿物化学分解程度低。棕色针叶林土分布在森林带、湖区1200~1800米的阴坡及1800~2400米的半阴坡。山地黑钙土分布在1200~1800米针叶林带的阳坡。成土母质系经
冰川挤压的花岗岩,灰白色泥砾及凝灰岩组成的冰湖堆积层。
水文
喀纳斯湖湖水来自奎屯、
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5.73平方千米,湖泊最深处高程1181.5米,湖深188.5米,蓄水量达53.8亿立方米。来自东北方向的为冰川所覆盖的胜利峰和奎屯峰一带的冰雪融水,汇入发育于古冰川谷中的喀纳斯河,构成喀纳斯湖的主要补给来源。来自正北方向海拔3500米上下亦为现代冰川所覆盖的中俄边界一带山地的冰雪融水,汇入阿库里滚河,构成喀纳斯湖的第二补给来源。
水质
喀纳斯湖的透明度4米以上,湖水的
电导率为50-60微伏/厘米,含盐量极少,硬度小,湖水无色无味,物理感观良好,无污染。其中湖水的上游,矿化度为44毫克/升;中游是48毫克/升-54毫克/升;下游为60-70毫克/升。矿化度呈现逐渐升高现象主要是由于湖水由上游流下,岩石、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进入湖水,一些可溶的有机物质也被溶进,或沿途进行各种离子交换,但由于该区的成土母质含盐少,而
花岗石又呈酸性,所以湖的下游的矿化度虽然增高了,但增加幅度小。湖水的pH值小于7,呈酸性,系典型的高山
淡水湖。
水温
喀纳斯湖水的水温偏低,温度的下限是冰点。7-8月份是一年最热的季节,其水温只有12--17℃,由于湖水的水温偏低,变幅小,不适宜水生生物的生活条件。虽然喀纳斯湖地区年平均温度有32℃,但喀纳斯湖由于湖水热量的回辐射以及湖水与大气热交换强烈,湖水补给中,融水占一定的比例,所以就造成了水温偏低。
生物多样性
喀纳斯湖位于
阿尔泰山脉森林带中部,系中国唯一的
西伯利亚动植物分布区。
动物
喀纳斯湖区是中国寒温带草原区植物种类最多的区域。动物有兽类35种,两栖
爬行纲7种,鸟类117种,冰水鱼8种,昆虫300余种。属于一类保护动物的有
紫貂、
貂熊、
雪豹、
北山羊、
黑鹳等,被列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名录的有
棕熊、貂熊、
水獭、
欧亚猞猁、雪豹、
马鹿、北山羊、
雪兔8种。
植物
喀纳斯湖四周均为森林所包围,有植物83科298属798种。其中森林树种以
冷杉、
云杉、
落叶松和
红松为主,构成
西伯利亚地区区系针叶林。其下有柳、杨、
忍冬、
都桷子等小
常绿乔木及
灌木,再其下为丛生的各种草类,如
禾木科、
蕨类植物、高达1米多。地面为10厘米厚的
地衣、
苔藓覆盖。真菌99种,其中食用菌50种,另外还有
冬虫夏草菌、
平盖灵芝、花衫灵芝等经济价值高的植物种类。
喀纳斯湖植被州处于新疆北部,
阿尔泰共和国山西北部,包括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本区植被具明显的垂直带状分布的特征。主要为高山
冻原带、亚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其中高山冻原带主要分布着苔藓、地衣;亚高山灌丛带主要分布着圆叶桦灌丛,较为密集;高山草甸主要分布有阴暗
针叶林、新疆
落叶松林、
新疆冷杉林以及由
忍冬、大果枸子等形成的灌木层。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是1980年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又被列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
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遗产后备清单目录。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中国唯一的古北界欧洲——
西伯利亚地区动植物分布区,是中国唯一的
北冰洋水系——
额尔齐斯河最大支流
布尔津河的发源地,生态地位极为特殊。区内植被以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五针松、
新疆云杉、
新疆冷杉和
欧洲山杨等组成的西伯利亚泰加林为代表,共划分为6个植被型组、12个植被型、37个群系组或群系。区内森林植被茂密,有大量原始森林、灌丛和
