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钗记
汤显祖戏曲作品
《紫钗记》是明代汤显祖所著的戏剧剧本,是其第一本完本传奇。故事取材于唐朝蒋防的小说《霍小玉传》,最初创作的版本名为《紫箫记》,创作于明代万历五年至七年(1576年—1579年)间,后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经过汤显祖再次改编、润色,完成创作并定名为《紫钗记》,全本共五十三出。
《紫钗记》主要讲述了陇西才子李益与霍王之女霍小玉之间波折的爱情故事,作品借由描写邪恶权臣对李、霍二人感情的强势破坏,批判了当朝腐朽勾结的邪恶势力,同时也表达了对“情至”的褒扬。
《紫钗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第一部,创作完成后受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其选本传播甚至在清代出现了上百年断档。在明清时代流传的全本刊雕版有9种,改编版有4种。在近现代,《紫钗记》作为汤显祖的早期重要作品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并被改编为了粤剧昆曲、赣剧等剧种。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紫钗记》创作于晚明时期,时值明清传奇这一中国戏剧形式日渐繁荣。传奇这一戏剧形式是在明朝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融入了元朝折子戏的优点,晚明时期梁辰鱼的《浣纱记》的问世标志着传奇进入繁荣期,而这一繁荣期与晚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思想解放思潮的出现不无关系,在这一时期,长期以来被理学、道学所压抑的自由思想开始打破禁,哲学界、文学艺术界的戏曲与小说等都开始宣扬个性解放,其中戏曲(即传奇)便走在思想解放的前沿。在这一思潮中,艺术作品多宣扬不讲门第、不计财产、突破固有藩篱的自由爱情,出现了一些性格强势、敢于抗争新女性艺术形象;此外还出现了政治题材戏剧作品,这是受到当时的政治环境的影响:晚明时期皇帝耽于享乐,不理朝政,朝中政治争斗激烈,权臣宦官结党营私、把持朝政。而当时创作传奇的作者大多是上层著名文人,他们的出身、文化素养较高,不少人洞察世情、关心国家政治和民族前途,因此将政治题材也纳入了作品创作中。在这样的社会、艺术、政治环境下,汤显祖创作出了即褒扬至情至性的爱情又批判封建权臣制度的《紫钗记》。
创作历程
《紫钗记》取材于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最初汤显祖(1550年-1616年)根据《霍小玉传》的故事创作了他的处女作《紫箫记》,该作品创作于明代万历五年至七年(1577年—1579年)间,正是他出仕之前,数次赴京赶考落第,在这种郁闷的心情下,他在故乡临川与友人谢九紫、吴拾芝、曾粤祥等人共同写作了《紫箫记》。《紫箫记》共三十四出,故事以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但部分故事情节相对于《霍小玉传》改动较大。《紫箫记》实际并未完成,因为该作品在创作期间“是非蜂起,讹言四方”,流言认为作品中的人物杜黄裳暗讽了当时朝中当权者张居正,因此汤显祖不得不搁笔。万历十一年(1583年),汤显祖考中进士,赴南京市礼部工作,在南京较为闲暇,便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重新拿出《紫箫记》,对其进行加工、修改、润色,最终完成了该作品,并重新定名为《紫钗记》。
作品简介
情节介绍
《紫钗记》讲述了陇西县才子李益与霍王之女霍小玉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唐朝陇西诗人李益流居长安,其年过弱冠未曾婚配,便托媒人鲍四娘帮其物色适龄女子。鲍四娘正巧是霍王之女霍小玉的歌唱老师,便想为小玉和李益牵线。在她的安排下,李益和小玉在元宵节晚上的花灯之下相遇,两人都一见倾心。李益正巧捡到了小玉遗落的紫玉钗,便以此为聘礼,于第二日上门求取小玉,两人遂结为连理。
