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鳄形目(
食虫类:Crocodylia)动物的统称,别名龙、
扬子鳄、猪婆龙等,是现存爬行类中进化最高等的类群之一。截至2023年,COL收录的鳄形目下分为长吻鳄科(Gavialidae)、短吻鳄科(Alligatoridae)和鳄科(Crocodylidae)3科9属,共27种鳄鱼。其分布主要在
热带及
亚热带,大多分布在非洲、大洋洲、
亚洲南部及热带美洲。鳄鱼营水陆两栖生活,多生活于淡水中,如缓流的江河、湖沼等。
鳄鱼中各种类的体型相似,但大小各不相同,有的仅长1.5米,也有的长达7米,
雄性个体通常比
雌性大。其外观分为明显的头、躯干、尾和四肢,体被大型坚甲,四肢短但健壮,趾间有蹼,尾巴长且侧扁。其属于
变温动物,卵生,喜欢静卧不动,有
冬眠或夏眠习性,个体间可以通过叫声、气味、动作交流。其为
肉食性动物,多独居,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多数鳄鱼每年只繁殖一次,交配制度为一雄多雌制。
2021年,中国特有的鳄鱼
扬子鳄,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到2023年,有23种鳄鱼被IUCN收录,7种为极危(CR)等级,1种为濒危(EN)等级,3种为易危(VU)等级。鳄鱼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因其性凶猛,攻击性强,也会对人畜造成一定危害。另外,在文化方面,
中原地区自古有关于鳄的相关记载,中国龙的原形据考参考了鳄鱼的形象。“鳄鱼的眼泪”也被用来形容伪善的人。
起源演化
三叠纪时期
鳄鱼是爬行类动物中最古老的类群之一,也是现存爬行类中进化程度最高等的类群之一。最早的鳄鱼化石发现于冈瓦纳大陆(现
南美洲)的中三叠纪
地层,而在
劳亚大陆(现
北半球大部分陆地)则在上三叠纪地层中发现,由此推断历史上最早的鳄鱼祖先应该出现于冈瓦纳大陆。
学术界普遍认为,现生的鳄鱼最早应该出现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早期,并在
侏罗纪及
白垩纪时期盛行。当时的鳄鱼被统称为
原鳄亚目(Protosuchidae),与恐龙属于近缘动物,应该起源于同一个祖先。原类鳄四肢较长,善跑,体长1米~1.5米,基本营陆地生活,但是也能够利用四肢在水中游动,只是灵活性比现代鳄鱼要差得多。
侏罗纪中期
到了侏罗纪中期,原鳄类逐渐演化成了中鳄类(Mesosuchia),明显的表现是四肢,尤其是前肢,变短。彼时中鳄类动物的种类繁多,体型有大有小,大的体长可达14米。与原鳄类另外一点较大的不同是,中鳄类大多已适应海洋生活,一度长出了尾鳍和翼肢,可完全营水生生活,只有少数种类生活在陆地上。中鳄类和
原鳄亚目都沿袭了祖先的食肉习性。
白垩纪以后
到了白垩纪早期,中鳄类演化出了真鳄类(Eusuchia),后者表现出比前者更为进步的特征,包括内鼻孔靠近头颅的后端,脊椎骨前端成凹形,后端凸出成半球形;次生颚很发达;舌根有一个特殊的皱褶和从上腭后部垂下的一层皮褶,把呼吸道与口腔分开,以致其可以更有效地适应水中生活。此后,真鳄类渐渐分化出
鼍科(Alligatoridae)和鳄科(Crocodylidae)二支,到了
新生代初期,鳄科又在原有的动物族群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分化支,即
长吻鳄科(Gavialidae)。
命名与分类
在学术界较为主流的分类体系,如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中,鳄形目的
