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达米亚
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
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美索不达米亚是指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地区,又被称作“两河流域”。在公元前539年美索不达米亚彻底被外族侵占之前,约有六千年的历史。
美索不达米亚被认为是多种文明的诞生地,早从公元前6500开始就诞生了一系列文化。公元前约2560年,吉尔伽美什统一了南北美索不达米亚并建立起乌鲁克第一王朝,这是美索不达米亚的第一个王朝。公元前2316年,阿卡德帝国完全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并建立了阿卡德帝国。阿卡德帝国灭亡后,美索不达米亚经历了长时间的分裂,新苏美尔时期和巴比伦时期都存在着多个并行的政权,直到公元前1235年亚述才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近两百年时间。公元前626年,新巴比伦王国王朝建立,美索不达米亚成为了近东地区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朝灭亡,美索不达米亚沦落到外族统治之下。巴比伦尼亚丧失了独立,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省。在居鲁士二世的统治期间,波斯帝国保留了巴比伦的宗教和习俗,并将巴比伦和亚述作为直接领土。直到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30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大大帝)击败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巴比伦尼亚,定都巴比伦。其后继者致力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希腊化,于公元前305年建立了希腊化城市塞琉西亚,并于公元前275年将巴比伦的全部居民迁徙到塞琉西亚。这导致美索不达米亚逐渐衰落。公元前141年或公元前129年,安息帝国的米特里达梯一世征服了该地区,公元224年至226年间,沙赫尔的击败了安息帝国。在公元224年至651年的萨珊时期,美索不达米亚变成了干涸的陆地和沼泽,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逐渐被遗忘。
美索不达米亚诞生了许多文明的成果:政治上,古美索不达米亚人认为“王权天降”,在公元前24世纪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律“乌鲁卡基那立法”;经济上,美索不达米亚的交通贸易依赖着水运,美索不达米亚商业活动繁荣,商人建立了合作组织,国家设立了专门官员管理贸易事务,农业经济主要种植谷物,包括大麦和小麦,也同样发展畜牧业;文化上,美索不达米亚最早出现楔形文字,文学方面体裁丰富,有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苏美尔文明中诞生了60进制,其他如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知识积累,美索不达米亚建筑成就高,“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还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建筑之一,服装饰品雕刻艺术丰富精美,美索不达米亚人生活仪式感强,丧葬嫁娶祭祀都有定规,美索不达米亚在古代被认为是知识的中心;军事上,公元前2371年,恩西卢加尔扎克西(Lugalzagesi)征服了征服了整个苏美尔地区,美索不达米亚人常用弓箭战斧等作为自己的武器;外交上,麦萨里姆参与了拉伽什和乌玛之间的边界争端的调解工作,这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早的外交事件,并拥有最早的外交条约的文字记载。1899年,两位德国学者罗伯特·科尔德威和瓦尔特·安德烈对美索不达米亚开始了系统的发掘和正规的记录,人们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才有了更加真实而详细地研究和了解。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美索不达米亚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包括现今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科威特等地。美索不达米亚的地理位置大致范围是东抵扎格罗斯山脉,西至叙利亚沙漠,南至波斯湾,北部为山地,经过草原和平原,最终到达南部沼泽性的两河三角洲。
地质地貌
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分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小部分位于叙利亚和土耳其的西部和北部。美索不达米亚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由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冲积而成。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杰拉布鲁斯相距最近,然后分别注入波斯湾。两河的上游主要在山岭和高原中流淌,下游则形成巨大的冲积平原三角洲,因此美索不达米亚西北部地势高,东南部地势平坦。冲积平原南起波斯湾,北至萨马拉,东抵埃兰山脚,西南达阿拉伯高原撒哈拉沙漠边缘。
水文情况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依靠的是大量的雨水和从亚美尼亚以及库尔德斯坦(Kurdistan)山脉落下的雪水,因此它们的泛滥情况不可预测。如果连续几年缺雨少雪,就意味着干旱和饥荒;反之,洪水经常会带来灾难,两河中的水冲破堤岸,泥屋和芦苇被河水卷走,庄稼、牲畜和物品被淹没,浸泡在水中。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随着亚美尼亚山脉冬季积雪的融化,在4—6月泛滥,从农作物对水的需求角度讲,这个时间对冬季作物而言太晚,对夏季作物而言又太早。所以,美索不达米亚的农业只能依靠灌溉系统。