婚后不久,李益前往洛阳市参加春闱,一举中得状元,却因没有参加朝中权臣卢太尉招赘的宴会被记恨,被卢太尉举荐至玉门关外参军,与小玉一别三年。李益在边关立了功,卢太尉还想招赘他为婿,便以李益此前在边关所作的“不上望京楼”这一诗句构陷他怨怼朝廷,以此要挟他入赘,李益婉拒不从。不久李益与卢太尉应召回到长安,卢太尉软禁了李益,并派人送信给小玉说李益已经准备入赘卢家。小玉虽然悲伤欲绝,仍旧想寻到李益踪迹,并为此散尽了家财,最后将紫玉钗也变卖了。不想紫玉钗落到了卢太尉手中,他骗李益说小玉听闻李益入赘,已经卖了玉钗,另寻了夫婿,李益备受打击。李益的两位友人为帮助这一对夫妻,设宴邀请了李益,想劝他不要抛弃小玉,席间一位黄衫客将李益挟持,将他带回了小玉身边,两人误会冰释,和好如初。
章节目录
版本信息
《紫钗记》作为汤显祖的第一本完本传奇,其被关注的程度并不如后期作品《牡丹亭》《南柯梦》等,在明末时期,选录有《紫钗记》出目的戏曲选本只有《词林逸响》和《增订珊珊集》两本,两本加起来共选录了三出;在清代甚至出现了选本断档两百年的情况。
《紫钗记》全本保留了完整的曲白和关目。除了汤显祖玉茗堂原本《紫钗记 》,共有9种刊雕版、4个改编本流传于明清时期:
人物介绍
霍小玉
《紫钗记》中的霍小玉是一个“情痴”的形象,汤显祖也在《紫钗记》的题词中提到“霍小玉能作有情痴”。霍小玉是霍王之女,是身份尊贵的君主,且颇得霍王喜爱,养在深闺中,教养良好。在与李益相遇并一见倾心后,霍小玉“情痴”的性格特征就开始表露,在李益被卢太尉逼迫入赘时,霍小玉并没有因李益负心的消息而怨恨,而是选择相信他的忠贞,甚至表示即使李益有新欢,她也愿意做小;后来为了寻访李益,她散尽家财,将自己的定情信物紫玉钗都变卖了,可见其既坚韧果敢又忠于感情的性格特征。此外,霍小玉还有“仗义疏财”的心胸气度,在寻访李益的过程中,还资助了李益的两位好友,可见其也有着一种“侠女之风”。最后她勇于争取、从不放弃的精神打动了黄衫客,他帮助李、霍二人重聚并重归于好。汤显祖通过刻画霍小玉这一形象,展现出了其情至的思想,也褒奖了权贵当道的社会中至情至性至纯的爱情。
李益
《紫钗记》中李益这一角色是一个用情专一、能力出众但又有些怯懦的人物形象。他对霍小玉的感情真挚且始终不变,在最初他要鲍四娘做媒时,就说道:“你成就俺一世前程休当耍。”可见他对感情态度认真、足够重视;在驻守玉门关时,他也时时思念霍小玉,并寄书画中式屏风给她;之后在面对卢太尉威逼利诱要让他入赘时,他首先就告知自己已经婚配;在听闻霍小玉另寻夫婿的假消息后痛哭哀叹,自责辜负了她,但也并没有应下卢太尉招赘的邀请。但是他在被卢太尉软禁时,虽然和霍小玉近在咫尺,却不敢与之通信,这一软弱的性格也为人诟病。此外,李益的人物形象中还有个人能力的体现,在《春日言怀》一出中,汤显祖点明李益是相国之后,出身名门;从其中状元、在边关立军功,可以看出他能力出众。
卢太尉
卢太尉是汤显祖新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形象,原版故事《霍小玉传》中并没有。这一角色在故事中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表达出了对腐朽权臣的批判意味。卢太尉在故事中一出场,其介绍就是京城第一权贵的形象:“双手擎天势独尊, 锦袍玉带照青春。冯雪峰贵将多陪席, 鲁国诸生半在门。自家卢太尉, 长随玉, 协理朝纲。”从人物背景可以看出他代表了邪恶的封建权贵、封建制度。卢太尉在故事中是李、霍二人的主要冲突方,他一开始就用计将李益派往玉门关参军;之后又威逼利诱他入赘卢家,并将李益软禁,利用假消息欺骗李、霍夫妻二人,使他们的感情出现危机,进而满足他的私欲。最后黄衫客出手,致使卢太尉被削职查办。汤显祖用卢太尉这一形象展现出了封建权贵、封建制度的万恶和残酷。
黄衫客