食虫类并未明确指出确凿的命名人和命名时间,而是将“Crocodylia”作为一个被广泛接受的通识学名。在中文语境下,“鳄”或者“鳄鱼”被用于指代全部的鳄形目动物。
而对于现存鳄鱼种类的分类,学术界则存在一定的争议。大致来看,常见的分类方式大概有三种,按鳄鱼的体型大小将其分为四大类:巨大种、普通大种、一般种和小型种;根据鳄鱼生存环境分为
湾鳄、半咸水鳄、淡水鳄;按生物学分类大体上可分3个科,即
长吻鳄科(也称
恒河鳄科)、
鼍科(也称鼍科)、鳄科,此分类方式与COL一致。截至2023年,在COL的分类体系中
鳄形目的3科下分为9属、27种,还有13种
亚种。下表对鳄形目的3科作简要介绍:
形态特征
外部形态
所有鳄鱼都有相似的体型,但大小各不相同,有的仅长1.5米,也有的长达7米。
雄性鳄鱼比
雌性鳄鱼大。外形分为明显的头、躯干、尾和四肢。体被有大型坚甲;躯干部扁平,头水平保持在身体前方;眼睛在头顶上;四肢短但健壮,四肢短但健壮,趾间有蹼;还有一条肌肉发达的尾巴,长且侧扁。雄性具有单个交配器。
鳄鱼的表皮为革质,其上覆盖着由
角蛋白组成的大型非重叠鳞片和被称为鳞片的骨板。鳞片虽具有盔甲的作用,但不能提供太多的绝缘功能,因此鳄鱼无法在较冷的气候中生存。皮肤感受器主要是位于皮肤上凸起的小麻点,主要分布于头部,特别集中分布在上下颌边缘,在
鳄科和
长吻鳄科的鳄体上,它扩大分布到颈部、躯干及尾部的表皮上,其可感受水的波动,确定水中猎物的位置。
鳄鱼的两只眼睛靠得很近,以便通过双眼的视野相交,在动物面前提供更准确的位置和深度感知。眼睛是固定的球体,由三个眼睑覆盖。其中第三个眼睑,即眼膜,是透明的,可以保护眼睛免受水的伤害。它们有垂直的、像猫一样的瞳孔,瞳孔会扩大,可以使它们在黑暗中看得清楚。眼睛后部的一层毡状物大大增加了它们在夜间的视力,也让它们的眼睛在黑暗中发光。但它们在水下看不清。
生理结构
消化系统
鳄鱼的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牙齿为槽生齿,齿终生替换,新生齿在旧齿基础上长出,并且齿的更换率跟随鳄体生长率而变化,鳄体生长率变快,齿更换率就快,反之则慢。一些鳄鱼如中长吻或短吻鳄鱼咬合力较大,在摄食时能够咬住和拖曳大型动物。在舌根后部长有厚厚的肉褶,咽部上颚也有称为“腭帆”的褶皱,两者共同组成腭阀结构,为
鳄类所特有,可防止进入鳄鱼嘴里的水进入
气管,保证鳄鱼在水里能张开嘴
捕食而不影响呼吸,或者将陆地猎物拖入水中淹死,但不能进行吞咽。
呼吸系统
鳄鱼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
支气管和肺组成。鳄鱼的鼻子由鼻孔(包括外鼻孔和内鼻孔)和鼻腔组成,有呼吸和嗅觉功能。鳄鱼的嗅觉比其他
爬行纲更灵敏。外鼻孔位于鼻尖,在鳄鱼潜水时关闭。其具有完整的次生腭,内鼻孔后移,使得鼻腔和口腔完全分开。其不具有声带,发声主要依靠肺内的储气被突然压出后,通过对咽喉的腭帆与舌肉褶、鼻孔等撞击发出声音。
循环系统
鳄鱼的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淋巴系。血液循环已接近完全双循环。心脏基本分为四室,心室完全隔开,左右心室仅留有一孔相通,称为潘氏孔。
尿殖系统
鳄鱼的尿殖系统包含了它的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由一对肾和输尿管组成,无膀胱。雌性鳄鱼的生殖系统由一对卵巢和输卵管组成,雄性的生殖系统由输精管、阴茎和一对睾丸组成。其中,肾呈豆角形,位于体腔后部,左右各有一个;卵巢为长扁条形,位于脊椎两旁,同侧肾的上方,左右不对称;睾丸呈稍扁的长杆状,位于脊椎的两旁,同侧肾的上方;阴茎呈棒状,位于泄殖腔腹壁上;泄殖腔位于尾根腹面,是排便、排尿、产卵、受精或排精的公用口。
感知系统
