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张爱玲的散文集《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最初发表于1943年11月的《古今》半月刊,当时正是上海市首次出现张爱玲热潮的时候。在这本散文集中,张爱玲以一个外国人观看京剧的角度,即外行人看待内行人的态度,详细介绍了多部中国传统戏剧,包括《秋海棠》《苏三起解》《红鬃烈马》《乌盆记》以及《纺棉花》等。她的描述涵盖了京剧和平剧等多个剧种,展现了她丰富的知识储备。
人物经历
张爱玲,原名张瑛,1921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官宦家庭。她的祖父是张佩纶,而祖母则是李鸿章的女儿。张爱玲在上海完成中学学业后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深造。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她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张爱玲的作品丰富多样,涵盖小说、散文、评论等多种文体形式。她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可是嫌它不够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可是嫌它不够严肃。但我只能做到这样,而且自信也并非折衷派。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
文学特色
张爱玲的散文集《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体现了她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对国民性的深刻洞察力。通过分析京剧和其他传统戏剧,她不仅描绘了戏曲本身的特点,更是在背后揭示了人性和社会现象。例如,在《红鬃烈马》中,她看到了男性社会的自私一面,尽管如此,薛平贵仍被视为正面角色;而在《乌龙院》和《纺棉花》这类剧中,她发现了隐藏在风趣背后的危险。此外,《空城计》的故事不仅是军事策略的表现,更是反映了人生的虚无和历史的荒凉。
评论鉴赏
学者王德威认为,张爱玲在《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中的评述显示出了她敏锐的观察力。她能够发现他人难以察觉的细节,比如《红鬃烈马》中展现的男性社会的自私本质,以及《乌龙院》和《纺棉花》中暗藏的危机。同时,她也指出,中国人的幽默往往是残酷的,能够在一瞬间让人忘记一切烦恼。在《空城计》中,张爱玲透过诸葛亮的形象,探讨了历史的空洞和生命的无常。
参考资料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豆瓣读书.2024-08-21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豆瓣读书.2024-08-21
大语文之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喜马拉雅.2024-08-2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文学特色
评论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