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惠康(1904~1979),1904年出生无锡,1927年毕业于
同济大学医科,创办肺病疗养院和虹桥疗养院,德国
汉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出版《中国历代名画大观》,提出“展我先民遗迹,发扬民族精神”的口号。
人物简介
1949年,丁惠康赴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展览会”后,即将所藏
高山族文物和书籍500余种捐赠中央民族学院。同时将
西周公国青铜大鼎、唐二色釉大壶捐赠国家博物馆。11月,又收购
常熟市瞿氏“铁琴铜剑楼”所藏文物(包括宋元孤本等)和古籍1 100余种,并全部捐赠
中国国家图书馆;他珍藏的宋
马远《雪屣观梅图》、明仇英《
剑阁图》等精品佳作则为
上海博物馆所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文化部分别授予褒奖状。
人物生平
丁惠康,1904年出生无锡,自幼受父亲的影响,中学毕业后,一心攻读医学,1927年毕业于
同济大学医科,在学习期间连获八次奖学金,并在1925年开始担任《中西医学报》主编,1926年担任《德华医学杂志》主编和《早报医学大纲》主编,1935年底,德国
汉堡大学授于医学士博士学位。
1935年2月,丁惠康出访德,奥,
瑞士三国,参观了各国著名医学院校,医院,研究院,疗养院等一百余所,并调查各国的劳保和公费预防等先进制度,为我国医疗事业和防痨工作引进了有益的科学经验,并将全世界有关肺结核的治疗等重要发现和最新措施,写成《各国实验疗肺学》和《世界各国肺结核统计》两书,当时对肺结核尚无特效疗法,他的著作起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1936年初,丁惠康回国,在上海医学院欢迎会上公开提出“要做好我国防痨工作”,首先应建立公医及普及劳保,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以后他放弃了对虹桥疗养院的全部诊务(每日有数百元诊费收入),集中精力,一心扑在防痨事业上。同时兼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和《时事医学周刊》主编,在《周刊》论中公开提出医学应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口号,因此遭到反动派的迫害,杂志出版到第十期被迫停刊。
虹桥疗养院与《申报》联合发动起“X光集团检查”,供全市医生作论断参考依据。疗养院又对全市居民发动起体格检查和
梅毒康瓦氏反应等,便于实行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措施,控制病情。正是这三早原则救了笔者的小命,所以本人对丁惠康医生也就感到亲切了。
1939,丁惠康发起“
上海市第一届防痨运动”,凡经检查发现有病灶的,即行免费摄片。这次防痨运动摄片一千多人。
1940年,丁惠康又联合全市公私立二十家医院,包括红十字会医院,共同发起上海市第二届防痨运动,得到《
申报》《
新闻报》《
大美晚报》等报社支持,仅丁惠康主编《第二届防痨运动特刊》,就刊出六次多,每次广告费全由各大工厂热心捐助。此外,还印赠防痨标语十万张,编印专集分赠各界,并在各电影院用幻灯片宣传,公布二十家医院地址,动员全市人民参加免费检查。全市几十位专家,在电台轮流广播,造成浩大声势。在为期十五天的第二届防痨运动中,免费X光检查的达八千余人次。还指定全市各大药店根据防痨运动处方,半价发售鱼肝油等药品。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汪伪政府令全市医师向南京傀儡政府领取医生证书,丁惠康严正拒绝,新虹桥疗养院改由夏其昌,郑定竹为正副院长。
一九四三年,
汪精卫女儿忽患神经病,派飞机邀请
粟宗华医师前往南京,随后,汪女来沪住进淮海虹桥疗养院,
陈璧君以伪主席夫人身份,每天下午来院视其女,丁惠康拒不一见。不久,护士长桑美元对丁惠康说,陈璧君带来两皮箱储备券,以捐赠医院,现放在他女儿病床下,要又接受,丁惠康嘱桑美元拒收。陈璧君又派一个汤院长邀请丁惠康担任伪卫生部长,也被丁惠康拒绝。丁惠康一拒领证,二拒捐款,三拒当汉奸大官,因而有三拒汪伪之称。
西安事变前夕,1936年春,
张学良住进美国人在上海办的力生疗养院,每月费4万元。同年夏天
杨虎城偕夫人住进虹桥疗养院,每月只收费485元,中外医院收费差距达百与一之比,实际上是虹桥疗养院对杨将军的优待。同年秋,
杜重远从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狱中释放出来,丁惠康和他素昧生平,但同情他的遭遇,钦佩他的高贵品德,便冒着风险请他住进虹桥疗养院,一切免费优待,把杜当作良师益友。
宋庆龄创办的
中国福利会最早成立于
香港特别行政区,到
解放战争后期,为迎接黎明到来,丁惠康帮助宋将中国福利会会址迁至淮海虹桥疗养院的香雪园。该园原为丁的老友
周瘦鹃主办的盆景花圃,有一所高大的茅屋,旁有荷花池等,颇有花木之胜,宋会长每天前来办公,丁从此得以时聆教益,在她的影响下,丁惠康更加同情革命,拥护革命。
1949年1月,民主人士张澜、
罗隆基上了
中国国民党特务黑名单,丁惠康把他们安排到医院免费住院,这时张治中,邵力子和谈代表也常赴虹桥疗养院看望张澜,罗隆基,交换意见。在特务监视下,丁惠康依然给他们治疗。
丁惠康的收藏除了从他父亲那里得到几件东西,大部分是自己出资购进的。1939年春,他联合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
刘海粟其他收藏家,在上海孤岛发起