鳄鱼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周围神经和交感神经组成。小脑发达,开始出现蚓部和小脑卷。其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器官,另外还有皮肤感受器。
鳄鱼具有听力感觉功能和空间定位感觉功能。有一个细长的敞开耳道,并通过中耳的鼓膜等器官听到声音,由内耳的膜迷路确定声音起源的
空间位置。潜水时耳盖关闭,防止水进入耳道以保护鼓膜,而此时无法听到声音。其舌部位于口腔底部下颌上,肌质,长条形。舌黏膜上分布有味蕾和舌腺,其中味蕾是味觉感受器,舌腺具有排盐功能。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鳄鱼是喜温动物,主要限于
热带及
亚热带,世界上除
扬子鳄和
美国短吻鳄分布于北亚热带外,其他所有现存鳄均分布于回归线以内。其中扬子鳄是鳄鱼的中国特有物种,分布中国
安徽省省长江以南、
皖南山系以北的丘陵地带,以及
江苏省和与皖南交界的
浙江省省一角。而大多数鳄鱼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
亚洲南部及热带美洲。例如
河口鳄属于热带及亚热带物种,原产
泰国、
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印度亦有发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沿海至
澳大利亚北部及
巴布亚新几内亚。
栖息环境
鳄鱼营水陆两栖生活,多生活于淡水中,如缓流的江河、湖沼等,但有少数鳄如
美国短吻鳄、
尼罗鳄既能生活在淡水中,又能生活在咸水中,而
湾鳄和
美洲鳄一生几乎生活于咸水中。另外,不同鳄鱼喜栖的水体特点各不相同。多数鳄鱼既生活于静水也生活于流水,但黑鳄喜栖于静水,不喜流动的水体,而
恒河鳄(印度食鱼鳄)却只在河流或溪流生活。
此外,绝大多数鳄鱼都生活于开阔的平原地带或沼泽地带,但西非鳄较为特殊,其主要生活于热带雨林中。还有湾鳄喜欢栖息于
热带及
亚热带不同的湿地,例如河口、
红树林、沼泽等地的沿海和
潮汐带,其对海水的耐受性较一般较大。
生活习性
活动特点
鳄鱼喜欢静卧不动,每日活动的时间不长。其步态与其它
爬行纲不同,是类似于哺乳动物的步态,它们脚旋转,让腿几乎在身体下方,从而使身体离开地面。鳄鱼也可以通过简单地加快步行速度来奔跑,对较小的鳄鱼,则像在弹跳,有些可能达到约每小时16公里的速度。它们也可以像蜥蜴一样移动,一次移动一只脚,肚子在地上刮擦,当受到惊吓时,它们会在从河岸上滑下时使用这种运动方式,有时也会在它们奔跑或双腿不同步时发生。
鳄鱼游泳时尾巴前后摆动。大多数时候,鳄鱼在水中缓慢游动,用腿抵住身体以减少阻力。它们也有爆发性的速度,包括像海豚一样的“尾巴行走”,头和身体则垂直地伸出水面。例如
湾鳄的成年鳄就经常在水下,只把眼鼻露出水面。
觅食行为
鳄鱼为
肉食性动物,绝大多数鳄鱼食谱较广,脊椎、无脊椎动物均食。它们一般主食为鱼类,但大型鳄鱼可能会
捕食哺乳纲,较小的种类也会捕食昆虫、
蝌蚪、
青蛙、
蜗牛、螃蟹、虾、鸟和小鱼,另外,蛇、
软体动物门、和蝙蝠等也可以食用。它们具有强壮的
下颚肌肉,可以咬住和抓住猎物,但一般不会直接在嘴里咀嚼或磨碎食物,而是整个吞下。它们不需要经常摄食,一项关于
尼罗鳄(Crocodylus niloticus)的研究表明,它们通常每年只吃大约50顿正餐。但在饥饿的时候,它们会吃任何它们能抓到的东西。
鳄鱼觅食时一般会先隐蔽起来,直到一些猎物靠近它们。它们能够以快速爆发的速度来捕捉猎物,但如果最初的攻击不成功,它们就无法保持速度继续追逐。因为极快的速度会产生大量的
DL-乳酸,鳄鱼在去除乳酸方面效率低下,使用它们必须停下进行休息。