气候环境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位于北纬30°线以北,地处干旱地带。北部和南部略有不同,南部地势低平,两河相距较近,夏天气温高达50℃,冬天的平均降雨量不足254毫米;北部河岸高起,两河相距较远,降水量稍多。
自然资源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矿产资源贫乏,建筑材料需要从周围地区进口。美索不达米亚的野生物种以牛、驴、马、羊和猪为主,在原始时代后期逐渐被驯化为家养动物。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势低平,夏季气温高、降雨量少;北部河岸高起,降水量稍多,需要面对洪水的威胁。由于长期淤积,河水又含有大量的盐分,水分蒸发后,大量的盐沉淀下来,破坏了土壤的肥力。长期的灌溉又导致地下水位增高,把盐带到了地表,地力逐年减弱。所以美索不达米亚的农作物品种十分有限,主要是耐盐碱的大麦海枣
历史沿革
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美索不达米亚还没有出现正式的城市,这一时期主要由以下几个文明组成:哈苏纳文明(Hassuna,约公元前5800—前5500年)以窝棚或帐篷为居,会制造简单的陶器和石制工具;萨马拉文明(Samarra,约公元前5600—前5000年)以砖砌房屋为居,发明了最早的灌溉农业;哈拉夫文明(Halaf,约公元前5500—前4500年)的村庄已经出现了行政管理的色彩,社会出现了社会分层,有族长和农民之分,此时已经有彩陶出现;欧贝德文明(Ubaid,约公元前5000—前3750年),这一时期出现了金属漆,发明了铜鱼叉等工具,马德胡尔遗址(Tell Madhhur)是美索不达米亚保存最完整的遗址之一。
乌鲁克时期
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幼发拉底河的支流逐渐枯败,苏美尔村民聚集在欧贝德文明时期建成的中心区中,并逐渐发展成为城市。与先前的农村经济不同,城市经济更加集中化、管理化,管理机关的地位提升并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苏美尔人的城市发展,城邦逐渐形成,城邦拥有堡垒式的防御系统和清晰的区域界线。与村庄相比,城市内不仅有农民居住和开垦耕种土地,还有大量的职业人员,如祭司、书吏、建筑师、艺术家、商人、手工业者和士兵。宗教领袖和军事领袖也存在于城市中。乌鲁克第一王朝(?-公元前2560年)时期,吉尔伽美什战胜基什王阿伽,首次统一了巴比伦尼亚。吉尔伽美什及其七位继承者均获得了“乌鲁克和基什之王”的称号。公元前2371年,乌玛出现了一位名为恩西卢加尔扎克西(Lugalzagesi)的人征服了乌鲁克,并宣称自己是乌鲁克的王。恩西卢伽尔扎吉西将乌鲁克作为自己的首都,继续征服了整个苏美尔地区。
阿卡德时期
公元前2316年,阿卡德的萨尔贡(Sargon of Akkad)出现并推翻了统治苏美尔地区24年的卢伽尔扎吉西,建立起了阿卡德帝国,萨尔贡成为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者”。萨尔贡帝国的领土范围从埃兰地延伸到叙利亚巴勒斯坦,从地中海延伸到波斯湾。萨尔贡死后,他的子孙继续开疆拓土,他的孙子纳拉姆辛(Naram-Sin ,公元前2254—前2218年在位)在统治时期在美索不达米亚周围四处征战、平定暴乱。纳拉姆辛自称为四方王(shar kibrat‘arbaim),并为自己修建神庙。但在纳拉姆辛之后,国家陷入内乱,阿卡德帝国迅速走向衰弱。古提人入侵了阿卡德并将其占为己有。
新苏美尔时期
阿卡德晚期,其下的城邦如乌玛、舒路帕克和乌鲁克等纷纷宣布独立。南部的拉伽什受到的战争影响较小,拉伽什王朝得以复兴。拉伽什第四位恩西古地亚(Gudea,约公元前2141—前2122年在位)重视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修缮神庙,重视宗教活动。这一时期拉伽什王朝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公元前2120年,乌鲁克的恩西乌图赫加尔(Utuhegal)联合其他城邦起义推翻了古提人的政权。乌图赫加尔统一了苏美尔,建立了乌鲁克第五王朝,但七年后就被乌尔的总督乌尔纳木(Ur-Nammu,约公元前2112—前2095年在位)推翻并驱逐。乌尔纳木自称“乌尔之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纳木将古提人的残部驱逐出美索不达米亚,解决了与西南埃兰的冲突。在内政上,乌尔纳木颁布了成文法典《乌尔纳木法典》。公元前2028年,伊比辛(Ibbi-Sin)继位,新苏美尔开始分裂,一些城邦开始独立;阿摩利人、埃兰人先后入侵乌尔王朝。公元前2004年,埃兰人攻入乌尔城,伊比辛被掳至埃兰,新苏美尔时期正式结束。
古巴比伦时期
巴比伦时期通常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公元前2004年)至巴比伦第一王朝结束(公元前1595年)的历史时期。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陷入分裂,南方的伊新和拉尔萨共存了两个世纪,这段时间也被称作伊新—拉尔萨时期。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酋长苏姆阿布姆(Sumu-Abum)选择了一座城市作为首都,这座城市位于幼发拉底河左岸,距离基什城以西几英里,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在苏美尔语中,这座城市被称为KA. DINGIR. RA,在阿卡德语中被称为Bāb-ilim,它们的意思相同,都是指“众神之门”。巴比伦(Babylon)是希腊语对其的译称。定都巴比伦也意味着巴比伦第一王朝的开始。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王们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公元前1890年至前1793年)征服了整个阿卡德地区。公元前1792年,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巴比伦登基。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595年,赫梯王国攻陷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时期结束,古代近东进入了“黑暗时代”。
亚述王朝时期
