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场会议会址,位于
瓮安县猴场镇下司社区,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会址原为宋泽生住宅,始建于1912年,总占地面积6667平方米。
1934年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村宋家湾宋泽生(宋小安)住宅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1948年,宋泽生与内弟吴殿山因产业纠纷,将该房拆卖一空。2003年,在中央、省、州及瓮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猴场会议会址部分构件被收回并在原址上原貌修复。2004年,猴场会议会址完成布展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猴场会议会址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该会址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实施免费开放。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猴场会议会址位列其中。
猴场会议会址是一座集藏式风格与当地民居为一体的木结构四合院,俗称“一颗印”。内有正厅5间,下厅和厢房各3间,中间为石嵌天井,四周有砖砌桶墙。
猴场会议会址包括会址、猴场会议纪念馆、毛泽东行居、
中国工农红军干部团旧址和红军干部团休养连旧址等。
历史沿革
猴场会议会址原为宋泽生住宅,始建于1912年。1934年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村宋家湾宋泽生(宋小安)住宅召开政治局会议,史称“猴场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1948年,宋泽生与内弟吴殿山因产业纠纷,将该房拆卖一空。1982年8月,
瓮安县县政府将此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定名“猴场会议遗址”。 1983年,立“遗址”碑一通加以保护。1997年,更名为“
猴场会议会址”。 1998年初,着手征地,开始恢复会址建筑。2001年,开国上将、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在会址大门上方题了 “猴场会议会址”6个大字。2003年,在中央、省、州及瓮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猴场会议会址部分构件被收回并在原址上原貌修复,2004年完成布展正式对外开放,同时,
贵州省委省政府将其列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猴场会议会址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
猴场会议毛泽东行居”和“猴场会议·
中国工农红军干部团休养连旧址”布展完毕,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5月,该会址被中宣部列为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实施免费开放。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猴场会议会址位列其中。
方位布局
猴场会议会址位于
瓮安县猴场镇下司社区,距县城20公里。原为宋氏住宅,总占地面积6667平方米。猴场会议会址包括会址、猴场会议纪念馆、毛泽东行居、红军
干部团旧址和红军干部团休养连旧址等。
建筑特色
猴场会议会址原建筑系四合院私人住宅,四周为高约6米的砖砌桶墙,是一座集藏式风格与当地民居为一体的木结构四合院,俗称“一颗印”。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四合院由正厅、两厢和过厅组成。正厅、南北厢房、过厅均为穿斗式木结构。正厅为穿斗式二层砖木结构,歇山小青瓦屋面,面阔5间,通面阔25.5米,进深9米;南北两厢为穿斗式二层砖木结构,悬山小青瓦屋面,各面阔3间,通面阔11.8米,进深4.7米;过厅为穿斗式二层砖木结构,单坡小青瓦屋面,面阔5间,通面阔25.5米,进深3.1米。
陈列展览
猴场会议会址
猴场会议会址,正面是雄伟的门楼,主体建筑物为“一颗印房子”,由相连的门厅、正房和厢房共 4 栋 2层木结构房屋组成。一层正房共 3 间,中间为堂屋,是当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的地方,陈列有会议桌椅等实物。二层为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成员周恩来、朱德等同志住室。
猴场会议纪念馆
猴场会议纪念馆位于猴场会议会址西侧,紧邻会址。2014年12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广场中央矗立的是以
中国工农红军突破乌江天险为素材设计的雕塑。广场四周树立四块书状纪念碑,分别铭刻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红二、红六军团四次转战瓮安的光辉历史。 纪念馆展厅分上下两层,以红军四过瓮安为主题,以时间为主线,从“运筹帷幄战黔中、承前启后迎曙光、鱼水情深感瓮安”三个部分以场景展示、史实图片、历史文物展示红军
长征四过瓮安的史实。
毛泽东行居
傅氏宗祠即毛泽东行居。毛泽东行居位于
瓮安县猴场镇下司社区,与猴场会议会址隔河相望,相距1.2公里。傅氏宗祠始建于清
乾隆,承袭
徽派建筑的砖木结构四合大院,分正殿、左右厢房和下厅,建筑面积732.7平方米,占地面积1215平方米。
聂氏宗祠正面中间为高拱圆门,圆门左右各一个小圆拱门,对称结构,祠堂庄重古朴,独具特色。1964年发生火灾,建筑木质部分毁于大火。