另外,由于高达60%的食物摄入量可能会转化为脂肪并储存在鳄鱼的尾巴、背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加上鳄鱼的机会主义狩猎策略使鳄鱼能够在完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长期生存,一些大型鳄鱼可能能够在两餐之间存活长达两年。
体温调节
鳄鱼是
变温动物,只能通过寻找不同环境来调节体内温度。
温带物种会在白天晒太阳来提高体温,然后回到水里降温,在晚上进行捕猎。
鼍属生活在温带地区,在冬天空气非常寒冷的时候,除了鼻孔外,可能完全潜入水中进行
冬眠。
热带物种白天会躲在水里或泥里以躲避炎热的
太阳,有些也会有夏眠,如凯门鳄(
凯门鳄)、黑鳄、
尼罗鳄等。它们也可以通过张开嘴进行降温。进入夏眠或者冬眠的鳄鱼,虽然处于休眠状态,但也有少量的呼吸行为。另外,在
捕食后,鳄鱼也会倾向于寻求更多的热量以加速消化。
声音通信
同种鳄鱼经常通过叫声进行交流和通信。声音是通过迫使空气通过
喉咙中的喉头而发出的。幼鳄在遇到危险时会向成年鳄鱼求救,在被喂食时也会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声音(幼鳄自己发出的或成年鳄鱼发出的)也能让幼鳄聚在一起。成年鳄鱼之间也会通过发出声音进行交流。最常见的成年鳄鱼声音是一种响亮而低沉的咆哮,这种声音会重复,并且可能会被其它成年鳄鱼回应。交配时,它们会发出更柔和的“咕噜声”。受到威胁的鳄鱼可能会咆哮。成年鳄鱼还会发出咕噜声,向幼鳄发出帮助的信号,并在保护幼鳄时发出嘶嘶声。它们也通过闭着嘴并慢慢地把下巴抬离地面来进行交流。
合作行为
鳄鱼通常是独居的,但丰富的食物可能会将许多鳄鱼聚集在一起,并且在聚集时也不会争夺食物,甚至有合作行为,包括合作
捕食和合作处理猎物尸体,会通过声音、姿势等方式交流。
合作捕食时,鳄鱼群会在鱼迁徙的水道上,排成一横排或围成一个半圆,且鳄与鳄之间靠得紧密,当一条鳄离开行列时,它的位置立即被另一条鳄填上,鳄鱼头都顺着(或逆着)水流方向,拦住鱼的去路,从而趁机捕鱼,如
尼罗鳄、
凯门鳄和
密西西比鳄鱼等。 合作分尸:当有大型猎物被捕获时,它们可能会共同协助肢解,由一条鳄鱼负责翻转猎物撕肉(喻称“死亡翻滚”),其他鳄鱼负责固定住动物尸体,由此使得碎片足够小,方便摄入。
竞争行为
鳄鱼之间的战斗很少见,但有时在相同大小的个体间会出现争夺统治地位的现象。它们并排排成一排,面向相反的方向,并将头部两侧撞在一起,有时也会互相咬伤,但很少造成任何持久的伤害。
领地意识
成年鳄鱼有很强的领土意识,它们会大声地把头往水里拍,或者用嘴咬住水面,以此来标记自己的领土。优势者倾向于在水中游得更高,同一物种的其他鳄鱼通过在水中游得更低来表达它们的屈服。优势者控制着配偶,选择筑巢地点、食物、日光浴地点和生活空间。在干旱期间,鳄鱼的领地会被遗忘,因为它们会聚集到较小的剩余可居住区域,但等级制度仍然存在。在某些物种和某些地区,领地仅属于
雄性或仅在交配季节维持。
生长繁殖
性成熟
鳄鱼为卵生,繁殖能力强。它们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和体型,才能达到
性成熟。野生鳄一般性成熟较晚,而人工饲养的鳄鱼性成熟较野生鳄早些,雌鳄至少要到8龄时才能繁殖。多数鳄鱼每年只繁殖一次,但
尼罗鳄所在的
栖息地如果一年出现两个旱季,则可以进行两次繁殖。
求偶交配
鳄鱼为一雄多雌制,一条雄鳄通常会与多条雌鳄交配。但在部分种类的鳄鱼
种群中,一条雌鳄既可以只与一条雄鳄交配,也可以与多条雄鳄交配,雄鳄与雌鳄的配对比例视种类而定。在交配期,雄鳄焦躁不安,很兴奋,经常鸣叫。雄鳄的鸣叫会招引来雌鳄的呼应叫声,从而为雄鳄找到交配对象创造条件。
在交配期,鳄鱼的颌下腺和泄殖腔腺将产生大量的膏体状的分泌物,这种分泌物能散发出麝香般的浓烈气味,这种气味作为
