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
中国历史学家顾诚的代表作之一
《南明史》由中国历史学家顾诚所著,是一部史料扎实,内容丰富的历史学著作,于1996年完稿,1997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首次出版,后来光明日报出版社和北京日报出版社又再次出版。
《南明史》全篇77万字,论述了在从甲申三月十九日(1644年)北京被大顺军攻克、崇祯王朝朝廷的覆亡之后的各个地区反清复明活动,直到到康熙三年(1664年)东抗清基地倾覆的抗清斗争的历史结束。该书共分为三十二个章节,基本上以大顺军余部、大西军余部、“海寇”郑成功等民众抗清斗争为主线,再穿插叙述在南方建立的几个明朝政权的争立、覆亡和全国各个地区民众的小规模抗清活动。
顾诚考据和征引了大量的史籍,理清了南明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呈现南明史的整个脉络的同时,又加入了对于相关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各方势力成败的原因分析,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推动了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对南明史的了解和研究。
创作背景
学术发展
新中国的南明史研究,以改革开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由于抵抗异族侵略的政治环境消失和其他原因使得相关研究处于低潮时期,成果较少,研究主题集中在农民军和郑成功的抗清上面; 后一阶段由于学术环境宽松,出现了大量的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既产生了南炳文顾诚等人所写的《南明史》,也产生了青年学子多方探索南明史的新成果。而顾诚对“南明史”概念的重新界定,成为了新中国南明史研究的主旋律。
作者背景
顾诚(1934-2003)是我国著名的明清史学家,生前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从教40余年,曾任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他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于195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后便一直在进行历史学的研究并从事相关工作,1961年暑假前被通知留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并进入时任历史系主任的白寿彝成立的研究中国史学史小组。在小组里面,顾诚被分配了探讨明代史学的任务,之后再研究谈迁国榷,但工作开始不久便离开。留在史学史组的一年里,他研读了大量的明史的书籍,培养了他对明清史的爱好。1977年,他正式留在历史系古代史教研室工作。1984年明末农民战争史出版后只写到大顺军和大西军的覆亡,故将余下的部分放在了“姊妹篇”《南明史》中论述。
成书过程
顾诚自1982年写完明末农民战争史后,就开始了南明史的撰作,写了一半, 由于兴趣转移到卫所研究,故暂时停辍,直到1986年以后,才重拾旧稿,于1990 年以前写完了《南明史》初稿。经过反复增删修改后在1996年正式完稿,终于于1997年交付出版。该书一经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影响,并先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和北京日报出版社三个出版社进行再版和重版。
主要内容
该书重新将断定了南明史的时间界限,论述了从1644年大顺军攻占北京市以及随后的清军入关直到康熙三年(1664年)夔东抗清基地倾覆的抗清斗争的历史。该书基本以大顺军余部、 大西军余部、 郑成功队伍等民众的抗清斗争为主线,而不是以南明几个朱家朝廷的兴衰为中心。作者在该书中剖析了南明史的整个过程中出现的各个重大问题,指出了譬如四个政权(弘光隆武南明鲁监国元年印永历)、大顺军、大西军和郑成功队伍等相关历史人物在反清复明活动中所作出的决策、行动以及他们身上的优缺点。譬如对之前备受好评的史可法何腾蛟等人物进行了批驳,而对学界关注度相对较小的张煌言李定国等人则做出了赞赏的评价。同时他也对在以往学界中不被重视的北方抗清活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内容结构
南明不断更迭的政权
明朝灭亡之后,为了反清复明,全国各地不断地组建军队进行斗争,在此期间,南方的明朝的残余势力组建了许多政权,该书则主要介绍了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永历政权的小朝廷抗清的活动和覆亡过程。作者剖析了这几个小朝廷在不同时期组建起来的历史背景、斗争过程中的决策的原因以及是否能够决定作战成功和这几个反清复明的政权全部都覆灭的原因。该书不仅将各个政权的整体斗争活动向读者展现,还具体地描写了南明史上各个阶段出现的著名抗清人士,将这些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所作所为结合史籍展现并一一作了评价。
大顺军、大西军抗清历程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在明朝末年就掀起了阵阵风波,直至明朝覆亡,李自成等人组建的以农民军为主体的大顺军一直活跃在南明这一段历史时期,甚至在李自成遇害之后,大顺军的残余部分所组成的残余还自发的形成了大西军,继续着反清复明的活动。该书讲述了以李自成等人领导的大顺军以及由张献忠等人领导的大西军在各个阶段的抗清活动,深度地剖析了掌握着实权的领导人在军事决策中进步和错误,揭示了以大顺军、大西军为首的农民军也未能抗清成功的原因。
郑成功等的斗争