中原地区历代书画展,出版〈〈中国历代名画大观〉〉专集,提出展我先民遗迹,发扬民族精神的口号,宣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提倡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展览会盛况空前,门票收全部捐献上海医师公会,成立救护小组,开赴前线。
丁惠康并发起个人
摄影展览故宫影展,展品一律放大至二十四寸,以此作为对华北沦陷二周年的纪念,激发民众收复故土的决心。还起
吴昌硕遗作展览会,刊印〈〈翁遗墨〉〉一书。
丁惠康收藏的古代陶瓷曾印有一部非常典雅的目录,书名《华瓷》,所著录名贵古瓷有晋越窑大角,黑釉鸡首壶,
唐朝越窑刻花壶,黑钧彩双耳罐,钧窑黑斑天蓝大坛,黑钧蓝彩壶,蓝彩银釉坛,唐三彩刻花盘,唐三彩天鸡壶,宋代钧窑天蓝紫霞大钵,钧窑天蓝洗,钧窑三足炉,定窑暗雕荷花大碗,官窑
菱花碟,哥窑菱花碟,北龙泉刻花八角碟,天目釉飞凤盘,磁州窑飞凤图坛,磁州窑黑白花坛,元代内府黑釉大坛,龙泉窑划花盖坛以及明代
洪武,
宣德,
成化,
正德,嘉靖,
隆庆,万历,
天启,
崇祯及明建窑,法华窑的瓷器。清代瓷器中,有
康熙帝,
雍正,
乾隆时代所谓新三代的珍瓷。该书共著录珍瓷九十件,由
叶恭绰作序,又自序一篇,阐述中国陶瓷的历史发展,沿革,并说明自己收藏的目的,是有感于文物大量外流,“鼎革以来,海禁大开,国内文物菁华,辄输海外,而此不求,更复
何求!”除了藏瓷,他亦热心古画及历代其他文物的收集,解放前有一次曾卖掉四十幢里弄房屋,花血本用以收购古画。
抗日战争胜利,丁惠康原欲复兴虹桥疗养院,但由于国共和谈破裂,内战重起,在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不得不放弃原计划,待光明。
1947年2月,丁惠康和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
颜福庆同船赴美作医事访问,参观了纽约克菲勒医学中心,
洛杉矶市医院和不少博物馆,美术馆,使他触目惊心的是,仅
波士顿美术馆就收藏我国宋代名画四百余幅之多,超出我国保存宋画的总和,美国
私人博物馆收藏的
康熙帝黑地三彩此时公开展览,国内没有一件能与之比拟,珍贵文物被大量盗卖出国,因此丁惠康在痛心之余,尽量收集,等将来献给祖国,还于人民。
1948年春,丁惠康在南昌路法文协会(今科学会堂)举办
高山族文化展览会,由
蔡元培夫人周俊持剪彩,在当年的报纸上有过详细报道,前往参观的人甚多。
1949年10月,丁惠康应北京
清华大学邀请,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展览会,会后即将高山族文物和书籍五百余种捐献给国家,现存中央民族学院。同时,他在北京琉璃厂发现
托忒克·端方旧藏的
西周青铜大鼎一座,为稀世之珍,当即购置捐献给国家。不久,张澜从《
人民日报》上得知消息,便写了一首《献鼎诗》赠予丁惠康:“独建虹桥供疗养,更持周鼎赠清华。人群伤病中心恻,古物陈观众口夸。”
11月,丁惠康得知政府因收购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著名文物而超出预算,便慷慨解囊,帮助国家完成购置重点文物的任务,这其中包括
秦汉以来历代著名名墨,以及宋元孤本书籍一千一百余种,全部捐献给人民,现存
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故宫博物馆缺少出土文物,丁惠康托墨林运去其全部出土文物,现列为国宝的
唐朝二色釉大壶,便是当年北运的文物之一。以诗书画金石为世人所重的
朱复戡先生(泰山市政协委员)曾赠诗赞云:“欣看
故宫百磁录,君有三窑列宝藏。”
同年,宋庆龄聘请了丁惠康为
中国福利会顾问,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因丁惠康捐献
高山族文物向他颁发奖状。丁惠康收藏的台湾高山族文物甚为丰富,武器类有火药筒,
弓箭,盾,枪,佩刀和匕首,还有高山族的贝货及劳动工具各种生活用具,如陶器,器,藤器,梳,枕,盘,杯等,艺术品则有人象,祈祷用器,祭器,屏风,柱板,此外还有高山族的服饰,包括具衣,长衣,皮衣,头饰,耳饰,腰饰及脚饰等。<
丁惠康所捐赠的台湾高山族文物,曾先后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展览,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观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也颁予奖状,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聘丁为顾问。1952年他任
同德医学院教授。1956年2月,虹桥疗养院响应全市医院改私为公的号召,第一家向市卫生局呈送捐献书。
1956年8月,丁惠康参加在京召开的“中华医学全国第十届代表大会”,向傅连璋会长呈交关于虹桥疗养院以前的第一手材料《萤火虫》六十大张,包括我国第一个职工治疗机构中国保健社的宣言。傅会长亲笔复信说虹材能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做出各项医学和群众结合的运动,给丁予高度的评价。
丁惠康受聘为
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丁惠康怀着极其兴奋喜悦心情,看到他的旧藏的旷世珍品——宋·马远《雪屐观梅图》大轴和明·
仇英巨制《
剑阁图》丈二尺大轴走进上海博物馆。
他了却他最后心愿,于1979年8月20日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