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虫(
食虫类:Martianus dermestoides),是
鞘翅目拟步行虫科洋虫属的一种昆虫;因从南洋传入中国,故得名洋虫,又叫九龙虫。洋虫极具药用价值,中医认为,该虫温中理气,活血止痛,祛风除湿;从活性成分看,洋虫还有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保护肝脏、调节血压和促进
新陈代谢等药效作用。除此之外,因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洋虫不仅可以为人所食用,还能作为特种
经济动物,如
鳖科、蝎子等的饲用昆虫。
洋虫体长5.5~7mm,呈长椭圆形;除上唇、触角、足部及腹面为棕褐色外,身体其余部分均为黑棕色或黑色。该虫头部密生刻点,每个鞘翅上有8条从基部延伸到末端的平行纵线,其间同样密布刻点。洋虫食性较杂,食物包括大部分粮食、多种中药和各种果蔬等。其完整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自然条件下,成虫寿命约为3个月,但饲养条件下可达2年。洋虫的成虫和幼虫均表现出负趋光性、趋暖趋湿性等生活习性。因此,人工养殖条件下,需对饲喂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着重管理。
洋虫原分布于
印度尼西亚、
越南、
菲律宾、南太平洋
斐济及中国,2002年后,在
阿根廷、
哥伦比亚等
南美洲国家也有发现。洋虫多生活在谷仓等相对封闭的空间,喜高温高湿。因此,洋虫也是一种
热带仓库害虫,除
化学杀虫剂外,还可使用
香茅属芳香油杀灭洋虫。
命名与分类
洋虫,是
鞘翅目(Coleoptera)
拟步行虫科(Tenebrionidae)洋虫属(Martianus)下的一种昆虫。洋虫并不是中国原产,而是明末才从南洋引进中国,故中文名为洋虫,又叫九龙虫。
洋虫拉丁学名的命名一直没有统一,应该归于哪个属,也一直存在争议。1878年法国昆虫学家谢夫罗拉(Chevrolat)根据南太平洋
斐济的一只标本,将其鉴定为 Histeropsis 属,又因为该标本外形与皮蠹科(Dermestidae)的昆虫相似,故将其种名定为 Histeropsis dermestoides。
1888年,英国
鞘翅目昆虫学家布莱克本(Blackburn)将洋虫划归为 Ulomoides 属。1893年,另一位法国昆虫学家费尔梅尔(Fairmaire)将洋虫归为 Aiphitobius 属,后又将其改为洋虫属(Martianus),学名为 Martianus dermestoides。1974年,英国昆虫学家霍尔斯特德(Halstead)指出,Martianus dermestoides 是 Palembus dermestoides 的同物异名。
截至2023年,洋虫的拉丁学名尚未在分类学者中达成共识。在中国,洋虫较为通用的
食虫类是 Martianus dermestoides 或 Palembus dermestoides ;其他国家相关文献中较为通用的学名则是 Ulomoides dermestoides 。
形态特征
成虫
成虫体长5.5~7mm,呈长椭圆形。初羽化的成虫呈乳白色,头部和胸部边缘呈金黄色,鞘翅柔软,随后,体色逐渐转为红褐色,最后变至除上唇、触角、足部及腹面为棕褐色外,身体其余部分均为黑棕色或黑色。
头部覆盖着小刻点,前额唇区向两侧延伸,头部宽度约为前胸背板的一半。复眼釉杯状,由众多状似石榴籽的小眼组成。触角生于头部下方,位于复眼前方,共11节,前4节较小,呈珠状,5至10节较大,呈扁圆形,末节近似圆形,触角上覆盖有多数白色短毛。
鞘翅长4.0~4.4mm、宽1.4~1.7mm,鞘翅的两侧边缘几乎平行,末端略呈狭圆形,鞘翅的外缘和后缘在末端向内弯曲,每个鞘翅上有8条从基部延伸到末端的平行纵线,这些纵线之间散布着许多小的刻点。
胸部略长于腹部,腹板带有小刻点和短白色毛。足侧扁平。腿节的基部在腹面上有一簇绒毛,胫节和跗节的腹面也长有黄色毛。前、中足共有6个节,后足有4个节,并且具有一对小棕色爪。
卵
卵长0.8~0.87mm,宽0.26~0.3mm,长圆柱形,浅乳白色。卵壳薄而软,极易受机械损伤。
幼虫
初孵幼虫为白色,体长2.0mm左右,身体略透明,大部分24h后开始蜕皮,从2龄幼虫开始体色由浅黄褐色逐渐加深,老龄幼虫黄褐色,体长9.3~12mm。
