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树森(1897年-1947年11月4日),艺名小益芳,
丹阳市人,祖籍福建蒲田,出生于
上海市,中国南派京剧
老生、南派京剧代表性人物之一。林树森出生于
京剧世家,祖父林连桂原是徽班演员,工文武老生。其父为林宝奎,工老生。
舅父王益芳是清末上海京剧舞台上著名武净演员。七岁登台,十一岁去北京学习,十五岁回上海,先唱老生、武老生,后拜徽京名宿诸寿卿为师,唱
武生戏。又拜
王鸿寿为师,学演
关羽戏及徽调剧目。代表作有《
雪拥蓝关》《扫松下书》,以[高拨子]演唱的《举鼎观画》《
徐策跑城》 和以皮黄演唱的《武昭关》《
下河东》《太行山》《孙庞斗智》 等。他的表演技艺精湛,戏路宽广博深,尤其擅演关老爷戏,享有“红生大王”的美誉。1947年逝于武汉汉口华商饭店。
个人经历
林树森1897年出生于
京剧世家,祖父林连桂原是徽班演员,清
同治年间由北京到
上海市隶丹桂茶园,工文武
老生。其父为林宝奎,工老生,以擅演纱帽生戏而著称。
舅父王益芳是清末上海京剧舞台上著名武净演员。林树森是宝奎第三子,幼年随父习老生,父殁后,由舅父、名武净王益芳抚养,教他练功,打下扎实的幼工基础,又为他延请名宿
陈椿元教文戏。林树森七岁登台,艺名“小益芳”。清末,十一岁的林树森去北京与
梅兰芳、
周信芳、
贯大元等一起在“喜连成”搭班学艺,受到严格的规范化训练。1912年南返,十五岁的林树森回到
上海市,唱老生、武老生,拜徽京名宿诸寿卿为师后,又唱
武生戏。1914年,在新舞台演出期间,十七岁的林树森成为
王鸿寿的入室弟子,拜王鸿寿为师,学演
关羽戏及徽调剧目,其所演《
雪拥蓝关》《扫松下书》《
徐策跑城》《截江夺斗》《孙庞斗智》《战长沙》《
水淹七军》《走麦城》等众多的徽京剧目颇有乃师风韵。在共舞台演出期间,又得到
吕月樵的指点和提携,艺业精进。后长期在天蟾舞台等剧场演出,曾与王鸿寿、
李桂春及
梅兰芳、
程砚秋、
荀慧生、
尚小云、
金少山等南北名家同台合作。他因为文武兼擅而受到重视。1935年5月他首次去
武汉市演出,6月间梅兰芳在上海演《
抗金兵》,特邀他专程返沪配演
韩世忠一角。
20世纪30年代中叶,他同
舅父王益芳带班辗转演出于
青岛市、
天津市及
东北地区等地。20世纪40年代由
中国大戏院请回
上海市,此后长期在沪自行挑班演出。林树森不但以
关羽戏享誉
京剧舞台,而且以多面手闻名于南北剧坛。林树森嗓音高亢洪亮,演唱质朴雄浑,表演深沉大方,工架凝重稳健,文武昆乱兼擅,表演技艺精湛,戏路宽广博深。代表作有以徽调演唱的《
雪拥蓝关》《扫松下书》 ,以[高拨子]演唱的《举鼎观画》《
徐策跑城》 和以皮黄演唱的《
武昭关》《
下河东》《太行山》《
孙庞斗智》 等,还有《截江夺斗》、《金钱豹》 及《打金砖》等
武生或文武老生戏。他的武戏“手里有尺寸,脚下有地方”(
朱瘦竹语),尤以擅演
关羽戏而负盛名。他的关公戏不但全面继承了
王鸿寿的表演特长,又有自己大幅度的创造发展,从而独树一帜,在《千里走单骑》《
华容道》《战长沙》《
单刀会》《
水淹七军》《走麦城》 等代表剧目中,所塑造的关羽形象器宇不凡,威严而儒雅,身段造型富于雕塑美,故博得“红生大王”之美誉,成为南派
京剧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平日热心公益,曾4次当选
上海伶界联合会主席。1947年9月在武汉大舞台领衔演出,11月3日演《古城会》时心脏病发作,次日下午逝于汉口华商饭店。
代表作品
成就荣誉
林树森早年在
北平市坐科,曾习老牛戏,后来出演
上海市,私淑三麻子(即