化学信号,帮助雌雄鳄认识对方与识别对方性别,从而找到配偶。几乎每种鳄鱼都有特异的求偶方式,但共有的求偶方式是,雄鳄靠近雌鳄,相互碰下吻,擦下头,身体反向贴近游过,然后两条鳄一前一后或并列作绕圈子游冰,并发出叫声,大声地呼气,在水下吹气泡。
经过一番游戏后,两性个体开始交配,雄鳄爬到雌鳄背上,将它的躯干和尾部压到雌鳄的身体一侧,尾部继续向下钩住雌鳄尾部,使得两鳄的泄殖腔相接触。交配动作都是在水里进行的,有时雄鳄爬跨到雌鳄背上后,两条鳄缓慢沉入水下完成交配动作。
产卵孵化
在交配后产蛋前,雌鳄会先找一处离水距离适当的地方建蛋巢。成熟的雌鳄每年产卵30~70枚。交配产卵期与鳄卵孵化所要求的湿度和温度息息相关,因此由于各地出现适于卵孵化的气候时间不同,故产卵时间有所不同。它们经常在由植物材料或泥土制成的巢中产卵,但靠自然温度进行孵化。孵化温度会影响鳄卵孵化期的长短和幼鳄性别。孵化期一般为45~60天,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而一般在28~31.5℃范围内孵化出来的后代均为
雌性,在32℃后代中
雄性概率猛增到66%,在32.5~33.0℃范围内孵出的则全部为雄性。
另外,雌、雄鳄鱼均会亲自护卵、挖巢、携带和引诱幼鳄入水及保护幼鳄等。如
扬子鳄到了6月上旬会在水中交配,体内受精。到了7月初左右,雌鳄开始用
禾本科杂草、枯枝和泥土在合适的地方建筑圆形的巢穴供产卵,一般每巢产卵10~40只。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幼鳄9月初出壳。卵为灰白色,比
鸡蛋略大。
人工养殖
养殖概况
历史上,在《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正式生效前(约在1975年前后),全球几乎没有任何商业性的鳄鱼饲养场。而到1985年时,世界约有152个饲养场,共存栏161603条鳄鱼,年产鳄鱼皮14797张。至1990年上升到597个商业性及75个非商业性饲养场,总饲养量超过了110万条。其中大多数饲养种群或是从野外捕捉来的个体、或是从采集来的野生卵人工孵化的个体(称为“监禁种群”),而人工繁殖的仅有19.3万条左右。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全球鳄鱼的总饲养量已逾200万条。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鳄鱼皮总产量约40万张,其中野外合法猎得的为19万多张,监禁
种群中获得的为15万多张,人工繁殖中获得为5万多张。1993年以后,人工繁殖的比重已有大幅度的上升。中国大量商业性进口养殖外来鳄鱼物种也始于1993年。随着鳄鱼养殖业发展,几乎所有种类的鳄鱼都已人工饲养,并在饲养条件下繁殖。
养殖技术
场址选择
鳄鱼养殖环境必须满足较高的气温、有优质水源的水域和陆地、较丰富且廉价的动物饲料资源三个条件,可选择
渔业区或者靠近屠宰场的地方。
前期准备
需要注意,第一、鳄鱼池最好可形成弯曲水道,以提供更多堤岸供鳄鱼取暖,也可以容纳更多鳄鱼;第二、池中要设法让一些鱼、蛙、蟹、软体动物或水生昆虫在水中栖息繁衍;第三、由于较大的
雄性鳄鱼彼此互视时容易发生格斗,因此在池中放置一些漂浮的树干或一小块草地,可以阻挡它们格斗的机会;第四、鳄鱼场应有足够的空间种植树木,给予鳄鱼遮阴的区域,避免它们因过度暴晒而死亡。
饲喂
在食料选择方面,小型鳄鱼一般以小型的鱼虾、
泥鳅、红蚯蚓、昆虫等为食,大型鳄鱼则以杂鱼、蜗牛、鸡、鸭、猪、牛为食,也可投喂配合饲料。鳄鱼的饲料要切成小块,以不影响吞咽为宜,特别是大鱼的背鳍,很容易扎伤鳄鱼的咽喉和胃肠系统。同时应掌握鳄鱼每餐所消耗的食物,使其养成定时进食的习惯。
日常管理