亚述王朝的名字源于其都城亚述。公元前1235年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Tukulti-Ninurta Ⅰ,公元前1244—前1208年在位)征服了巴比伦国王卡什提里亚什四世,将巴比伦尼亚纳入亚述版图。埃及新王国的衰亡、赫梯王国的瓦解以及阿拉米人势力的削弱为亚述的重新崛起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在公元前10世纪末,亚述帝国复兴,进入其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即新亚述时期或亚述帝国时期(公元前10世纪末至公元前612年)。这一时期亚述帝国将其领土拓展到了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等地。亚述帝国在政治、军事、文化和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成就,成为当时中东地区的重要强国。但亚述帝国没能抵御米底人和迦勒底人的围攻,公元前614年,亚述帝国的千年古都亚述城遭到攻陷。公元前612年,拥有“狮穴”之称的尼尼微城被征服。公元前605年,米底人和迦勒底人的联军攻克了亚述军队坚守的最后据点卡尔赫米什,这标志着经历了几个世纪征服与建立的大帝国走完了自己的全部历程。
新巴比伦时期
迦勒底人在侵略亚述王朝的同时还在巴比伦尼亚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迦勒底人首领纳波帕拉沙尔(Nabopalassar)在公元前626年自立为巴比伦王,并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迦勒底王国)。公元前586年,纳波帕拉沙尔之子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Ⅱ)灭亡了犹大王国,并将其国王、王公贵族以及一部分人民掳至巴比伦。巴比伦城在那时成为了近东地区经济和文化中心。尼布甲尼撒二世建立的“空中花园”也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二世攻入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城则在没有进行战斗的情况下就投降了。末代国王纳波尼德(Nabonidus)被俘,标志着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新巴比伦帝国灭亡后,美索不达米亚开始长期处于外族政权的统治下。
波斯帝国时期
公元前539年波斯居鲁士二世从巴比伦末代国王那波尼德斯手中夺取了巴比伦尼亚,从此,巴比伦尼亚丧失了独立,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省。在居鲁士二世的统治期间,波斯帝国保留了巴比伦的宗教和习俗,并将巴比伦和亚述作为直接领土。辉煌的巴比伦城成为一个新帝国的首都。公元前5世纪,波斯王薛西斯一世从埃萨吉拉运走了马尔杜克的巨大金像。然而,由于后来缺乏国王的组织和维护,巴比伦城市的寺庙、防御结构和运河逐渐失修,导致了其衰落。古老的阿卡德语逐渐被阿拉米亚语取代,楔形文字也被22个更易书写的迦南字母所代替。阿卡德语仅在神庙和学者范围内使用。直到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30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大大帝)击败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并在七年的印度河流域战役后返回巴比伦
马其顿帝国时期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占领巴比伦尼亚,定都巴比伦。然而,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巴比伦的希望也随之破灭。亚历山大大帝的将领塞琉古一世赢得继承者战争后控制了美索不达米亚,并建立了塞琉西帝国来统治该地区。塞琉西帝国及其后继者致力于希腊化,于公元前305年建立了希腊化城市塞琉西亚。公元前275年,巴比伦的全部居民迁徙到塞琉西亚,巴比伦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地位被取代。这导致巴比伦逐渐衰落。塞琉古帝国的殖民政策并没有使希腊化文明深入扎根,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仍然存在于下层社会中,两种文化在许多方面相互影响。公元前141年或公元前129年,安息帝国的米特里达梯一世征服了该地区,公元224年至226年间,埃兰沙赫尔的阿尔达希尔一世击败了安息帝国。在公元224年至651年的萨珊时期,美索不达米亚变成了干涸的陆地和沼泽,曾经辉煌的文明被沙尘所掩埋。随着伊斯兰教哈里发王国的崛起,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逐渐被遗忘。
文明成就
政治
政权结构
根据《汉谟拉比法典》的记载,美索不达米亚社会大概可以三类人:贵族、平民、奴隶。社会地位越高的人会得到社会更高的要求,地位低的人则相反。美索不达米亚的社会阶层是流通的,人的社会身份会可以发生改变,具有向上的流动性。王朝内的大部分土地属于祭祀和国王,他们控制着国内的绝大部分财富。古美索不达米亚人认为“王权天降”,在早期美索不达米亚社会,祭祀和国王可能是同一人。政权的继承上,美索不达米亚并不是严格的长子继承制,兄弟或非长子也可以继承王位。
成文法律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进入了酋邦时代,形成了一批城市或城市部落,如基什、伊新、尼普尔、舒鲁帕克、拉加什、乌鲁克、拉尔萨、乌尔和埃利都等。这些城市通过楔形文字,将口传的习惯法规范编写成成文法律和法典。目前已知的第一部成文法律是"乌鲁卡基那立法"(公元前24世纪),在此之后三百年,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推出了苏美尔社会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第一部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除了《乌尔纳姆法典》,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还有其他一些以习惯法汇编成的早期法典,如《李必特一伊什塔尔法典》《俾拉拉马法典》《X法典》和《租牛法典》等。公元前1765年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则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法典制定的巅峰,也是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济