黄衫客在作品中是一名身着黄色衣衫的豪客,他在作品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有着重要的作用。黄衫客第一次出现是在李益与霍小玉相遇的场合,首次出场他并未做什么,但给人印象颇深,展现出一个潇洒、不羁的豪侠人物形象。此后,他便作为一条暗线,贯穿于李、霍二人的爱情故事中,在李益想更有气势地迎娶霍小玉却囊中羞涩买不起好马时,黄衫客借了马匹给他;听闻霍小玉因李益的负心而贫病交加时,便遣人送钱给霍府置备酒席,帮里霍小玉一把;最后又在李、霍二人感情危机时,直接将李益挟持至霍小玉跟前,使夫妻二人团聚。黄衫客以一个充满正义感的豪侠的形象,成为了作品喜剧结局的决定性力量。
鲍四娘
《紫钗记》中还有一个贯穿整个故事的配角人物——鲍四娘。鲍四娘曾经是一个歌妓,从良后成为了一个自给自足、颇具豪气的女子,她周旋于不同的男性之间,替人保媒、做寄卖生意赚钱,也“挥金养客”。她在李益霍小玉的爱情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首先是为两人牵线搭桥,促成两人相遇,后为两人说和,促成一桩良缘;之后霍小玉和李益的分离,鲍四娘也是见证者,关于李益负心的消息,也是她告知霍小玉,故事情节由此发展至高潮;最后在李益与霍小玉的感情出现危机之时,鲍四娘又引来了黄衫客,使故事峰回路转,最终结局转悲为喜。鲍四娘这一形象丰富而复杂,她敢爱敢恨、风流洒脱、重情轻礼的性格,既表现了人性美,也反映了明末主清新思潮的涌动,晚明时期社会上奢靡享乐之风渐盛,随之而来的是对自然情感的倡导与追求,鲍四娘的形象正是情之力量的体现。
思想主张
批判性
《紫钗记》的故事原型《霍小玉传》是一部极具批判精神的小说,通过描绘负心的李益揭露了封建门阀制度的罪恶;《紫钗记》沿用了《霍小玉传》的大部分情节,但对李益的人物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将其描绘为一个专情而软弱的人,同时将重点冲突设置在了角色卢太尉与李、霍二人之间,批判的矛头由此转向了卢太尉这个权贵,因此揭露的是封建统治阶级借其权力便宜欺压人民的反动本质。作品中的卢太尉被刻画成了一个品质恶劣、利用政治势力作威作福的权臣,这一人物形象也是汤显祖对当时所处的明末官场中内外勾结的阉党、权臣的艺术概括,借此来揭露并批判这些邪恶势力。此外,对于《霍小玉传》中对封建门阀制度的批判,《紫钗记》也并没有完全摒弃,作品中促成并推动霍小玉悲剧性格发展、从而导致其感情受挫的矛盾就是封建门阀制度,因此作品也对此有着批判思想。
悲剧性
《紫钗记》的结局虽然是大团圆,但作品中也表现出了悲剧性。故事中李益霍小玉身份地位的悬殊给霍小玉带来的内心冲突和担忧,是悲剧性的一种体现。在她与李益新婚伊始,她便因与李益的门第差异而郁郁寡欢:“到李郎上门,镇日窗纱里眉尖半蹙”。在李益决定去应是,霍小玉一方面希望他“占定酒头筹”,另一方面又开始担忧他若是金榜题名便会另娶他人:“怕登科记注了别氏”,并在内心极度挣扎中同李益讲出“但愿你封侯游昼锦,不妨我啼乌落花初”。这种矛盾且悲观的心态,预示了整个故事的悲剧性发展。此外,李益霍小玉的爱情中所受到的来自以卢太尉为代表的邪恶力量也是推动霍小玉悲剧性格发展因素之一。卢太尉看新科状元李益既不应自己之邀,又不愿入赘,便使其驻守边关;之后又给李益加上了“怨望朝廷”之罪,用各种方法软硬天师,将其软禁;后又在李益与霍小玉之间制造误会矛盾。李霍二人的爱情在卢太尉的打压下急转为一场悲剧。虽然故事的结局圆满,但《紫钗记》悲剧性质无法被改变。
“情至”思想
汤显祖提出过“情至”这一论点,他说:“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一思想虽然最早出现在他后期的作品《牡丹亭题词》中,但在《紫钗记》中就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具体体现在霍小玉对待情感的“痴”这一性格特性中。汤显祖在《紫钗记》题词中说:“霍小玉能作有情痴。”明代戏曲理论家沈际飞也提到:“自古阅今,不必痴于小玉。”作品中霍小玉这一人物形象是一个天真、纯洁、养在深闺的少女,在和李益一见倾心并终成眷属后,其所经历的婚姻的甜蜜、离别的苦楚以及婚姻遇到挫折后愈加笃定的对爱情的忠贞,都是其“情痴”的表现,在新婚后,她担心自己“一旦色衰”,李益就会“恩移情替”,因而悲戚不已;在李益参军他独守空门时,为了得到李益的消息,她不惜出钱资助李益的朋友;在听闻李益入赘后,她散尽家财求神佛保佑夫妻团圆,甚至卖掉了她和李益的定情信物紫钗,来打听李益的下落;在得知李益将紫钗赠与了卢太尉之女时,她愤而抛撒了卖钗所得的钱财。她视爱情重过金钱、生命,即使在对爱情各种维护却无济于事时,她也痴情到底,这都是“情至”思想直白的表现。在结局中,黄衫客为霍小玉带回了李益,夫妻二人解开了误会重归于好,这也是汤显祖对“情至”的褒奖。