幼虫是寡足型,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身体呈现明显的分节,共13节。口器为黑褐色,而胸部和腹部的每个节中部都带有褐色斑纹;中胸部分带有一对气门,腹部的第1到第8节各有一对气门,其中第1和第2腹节的气门较大。腹部的第10节有一对臀足。体表有光泽感,两侧覆盖着很长的硬毛,腹部的臀节上着生有密集的刚毛。
老熟
美国白灯蛾在进入末期时,体型会缩小,呈"C"形弯曲,停止摄食和运动,开始进入预蛹阶段。
蛹
蛹是裸蛹,长约5~7mm,呈淡褐色或乳白色。复眼呈褐色,腹部明显弯曲,第1到第8腹节两侧具有黑褐色的弧形齿状突起,而第9腹节末端带有一尖刺。蛹的胸节较大,具有翅芽和附肢,头部较大,尾部较小。蛹的末端常常黏有成熟幼虫的黑色蜕皮。蛹的腹部末节腹面在
雄性和
雌性蛹之间有所不同,雄性蛹具有一对乳状突起,而雌性蛹则没有。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洋虫分布于
印度尼西亚、
越南、
菲律宾、南太平洋
斐济及中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也有饲养。2002年,
阿根廷的
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
米西奥内斯省(Misiones)、
图库曼(Tucumán)等多地发现有洋虫分布,后发现扩展到
南美洲其他地区,如哥伦比亚。
栖息环境
洋虫主要生活在谷仓等相对封闭的空间,是一种喜高温高湿的昆虫;洋虫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更加活跃,而在寒冷和干燥的环境中,处于不同形态的洋虫均会出现生长缓慢、发育滞后的情况。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洋虫食性复杂,大米、
玉蜀黍属、小麦等大多数粮食;
党参、
红花、
大枣、
槟榔、获苓、
钢棍山药、红枣、
花生仁、
莲子等多种中药;以及各种果蔬等都可以成为其食物。
运动行为
成虫不善飞翔,幼虫只能爬行,且爬行速度较慢。
交流行为
洋虫不发声,其生命活动中的各种行为,主要依靠探测空气流动、气味、信息素等信号分子而完成。
负趋光性
洋虫对强光表现出负趋光性,更偏好弱光,尤其是黑暗环境。无论是成虫还是幼虫,在给予光照和黑暗环境的情况下,成虫在5分钟之内,幼虫在1小时之内,几乎都会转移至黑暗环境下。
趋暖趋湿性
洋虫的成虫和幼虫都对寒冷敏感,更喜温暖环境。当温度降至约10℃左右时,它们几乎停止活动和摄食。
洋虫的成虫和幼虫都显示出明显的趋湿性。当饲料中滴加少量蒸馏水时,成虫和幼虫会更倾向于聚集在湿润的饲料上。幼虫在湿润的饲料中表现得非常活跃,它们会相互缠绕成团,但如果饲料的湿度不足,那么幼虫在进食后会显得不太活跃。
群集性
洋虫成虫和幼虫具有群集性,尤其是幼虫表现出更为显著的群居特性。从第3龄开始,幼虫变得更加活跃,在受到惊吓时活动频繁,倾向于聚集在饲养容器的边缘。如果容器内壁不光滑,很容易有逃逸的现象。
自残性
洋虫成虫和幼虫均具有自残性。在不同虫期混合饲养时,成虫和高龄幼虫都表现出取食卵、小幼虫和初羽化成虫腹部的行为,且对卵和小幼虫的取食量相对较大。
自残性在幼虫蜕皮和化蛹时尤为显著,因为此时它们的外皮较为脆弱,容易受伤,可能被同类完全吞食。受伤的幼虫通常会呈现
颜色加深和干枯,最终死亡,而成虫则通常在腹部受到攻击。此外,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例如湿度过低、食物短缺或者养殖密度过高的情况下,自残行为也可能变得更加严重。
生长繁殖
洋虫属完全变态的昆虫,整个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自然条件下一年发生3代以上,
种群世代重叠。种群饲养条件下20~50天完成1代。
各虫态的历期为:卵期1~2天,幼虫期15~40天,
蛹期6~9天,成虫期60~120天。自然条件下,成虫寿命约为3个月,但饲养条件下可达2年。