交通贸易
美索不达米亚的交通贸易依赖着水运。两河流域的水文给美索不达米亚的水运提供了有利条件。相比水运,美索不达米亚的陆运就比较罕见,简陋的道路并不适合陆运的发展。公元前8世纪,巴比伦尼亚的商业活动繁荣,商人建立了合作组织。公元前2世纪,国家设立了专门官员管理贸易事务。
农业生产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水资源丰富,主要依靠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灌溉系统。这些河流的泛滥不像尼罗河那样有规律性,因此灌溉农业在南部地区比在北部更为发达。农业经济主要种植谷物,包括大麦和小麦。此外,还种植芝麻、海枣豆类作物(如小扁豆、豌豆和蚕豆)、洋葱、大蒜和亚麻等。芝麻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被用于生产食用油。农业工具主要由木材制作,包括耕犁、镰刀(用于收割,带有木柄和石刃)、打谷的沉重木槌以及筛粮食的器具等。
畜牧业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与农业一样重要。美索不达米亚人开始在新石器时代驯养和饲养动物,与他们发展农业的时间大致相同。美索不达米亚的畜牧业涵盖了多种动物,其中包括牛、驴、马、羊和猪等。这些动物经过长期的驯化和饲养,逐渐成为了人类用于耕种和提供食物的牲畜和家禽。
手工业
在古代,所谓的工业主要以手工业为主,远未形成现代工业大机器生产的概念。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手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冶金业和造船业上。
纺织业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行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或更早的加尔莫文化时期。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纺织品特别是毛料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在乌尔,纺织作坊就设立在权力中心的神庙中。纺织业在美索不达米亚由王室组织和推动,采用的主要原料是羊毛、棉花和亚麻,其中羊毛最为普遍。
冶金业起源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最早出现在伊朗、西西里和迪亚巴尔克地区,随后在公元前2800年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铜是当时的主要冶炼材料,青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属于奢侈品,主要用于武器、生产工具和装饰品的制作。
造船业在美索不达米亚也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汉谟拉比法典》和其他经济文献提供了巴比伦时期造船业的详细信息,包括材料供应、生产制造、订货销售、船只经营和船员雇佣等方面。
文化
语言文字
语言
古美索不达米亚以苏美尔语阿卡德语为主。苏美尔语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南部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语言。然而,苏美尔语并非美索不达米亚最古老的语言,其中许多词汇其实来自更早期的关索不达术亚语言与文化。另一主要语言是阿卡德语,它属于塞姆语系。阿卡德帝国随着塞姆人的迁徙于公元前3000年代早期来到美索不达米亚,并在后来占据了苏美尔地区。阿卡德语与苏美尔语不同,使用阳性和阴性两种性别来区分名词,并以三个字母词根作为词汇的基础,通过改变拼写表达不同的意思。阿卡德语有两种语系分支,巴比伦语和亚述语。除了苏美尔语和阿卡德语,还有其他语言存在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如胡里语。
文字
楔形文字是古代近东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系统。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乌鲁克、杰姆迭特那色和乌尔等地发现的古象形文字(公元前9880 - 公元前6880)。这些古象形字具有图画特征,用圆笔划表示,直到苏如帕克字体阶段(公元前6880),才开始使用类似楔形的直笔划取代圆笔划,逐渐简化和变形,最终发展成为亚述体楔形文字,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公元前3500年,乌鲁克文明中出现了文字,它们被镌刻在泥板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楔形文字也有一个简化的过程。组成每个符号的楔子的数目逐渐减少、符号逐渐规范化,楔形文字在简化过程中逐渐失去象形的特点,逐渐向表音符号和音节文字转变。公元前三千年,表音符号首次出现,公元前三千年中期,苏美尔文字已变成了表词—音节文字(Word-Syllale Writing)。阿卡德语是古代近东众多语言中另一种重要形式。阿卡德语是最古老的塞姆语。阿卡德语楔形文字将一部分表意符转化为较为固定的音节符,并用它们来拼写语言。阿卡德文字中大量使用了苏美尔意符和限定阿卡德词义范畴的苏美尔偏旁部首。楔形文字既使用音节符拼写语音,又使用语义符指示语义,这种混合使用的特点类似于日文中假名夹杂汉字的情况。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创立的楔形文字体系对周围地区的民族产生了影响。楔形文字最初是用来书写苏美尔语的,但逐渐地被其他民族广泛采用并应用于自己的语言中:埃兰语、胡里语、赫梯语、阿拉米语、乌加里特语、乌拉尔图语、乌拉尔图语等都曾受到楔形文字的影响。
