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大视野》又称《潍柴动力凤凰大视野》,2003年12月29日首次开播于
凤凰卫视中文台,是由
许戈辉、
窦文涛、
吴小莉、
曾子墨、
何亮亮、
胡一虎和
陈晓楠担任主持的一档
口述历史题材的纪录栏目,
凤凰网高级副总裁刘春为其总制片人。节目于每周一至周五20:00-20:30首播,于每周二至周六09:00-09:35重播。
21世纪初,作为海外媒体播放本土化电视剧的
凤凰卫视,受包装形象影响而播出受限,且购买电视剧播出版权费用昂贵,但由于凤凰卫视对突发重大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的反应和预测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凤凰大视野》这一纪录片得以成立。开播后经过多次改版,《凤凰大视野》由片头及包装为4:3模式画面,到2018年1月1日以全新片头及包装为16:9模式画面进行播出,并沿用至今。《凤凰大视野》每周进行一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五集并通过片段组合的形式将某一选题进行详细展开,选题侧重于近现代及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广受关注的历史事件或人物,选取的事件类型多样,包含军事、体育、政治、经济和天灾人祸等,将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面貌结合,具有一定的新闻性、社会性和信息性。
《凤凰大视野》创作题材多样,叙事多视角,编播适时,同时对文学的构建以及历史的传播方面有重大积极影响作用。《凤凰大视野》于2008年3月15日,《
新周刊》“2007中国电视节目榜”颁奖礼中获得“最佳人文节目”。在2010年度中国电视纪录片颁奖盛典暨
高峰论坛中荣获年度栏目奖。2018年第24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暨第5届深圳青年影像节中荣获“第24届中国纪录片十佳栏目”。
凤凰网高级副总裁
刘春评价道:“《凤凰大视野》开播以来,有三类节目我比较满意:第一,紧贴热点的节目;第二,具有中国人的宏观关怀的节目;第三,在包装方面能够充分实现
不死鸟风格的节目。”
历史发展
创作背景
《凤凰大视野》这一纪录片栏目产生的背景有两个方面:其一是21世纪初,
凤凰卫视在电视剧的播出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阻力,其作为海外媒体,不能过多地播出受到观众欢迎的本土化的电视剧,因为这样会在凤凰卫视的包装形象上给人以错觉,且购买电视剧播出版权费用昂贵;其二是凤凰卫视在重大的新闻事件发生时,对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反应和预测能力,以及在采购和制作上和在过去在重大事件处理上具有成功经验,这给《凤凰大视野》纪录片栏目的制作奠定一定基础。
开播制作
《凤凰大视野》2003年12月29日首次开播于
凤凰卫视中文台。其开播时片头及包装为4:3模式画面,片头的中文名称为《潍柴动力凤凰大视野》,后经过多次改版,直至2018年1月1日以全新片头及包装进行播出,片头及包装仍为2012年的16:9模式画面。《风凰大视野》在开播之后采用汇编体的叙事方式,在历史影像的叙述过程中,综合了叙事与展示两种话语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元与多元的视界结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凤凰大视野》对历史影像“拾遗补缺”的选择方式,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编排手段以及多种资源整合与栏目化运作对节目在历史传播上的成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自2008年以来,《凤凰大视野》栏目面临着资金和资源不足的问题。整个节目的总策划
刘春负责节目的选题策划,位于北京和
深圳市的两个制作团队负责剪辑和制作,每个团队只有5人左右。依靠如此单薄的制作力量来维持《凤凰大视野》这个每周五期、每期时长30分钟的纪录片,困难很大。这种情况下,《凤凰大视野》充分利用了“借船出海,借鸡下蛋”的策略,有时从其他媒体或团体购买纪录片,再加工编辑制作播出。如反响很大的《寻找蒋经国》和《世纪宋美龄》,皆是从台湾纪录片制片人那里购买的,购买后重新剪辑加工,再配合节目主持人串场,降低了制作成本。
