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文
作家
陈布文,出生于1920 年江苏省农村,作家,著名艺术家张仃的夫人。十七岁因抵抗父母的包办婚姻而失去升学的机会,只身闯入无墙大学,成为一名卖文度日的“京漂”。
在南京,与天才画家张仃相遇,两人一见钟情。1938 年底,两人到延安市。1940 年秋,随张仃到重庆市,任鲁迅研究会秘书。1946 年至 1949 年,在东北地区从事文教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来到北京,先后任周恩来秘书,在北京男五中、女四中执教。1985 年12 月 8 日凌晨辞世。
人物经历
陈布文,江苏省农村人,1920年出生。在她十七岁那年,因为不甘心于父母为她安排的包办婚姻,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升学的机会,选择独自闯荡社会。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勇气,她成为了一名“京漂”,靠卖文为生。
在南京这座繁华的城市里,陈布文遇到了她的生命中的另一半——天才画家张仃,两人一见钟情,很快便坠入了爱河。1938年底,陈布文与张仃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市,开始了革命加文艺的不凡人生。
1946年至1949年,陈布文在东北地区从事文教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陈布文在北京男五中、女四中执教的同时,在《人民文学》《新观察》等刊物相继有作品发表。
1985年12月8日,陈布文在北京逝世。
人物评价
陈布文的一生,是与她的创作紧密相连的。她用文字审视世界,用文字构建了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理想国度。这种理想主义情怀不仅温暖了读者的心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超越现实的精神寄托
她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和文学研究增添了光彩。
黄永玉先生曾这样评价她:“头脑清新,有男性般的愤世嫉俗。”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绘了陈布文的性格特点和她的文学作品风格。她的文字犀利而深刻,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张郎郎先生的回忆,则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勤奋刻苦的陈布文形象。他提到,陈布文经常挑灯夜读,阅读和写作成为她每天的主要功课,几十年如一日。
如今,《春天的来客》的出版,无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和文学研究增添了光彩。这本书不仅收录了陈布文的经典作品,更通过名家推荐和解读,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优秀作家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作品特点
陈布文生前发表作品不多,她的作品是对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和升华。除了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外,陈布文还是一位先锋女性。她对当时热议的自由、爱情、社会时事等问题都有着独特的思考与见解。文集中《假如我有了爱人》《把自己交给工作》《美式化》等篇目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文字之间亦偶有辛辣讽刺和冷峻幽默。在中学就被国文教员称为“小鲁迅”的她,此时文笔日渐成熟,正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1938年底,陈布文与张仃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市。投身革命后的陈布文,读书不辍,以鲁迅为榜样,笔墨为戈,在东北从事文教工作的同时,并在《东北日报》等刊物发表了不少文章。
新中国成立后,陈布文在北京男五中、女四中执教的同时,在《人民文学》《新观察》等刊物相继有作品发表。她的作品大部分创作于这一时期,如《离婚》《假日》《五姊妹》《从朗诵诗谈起》等。这些作品不同于当时的“十七年文学”,无论是审美风格还是思想内涵,都与四十年代的左派文学一脉相承。她的创作成为这一时期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李兆忠评价她为鲁迅的忠实追随者,她的艺术直觉与灵魂质地使她保持自己的秉性,与激进躁动的时代保持距离。
总的来说,陈布文的现实主义文学风格、视角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对时代问题的思考,构成了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人物评价
作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