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军,当代著名作家,1955年5月出生于青海西宁,祖籍河南孟津,定居在青岛。1970年,杨志军应征入伍。历任《青海日报》记者、文艺部编辑,现任山东省青岛市新闻出版局《通俗文艺报》副编审。1976年,杨志军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杨志军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环湖崩溃》《海昨天退去》《大悲原》《
伏藏》《西藏的战争》《
失去男根的亚当》《隐秘春秋》《天荒》《支边人》《迎着子弹缠绵》《无人区》等,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文学奖,并以多种文字译介到国外。
杨志军曾获
中国出版政府奖,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当代》文学奖,入围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入选台湾十大畅销书排行榜等。作品多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青少年推荐的一百本优秀图书”。杨志军的长篇小说《
藏獒》荣获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图书奖。2008年,荣登“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9位。2023年8月11日,杨志军凭借作品《
雪山大地》荣获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人物经历
1955年5月,杨志军出生在
青海省。因为工作的关系,父亲古洪经常待在草原,杨志军也就成了草原的常客。而他的母亲是一位热心的医生,常有牧区的藏民跑来看病,就住在杨志军家,一住一大片。
1970年12月,不到十六岁的杨志军当了一名工程兵。这位在省委大院长大的孩子,告别跟街道上的孩子打群架、在
湟水河里夏天游泳冬天滑冰的生活,为了防止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搞突然袭击,在
榆林市县镇北台挖起了坑道、修起了堡。因表现出色,被选拔到
西安市的师部做机要员,在师部培训了半年,又被挑选到省军区司令部,在那里待了五年多。
回到青海后,杨志军经过口头考试,进入了《
青海日报》,在
海北藏族自治州和
玉树藏族自治州做记者,在草原上勤奋地奔跑着。然后赶上1977 年
恢复高考,尽管不情愿,但在父母的督促下还是考了一把,进入
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大学毕业,他又回到了《青海日报》。一开始报社把他分到了文艺部,整天坐办公室。杨志军受不了,几番要求后转到记者部去跑农牧。
他是发自内心地热爱牧民那种散淡缓慢的日子,也早已适应了那种所求不多、异常艰辛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个顶着
汉族名分的藏民,拥有一颗藏地赋予的灵魂。他其实一直没有离开过单纯而辛劳的游牧,只不过他把游牧变成了游走或流浪。这种流浪是生活的,更是精神的。
杨志军的真正意义上写作始于 1980 年代,那时他已经从报社的记者部调到了文艺部。他在那段时间发表的长篇小说《
环湖崩溃》《海昨天退去》,写了
青海湖周边胡乱开荒、破坏草原的历史,是当时西部文学的扛鼎之作。这也是最早关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藏民生存状况的作品。那个时候刚刚
改革开放,没有人谈生态,大家谈的是伤痕,是怎样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怎么样发展。
在《环湖崩溃》和《海昨天退去》引起轰动之后,杨志军基本销声匿迹了,他从报社的文艺部调到了总编室。1992 年开始,下海潮兴起,他便到北京一个朋友的公司做书商。他在北京期间,青海日报社还一直给他发着工资,报社领导还是希望他能够回去。他回去后本想调到省文联,但报社不放,把他从总编室调回到文艺部。
1994年,杨志军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一名作家。这一年,七卷本的《杨志军荒原系列》出版,其中包括《天荒》《艳龙》《圣雄》《苍茫唐古特》《
环湖崩溃》《
江河源隐秘春秋》《
失去男根的亚当》。这套书本来想叫《杨志军文集》,但在整理作品时他发现这些书都是写荒原的,就改成了荒原系列,这一改,他成了“中国荒原作家第一人”。省委宣传部为此召开了一场“杨志军暨
青海省长篇小说研讨会”,目的是推动青海省的文学创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没有西部大开发,青海的经济与文化都很落后,机会少,人才南下东去成了一个潮流,杨志军的好友纷纷离开青海,有时候他连一个可以交流思想、谈论文学的人都找不到了,他动起了离开青海的念头。他本来想去
上海市,已经联系好了单位,还在上海买了房子,但最后却辗转到了
青岛市。
1995年10月,杨志军被“
人才引进”到
青岛出版社,筹备创办《通俗文艺报》。他卖掉上海的房子,举家搬到了青岛。当时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甚至连长途电话都没有,办报纸的手段都是最原始的,只能靠杨志军的个人资源来支撑。他带着从社会上招聘的一帮年轻人干活,选题、采访、组稿、编稿、画版、校对、印刷一条龙。这种状态持续将近三年之久,他才逐渐淡出,他急切地想回归小说创作,那是他的人生低谷期。好在,他又开始写作了,《藏獒》《
伏藏》《西藏的战争》等作品相继问世。
2013年,长篇小说《
藏獒不是狗》出版,这部书讲述了藏獒悲剧后面“人”的堕落与人性的挣扎。2017年-2018年,他又先后出版了《海底隧道》和《