内容现状
《凤凰大视野》由
许戈辉、
窦文涛、
吴小莉、
曾子墨、
何亮亮、
胡一虎和
陈晓楠担任主持,于每周一至周五20:00-20:30进行节目首播,每周二至周六09:00-09:35进行节目重播。
《凤凰大视野》是由中国香港
凤凰卫视中文频道推出的一档
口述历史题材的纪录栏目,以真实的视角纪录历史,关注大时代、大历史、大题材,再现战争风云。在节目叙述上,采用口述历史的方式,给观众以“消费历史”,获得“历史知情权”的快感,从而引发观众进行深入思考。其选题侧重于近现代及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广受关注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用创新叙事的方式,将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面貌呈现在荧屏之上,采用一周进行一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5集,并通过片段组合的形式将某一选题进行详细展开。将具有时宜性、紧凑性、深入性、集中性和连贯性的历史和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播放给观众,以详细的史实和宏大的视野,将一些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重新带入观众的生活,使一些被历史遗忘的人和事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
题材
《凤凰大视野》纪录片题材多样化,覆盖了不同地区、社会文化、环境能源、人物和事件等,其中人物、事件题材是纪录片的选题重点,占比60%多。
纪录片的人物选择也同样多元,中国和外国、普通和公共、个体和群体人物兼具。其中,在记录历史人物的纪录片中,既有著名的历史伟人等正面人物,也有一些负面人物,如“伪满洲国”俘虏大臣、
刘文彩、
克格勃和
桂军等。
纪录片选取的事件类型多样,包含历史、军事、体育、政治、经济和天灾人祸等。事件题材中,战争事件占主题的近三分之一,所选的题材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形式
《凤凰大视野》叙事方式多维度,利用口述的方式进行叙事,从多个角度讲述同一个事件,让观众从不同的方向去理解被叙述的事物,获得多维度的信息。例如,《
中国远征军》于2009年3月播出了5期,该片通过原
中国国民党中央日报记者、抗战历史专家、滇西抗战博物馆负责人和原远征军200师戴安澜之子
戴复东等多方视角,展现了中国远征军军官的英雄历史,让观众体验远征军军官的英雄壮举。与此同时,进行自我反思,这是节目传播的意义所在。
节目
《凤凰大视野》的制作具有三个定位:新闻性、社会性和信息性,前面两个更加侧重于对栏目选题特点的归纳,而信息性则是对“给新闻更多的背景”的总结,同时具有时宜性,对不同节目播出日期的选择,能够和特定的历史纪念日或新闻相符合,如2023年11月播出的《熊猫“外交官”:揭开中美关系新时代》《熊猫“外交官”:与希望握手》等纪录片。豫剧大师常香玉逝世一周年时,《凤凰大视野》播出了《人生大舞台———常香玉的岁月往事》;电影《达芬奇密码》在全球上映时,播出了专题纪录片《天机:破解达芬奇密码》;在中国现代大型泥塑群“收租院”建成40周年之际,纪录片《大地主刘文彩》播出。每天播出的节目内容由节目主持人以“开场陈述”的形式串联起来。通过主持人简短的“开场白”,观众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一部专题纪录片的播出时机,并了解与当前现实的对应关系和内在联系。
配乐
组织和运营
总部地址:凤凰国际传媒中心,位于
朝阳区朝阳公园南路3号。
重大事件和争议
重大事件
凤凰卫视与全球性的大媒体以及中国大陆的
中国中央电视台甚至省级卫视相比,凤凰卫视的硬件实力和规模都有很大的差距,资源匮乏加上资金不足,所以凤凰卫视在成本高周期长的历史纪录片制作方面有着很大的困难和压力。
2008年开始《凤凰大视野》栏目面临着资金与资源缺乏的问题。整个栏目出总策划刘春负责节目的选题策划,而负责采编制作的只有10人左右。单薄的制作力量不足以维持《凤凰大视野》这样一个频繁更新的纪录片栏目。在这样的情况下,《凤凰大视野》充分利用了“借船出海、借鸡下蛋”的策略,购买其他媒体或团体组织的纪录片成片,再进行加工剪辑,制作播出。在拍摄《