红军干部团休养连驻地旧址
红军干部团休养连旧址位于傅氏宗祠西侧100米处,
长征中,红军干部团团部、休养连驻扎在此。休养连主要由女红军、老同志、受伤的红军指战员组成的一支特殊部队,先后有何长工、侯政担任过“连长”,董必武、
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贺子珍、康克清、陈赓、宋任穷等都曾在此居住。
冷少农烈士故居
冷少农烈士故居位于
瓮安县瓮水办事处茅坡社区高庄,房屋建于1899年,正房5间,左右厢房各2间,通面阔24米,进深2间,通进深9米,整个房屋为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瓦屋面,石嵌天井,占地1475平方米,建筑面积570平方米。1982年,冷少农革命烈士故居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11月,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授予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冷少农烈士故居纳入猴场会议会址(冷少农故居)管理所进行管理,免费对外开放。
重要馆藏
红军文件包
在
猴场会议纪念馆的展厅里,展陈着这样一只棕褐色的长方形文件包。文件包用纯牛皮制成,上面还有些牛毛。这是 1934 年红军
长征经过瓮安猴场时,发现村民宋国安的家发现门半掩着,就进去用杂粮给负伤的战士煮了一碗粥,之后把随身的一个棕褐色纯牛皮文件包留了下来。
红军毯
在猴场会议纪念馆的展柜里展陈着一床发黄的旧军毯。该军毯是2004年在征集红军长征文物的时候,
猴场镇一位叫黄平珍的老人捐赠的。黄平珍的父亲黄太武在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黔北时,曾给驻扎在余庆龙溪的红军指路,红军指挥员把唯一能御寒的毯子给了衣衫不整的他,这也成了他们家的传家宝。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价值意义
1934年12月31日召开的
猴场会议是红军进入
贵州省后,于
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被称为伟大转折的前夜。会后,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以势不可挡之势,抢渡乌江,攻占
遵义市,翻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该会议上承
黎平会议,下启遵义会议。猴场会议改变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重大会议。而猴场会议纪念馆中留存的的照片、实物的展示,让游客能够重温革命历史、追忆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精神力量,能够对猴场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开发与保护
1983年,在
猴场会议会址立“遗址”碑一通加以保护。1998年初,着手征地,开始恢复会址建筑。2004年,
贵州省委省政府将其列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
贵州省人民政府将猴场会议会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该会址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猴场会议会址位列其中。
相关事件
伟大转折的前夜
1934年12月31日下午,
长征中的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部抵达猴场。自中央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入贵州继续西进以来,李德、博古不顾战场时势的变化,仍顽固地坚持红军不过
乌江,留在乌江南岸打游击,或是回头东进
湖南省与红二、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会合的主张,拒不执行
黎平会议作出的决定。为此,当天下午至1935年1月1日凌晨,中共中央再次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是否执行黎平会议的决定,史称“
猴场会议”。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参会人员有政治局委员博古、张闻天、毛泽东、朱德、陈云,候补委员刘少奇、王稼祥、邓发,李德列席会议,会议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决定》明确了
中国工农红军的进军方向,是红军渡过乌江后开展军事斗争、群众工作和政治宣传的纲领性指导文件。猴场会议是红军
长征途中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否定了回兵
湖南省与红二、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会合的主张,重申
黎平会议应以
遵义市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的战略决定,为
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和作出最直接的准备,被周恩来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
贵州“中国红”
2024年10月1日,百姓关注发布视频《盛世华诞,举国同庆!90秒带你解锁,来自多彩贵州的“中国红”→》,猴场会议会址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