草甸,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冰川的重要分布中心之一,区内冰川雪山面积占到
阿尔泰山冰川雪山面积的70%以上。
人类活动
民族文化
布尔津县的喀纳斯湖南岸2~3千米的喀纳斯河谷地带生活着中国唯一的图瓦人部落。截至2009年,图瓦族人口共有401户1299人。图瓦人居住在多民族杂居区,保留有自己的语言,以图瓦语作为本部的第一语言,图瓦语属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回鹘-乌古斯语组。图瓦人历史悠久,世代沿袭传统的生活方式,以放牧、狩猎为生,同时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从
旅游活动中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出租木屋。以前图瓦人每年出租房屋的收入大概为4000~5000元,2004年上升到1万元左右,从2006年起,景区管委会对喀纳斯村和木村两乡农牧民进行每人每月50元的直接补助,并从门票收入中抽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两乡农牧民参与旅游经营,分享旅游发展的收益。
图瓦人分属喀拉索颜、克孜勒索颜、阿克索颜、阔克蒙恰克四大部落。在中国阿尔泰山区居住的主要是喀拉索颜和阔克蒙恰克两大部落。属于阿克索颜部落的图瓦人在中国很少,主要分布在
俄罗斯萨颜岭地区和
蒙古国察汗古地区。克孜勒索颜与喀拉索颜实为一个大索颜部落,两部落人口交叉在一起阔克蒙恰克部落主要居住在
哈巴河县的阿克哈巴,
富蕴县的铁买克和阿勒奉县的阿拉哈克等地区。喀拉索颜与克孜勒索颜部主要分布在
布尔津县的喀纳斯湖和禾木河一带阿克索颜在阿勒泰县的克木齐有少量住户。四大部落中以阁克蒙恰克部落人数最多,约1300人,喀拉索颜部落约1000人,而以阿克索颜部落人数最少。
经济活动
畜牧业经济
2020年起,喀纳斯景区启动实施农区畜牧业振兴行动,强化政策、项目支持,力争用5年时间,新增
肉羊800万只、
奶牛20万头、
肉牛30万头,在保证区内畜产品供应的同时,立足高端市场需求,提质增量,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全区将坚持畜牧业生态化发展方向,充分利用
北疆玉米
秸秆等饲草料优势,做好饲料转化工作,突出抓好农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扩大肉羊、肉牛养殖,稳定现有生猪生产规模。在
天山北坡、
伊犁河谷规划建设一批规模化奶牛养殖基地,快速
扩增牛奶产能。把培育奶业、肉类加工畜牧业龙头企业作为主要发展目标,打造高标准现代畜牧业产业示范区。同时落实好补贴政策,扩大
青贮玉米、
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推广“小麦+青贮玉米”复播模式,完成“粮改饲”面积100万亩以上,推广牧草、农作物
秸秆加工饲喂技术,提高饲喂利用率。
旅游开发
在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喀纳斯旅游完成了由民间的自发式旅游向政府主导开发的转变。自1986年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活动,形成了具有一定接待能力和规模的旅游服务设施,同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成立“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委员会”与“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机构隶属
布尔津县。2006年7月,阿勒泰地委、行署决定成立了中共喀纳斯景区委员会和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明确了喀纳斯景区10030平方千米的大旅游管辖区域,并将布尔津县的
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
哈巴河县的
铁热克提乡划归景区管委会统一管辖。
喀纳斯风景区已拥有“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之一”“中国最美的六个古镇古村之一”“中国十大秋景之首”“
