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兰属(学名:Coelogyne)是
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
草本植物。该属约200种,分布于
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26种,主要分布在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也见于华南。
形态特征
附生草本。
根状茎常延长,匍匐或多少悬垂,通常具较密生的节,节上被鳞片状鞘。
假鳞茎常较粗厚,以一定距离着生于根状茎上,基部常被状鞘,顶端生(1-)2枚叶。叶通常长圆形至椭圆状
披针形,一般质地较厚,基部具柄。
花葶生于假鳞茎顶端,常与幼叶同时出现于幼嫩假鳞茎顶端,初时发自近老假鳞茎基部的根状茎上,有时在花葶基部或上部近花序轴处具多枚二列套叠的、宿存的革质颖片;
总状花序直立或俯垂,通常具数朵花,较少超过20朵或减退为单花的;花苞片常较大,近舟状,对折,脱落;花较大或中等大,常白色或绿黄色,唇瓣多有斑纹;萼片相似,有时背面有龙骨状突起;花瓣常为线形,较少与萼片近等宽;唇瓣常以狭窄的基部着生于蕊柱基部,3裂或罕有不裂;侧裂片直立并多少围抱蕊柱;唇盘上有2-5条纵褶片或脊,后者常分裂或具附属物;蕊柱较长,上端两侧常具翅,翅可围绕蕊柱顶端,无蕊柱足;花药内倾;花粉团4个,成2对,蜡质,附着于1个粘质物上;柱头凹陷;
蕊喙较大。
蒴果中等大,常有棱或狭翅。
主要价值
贝母兰属植物具有美丽的花朵,可作为观赏植物栽培。这些植物可成为吊盆植物,尤其是它们被培育成大型观赏植物时。新芽中开出的花几乎覆盖了整株植物。
下级分类
可按花序的生长将植物分类。一些品种的花序是从鳞茎侧面长出来的,如凉爽气候下生长的
贝母兰和温和气候下生长的马萨吉娜贝母兰。其他品种的花序中日后会长出
假鳞茎,如淡褐贝母兰。另有些品种的花序和新鳞茎同时生长,花叶同时开放,如莫里贝母。“先花后叶”是指花序从成型辚茎中长出来的品种,如美花贝母兰。贝母兰属较少有混合种。罗氏贝母兰和莫里贝母兰的杂交种是最美丽的混合种之一,并且适于窗台栽培。
该属曾被E. Pfitzer et Fr. Kraenzlin(Pflanzenreich IV. 50. Heft 32. 1907))分为14个组,其中有些组的建立仅根据细微的差别,令人难以掌握。但考虑到此属的种类很多,中国只占一小部分,故除命名上的变动以及少数组予以归并外,大部分均暂予保留,以待进一步研究。
其中8组
贝母兰组(Sect. Coelogyne):花葶连同幼嫩
假鳞茎和叶从靠近老假鳞茎基部的
根状茎上发出;自花序基部至花葶基部常有1至数枚不育苞片;唇瓣上的纵褶片撕裂成流苏状毛。
基颖组(Sect. Elatae Pfitz.):花葶从已长成或接近长成的假鳞茎顶端发出;
总状花序基部下方具多枚二列套叠的、宿存的革质颖片,但花序轴顶端不具此种颖片。
眼斑组(Sect. Erectae):花葶发自幼嫩或已长成的假鳞茎顶端;自花序基部至花葶基部常有1至数枚不育苞片;唇瓣上有彩色眼状斑块;褶片或脊不撕裂成流苏状毛。
裸葶组(Sect. Filiferae):
假鳞茎基部的鞘不具紫色斑块;花葶发出时假鳞茎尚包藏于鞘之内;花序上的数朵花在同一时间开放;花序下方无二列套叠的革质颖片。
紫鞘组(Sect. Flaccidae):
根状茎上的鳞片与假鳞茎基部的鞘有明显的紫色斑块。
顶苞组(Sect. Fuliginosae):花序上的花不在同一时间开放,一般只开放1朵或罕有2朵,花序轴顶端长期为白色苞片所覆盖。
顶颖组(Sect. Proliferae):花序轴顶端具多枚二列套叠的、宿存的革质颖片,从颖片的腋部发出(翌年)新花序,亦即同一花序多年开花,因此可以在同一花序上看到从轴的下部、中部到顶端具有许多二列套叠的革质颖片。
美花组(Sect. Venustae Pfitz.):花葶连同幼嫩
假鳞茎和叶从靠近老假鳞茎基部的
根状茎上发出,下部有数枚颖片;
总状花序下垂,具20余朵花;唇瓣上无彩色眼斑,褶片上不具疣状突起。
代表物种
贝母兰CoelogynecristataLindl.