通常幼鳄必须按其大小加以分类管理。从一窝蛋孵出来的小鳄,有的很活跃,有的则弱小甚至非常胆怯,有的成长迅速,有的却长得极慢,还有少数发育不全。于是大个体者优先进食,弱小者往往被排斥到角落得不到吃食,甚至被咬伤,加以分级管理就不会发生此类现象。另外在进入鳄鱼的繁殖期后,要注意选择特定规格和年龄组
种群,令其自由活动,并按照适当的性别比例进行围样。
病害防治
管理人员必领通晓各个时期鳄鱼的正常活动,诸如在什么时间爬行、游泳、睡眠、摄食,以及上岸晒太阳等等,这些活动和水温、气温、晴天、雨天的关系。不仅是在白天或夜晚,还要掌握一年之中不同季节的活动情况。管理人员应从动物排泄物的外观判定是否泻肚,根据牙齿不规整排列,以及动物的软弱跛行确诊为
营养不良。但往往很难确定鳄鱼的致病或死亡原因,即使确诊是什么疾病,也很难抓住大鳄鱼给它服药,而且有时在医治鳄鱼时会引起鳄鱼受伤,所以应以预防疾病为主。
保护情况
种群现状
截至2023年,全球约有6种鳄鱼的物种数量处于下降趋势,其中
菲律宾鳄成熟个体数量仅有约92~137只、
非洲狭吻鳄成熟个体数量约为1000~20000只、奥利诺科鳄成熟个体数量不足25万只、
暹罗鳄成熟个体数量500~1000只、
古巴鳄约有2400只、
马来鳄数量约为2500~9999只;另有12种处于稳定趋势,3种处于增长趋势,但整体物种数量依然呈现下降趋势。
致危因素
对全球鳄鱼
种群资源产生一定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人类生产生活影响、
渔业发展、气候变化等因素,具体如下:
人类生产生活
约有18种鳄鱼都会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
菲律宾鳄,在当地一些农村居民对于其
栖息地的利用是该物种的主要威胁之一。同样,对于马来鳄来说,由于其马来西亚半岛和泰国近45%(超过100万公顷)的沼泽地已被转化为各种土地用途,其生存区域逐渐减小。在
柬埔寨,大多数有
暹罗鳄生活繁殖的河流系统都是大型水电大坝的目标,其中一些水坝的建设已经开始,且已导致该物种栖息地的丧失。除此之外,人类为了掠取皮革而无限制地捕杀和盗猎,也对鳄鱼
种群起着摧毁的作用。
渔业发展
约有13种鳄鱼已经受到了全球
渔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例如,小规模的自给渔业所导致的猎物基数减少和由于渔网附带所来带的死亡,就是阻碍
非洲狭吻鳄种群数量恢复的原因之一。而对于
扬子鳄来说,人类大量的围湖造田也进一步削减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化肥及农药的广泛使用会导致水体碱化从而影响它们的食物供给。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也是鳄鱼种群的受胁因素之一,也别是对于当中的8种鳄鱼而言。科学模拟的
全新世气候模型表明,随着
地球变暖,
地平线将上升,并侵蚀沿海沼泽地和淡水生态系统。受此影响,古巴萨帕塔半岛和拉尼尔沼泽的
海平面上升可能会形成半咸水或咸水沼泽,进而可能会给
古巴鳄的生存带来不利的环境条件,影响该物种的数量。
保护级别
2021年,
扬子鳄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在《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包括
鼍科的
扬子鳄、美洲鳄、
恒河鳄、
亚马孙河鳄(黑鳄)、中美短吻鳄(
眼镜凯门鳄)等17种鳄鱼的全部或部分区域
种群被列入附录I。除被列入附录I之外的全部
鳄形目动物(鳄鱼)均被列入附录II。