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等称号。喀纳斯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
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
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
白哈巴国家森林公园。
截至2023年7月10日,喀纳斯景区累计入园人数121.32万人,旅游收入21.16亿元,同比2022年增加142.71%。
科考研究
1985年7月下旬,
新疆大学动物学教授向礼陔率领的考察队在湖边工作时,突然发现数十条巨型鱼在湖面出现,袁国映带领的新疆环境科学研究所的考察队也在“一览亭”上观察到了湖中的巨型鱼群,从而开始了喀纳斯湖“湖怪”之谜的研究。
据专家经过考察推断,“湖怪”其实是成群结队活动的
哲罗鱼。体长可达2~3米,重达几百公斤,因鱼体呈淡红色而被俗称大红鱼。大红鱼是典型的淡水冷水性食肉性鱼类,性情凶猛。哲罗鲑是一种生长在深冷湖水中的“长寿鱼”,其寿命最长可达200岁以上。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过度开发
喀纳斯湖所在景区的中山草甸是当地
蒙古族图瓦牧民主要的放牧场所,由于近年来景区人口大量增加,使得当地部分中山草甸的利用方式转变为四季放牧,对植物生态多样性存在潜在威胁。随着放牧干扰强度的增加,群落生物量变异系数增加,从轻牧区的15.934%增加到极牧区的26.175%。灌木和
半灌木、多年生根茎禾草、
莎草、多年生杂类草、
豆科牧草生物量变异系数均随放牧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多年生
丛生禾草、一二年生
禾本科杂草生物量变异系数则随放牧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减小。从各功能群来看,其生物量变异系数也存在较大差别:生物量较大、包含种类多的功能群,如多年生杂类草、多年生根茎禾草和多年生丛生禾草生物量变异系数较小(均值分别为46.481%、103.604%和66.803%),而生物量较小、包含种类少的功能群,如灌木和
半灌木、豆科牧草生物量变异系数较大(均值分别为222.100%和126.534%)。
水污染
景区内的众多宾馆商家及当地居民不仅大量使用当地水源,更是随意排放生活用水,进而对该地区的水体造成了威胁,其中喀纳斯湖流域湖泊的主要污染物为
石油类、总
氮和总
磷,累积污染分担率为65.4%;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总磷和
氨氮,累积污染分担率为78.6%,喀纳斯湖流域污染主要是放牧、居民生活和旅游带来的污染。
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
2017年,喀纳斯湖所在景区管委会印发《喀纳斯景区贯彻落实中央第八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同时请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生态环境部有关专家一同制定了《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处人工设施整改方案专家咨询意见》,进一步优化了整改方案。对保护区内8处违法违规设施进行拆除,合计拆除建筑面积27919.95平方米,并采取覆土、撒播草籽等措施加快生态恢复,完成生态修复面积45646.7平方米。为全面改善环境卫生状况,相关政府工作人员组织人员拆除违建2.6万平方米,硬化道路74.16千米,美化、绿化、植被恢复2000余平方米。
为维护保护区内生态安全,截至2022年,科研监测累计投资518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保护区一期、二期、三期和国家遗产地项目,管护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成立了
阿尔泰共和国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阿尔泰山冰川积雪与环境观测研究站等科研站所,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逐步建立了以