根状茎较坚硬,多分枝,粗4-6毫米,密被有光泽的、革质的、鳞片状鞘。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相距1.5-3厘米,长圆形或卵形,长(1-)2.5-6厘米,粗(0.5-)1-1.7厘米,干后皱缩而有深槽,顶端生2枚叶,基部具数枚鞘;鞘革质,卵形或卵状
披针形,长2-6厘米。叶线状披针形,坚纸质,长(5-)10-17厘米,宽(4-)7-19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具不明显的
短柄。花葶连同幼嫩
假鳞茎和叶从靠近老假鳞茎基部的
根状茎上发出,长8-12厘米,下半部为鞘所包;
总状花序长5-7厘米,具2-4朵花;花苞片卵状披针形,纸质,多少舟状,长2.5-3.5厘米,在花期不落;
花梗和子房长2-2.5厘米;花白色,较大;萼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急尖,背面多少具龙骨状突起;花瓣与萼片相似,宽约9-11毫米;唇瓣卵形,与花瓣近等长,凹陷,3裂;侧裂片半卵形,近全缘,直立;中裂片宽倒卵圆形或近扁圆形,长1.2-1.5厘米,先端钝或微凹,边缘近全缘,上面有2条短而宽的纵褶片;唇盘上有5条褶片完全撕裂成流苏状毛。蕊柱稍向前倾,长2-3厘米,两侧边缘具翅;翅自下向上渐宽,上部一侧宽约1.5毫米,顶端微凹或近截形。花期5月。
产
西藏自治区南部(
聂拉木县的樟木)。生于林缘大岩石上,海拔1700-1800米。
尼泊尔、
锡金王国和
印度也有分布。
禾叶贝母兰CoelogyneviscosaRchb. f.
根状茎粗壮,粗6-8毫米,密被革质、有光泽的鞘。
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相距1-1.5厘米,卵形或圆柱状卵形,长5-6厘米,粗1-3.5厘米,干后常为亮黄色,有光泽,顶端生2枚叶,基部具数枚鞘;鞘干后如竹箨,长4-7厘米,背面有紫
褐色斑块。叶线形,禾叶状,革质,长30-40厘米,宽8-12毫米,先端钝,基部略收狭,无明显的叶柄。花葶连同幼嫩的假鳞茎和叶从靠近老假鳞茎基部的根状茎上发出,较短,扁圆柱状,下部约有2/3为鞘所包;
总状花序具2-4朵花;花苞片早落;
花梗和子房长约1.5厘米;花白色,仅唇瓣带褐色与黄色斑;中萼片长圆形,长约2.3厘米,宽约7毫米,先端钝;侧萼片稍狭,宽约5毫米,背面稍龙骨状;花瓣与侧萼片相似;唇瓣卵形,长约2厘米,宽约1. 5厘米,3裂;侧裂片近半卵形,直立,先端钝;中裂片近卵形,长7-8毫米,宽约5毫米,先端渐尖;唇盘上有3条纵褶片,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的下部,中央的1条略短;褶片上均有皱波状缺刻;蕊柱稍向前弓曲,长约1.2厘米,两侧有翅;翅向上渐宽,在上部一侧宽约1. 5毫米。
蒴果近倒披针状长圆形或狭倒卵状长圆形,长3.2-3.8厘米,宽7-11毫米;果柄长9-12毫米。花期1月,果期9-11月。
产
云南省西南部(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腾冲市、
瑞丽市)。生于林下岩石上,海拔1500-2000米。
越南、
老挝、
缅甸、
泰国、
马来西亚、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
相关类群
瘦房兰属(Ischnogyne Schltr.)
耳唇兰属(Otochilus Lindl.)
曲唇兰属(Panisea (Lindl.) Steud.)
石仙桃属(Pholidota Lindl. x Hook.)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