作品赏析
人物塑造
《紫钗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汤显祖审美创造的功力。对主人公之一李益的刻画方面,《紫钗记》颠覆了《霍小玉传》中鄙陋的纨绔子弟的形象,通过精简而巧妙的描写以及几处杜撰的情节,将其形象进行了立体化、典型化,展现出其翩翩公子的儒雅、风趣、朴实,由此为其与霍小玉之间互生爱慕及至情深的故事给出了合理且丰富的内蕴,使人们更能感受到故事中的至情思想,也体现了汤显祖以“情”胜“理”的美学思想。在故事另一主人公霍小玉的塑造上,《紫钗记》中直接改变了她的悲剧结局,摒弃了以生命为代价的复仇情节,而是着重体现其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对夫妻重聚及美好未来的向往,由此将其形象维持在性情美好、至纯至善的层面,使这一人物形象美好而完整。
结构及语言
《紫钗记》在结构安排上虽然略有些繁冗拖沓,但整体来看结构是很紧密的,作品中干净利落地剔除了《紫箫记》中一些贵胄子弟寻花问柳、与主线剧情不相干的情节,从头至尾围绕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故事这一主线剧情进行展开,有机地穿插了卢太尉、鲍四娘、黄衫客、郑六娘等角色的剧情,将众角色的个性形象谐调安排呈现,而且对这些角色的描写也服务于主线剧情的推进,如此互相牵引穿插,使故事的发展波澜迭起且张弛有度。在语言方面,《紫钗记》精妙地避免了色情词汇的使用,又描绘出了“追风挟策”的老妓女、李霍二人的云欢雨爱等人物画面,展现了汤显祖在“苛刻”的戏剧语言艺术方面的功力。
改编作品
戏剧改编
195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粤剧剧作家唐涤生将《紫钗记》改编为了粤剧剧目;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紫钗记》有三次被改编后隆重出现在戏曲舞台之上。第一次是在1982年,汤显祖逝世366周年举行大型纪念活动,《紫钗记》被江西省赣剧团改编为赣剧搬上了舞台;第二次是在2008年12月,上海昆曲团隆重推出“临川四梦”,将《紫钗记》整理改编为昆剧,并以充满青春气息的偶像版呈现在舞台上;2016年,在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上海昆剧团再次演出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对《紫钗记》进行重新编排后,搬上了舞台。
影视作品
作品评价
《紫钗记》作为汤显祖的早期作品,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明代戏曲理论家沈际飞对《紫钗记》词曲和道白的评价并不高,他说道:“《紫钗》不过诗余集句,四六致语。”
对于该作品的写作技巧,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则批评道:“一部《紫钗》都无关目,实实填词,呆呆度曲,有何波澜?有何趣味?”他认为《紫钗记》“不过诗词富丽,俗眼遂为其所瞒耳”。对此评价,他也解释道“《紫钗》笔锋未展”,是“文家生熟之故”。
明代戏曲家吕天成评价《紫钗记》:“《紫钗》仍《紫萧》者不多,然尤带靡。描写闺妇怨夫之情,备极娇苦,直堪下泪,真绝技也。”
清代学者梁廷楠认为《紫钗记》不及汤显祖其他的作品出色:“玉茗‘四梦’,《牡丹亭》最佳,《邯郸》次之,《南柯》又次之,《紫钗》则强弩之末耳。”在点评《紫钗记》的内容时,他也指出了作品的一些亮点和不足:“《紫钗记》最得手处,在观灯时即出黄衫客。下文‘剑合’自不觉唐突。而中‘借马’折避却不出,便有草蛇灰线之妙。稍可讥者,有‘门楣絮别’矣,接下‘折柳阳关’,便多重叠,且堕恶套。而‘款檄’折两史臣皆不上场,亦属草率。”