文学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学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文学遗产之一,它包含了丰富多样的作品类型,涵盖神话、史诗、赞美诗、爱情诗、祈祷词、宗教-哲理文学、谚语和格言等,这些作品通常以泥板为载体。《吉尔伽美什史诗》是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史诗。美索不达米亚文学的神话作品描绘了丰富的宇宙观和神体系,反映了古代苏美尔人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这些神话作品通常以神话英雄和神灵的冒险故事为主线,展示了人与神之间的互动关系。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中的史诗作品也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吉尔伽美什史诗》,还有其他关于英雄的史诗,如恩美尔卡、卢伽尔班达等。爱情诗是苏美尔文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尽管数量不多,内容多涉及国王和神的爱情故事,但它们为后世的爱情诗歌奠定了基础。赞美诗和祈祷词是文学中的宗教性作品,用于歌颂和祝愿诸神。这些作品常由祭司或国王在神庙中歌唱,具有宗教仪式的特点。此外,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中还有宗教-哲理文学的作品,如《咏受难的正直人的诗》、《巴比伦的神正论》和《主人与奴隶的悲观谈话》等。最后,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中的谚语和格言是智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道德准则,反映了古代苏美尔人的智慧和生活智慧。
学校
苏美尔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学校的地方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就已经出现了学校的雏形,并且到公元前第三千纪的中期,学校已经遍及全苏美尔。这一发现基于考古学家在苏美尔重要城市舒路帕克的发掘工作中发现的泥板文书。其中一些文书是学生学习和做作业时使用的单词表,可以确定它们是用于教学的教科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学校主要面向祭司阶级,教授阅读、写作、宗教、法律、医学和占星术等课程。
宗教神话
美索不达米亚的不同时期或不同城邦信仰的神明都有不同。美索不达米亚神话的三大神是:安,意为“天空”,是天神,也是美索不达米亚神话的最高神;恩利尔(Enlil),意为“风之主人”“空气之王”,是赐福和降灾的神;宁胡尔萨格(Ninhursag),是大母神,也是生育女神,阿卡德语中,她被称为贝里特-伊里(Bêlet-ili),意为“众神女王”。美索不达米亚人会通过参加节日、占卜驱邪等方式拉近和神明的距离。
于殿利认为,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宗教特点有以下四点:第一、自然崇拜,美索不达米亚人崇拜自然元素和自然现象,将自然界的不同形式和表现化为神灵;第二、多神崇拜,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受到崇拜的神明有3300位之多;第三、功利主义,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对于神明的信仰更多的是处于恐惧和某种需求,祭祀上也表现出了功利性;第四、人神合一,美索不达米亚统治者致力于构建一种“王权神授”的说法来彰显自己的崇高地位,更有甚者会亲自为自己修建神庙。
在祭祀活动仪式方面,美索不达米亚人主要分为国家祭祀和个人祭祀两种。国家祭祀仪式由祭司主持,主要是 在献祭和重大节日中举行,个人祭祀则是民间的活动。美索不达米亚人为神明建造寺庙,祭祀活动就在神庙举行。献祭的供品主要包括食物、饮料、牲畜以及油等,而香炉则是神庙仪式中最常见的设备。祭司各司其职,不同的祭司负责不同的献祭活动和仪式,包括最高祭司、唱圣歌的祭司、主持奠酒的祭司、清扫和涂油的祭司,以及驱魔仪式和占卜仪式的祭司等。
天文历法
苏美尔人将一年分成两个季节(夏季、冬季),夏季是2-月,冬季是9-10月,新年在4-5月。苏美尔人已经懂得设置闰月。美索不达米亚的天文学源于占星术(Judicial Astrology),美索不达米亚人通过占星预测国家事务。公元前18—前17世纪,美索不达米亚人已经可以区分恒星与行星,这时的人已经辨认出了五颗行星。巴比伦人绘制了星象图,将天上的星体划分为星座,并确定了黄道带的概念。这些星座的名称至今仍在使用。此外,巴比伦人还研究了星体的运动周期。他们认识到不同行星和月球的周期,并能够利用这些周期计算出日食月全食的发生时间。他们记录了有关彗星流星彩虹、地震和台风等现象的观测结果。巴比伦人还建立了一个向宫廷汇报的天文学报告系统,这使得天文观测和预测成为一项正式的工作。这一系统在大约公元前700年左右开始出现,为巴比伦尼亚的科学研究和宫廷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苏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居民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太阴历。他们将一年划分为12个月,每个月从太阳落山、新月出现的那天傍晚开始,到下一个新月再现止,这段时间称为一个太阴月。其中,有6个月为30天,另外6个月为29天。这样一年中共有12个太阴月,总计354天,比太阳年少了约11天,导致每9年会短整整一个季节。美索不达米亚人已经了解到通过插入闰月来弥补太阳年和月相周期之间的差异。最初他们根据经验来确定是否插入闰月,有时一年插入一次闰月,有时则是两次,甚至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还出现过插入三次闰月的情况。然而,通常情况下,每三年插入一个闰月比较合适。这种方式可以使太阴历与太阳年更加接近,确保农历的季节和太阳的季节保持一致。
数学理论
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在实际生活中广泛运用数学,尤其是在商业、土地交易和法律契约等领域。在苏美尔时期,数学主要应用于土地转让和处理等算术计算。苏美尔人熟悉各种法律契约,如账单、收据、期票、单利和复利、抵押、卖货会计凭证和保证书等。他们编制了各种数学表格,如乘法表、除法表、平方表、平方根表、立方表、立方根表、倒数表和对数表等,以便进行实际的运算过程。到了古巴比伦时期,巴比伦人在代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他们能够解决一元一次、二元一次、一元二次甚至一元三次方程。此外,巴比伦人认识到圆的一些特性,并将圆周分为360等分,这种划分至今仍在使用,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对几何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巴比伦人还能计算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其与边长的比率。
医学技术