王鸿寿)兼擅红生戏,因嗓音充沛,工架老到,在南北平剧界中独创一格,内行中人公认林树森为红生泰斗。抗日战争以前,林树森曾4次上演于“新大”,他的“
老爷戏”(扮演
关羽的剧目)能从“关公出世”一直演到“
麦城之战升天”,是一位“活关王”。1945年
日本投降后他又来汉演出于“汉大”,盛况空前。但他却发暴症而死于汉口华商饭店。当时汉口的某小报曾登一文章说,林树森在汉病逝时之年龄即为关羽当年离开人间之年龄。
20世纪20-30 年代,他在
EMI集团、胜利、高亭、大中华公司灌制唱片30张,有《收周仓》《月下赞貂蝉》等10出
关羽戏选段,还有《
雪拥蓝关》的徽调唱段。其中《
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路遥知马力》 与
周信芳的风格不同,对欣赏和研究南派京剧是有价值的艺术资料。
林树森与李洪春被称为“南林北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林树森与
李洪春随荣蝶仙组的班社到汉口演出,花园公司与汉大舞台为招揽生意,各打着“威镇华南文武
老生、王君鸿寿老三麻子授业弟子,红生泰斗林树森”及“威镇华北文武老生、王君鸿寿老三麻子入室弟子,红生泰斗李洪春”的牌子,沿街宣传。这时师兄弟才知道对方的到来。在同门师兄弟中,他们俩友谊也最深。为了打破老板让他俩打对台的花招,他俩暗地商量了对付的办法,决定第一天都唱《古城会》,给他们一个唱对台的感觉。第二天就变了,林树森唱《
过五关》,
李洪春唱《封金挑袍》;林树森唱《战长沙》,李洪春唱《白马坡》;林树森唱《
徐策跑城》李洪春唱《赵云截江》;林树森唱《扫松下书》,李洪春唱《对刀步战》……保证他俩的戏码没有一天是碰上的。后来这两戏院老板都要求他俩连唱七天《走麦城》。师兄弟一商量,决定师兄林树森先演,师弟李洪春装病不演,他演完了乘船回
上海市,李洪春再演七天的《走麦城》。这样“南林北李两
关羽”的一段佳话就流传下来。
蒋林伶在申20余年,平日热心公益,曾任上海伶界联合会会长,每逢社会公演,林伶皆参加演出,所到码头,人缘甚好。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树森将艺术与国家安危联系在一起:“1937年9月,林树森参加了上海伶界联合会、上海市播音业公会联合为前线抗日将士举办的劝募广播演唱。林树森与程少馀、
白玉昆合作演出《战长沙》,与
周信芳、白玉昆、
袁美云、
陈鹤峰等合作演出《
斩经堂》,还与陈鹤峰、刘坤荣合作演出《贞娥刺虎》等戏。这次为期三天的劝募活动,共为前线抗日战士募集一万
余元捐款,鼓舞了民众抗战的决心。”
逝世
1947年9月林树森在武汉大舞台领衔演出,11月3日演《古城会》时心脏病发作,次日下午逝于汉口华商饭店。战前,林伶曾两度来汉,皆载誉归去。第三次隶演汉大,因欲酬答顾客,所以常贴变□号召,合同本来是签订1月的,叫座力不弱,又蝉连〔联〕半月。在11月3日,
林伶老病复发,
心力衰竭,演完了古城会后,预贴4日之水淹七军,即告“回戏”,不能上演。“
汉东大学”乃以于赵二伶换演大轴,
武汉市戏迷,满拟再聆树森杰作,讵于4日下午4点一刻病逝汉口华商饭店,林伶来汉打泡曾贴古城会,而最后亦以演古城会而行辍演,汉大本欲使树森于临别纪念,贴
麦城之战,
关羽不死于麦城,而暴卒于“古城”。据内行云,伶人演扮关圣,揉红脸时,除虔诚在后台焚香外,红脸鼻窝边必点一黑痣,以示不
唐突关圣。此次林伶首夕打泡,忘点黑痣,临终前夕,又演“古城”遂有“关公暴卒古城”之说,戏班
迷信,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