温度是洋虫生长和发育的关键因素。在19℃条件下,洋虫无法完成一个世代的生命周期。在22~34℃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洋虫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时间都会缩短。卵、幼虫、预蛹、蛹、产卵前期和一个世代的发育起始温度分别为13.65℃、12.13℃、20.07℃、16.31℃、15.21℃和13.36℃。洋虫生长发育的最佳理论温度范围是28~34℃。
交配产卵
交配
成虫营两性生殖。
雄虫一旦发现雌虫,会开始试探性地追逐。在追逐过程中,
雄性昆虫会用口器接触雌虫的身体末端,同时用触角与雌虫的鞘翅互相摩擦。这种追逐行为可以持续约10分钟。雌虫停止行走时,会被视为同意交配,否则雄虫会主动放弃,转而寻找其他交配对象。交配时,雄虫会爬到雌虫的背部,用它的3对脚固定住雌虫的腹部。然后,雄虫将身体向后移动,通常会用后腿着地以支持自己的身体,同时生殖器伸展,进行交配。交配过程非常短暂,通常只持续1~2分钟。
在虫口密度高的情况下,生长和繁殖都更活跃。雌雄虫之间都存在多次交配行为,同一对雌雄虫之间也会发生多次交配行为。
产卵
交配3~6天后,且湿度条件达到60%以上时,雌虫开始产卵。雌虫呈不连续产卵,卵期为3~4天,每次产卵8~40粒。
雌虫喜欢将卵产在缝隙中和表面粗糙的地方,在产卵时,雌虫将腹部末端接触到适宜产卵的表面,然后伸出产卵器,一次产下1粒卵,接着继续产下其他卵,卵排列整齐,卵壳表面通常带有黏液,因此,卵多聚集在一起形成卵块,每个卵块包含十几至几十粒卵。
雌虫产卵期较长,可达110天左右,在不断更换雄虫进行交配的情况下,一只雌虫一生可产卵500多粒,
生长发育
孵化
刚产下的卵呈白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黄,当颜色变为淡黄色时,表示即将孵化。未受干扰的卵孵化率可高达95%,大多数幼虫在孵化后的第3天晚上孵化,尤其是在14:00到02:00之间孵化的最多。
幼虫属于寡足型,通常经历9到13个
龄期。刚孵出的幼虫身体略透明,但在24小时内体色会逐渐变成黄色,同时开始蜕皮。
蜕皮
幼虫的生长需要两次蜕皮,分别发生在第2周和第4周。蜕皮通常在晚上进行,幼虫会在饲养容器内静止不动,不进食,大约1~2小时后开始蜕皮。随着蜕裂线的裂开,首先脱离的是头部,然后身体逐渐脱离。新蜕皮后的幼虫呈白色,大约数小时后
颜色加深,24小时后体色会恢复为黄褐色。蜕皮的时间间隔在早期相对一致,但在最后一龄时,蜕皮的时间会延长。
化蛹
洋虫化蛹也喜欢潮湿的环境,在湿度高于70%时,化蛹率会提高。老熟幼虫准备化蛹时,会在褶皱或狭窄的缝隙中咬出孔洞,并钻入其中,变为不吃不动的“C”型预蛹阶段,之后3~4天化蛹。
羽化
成虫羽化过程中,头部首先脱离,然后是胸部,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小时。初羽化的成虫体壁较为柔软,头部呈现红色,全身和翅膀呈现白色,大约20小时后,它们的鞘翅逐渐变成红褐色,后翅折叠在鞘翅下,导致它们不擅长飞行,但开始展开活动和取食。大约6周后,它们的全身逐渐变成浅棕色,再过大约7周后,它们的颜色会变得更深,呈现出深棕红色。
成虫羽化后,约经4~8天开始交配。
人工养殖
饲养环境
少量养殖可以在通风良好的普通房屋内进行。大规模养殖,则应选择通风透气、冬暖夏凉的场地建房,且给房间安装空调和吸湿器,以保持温度在28~32℃,湿度在40%~75%之间。门窗应安装纱网,以防室外天敌入侵。
成虫饲养箱可以采用塑料盆,底部应平整,以便铺设纸张和纱网。上部的盖子需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性,并且要紧密封合纱网。至于幼虫的饲养容器,可以使用塑料盆、铁皮箱、木箱等不同类型的容器。
洋虫幼虫对温度要求很严,只在25~35℃才能正常发育,越冬必须在地窖内进行。对湿度要求也严格,饲料含水量应在15%左右,过高过低均不利于生长发育。
虫源挑选
挑选虫源时,先将雌蛹与雄蛹分开,羽化后选择健康成虫。雌雄性比为1:1或2:1。
日常管理
成虫饲养过程中,在塑料盆依次铺上报纸、纸巾,以及一层纱网。再在纱网上放置饲料和洋虫,然后将盖子盖紧。
成虫会将大部分卵产在报纸上,但也会有少量卵产在饲料中。每两天应收集一次卵块。
在成虫和
美国白灯蛾的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观察,及时挑出死虫和患病虫,特别是成虫饲养箱中的孵化幼虫,也应该挑到与同一批幼虫中进行饲养。