该书还介绍了郑成功在东南沿海的抗清活动,以及他与永历政权的关系。郑成功作为受到后世歌颂的民族英雄在本书中也占据了不小的比例。他的父亲郑芝龙在清军进入福建省后便直接投降并归顺清朝,后还帮助清朝政府联系郑成功并对其进行招降,正因为这样矛盾的身世背景和他在东南沿海抗清活动中的表现让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历史人物。但在他和郑氏集团等人的领导之下的抗清活动在初期取得了对反清复明活动的积极性的影响,但他们仍因为内部矛盾与当时主要的明政权(永历政权)产生的隔阂也是明朝势力失败等重要原因。郑成功等人带领的军队被清军打败退出福建一带后选择收复台湾省的重举依然受到作者的肯定。
清统治区内的反清复明活动
虽然明朝残余势力和主要的明朝政权大多集中在南方,但在当时集中于北方的清统治区里的抗清活动也是风起云涌,对反清复明具有重要意义。集中在北方的反清势力大多是由独立的地方农民自发地进行,难敌清军压倒性的打击,所以均以失败告终。
学术思想
无信不征
作者对南明史相关的很多材料进行考证、鉴别。在该书中,直接引用的地方志达 237部,从东北地区西北到东南、西南,县志、府 志、州志、省志应有尽有,而实际阅读的史料可能更多。顾先生在该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现代著作,并对其出处一一说明,甚至一些学者未发表过的论文底稿也网罗进来。作者“竭泽而渔”地搜集史料,使该书的多有历史事实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除此之外,顾诚认为:“南明史中确实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作深入研究,凭借个人绵薄之力想查个水落石出,可谓不自量。”所以,该书中许多无从考证的历史事件,作者都一一进行了说明。这种严谨治学、认真负责的态度,有助于学者们在阅读的时候考订和厘清史料。
力求创新
针对民国时南明史主流专家朱希祖柳亚子钱海岳等人提出的以南明弘光隆武永历政权相续相承为主线的 “南明”史概念,该书重新对南明史的时间范围进行了界定,认为南明史应该是从大顺军攻克北京市以及随之而来的清兵进入山海关区问鼎中原以来一直到康熙三年(1664) 夔东抗清基地覆灭的各地反清运动的历史。其次,作者在对相关历史人物的评价上面做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评价。例如对于李自成的评价,以往学界普遍认为是因为其进入京城后渐生腐败而导致了大顺军的失败,而作者在该书中提出是因为李自成在战略上面的短视和未调节好与地方官绅的矛盾才导致了大顺军的失败的新观点。作者还在全书中融入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认识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批驳了以往受封建史观影响的一批学者。
史论结合
顾诚在该书中坚持史论结合。一方面追求史实,以成学术;另一方面论述精当,以读者。在撰写该书时能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他在论述具体的历史事件时既将相对应的史料原文引用在文后,也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他个人对于事件中涉及的各方势力和主要人物进行评价,不仅让历史学者能够深入考据史实,又保留给大众一定的可读性。
学界评价
“只有顾诚教授《南明史》对南明史全过程和具体问题做了精深的分析、研究。也就是说,只有顾诚教授一人真正前后贯通地、比较透彻地掌握南明史。”——何龄修
“在坚实的史料基础 上,《南明史》的史识史论都有鲜明特色……像这样对传统历史学、改革前史学与当前流行史学范式都实现了超越的著作,应当说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南明史》本身便可能预示着一种新的史学研究范式的出现,这种意义显然已经超出南明史研究的范围。”——秦晖
顾诚用自己 的《南明史》证明,社会科学中的真理(真实),哪怕是很小的真理,也同自然科学中的真理一样, 绝不是一块铸好的硬币,拿过来就能用,同样需要寻找者付出巨大的代价,需要时间、精力和才智的慷慨投入,需要长时间与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进行抗衡的勇气。那些靠一知半解、东拼西凑、 媚俗媚上、投机取巧等小聪明、小伎俩拼凑学问的人,是永远同真理无缘的。”——郭小凌
局限性
尽管作者在撰写该书时采用了严谨的历史学研究方法,但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一些史料的解读可能存在主观倾向,不够全面客观。由于作者的生活年代和学术研究方向的限制 ,这部《南明史》夸大了农民军和农民政权的作用。该书还存在着明显的重政治、军事,轻经济、文化的研究偏向。南明各个政权与清军持续作战二十年 ,如果内部没有一个持续运转的经济体系的支撑是不可能做到的。关于南明政权控制地区的社会生产 、赋役制度 、经济贸易等情况在该书中都没有涉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书的研究范围。作者撰写时主要采用的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观,虽然这对于揭示历史规律、剖析历史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限制了历史研究的多维性。
出版历史
参考资料
获评奖项
参考资料
南明史.共产党网.2023-10-17
南明史(全2册).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10-17
豆瓣.豆瓣.2023-10-17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学术发展
作者背景
成书过程
主要内容
内容结构
南明不断更迭的政权
大顺军、大西军抗清历程
郑成功等的斗争
清统治区内的反清复明活动
学术思想
无信不征
力求创新
史论结合
学界评价
局限性
出版历史
获评奖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