截止到2023年,总共有23个鳄鱼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其中有7个物种被列为极危(CR),1个物种被列为濒危(EN),3个物种被列为易危(VU),1个物种被列为低危(LR),11个物种被列为无危(LC)。极危和易危物种名单如下:
保护措施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过去曾过度开发鳄鱼的国家,已开始重视对鳄鱼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工作,并相继制定了有关法律,通过发放猎捕证、延驯养繁殖证、经营利用证、进出口许可证等来进行有效的理管。所有列入CITES附录Ⅰ或Ⅱ的鳄鱼种类,均被禁止或严格限制其
国际贸易。
2000年,
菲律宾国家鳄鱼恢复小组成立,由科学家、政府代表和
墨尔本动物园和格拉迪斯波特动物园两家动物圈养繁殖项目的代表组成。自2001年起,菲律宾鳄鱼受到该国“野生动物法案”保护。此外,该国环境和自然资源部(DENR)的保护区和野生动物局(PAWB)都承担起保护鳄鱼和其
栖息地的责任。
2001年,中国将
扬子鳄列为“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15个重点优先拯救的物种之一。
200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鳄鱼专家小组(CSG)成立了切喙鳄专家组(TTF),这是一个由CSG成员组成的小组,负责协调CSG对
马来鳄的保护工作。
2009年,
苏格兰皇家银行在
东加里曼丹省建立了一个名为Yayasan Ulin的基金会,以促进湿地和鳄鱼的保护。
生态关系
部分种类的鳄鱼,特别是幼鳄,在
冬眠期间很容易被食肉动物的咬死。例如
扬子鳄的幼鳄,其在冬眠时,易受像褐家鼠(
家鼠属 norvegicus)、
麝鼩(Crocidura)等天敌的侵害。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部分种类的鳄鱼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扬子鳄药用人工养殖品种的鳞甲可入药,具有逐淤,消积,杀虫之功效。主治癓瘕积聚、
淋巴结结核、顽癣等。
食用价值
人工养殖的鳄鱼可以烹调成各种名贵食用佳肴。鳄鱼肉、骨及内脏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和氨基酸、
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营养价值甚至高于猪、牛、羊、鸡肉,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营养食品来源。其肉质细嫩,其味既有水生动物的鲜美,又有陆上走兽的野香,能够增补气血、滋心养肺、壮筋骨、驱湿邪。
鳄鱼掌集各种精华于一身,富含丰富的动物
胶原蛋白,有滋阳壮阳、补肾固精和护肤养颜的功效。此外,还有鳄鱼血具有消炎、清热解毒等功效。
科研价值
鳄鱼体内有一种能够优化
核酸的物质,可以使核酸更具有活性,在提高抗病能力的同时还可激活体内的触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达到清除体内垃圾废物,延长寿命的目的。鳄鱼血红蛋白中的氨基酸链构造非常奇特,这使其携氧量比其他动物多100倍,所以鳄鱼虽然是用肺呼吸的,但它们比鲸、海豚更善于在水中闭气。另外,鳄鱼免疫力很强,其常在淤泥中相互撕咬却从不发炎。因此探讨其特殊生理在人类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价值