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文献是出现在苏美尔,由楔形文字泥板记录。这些文献揭示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医学思想和医学观念,与其宗教信仰密切相关。他们认为疾病来源于神或恶魔,医学的保护神是宁胡尔萨格女神、尼那祖神及其子宁基西达,而治愈疾病则要通过神的施舍。此外,他们还相信人与自然界的万物一样,死后可以再生,身体死后生命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并通过占星观念预测命运。在生理结构的认识方面,他们认为血是生命机能的输送者,肝脏是极为重要的生命所在,而利用动物的肝脏进行占卜活动。美索不达米亚的药材均由大自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质组成。仅在保存不完整的苏美尔第十五医方中,植物类就有梨、松树中国李百里香属、没药、芥、秦岭冷杉、枞脂、无花果灯草、柳树和“海树”等28种,动物类包括鳖盖子、水蛇、母牛身孕(?)的毛和蝙蝠屎4种,矿物质有河泥、原油、泥沥青、盐和girbi(硝?)瓶的沉淀物5种,加上被毁的药名,三类药物总计多达40余种。其他材料中所记载的常用药还包括藕、橄榄月桂桃金娘、鸡尾兰、大蒜、罂粟籽、海枣、香芦秆、大麦壳和阿魏属(一种伞形科植物)等多种植物,蜂蜜、牛奶、四脚蛇蝎子等动物及其产品,白矾、铜、铁和等矿物质。属于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一份医学材料还提到了一种水蛇皮,可能表明水蛇也被用作药材。
建筑工程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是一块冲积平原,缺乏石料,常见树木枣椰树也不能作为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石料也并不充足。美索不达米亚建筑者选择用芦苇代替木料,黏土烧制砖块代替石料。古美索不达米亚人将夏季的第一个月称为“砖月”。居住方面,美索不达米亚以芦苇房屋居多,人们挖出坑洞,在洞中插入芦苇堆成房屋。美索不达米亚平民还用砖头堆砌成八英尺高的房屋,这种房屋就没有窗户,用来隔绝夏季的炎热。美索不达米亚还有许多宗教建筑如神庙、塔庙。美索不达米亚的宫殿一般有两个庭院,外庭办公,内庭居住。“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还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建筑之一。
雕刻艺术
美索不达米亚工匠和手艺人以他们的技能和天赋来维持生计,他们的制作范围广泛,包括陶器、壁画、陶瓷锦砖镶嵌砖、玻璃制品、圆柱形图章、象牙雕刻和珠宝。此外,工匠和手艺人还会创作一些颂扬国王和神的雕塑作品。美索不达米亚的雕像可以分为立体雕像和浮雕,用来雕塑人物或者神明;绘画则基本以庆典、战斗、狩猎为主题。
社会
宫廷生活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宫廷生活在两个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山野狩猎活动和宫廷花园建设。随着定居农业和驯养动物的兴起,狩猎不再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逐渐演变成一种增添生活乐趣的活动。狩猎成为一项受到君王和贵族阶层青睐的运动,他们享受追逐猎物、展示自己的勇气和技巧的过程。对于王室来说,花园是可以“创造”出来的。亚述国王曾在亚述帝国内以及域外广泛搜集珍奇的动植物,并在亚述的都城修建了花园和动植物园,供国王和贵族阶层享用。
婚姻生活
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出的古巴比伦社会的婚姻、家庭和继承关系有着两个基本特征:家长制残余(宗法制)仍较明显地存在,以及相对而言,妇女享有较高的地位。在婚姻方面,男女双方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婚姻需要缔结婚约,并且非法缔结的婚姻是无效的。另一方面,婚约的缔结由双方父亲来完成,丈夫主动提出离婚时,他还要归还聘金或给予妻子一些离婚费作为补偿。在财产继承方面,丈夫可以与妻子订立特别的赠予和继承契约,妻子有享受婚内特别赠予和继承的权利,只是为保证她接受赠予的这部分财产不流失,她死后这部分遗产只能由其孩子继承,而不能留给她的兄弟们。古巴比伦的妇女在当时的社会中享有一定的独立权利和保障。
服饰着装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男性通常会穿着腰布形式的服装,用三角形织物绕身包缠,并在腰间扎紧,形成参差不齐、错落相间的层次感。里面穿着直筒紧身长衫,有时是对襟样式,敞开而不系扣。紧身长衫上可能有刺绣花饰,下摆也可能有流苏饰物。腰带则用来束紧紧身衣。女式服装与男式服装大体相似,但略微宽松些。例如,苏美尔妇女的大衣看起来像一条大围巾,一端丢在左肩后,主要部分缠过前胸,从右臂下来,再由背后向上绕过左肩,遮盖左手臂,只露出左手以方便活动。
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服装中,布料的主要原料来自亚麻和棉花,此外还有一种叫作卡乌纳凯斯(kaunakes)的羊毛衣料,它是一种在经线上用纬线结成扣环状,仿羊皮模样的布料。然而,到了古地亚时期以后,这种布料不再使用,只有在制作神像的神衣时才会使用。尽管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服装颜色通常是纺织品的原色,但人们仍然追求绚烂色彩的审美需求。他们的服装主要以红色、绿色、蓝色和紫色为主,其中绣金边的紫色外衣专供国王使用。染料通常来自蔬菜,使服装色彩更加生动活泼。最珍贵的染料来自一种水生贝壳类动物,即产自黎巴嫩和叙利亚海边的骨螺,用它制作的染料可以制成高贵的皇家紫色。古希腊人把这种染料的产地或发源地称为“Phoenix”,意为“紫色的土地”,即腓尼基。
关于发型和配饰,苏美尔男性通常留长发,从中间向两侧分梳,头发垂过肩;偶尔也有男性剃光头或剪成短发,可能是为了参加宗教仪式而特意剪发。头发上会撒上金粉。男女都佩戴金银耳环、项链和镶珍珠与宝石的手镯。国王的头饰通常是绣花镶宝石的,有时还会在头顶插一圈小羽毛。贵族的头饰也镶有珠宝。亚述时期的妇女头上会缠着薄布,在外出时必须用薄布遮住面孔。伞和扇子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当贵族外出时,伞和扇子由随从拿着。
丧葬仪式
吊唁与吊祭