值得注意的是,蛹体容易受到
病原菌的感染,这可能导致蛹变黑死亡,或者导致成虫羽化发育不正常,产生畸形。此外,高龄幼虫也有以蛹为食的习性,因此在饲养时要及时将蛹分离出来。
饲喂管理
成虫和幼虫分开饲养为好。成虫饲料可为块状或粒状;幼虫,尤其是小幼虫宜吃碎屑状或粉状饲料。饲料的配制除了包括大麦粉、玉米面、小麦粉、
麦麸和油饼之外,还需要添加复合维生素B、
维生素c以及适量的
土霉素等营养物质。此外,也可以定期添加一些
花生仁和晒干的白
薯片等食物。为了保持饲养箱内的适度湿度,可以在饲料表面覆盖一层新鲜的菜叶。
饲料需适量,量多易长霉,幼虫容易被细菌感染。
疾病防治
微孢子虫病是洋虫的主要疾病。一旦感染,洋虫会失去食欲,成虫翅膀常竖起,行动迟缓;幼虫生长缓慢,蜕皮困难,常常只能蜕皮一半,留下另一半在体表,最终导致幼虫死亡,并变成黑褐色,且散发异味。
洋虫患上该病后,几乎无法医治,常造成全部毁灭。此病要以预防为主,严格控制感染的唯一方法是搞好清洁卫生。必须严格保持室内及饲养器具的清洁卫生,定期擦拭饲养台架,并对饲养器具消毒。
粉螨是常见的虫害,随饲料带入。应密切注意检查饲料中有无粉螨感染,如发现有粉螨感染,立即将饲料处理,不能再作洋虫饲料。存放饲料的场所应和饲养室分开。一发现饲养室或某些饲养器皿中有粉螨感染要立即隔离或作消毒处理,防止蔓延。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洋虫具有药用价值。清未
赵学敏在《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道:“(洋虫)行血分,暖脾肾和五脏,健筋骨,去湿搜风,壮阳道,治怯弱。”洋虫性辛、甘、温,入肺、胃、大肠经。具有温中理气,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作用,主治心肾气二痛、腹胀吐泻、跌打损伤、半身不遂、肢体痹、劳伤咳嗽、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病症。全虫均入药,既可用晒干或烘干的成虫,也可用鲜虫。
通过对洋虫活性成分的分析,发现洋虫的醚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且剂量愈高,效果愈好。此外,洋虫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保护肝脏、调节血压和促进
新陈代谢等药效作用。
食用价值
洋虫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包括16种
氨基酸,10种人体必需的
微量元素和
钙、
镁等金属元素;还含有大量
DHA,如棕榈酸、
亚油酸、
油酸等。家常食用中,有洋虫罗汉果汤、洋虫术汤、洋虫枸杞淫羊藿汤、洋虫蒸鸡肉等多道菜肴。
饲用价值
洋虫,作为饲用昆虫,近年来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中备受青睐。它被广泛用于喂养高经济价值的动物,如
鳖科、蝎子、牛蛙、观赏鸟和鱼类等。将洋虫用于喂养蝎子可以促进孕蝎的胚胎发育,增加产仔数量,同时仔蝎在脱离母蝎后表现出更好的食欲和更快的生长速度。此外,这种喂食方式还可以提高蝎子的蜕皮成活率,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饲料选择。
危害与防治
危害
洋虫因主要取食粮食,如玉米、高粱、
坚果、燕麦、花生、大米和大豆等;以及中药药材,且存活周期长,繁殖速度快,被视为
热带地区仓库害虫。
防治
合成化学杀虫剂可以消灭洋虫,但它们有可能引发环境污染、积累有害废物,以及导致洋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香茅(Cymbopogon citratus)精油包含多种挥发性物质,已被证实对洋虫的神经系统和呼吸途径具有抑制作用。因此,
香茅精油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环保且高效的生物杀虫剂,可用以替代化学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