潮退无声》两部长篇小说,这是他写青岛的开始。2023年2月,出版长篇小说《
雪山大地》。
杨志军的作品《海昨天退去》获得1988年文汇全国文学新人奖,1995年,他的中篇小说《
环湖崩溃》获得《当代》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喜玛拉雅之谜》(合作)获得《人民文学》奖。凭借长篇小说《大悲原》获得
青海省优秀作品奖,他的《半个世纪的爱情》在
青岛市第四届文学艺术奖中获得一等奖。2023年,凭借《雪山大地》获得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主要作品
荒原小说系列
中篇小说《
驴皮记》《大湖断裂》《美丽孕妇》《永远的浪漫》《艳龙》,长篇小说《海昨天退去》《
失去男根的亚当》《隐秘春秋》《天荒》《支边人》《迎着子弹缠绵》《无人区》《无人部落》(纪实)等
藏地小说系列
中篇小说《原野藏獒》《情和欲的悲歌》,长篇小说《
环湖崩溃》《大悲原》《生命形迹》《敲响人头鼓》《骆驼》《藏獒1》《藏獒2》《
藏獒3》《伏藏》《西藏的战争》《
藏獒不是狗》等
理想主义三部曲
藏地少年系列
畅销作品
《藏獒》三部曲
杨志军的代表作《藏獒》三部曲发行百万册,在全国引发争议浪潮,关于獒性与狼性的争论持续不绝,进而催生了人需要獒文化还是狼文化的道德反省,影响深远。2005年他的代表作《藏獒1》上市即畅销,在全国书市引起轰动。首印10万册很快发完,在
青岛市,更是两个小时内卖光了第一批书后,
新华书店总店挂上了“《藏獒》正在预订”的牌子。2007年01月1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藏獒2》,2008年01月28日出版了《
藏獒3》(终结版)。《藏獒》三部曲成为中国书市的现象级图书,2008年,《藏獒》入围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委认为这部作品获得了读者和专业人士的青睐,毫无争议地入选终评。作品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雪山大地》
2023年8月11日,杨志军在2023年2月出版的《雪山大地》获得了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所有获奖作品中,杨志军创作的《雪山大地》因获得最多票数,位列首位。这部长篇小说延续杨志军所钟爱的藏地书写,全景式地展现了
藏族牧民传统社会形态和生活样貌的变迁。作品入选了
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
荣誉奖项
作品荣誉
作品评价
《最后的农民工》所书写的时代背景跨度很大,从最早罩子作为“盲流”进城谋生开始的80年代,到翠莲和齐乐年所代表的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的90年代,再到第一代农民工辛勤浇灌的种子在城市各个地方开花结果的21世纪,几乎写尽了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农民工进城的潮起又潮落与城市建设的勃兴与复归。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物质欲望与人文精神碰撞最激烈的时期,还是农民及工人群体社会身份地位深刻转换的时期。《最后的农民工》这部作品,借描绘常发财等小人物的命运走向,反映的正是大时代的浪潮翻涌。——文艺报评
《巴颜喀拉山的孩子》讲述了在
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大草原,由于气候变暖、牲畜过度采食,草原面临退化,藏民们纷纷迁居城镇。小说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一群淳朴善良的藏区牧民,生动细腻地再现了藏区原始自然的生命样貌和社会形态,将精神信仰、时代变迁、民族风情与儿童情趣融为一体,使其既散发着浓郁的地域生活气息,又呈现出对人与自然、生命与信仰、传统与现代的深思考。——青岛日报评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是著名作家杨志军
儿童文学创作的又一力作。全书描绘了
汉族男孩小海与母亲和被救助的野生动物们一道前往雪山寻找失踪的父亲,在寻找的过程中,小海一边以孩子天真的目光探寻着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神奇的自然风物;一边在与小动物相伴的过程中回忆自己和父母救助野生动物的过往。一路上,他与
藏族、
回族的孩子结为挚友,在寻找中成长。杨志军采用复调双线的叙事技巧,将渊博的动物知识、地理知识合在全书的故事章节中,设计得浑然天成、恰到好处。这部佳作弘扬了时代主题,凸显民族团结、体现家风传承。——中华读书报评
《
雪山大地》以父亲20世纪50年代深入沁多草原、调查牧民生活为主线,情节几乎贯穿了雪域高原上生产、教育、商业、医疗、环保等一系列内容,巨细靡遗地记载了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在描摹雪域高原沧桑巨变的同时,全景式展现了一部边疆地区的发展史、一部牧民生活的变迁史、一部雪域高原建设者的精神史。《雪山大地》是深具理想气质、充沛浩然之气的写作。作者沿
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立足于文学的人文立场,延续着关怀生命的文学传统。——光明日报评
人物评价
青岛科技大学文学传媒学院教授刘耀辉认为,杨志军的愉悦感,来源于文字的输出,“一如马尔克斯所说,’活着为了讲述’。对杨志军而言,写作是一种朝圣,更是
理想主义者的光芒。”
复旦大学教授、评论家
郜元宝评价杨志军是个低调有实力的作家,“作者生活积累丰沛,对神衹、人、牲畜和山川草木都一往情深。”
文艺报评价杨志军:”对于儿童文学界来说,杨志军是一位出手不凡、让人有着无限期待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