中国远征军》时,节目制作人员充分借用一切力量、资源和机会,寻求有关各方的帮助,从而得到了云南地方政府热情的协助与支持。黄埔同学会在《将军一去——黄埔抗战将领殉国录》的拍摄过程也中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帮助。《凤凰大视野》对资源的整合和最大化利用,让节目得以用低投入实现对“大历史”的展现,以小博大,领先了竞争对手。
争议
2012年7月19日,媒体人、青年学者
陈远在微博上指责《凤凰大视野》的《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节目抄袭其书作《消失的燕京》,指出节目的线索和叙述基本都是基于《消失的燕京》。7月20日,影片主创找到陈远,表示节目是由自己的外包公司制作,并承认工作中存在疏忽,愿意联系
凤凰卫视在《凤凰大视野》节目中发表声明。鉴于外包公司负责人的诚恳态度,陈远与他达成谅解。但凤凰卫视和《凤凰大视野》节目组均无回应,媒体对凤凰卫视的采访也没有任何结果。7月21日,
陈远再次在
新浪微博和博客发文,要求凤凰卫视给予明确答复和回应,针对这一事件,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徐泓和学者
雷颐在内的博主纷纷发表评论,支持陈远维权。7月24日下午4时12分,《知是故人来: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节目制作人隋永双给《
深圳商报》“
文化广场”发来电邮,对事件进行回应。通过详细说明节目的制作过程,包括节目的缘起和采访嘉宾的确定、拍摄过程,编辑稿件的过程,以及与陈远沟通的经过,隋永双表明所谓“抄袭”是不存在的。陈远对此表示:“愿意就这些说法再一一回应。”然而,
凤凰卫视官方至今均无回应。
知名媒体人
荣誉
2008年3月15日,《凤凰大视野》于《
新周刊》“2007中国电视节目榜”颁奖礼中获“最佳人文节目”。
2010年,在中国电视纪录片颁奖盛典暨
高峰论坛中荣获年度栏目奖。
2018年,第24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暨第5届深圳青年影像节中荣获“第24届中国纪录片十佳栏目”。
影响和评价
影响
对文化的发展
《凤凰大视野》植根于
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个华人文化的交汇之地,用华人的视角解读历史,在坚持自身大历史视野的同时又能够满足观众的历史认知需求。在不断的实践中,《凤凰大视野》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以华人文化认同为基础,用华人视角解读历史的发展之道。其挖掘历史的真实记忆,包罗万象,有某个时期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历史人物,有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有对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负载着复杂的文化意义,制作出了极具文化亲近感的本土节目,在世界范围内为全球华人建立了一个认同的空间,用华人视角促进历史文化的发展。
对历史的传播
纪录片《凤凰大视野》为影像书写历史提供了典范,在历史影像的叙事过程中,将叙事与展示两种话语模式相结合,并由此形成一元与多元的视界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历史影像“拾遗补缺”的选择方法、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编排方法、各种资源的整合以及栏目的运作,《凤凰大视野》对历史传播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
评价
凤凰卫视专题部总监
黄海波:“它不是一般的纪录片,它有实效性,它是带着很强烈的
社会信息,还有时政信息。”
凤凰网高级副总裁
刘春:“《凤凰大视野》开播以来,有三类节目我比较满意:第一,紧贴热点的节目;第二,具有中国人的宏观关怀的节目;第三,在包装方面能够充分实现
不死鸟风格的节目。”
其他媒体形式
参考资料
凤凰大视野.凤凰视频手机凤凰网.2024-01-20
凤凰中心.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