刊本对比
《紫钗记》的创作经历了两次改造,第一次是在明朝万历五年前后,汤显祖与其友人根据唐传奇《霍小玉传》进行改编,创作了《紫箫记》;第二次是在1587年,汤显祖将《紫箫记》进行删润,最终创作出了《紫钗记》。在《霍小玉传》《紫箫记》《紫钗记》三部作品中,虽然故事主线仍然是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故事,但故事情节走向、人物设置等都有了一些变化。
情节走向
唐朝蒋防所写的传奇《霍小玉传》讲的是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讲述了陇西县秀才李益长安区赶考时与歌姬霍小玉相亲并相爱,两人立下盟誓后李益前往郑县赴任主簿,不久便在祖母的干预下与出身高贵的表妹卢氏成婚,他嘱托亲友瞒着霍小玉,小玉在失去李益音信后遍寻不得,相思成疾。有黄衫客看不过去,将李益抓到霍小玉跟前,霍小玉得知李益负心后,悲愤而亡,并化作厉鬼大闹李家。汤显祖等人最初将《霍小玉传》改为《紫箫记》后,故事变成了一个平淡且杂乱的才子佳人故事,辞藻过于华丽,且失去了应有的冲突,情节散漫,后经过汤显祖删润,改为《紫钗记》。不同于《霍小玉传》,在《紫钗记》中,两人爱情受阻的因素变为社会因素,是当朝权贵势力作恶,给两人的爱情制造了重重阻碍与波折;故事的结局也发生了变化,以大团圆为结局。
人物设置
《紫钗记》故事中的几个主人公形象塑造相较于《紫箫记》《霍小玉传》有了一些变化。故事中霍小玉在最初的《霍小玉传》中是歌姬出身,容貌出色,同时颇为聪慧。她相信爱情,在李益别人不见时,无论是遍访音信、博求师巫,她都尝试过,后来病倒在床也没有放弃。最终却因为李益的背叛饮恨而终。在《紫箫记》中,霍小玉在身份、思想上更加自由,她是霍王之女,在钟情于李益后,她也有一些为自己将来做打算的动作;到了《紫钗记》中,霍小玉的形象更加完善,她虽然“情痴”,但在爱情受到强权阻挠时,她可以动用自己的财力、才智进行反抗与争取,充分突出了她面对感情时的主动性。
李益这一形象在《霍小玉传》中是一个贪恋权势、热衷功名的负心汉,在《紫箫记》中被改编成一个痴情才子;在《紫钗记》中,李益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他虽然有钟情的一面,但也有软弱的一面,在面对卢太尉的威逼利诱时,他仅停留在拒绝的层面,并未做更多的挣扎与反抗。卢太尉这一个角色在《霍小玉传》中极少被提及,只言及其家族繁盛;在《紫箫记》中,由于情节平淡,卢太尉也并无作用;但在《紫钗记》中,卢太尉成为了李益与霍小玉爱情的主要阻碍,是封建权贵的代表,这一人物形象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参考资料
..2023-08-06
..2023-08-06
..2023-08-06
..2023-08-06
..2023-08-06
..2023-08-16
..2023-08-06
汤显祖发的第一梦——《紫钗记》.中国文化研究院.2023-08-06
..2023-08-20
..2023-08-20
..2023-08-06
..2023-08-06
..2023-08-06
..2023-08-06
..2023-08-06
..2023-08-06
..2023-08-20
..2023-08-20
..2023-08-21
..2023-08-06
紫钗记 紫钗记 (1959).豆瓣电影.2023-08-06
紫钗记 紫钗记 (1977).豆瓣电影.2023-08-06
..2023-08-21
..2023-08-21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创作历程
作品简介
情节介绍
章节目录
版本信息
人物介绍
霍小玉
李益
卢太尉
黄衫客
鲍四娘
思想主张
批判性
悲剧性
“情至”思想
作品赏析
人物塑造
结构及语言
改编作品
戏剧改编
影视作品
作品评价
刊本对比
情节走向
人物设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