当一个人去世时,会有亲属、朋友和祭司参与吊唁仪式。在吊唁过程中,亲属和朋友会摘下头饰,脱去帽子,撕碎衣服,穿上丧服,撕扯自己的头发和胡须,扑倒在地,用刀划破自己的身体,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吊祭则是指在吊唁仪式中使用牛和山羊等动物作为祭品。根据《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描述,吉尔伽美什为恩奇都吊唁了七天七夜。然而,在实际情况下,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炎热的气候条件,停尸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三天。
土葬
土葬是主要的丧葬形式。在城市中,人们会将死者埋葬在一个大的墓地中,也有可能事先选择在城外的地方进行土葬。一些富人可能会在自家房下挖一个拱状的带有小穴的墓室作为埋葬方式,而地位低下的人则可能在房子下挖一个简单的墓穴。在古代苏美尔人的习俗中,他们也习惯将死者埋葬在自家房下,而在亚述地区也有类似的习俗。
墓地与坟墓
对于王室成员来说,他们有三种选择来安葬自己的尸体。他们可以选择埋葬在王宫下,神庙下,或者城外的王室墓地。地位较低的人们最初是以裸葬的方式进行丧葬,后来开始使用布将尸体包裹起来。他们的棺材通常是泥制的,形状像槽、盒子或缸。在坟墓上方会用蒲席盖着,并围绕着正方形或椭圆形的泥砖。根据考古发现,随葬品包括各种泥制器皿、酒杯、碗等。在乌尔地区还发现了一些珠宝首饰,如项链、耳饰、胸针、手镯和脚镯等,但武器和圆筒印章等物品相对较少见。
军事
军事行动
美索不达米亚的斗争贯穿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政权交替中,公元前2371年,恩西卢加尔扎克西(Lugalzagesi)征服了乌鲁克,并将乌鲁克作为自己的首都,继续征服了整个苏美尔地区。公元前二十二世纪,阿卡德帝国走向衰弱后,古提人入侵了阿卡德并将其占为己有。公元前2028年,伊比辛(Ibbi-Sin)继位,新苏美尔开始分裂,阿摩利人、埃兰人先后入侵乌尔王朝。公元前2004年,埃兰人攻入乌尔城,伊比辛被掳至埃兰,新苏美尔时期正式结束。公元前1595年,赫梯王国攻陷巴比伦,古巴比伦时期结束。公元前605年,米底人和新巴比伦王国人的联军攻克了卡尔赫米什,亚述灭亡。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二世攻入巴比伦尼亚,国王纳波尼德(Nabonidus)被俘,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
武器装备
在整个古代近东地区,弓和箭被认为是最常见的攻击性武器。它们具有远程攻击能力,可以射程较远并提供卓越的精确度。作为防御手段,头盔和盾牌被广泛使用,提供了对抗敌人攻击的保护。除此之外,其他常见的武器包括矛,用于刺击敌人;标枪,用于投掷;带石头的钉头锤;带金属刀刃的战斧;以及匕首。在美索不达米亚,人们通常更倾向于使用带有镰刀形刀刃的剑,用于砍杀目标,而非直刃剑。这一点与其他地区使用直刃剑的偏好不同。弹弓也是一种常见的武器,其射程可以达到超过三百英尺,具有较远的有效射程。还有一种高效的开挖工具,常用于挖通战壕通道或攻击敌人城墙和护城河
外交
麦萨里姆自称为“基什之王”,他在乌鲁克统治时期之后出现,并与拉伽什城市有密切关系。他修建了宁吉尔苏(Ningirsu)神的神庙,这表明他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约公元前2600年左右,麦萨里姆参与了拉伽什和乌玛之间的边界争端的调解工作。他为两个城邦树立了界碑,并让双方承诺共同遵守。这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早的外交事件,并成为最早的外交条约或文件的文字记载。
美索不达米亚的外交政策随着历史的而变化,历代君王经常采用资源赠送或者联姻联盟的方式来维持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得益于语言文字和商业的发展,巴比伦尼亚的商人拥有掌握国际商贸语言和外交语言的便利条件,所以经常受本国君王的委托出入外国的宫廷,充当使者或对外使节,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对外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代表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传递信息,还代表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向外国城市和宫廷呈送礼物。
文明影响
政治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法律发达,《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美索不达米亚先于古希腊产生了城邦和王权的观念,早在公元前3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就建立了国家并进行相关的政治活动,这一政治体制后来也传入了古希腊并成为了西方城邦制度的起源。在两河地区,法律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法律具有最高的法理效力,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尊重、服从和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和尊严。法律与宗教道德在两河地区被严格区分对待。宗教意识认为人与神相比是低下的,人们深陷于邪恶之中,认为犯罪是必然的,而法律并不以宗教罪孽意识为出发点宽容罪犯。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逐渐分立,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法院体系,虽然最高法官是国王,但司法权逐渐摆脱了地方世袭贵族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法律的切实执行,强化了人们的法制观念,确立了法律和司法机关的神圣性。
经济
美索不达米亚的经济生活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资源,甚至导致了劳动分工的出现。经济进步推动了手工业发展。这种职业分工和专业化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的复杂性。美索不达米亚的经济发展还推动了贸易和商业的繁荣。货币的出现和使用促进了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的形成,不仅在内部促进了资源的分配和交流,也与外部地区进行贸易,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和文化的交流。经济的繁荣也为艺术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支持。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的相对稳定,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和资源来从事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