鳄鱼全身是宝,有软黄金的美誉。其除了具有观赏价值之外,鳄鱼皮还以优良的韧性、独特的花纹而受制皮革业的青睐 ,其皮革制品作为高档消费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昂贵,广受欢迎。另外,鳄鱼的头、脚、牙、爪以及背脊,均可加工成纪念品或直接出售给旅游者。
2016年,非洲鳄鱼养殖业年增幅达22%,单是在
肯尼亚就已有21家鳄鱼养殖场,还有60家已经申办经营执照,主要养殖
尼罗鳄。其鳄鱼肉在国内提供给餐馆、高档游客酒店,每条鳄鱼肉可以赚到大约5000到7000
肯尼亚先令(330到460元人民币),可以卖鳄鱼皮,用来做鞋、手包、皮带,每张可以卖到2500肯尼亚先令(约合165元人民币),还可以进行出口,其中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加在一起占据其出口市场85%的份额。
中国养殖的鳄鱼种类包括中国特有的
扬子鳄以及从国外引进的
湾鳄、美洲鼍、
眼镜凯门鳄、尼罗鳄、
暹罗鳄等约10余种。鳄鱼养殖场实为一个集养殖、销售、饮食、 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场所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各省,以
广东省、
海南省、
福建省、安徽、湖北、
浙江省、
上海市为主。饲养的鳄鱼主要作食用以及鳄鱼加工产品供应市场,进而获得可观的利润。
主要危害
鳄鱼性凶猛,攻击性强,也有攻击人类者,对人畜造成一定危害。在
澳大利亚,湾鳄就有食人记录,甚至袭击船只,故其又称“食人鳄”。例如,2017年8月,非洲国家卢旺达由于持续干旱,迫使首都
基加利居民到鳄鱼出没的河中取水,由此造成7人死于鳄鱼的攻击,卢旺达南方省省长玛丽·罗丝·穆雷什扬夸诺也证实这一事件。还有
犹他州一家爬行动物园的饲养员在喂一只重达70公斤的鳄鱼时突然鳄鱼咬住手并拖入水中,最后在他人的协助下才得以逃脱,受了轻伤。
另外,有些物种如
扬子鳄善掘洞为巢,常常筑巢于水库堤坝处,常会造成水库泄露,带来一定危害。
相关文化
神灵崇拜
罗马历史学家普卢塔克(Plutarch)认为
埃及人崇拜鳄鱼,因为它神一般的安静、沉默,而且满是包膜的眼晴能看穿一切。凡是熟悉鳄鱼的文化群体,其成员都将它看作最原始的生灵,认为它是对水、大地和阴间有神秘统治权的动物而对其敬畏不已。在
印度,玛卡拉(Makara)即为一只半鱼半鳄的怪兽。埃及绘画中,死去的人常以鳄鱼的形象出现。
古埃及的鳄鱼城(Crocodopolis)就专门为祭奠鳄鱼繁殖之神塞庇克(Sebek)而建。
中美洲的神话传说认为鳄鱼生育了大地,有的还认为整个大地都驮负在鳄鱼背上。
图腾象征
在中国,龙的原形实为鳄,鳄伤害人畜,但又充满神秘力量,被图腾化为龙母,受到
西江地区古越人崇拜。南海海港湾、三角洲河口和大河深潭古代都是鳄的渊薮。关于南海鳄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史籍,但以
唐朝记录最多。
李纯元和十四年(819),
韩愈因谏阻拜迎佛骨被贬为
潮州市刺史。到任后问民生疾苦,听说有鳄鱼为患,于是命属官秦济用一羊一猪投入鳄鱼出没的溪水中,并作了这一篇《祭鳄鱼文》,对鳄鱼晓之以理,威之以势,限定时日,命其迁徙南海。传说数日后溪水尽涸,西徙六十里,从此潮州再无鳄鱼之患。
鳄鱼的眼泪
在西方古代传说中,鳄鱼在吞噬捕获物之前,往往先流眼泪;或者说,一面吞食,一面流泪。因此后来人们就用“流鳄鱼的眼泪”来形容一面伤害别人,一面却做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的伪善行为。据近代科学家研究,鳄鱼的眼泪实际上与感情无关,它只是一种生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