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爱的籍贯和出身都不详,早年因犯罪成为阉人,
拓跋焘时期任
中常侍。正平元年(451年)封秦郡公。同年,宗爱诬陷太子
拓跋晃手下的
仇尼道盛、任平城等大臣,拓跋晃因此忧愤而死。正平二年(452年),宗爱谋杀太武帝,秘不发丧,并假传赫连皇后诏令,杀死秦王
拓跋翰、尚书左仆射兰延等政敌,拥立与自己关系亲密的
拓跋余为帝,受封
大司马、大将军、
太师、
都督中外诸军事,封冯王。宗爱手握大权,骄纵跋扈,拓跋余深为忌惮,想要除掉宗爱,宗爱得知后,于永平二年(452年)谋杀了拓跋余。拓跋余死后,朝中大臣
刘尼、
源贺、
陆丽等人拥立
拓跋濬即位,是为
李治,并逮捕并处死了宗爱及其同党。
宗爱先后弑杀太武帝拓跋焘、太子拓跋晃、南安王拓跋余和多位大臣,对
北魏历史造成了深远影响。《魏书》编撰者魏收评价他“天性险暴,行多非法”。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宗爱的籍贯、出身在史书上都没有记载,他因犯罪而成为阉人,在宫中充当过各种零散职官,最终做到了
中常侍。正平元年正月(451年),
拓跋焘拓跋焘在
长江上大办宴席,赏赐群臣,封宗爱为秦郡公。
构陷太子
太子
拓跋晃为人精明,处理政事细致入微,太武帝命他监理国政。宗爱天性凶险残暴,多行违法之事,因此拓跋晃一直厌恶他。给事
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两人在
东宫任职,深受太子信任,颇有权势,而这两人与宗爱向来不和,宗爱害怕他们揭露自己的罪行,就罗织罪名,向太
刘彻告发他们。太武帝早就对东宫有所忌惮,极为震怒,下诏将道盛等人在都城街市上斩首,东宫的许多臣子也都被处死。
正平元年(451年)六月,拓跋晃忧愤而死,年仅二十四岁。
谋立拓跋余
拓跋晃死后,
拓跋焘得知自己冤枉了他,后悔不已。宗爱害怕
拓跋焘怪罪自己,逐渐有了弑君谋逆的想法。
正平二年三月甲寅(452年5月10日),宗爱在永安宫谋杀太武帝,太武帝驾崩,时年四十五岁。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侍中
太原市公
薛提等人得知后,决定隐瞒此事,秘不发丧。
兰延、和疋二人认为拓跋晃之子
拓跋濬年岁幼小,想要立太武帝
拓跋焘年纪最大的儿子
拓跋翰为帝,就把拓跋翰召入宫,安置在一间密室里。而薛提认为拓跋濬是嫡系子孙,理应立为皇帝。兰延等人犹豫不决,一时难以决定,他们另立皇帝的计划却被宗爱得知。宗爱与拓跋翰的关系向来不和睦,如果拓跋翰登上皇位,必定对宗爱不利,他便暗中把与自己关系亲密的
拓跋余接入皇宫,伪造皇后的指令,召兰延等大臣入宫。
因为宗爱身份低微,兰延等人并未怀疑其中有诈,跟随他进了宫。宗爱事先安排了三十名太监拿着武器在宫内等候,兰延等人一进宫,就把他们全部捆绑起来处死;还捉住秦王
拓跋翰,把他淹死在永巷。之后,宗爱拥立拓跋余为帝,尊皇后赫连氏为皇太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平。
拓跋余任命宗爱为
大司马、大将军、
太师、
都督中外诸军事、
简陵中秘书,封冯翊王。
被捕身亡
拥立拓跋余称帝后,宗爱身为朝廷重臣,掌管朝廷三省,又兼统领军事和禁卫之职,随意命令公卿大臣,恣意弄权。朝廷内外都人心惶惶,人们都认为宗爱必定像
赵高、
阎乐一样祸害朝政,以至于
拓跋余也开始对他有所忌惮,密谋夺权,宗爱得知后非常愤怒。
正平二年十月丙午(452年10月29日)夜晚,拓跋余到东庙祭祀,宗爱趁机派遣宦官贾周等人秘密诛杀了拓跋余。
宗爱谋杀
拓跋余这件事起初只有刘尼知道。刘尼劝说宗爱立
拓跋濬为帝。宗爱听说
刘尼的想法后大为震惊,认为自己曾经陷害过
拓跋晃拓跋晃,如果拓跋濬即位,一定会怀恨在心,加害于自己。宗爱计划回到宫中后从诸位皇子中选择贤能的人拥立为帝。刘尼恐怕其中有变,暗中把这件事告诉了殿中尚书
源贺。源贺与南部尚书
陆丽商议,认为必须立刻拥立拓跋濬,否则社稷不保。于是
源贺与殿中尚书长孙渴侯调发重兵,作为禁中的内应,
刘尼与陆丽在苑中拥立
拓跋濬为帝。陆丽把拓跋濬抱到马上,一同入京,刘尼骑马飞奔到东庙,当众揭露了宗爱杀害南安王的行径,宣布皇孙拓跋濬已经即位,皇帝有诏,值宿的卫士都可以回宫。众人皆呼
皇帝。源贺与长孙渴侯抓捕了宗爱、贾周等人,带兵入京,在宫门外迎接
拓跋濬入登永安殿,拥立为帝,是为
李治。
高宗正式即位之后,诛杀了宗爱和贾周等人,都动用了五刑,夷灭三族。
人物争议
对于宗爱构陷
拓跋晃及
东宫官员的行为,《
魏书》编撰者
魏收认为,这是宗爱个人品行低劣的表现,但历史学者李凭认为,宗爱与太子拓跋晃的矛盾,实际反映了
与太子的矛盾,并不完全是偶然事件。
研究书目
《魏书·卷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二》
《北史·卷九十二·列传第八十》
《资治通鉴·卷126》
人物评价
北朝史学家、《魏书》作者魏收:天性险暴,行多非法。魏氏则宗爱杀帝害王,
刘腾废后戮相,其间窃官爵,盗财贿,乘势使气为朝野之患者,何可胜举。今谨录其尤显焉。
民国著名小说家蔡东藩:北朝弑主,南朝亦弑主,仅隔一年,祸变相若,以天地间不应有之事,而乃数见不鲜,可慨孰甚!尤可骇者,魏阉宗爱,一载中敢弑二主,当时忠如崔允,直如
古弼,俱尚在朝,不闻仗义讨贼,乃竟假手于刘尼、
陆丽诸人,向未著名,反能诛逆,彼崔允、古弼辈,得毋虚声纯盗耶!
史学家郑钦仁认为,宗爱诛杀太武五王及北族系大臣,削弱了王族的核心势力,对
整个国家性格的转换以及胡汉势力变化有深远影响。
历史学者姚立伟认为,宗爱谋杀
拓跋焘拓跋焘,导致太武帝的军事征伐、毁弃佛教等诸多政策推行放缓。宗爱政变实质是偏向胡化的宦官势力对汉化势力的打击,是北魏前期宦官与世家大族斗争的延续。太子
、秦王
都有明显的汉化倾向,文化程度较高,接连遭到宗爱的陷害和谋杀;而南安王
喜好游玩打猎,胡化倾向明显,因此被宗爱拥立为帝。拓跋余即位后,以
为代表的世家大族表现出不合作的姿态,也是汉化势力与胡化势力斗争的体现。
当代历史学者
张金龙:宗爱是毫无政治根基的阉官,文化程度不高,权势完全来源于
拓跋焘拓跋焘对他的宠幸。
人物关系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