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运河畔的奔牛得名,出自神话故事。据《舆地记》载:“汉时,有金牛出山东石池,到曲河,入栅断其道,牛因骤奔,故名。”
奔牛镇是
武进区三大古镇之一,汉朝时得名,距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誉称“邑西巨镇”。奔牛老街呈“7”字形,长1.3公里,街面宽3米,分东街、中街、西街。
每年的正月十五,奔牛举办元宵灯会已经成为传统,它是原武进县65个乡镇中最多姿多彩最历史悠久的一项特色民间文艺活动。
清代时奔牛灯会已经颇为兴盛。民间百姓将元宵灯会称为“行灯”,奔牛行灯多在长长的老街上举行。元宵灯会农历初五即开始出灯,至正月十五元宵夜全部亮灯达到高潮。届时,奔牛方圆数十里地的红男绿女、童叟妇孺云集,会聚赏灯。其时的老街两侧,户户搭台以后,所有店铺张灯开放,长街绚丽炫目,蔚为壮观。灯会行灯,组织周密有序,入夜百灯争艳斗奇,绚烂多姿的花灯异彩纷呈,样式百花齐放。其小件灯为单人擎举,如渔樵耕读灯、十二生肖灯等;中、大件灯,有花担灯、戏文《
白蛇传》灯、神话小说《
西游记》系列人物灯,故事人物彩绘于灯面;高档的花灯更是制作精巧别致,如《风尘三侠》灯,按古本绣像制扎,三尺方灯凸现人物栩栩如生。《
新华日报》曾以《元宵花灯赞盛世》为题,对奔牛灯会予以专题报道。
奔牛是我国著名古镇,它的得名,据宋《
咸淳毗陵志》引《
舆地志》记载:“汉时,有金牛出山东石池,到
丹阳市(今丹阳),入栅断其道,牛因骤奔,故名。”这说明“奔牛”这一地名已有2100多年历史了。
奔牛镇是水路要冲,为漕运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1000多年前就建有堰闸,称为奔牛堰、奔牛闸。因人们怀念
金牛区,于是在镇西运河南筑台纪念,故奔牛镇又有别号“金牛”、“金牛台”、“金牛里”。
苏轼、
陆游等历朝名人都有咏叹奔牛的诗和文章。
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苏东坡过
常州市赴
杭州市任职时,见奔牛闸已废,六月无水,他的诗中曾有“东来六月井无水,卧看古堰横奔牛”的名句。
南宋诗人陆游曾撰《奔牛闸记》,发出了“苏常熟,天下足”的感叹。惜陆游所撰碑文已在1958年开浚
大运河时被毁。
奔牛镇镇在
宋朝就是
武进区四大重镇(奔牛、万岁、青城、横林)之一。明末清初,奔牛仍是武进县三大重镇(奔牛、阜通、横林)之一。奔牛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曾有许多历史遗迹。今天奔牛老街仍保留有青砖黛瓦吊脚楼,古井
古桥木牌门,是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
爱新觉罗·弘历与皇太后南巡时曾在奔牛叶家码头上岸,驻(即皇帝的车驾行列驻扎地)在奔牛叶家村营盘。当时营盘在奔牛叶家庄东,即今陈巷村委叶家村附近,营盘左绕德胜河,右环孟渎(老孟河),
大运河在其前;营盘占地约25亩,计东西长60丈,南北宽25丈。
乾隆是一位文武全才的皇帝,他自称是“十全老人”,乾隆在奔牛叶家村营盘曾令武士习射。习射是满洲八旗子弟的基本功,这次比试,武士们的基本功还相当不错,竟十有九中。乾隆在奔牛很高兴,他亲笔题诗一首:“棹河滨早,抨弦弓手调。振声皆有度,连中岂须骄。问俗来南国,诘戎重本朝。从行诸将士,慎尔勉勒劳。”奔牛士绅曾将乾隆手书勒石立于三里庵中,惜今碑已不存。
奔牛镇是
常州市的西部重镇,常州古民风在这里有许多传承。奔牛镇原有“五渎”和“八景”之说,“五渎”是指奔牛境内有五条古老的河流,另外还有“能仁古刹”、“陈氏书楼”、“高陵
乔木”、“秀水
紫竹”、“星月池”、“洗心池”和“张公钓鱼台”等八景,现大多已不存。奔牛还曾有
季子庙和金牛台。元末明初,大教育家
谢应芳曾有诗记之:“
清明节雨晴花正开,折花送客金牛台,……台后群山依大江,齐梁故里迷榛棘。”可见早在600多年前就有“齐梁故里”的说法。原奔牛中学东围墙外有“伯牙渎”,这“伯牙渎”南枕运河,北入
长江,河面宽阔,但清
光绪《武进阳湖志余》说:“此渎在清光绪年间就已经湮塞,鱼也绝迹,伯牙桥也仅有一块石板置于渎上。”这里传说曾是
春秋时
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的发生地。奔牛是樵夫
锺子期的故乡,今天仍有钟家村。值得庆幸的是,在今天的
奔牛公园内重建了一座伯牙桥,并重塑了俞伯牙、钟子期谈琴论道的铜雕,看了真令人倍感亲切。
古代
常州市有
端午节白云溪“龙舟竞渡”的习俗,古镇奔牛因紧邻运河,得天时地利之助,一千多年来也一直有划龙船比赛,且代代相沿。奔牛龙舟长二丈余,人们在船上搭彩楼,龙首龙尾旌旗招展,水手们穿号衣列船沿两侧奋力划桨,船上金鼓齐鸣,两岸掌声雷动为之助兴。在这一天,
奔牛镇还必演《
白蛇传》。奔牛元宵灯会更是闻名江南,连上海人都要赶到奔牛来观看。奔牛真是常州的一处文化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