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湿地、水资源、冰川等生态环境因素为主的动态监测网络,保护区监测工作科学、全面并得到有效实施。
水污染治理
2019年至2022年,喀纳斯保护区实施了区内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扩建工程,管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建成投运垃圾填埋场一座,区内垃圾可实现
日产汽车公司日清日填埋。
风景名胜
喀纳斯湖位于新疆阿尔泰山西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心,以其美、奇、静原始的秀丽风景及湖中的大“水怪”受到广泛关注,主要景点有
龙仔湾、
神仙湾、观鱼台等等。
自然景观
月亮湾
月亮湾位于卧龙湾上游约1千米处,是卧龙湾河曲的延伸部分,喀纳斯河床在这里形成几个由反“S”状弯河曲组成的半月牙河湾,被称之为“月亮湾”。月亮湾迂回蜿蜒于河谷间,水面平波如镜,在上下河湾内发育两个酷似脚印的小沙滩,被当地人称为“神仙脚印”。月亮湾会随喀纳斯湖水变化而变化,月亮湾两侧峰峦叠嶂,原始森林密布,古木参天,林下河湾半岛状平台上是绿茸茸的大草坪。
神仙湾
神仙湾位于新疆
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喀纳斯景区,是喀纳斯湖在山涧低缓处形成的一处浅滩,湖面背光看去在阳光照射下闪着细碎的光,由此也称它为“珍珠滩”。这里常有云雾缭绕,山景,湖水,树木相映,神仙湾由此得名。
卧龙湾
卧龙湾位于喀纳斯景区内,距喀纳斯村10千米,因河湾中有一酷似龙形的河心洲而得名。按其形状,本地人也叫它卡赞湖—“锅底湖”。卧龙湾海拔1325米,喀纳斯湖在此段穿流于古
冰川U形谷底的冰川堆积物中,本来是普通的一段河湾,若干年前,卧龙湾下方的左岸支沟暴发了泥石流,右岸发生了多处塌,泥石流和坍塌的堆积物使局部河道淤塞变窄,使得上方河面变宽,水流变缓,泥砂在河中及岸边堆积形成河洲,造就了美丽的卧龙湾景色。
人文景观
图瓦人民俗风情
在
阿勒泰市哈萨克牧民聚居区包围中,喀纳斯是蒙古族遗留下来的一个分支--图瓦人的聚居区,他们有本民族的语言和生活习惯,特殊的木屋群组成了具当地特色建筑的人文景观,是该地进行生态旅游的组成部分。
禾木冰雪乐园
2016年冬季首次开发的禾木冰雪乐园,共推出36项冬季冰雪游玩项目,包含观赏区民俗表演、体验区冰雪项目、牧民民俗项目、雪地摩托滑雪冰雪运动项目、禾木雪域穿越线观光线和民俗家访线、雪猫风光游览项目等。
观鱼台
观鱼台位于喀纳斯景区内,始建于1987年,因处于观察“湖怪”的最佳位置,故原名观鱼亭,2009年改建后更名为观鱼台,观鱼台台高19米,总重量777吨,与湖面的垂直落差达660多米。观鱼台结构为两台一亭,可容纳百余人同时观景,顶部为半圆球状,有四个对称的类似于翅膀的奇异造型,是湖怪尾巴和雄鹰翅膀的寓意。观鱼台的匾额是由文化学者
余秋雨先生题写的,而观鱼台是深圳市园林景观设计师吴肇钊先生设计而成,台内的两则赋,分别由吴肇钊和作家尔泰撰写。
禾木村
禾木村位于喀纳斯湖畔,为乡政府驻地,辖区面积1500平方千米。
禾木村作为
蒙古族图瓦人的聚居地,是中国保留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图瓦人部落,自然资源丰富,分布着广袤的寒温带泰加林,同时也是
西伯利亚地区动植物种类南延至中国的代表性地区,现有植物83科298属798种,野生动物有兽类39种、两栖
爬行纲4种、鸟类117种,鱼类有5科8种等,先后荣获中国第八个摄影创作基地、中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中国十大乡愁村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
相关文化
喀纳斯湖“湖怪”传说
喀纳斯湖地区居住着古老的图瓦部落,他们常年身处深山老林,过着安详的游牧生活。图瓦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古老神秘的传说。据说喀纳斯湖中生活着巨大的“湖怪”,在湖边放牧的牛、马,经常神秘失踪,并在岸边留下头骨,当地老人拒绝谈论“湖怪”的话题,更增添了人们对“湖怪”的敬畏,从而使喀纳斯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湖怪”的传闻,再一次搅动了神秘的喀纳斯湖。1985年7月新疆大学生物系工作人员经考察后向媒体披露了观察到的湖中的“大红鱼”,考察证实,在喀纳斯湖水体中,除“大红鱼”外,无其他大型水生生物。因此,传说中的哈纳斯“湖怪”可能是大红鱼。