文化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是多种文明的诞生地,苏美尔文明巴比伦尼亚文明、亚述文明皆发源于此。美索不达米亚诞生了楔形文字和文学著作。美索不达米亚在科技上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苏美尔文明中诞生了60进制,其他如天文学、医学、动物学、植物学、语言学等方面,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知识积累。美索不达米亚在古代被认为是知识的中心,据信米利都的泰勒斯(约公元前585年,被称为“第一位哲学家”)曾在那里学习。巴比伦人相信水是“第一原则”,万物由此而生,而泰勒斯正是以这个观点而闻名,因此他有可能在该地区学习。
考古发现
历史遗迹
1899年,两位德国学者罗伯特·科尔德威和瓦尔特·安德烈对美索不达米亚开始了系统的发掘和正规的记录,人们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才有了更加真实而详细地研究和了解。
乌鲁克:乌鲁克(今名瓦尔卡)是美索不达米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化特征的地方之一。今有安努庙区、埃安纳塔庙区、欧尔盖土丘等遗址区。乌鲁克遗址已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候选名单。
乌尔:乌尔位于幼发拉底河西岸,约有5000年历史。乌尔是乌尔第三王朝的首都。乌尔留下了许多神庙和宫殿的遗迹,其中乌尔城(穆盖伊尔丘)最为著名。
巴比伦城:巴比伦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后的余晖,巴比伦城的遗迹位于今伊拉克巴格达以南约90千米处。巴比伦代表着新巴比伦王国时代创造力的巅峰。巴比伦城在2019年入选世界文明遗产。此外,“空中花园”的真实性依旧在人们的证实中。
出土文物
圆筒印章
美索不达米亚的圆筒印章是该地区文明中与众不同的艺术品之一。这些印章可以被视为微型的雕刻艺术,尺寸通常只有1到1.5英寸长。圆筒印章在公元前3300年至前2300年之间盛行,它们不仅提供了关于古代遗址和地层的时间信息,印章上面的铭文记载了当时统治者的姓名,帮助考古学家推测出铭文和印章的时代。圆筒印章通常由石质或黏土制成,其中一侧刻有图案和符号。这些图案和符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神话、宗教、农业和日常生活。圆筒印章还被广泛用于行政和商业事务,例如作为封印、标记物品所有权或作为交易的凭证。
泥板
泥板作为古美索不达米亚的书写工具之一,因为经过了烧制或是暴晒变得可以长久保存。泥板一般用来纪录法律文书、书信或管理文书等,泥板的大小形状因文种内容改变。《汉谟拉比法典》就是记录在泥板上得以较为完整的流传下来。
浮雕
浮雕艺术几乎同美索不达米亚本身一样古老,浮雕经常被用来纪录战争狩猎、歌颂君王、祭祀神明。现存的美素不达米亚浮雕都离不开这几个主题。
其他
美索不达米亚还保留了如陶器、金器、珠宝首饰等文物,这些文物展现了古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样貌,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掘提供了实物依据。
王朝王表
年代表
王表
重要争议
关于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还是美索不达米亚,学界有着不同看法。哥伦比亚大学古代近东史教授马克•范•德•米罗普把西方城市的起源看做古希腊现象,并用古希腊城邦的“范式”来定义成邦,由此得出了古代近东不存在“民主制”和“私人企业”,更不存在所谓“城市”。法国学者让·波特罗则认为西方文化发端于美素不达米亚,古希罗的文化法典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存在着很深的渊源。让·波特罗在《美索不达米亚:文字、理性和诸神》一书中将美索不达米亚称为西方的诞生。美国学者菲利普·拉尔夫在其《世界文明史》中称随着楔形文字的发明,西方文明开始了。
研究书目
影视纪录
参考资料
Mesopotamia.World History.2023-10-07
巴比伦.unesco.2023-09-19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豆瓣读书.2023-09-19
巴比伦与亚述文明.豆瓣读书.2023-09-19
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豆瓣读书.2023-09-19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城市.豆瓣读书.2023-09-19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诸帝国.豆瓣读书.2023-09-19
美索不达米亚考古.豆瓣读书.2023-09-19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社会生活.豆瓣读书.2023-09-19
探宝者: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豆瓣电影.2023-09-19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
水文情况
气候环境
自然资源
历史沿革
石器时代
乌鲁克时期
阿卡德时期
新苏美尔时期
古巴比伦时期
亚述王朝时期
新巴比伦时期
波斯帝国时期
马其顿帝国时期
文明成就
政治
政权结构
成文法律
经济
交通贸易
农业生产
手工业
文化
语言文字
语言
文字
文学
学校
宗教神话
天文历法
数学理论
医学技术
建筑工程
雕刻艺术
社会
宫廷生活
婚姻生活
服饰着装
丧葬仪式
吊唁与吊祭
土葬
墓地与坟墓
军事
军事行动
武器装备
外交
文明影响
政治
经济
文化
考古发现
历史遗迹
出土文物
圆筒印章
泥板
浮雕
其他
王朝王表
年代表
王表
重要争议
研究书目
影视纪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