民俗
图瓦人除欢度
蒙古族传统的敖包节外,还有当地的祖鲁节(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也叫点灯节)、查干萨拉(正月初一,也就是
春节)与买得尔节(农历正月十五),而“敖包节”是每年一次又隆重又极具特色的重大节庆。
查干萨拉(春节)
春节是图瓦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大年初一那天,图瓦人会身着节日盛装,全村聚集于冰雪上举行赛马、
射箭、
摔跤和滑雪撬比赛。图瓦人称春节为“查干萨拉”,就是“吉祥的白色月份”的意思,除夕之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
手抓羊肉和彩色水饺,整个晚上
棉花灯不灭,象征辞旧迎新,祈福生活永远光明。
敖包节
敖包节又称“塔克勒根”节,是
蒙古族图瓦人祭祀的节日。敖包也称作“敖巴”,是
蒙古语“石头堆”的意思。敖包是蒙古族居住区域特有的一种具有人文地理性质的建筑物,以石堆居多,也有用土块、木块堆集而成的。据说敖包最早是用来作为道路和分界的标志,后来逐渐成为祭祀
山神、路神的标志。敖包节在每年的六月举行,节日当天,各家各户都带上拿手的好菜或上好的食品,团聚在植有“神树”的敖包周围,焚香点烛,祭祀
日月星辰、名山大川和宗教历史人物,向敖包跪拜磕头,祈求上天降福,风调雨顺,牧畜兴旺,之后进行赛马、摔跤、射箭等
蒙古族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并宰羊煮肉,围坐在一起喝奶酒欢歌,共度节日。
艺术作品
《喀纳斯湖》是作家康剑描写喀纳斯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纪实性散文集。作者康剑曾在喀纳斯景区工作多年,以“护林人”自喻,长期行走在喀纳斯湖周边的深山老林里,他用文字表达了对喀纳斯、对自然、对山水的敬意和深情厚爱。
王春红油画作品《喀纳斯之恋》描绘的是国家5A级景区新疆喀纳斯湖畔的一个场景。王春红表示这幅油画的创作灵感缘于一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位年轻画家他们在新疆支教时,为救两个孩子牺牲了年轻的生命的故事。电影中两位年轻画家的精神感动了她,于是她下定决心要创作一幅展现他们精神的画作。
影视作品
由导演峰、毕琼执导的纪录片《净土喀纳斯》于2012年10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九套纪录频道首播。该片是一部展现喀纳斯生态、人文的电视作品。该片用真人实事表述了喀纳斯现状与历史性的变化;同时,也通过人文的视角记录了生活在这个区域的民族在崛起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
动作电影《喀纳斯水怪》于2019年7月19日开机至8月8号拍摄顺利结束,取景地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喀纳斯湖畔,该剧总制片人
梁海鹏表示喀纳斯湖比较出名,在过去三四十年里,几乎每年都有关于水怪的目击报告和疑似水怪照片,希望通过该片使其逐渐沉淀为一种文化并能作为喀纳斯景区的一张名片。
宗教文化
图瓦人历史上信仰萨满教,在蒙古贵族统治时期皈依了
藏传佛教。在图瓦地区流行的是黄教教派。但萨满教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民间,萨满跳神活动还很流行。图瓦人的祭祀活动由喇嘛主持,主要有祭天、祭山、祭湖等活动。其中以一年一度的祭敖包活动最为隆重。祭祀活动的中心是祈祷苍天赐予风调雨顺、草木茂盛、人畜兴旺。图瓦人视布尔百俗山为神山,喀纳斯湖为圣湖,把其二者傲为生命的源泉来崇奉,并赋于神话般的美丽传说。由于布尔百岱山山高林密,水草丰盛,是各种动物出没的地方,图瓦人历史上是狩猎民族,他们把此山做为生存的必备条件,故把此山封为布尔百岱神山。
参考资料
图瓦人风情.布尔津县人民政府.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