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虎耳草科植物
常山的嫩枝叶,也称蜀漆、鸭屎草。体轻而薄,质脆易碎。嗅之有非凡的闷气,味微苦。以无者梗、叶大不破碎,味浓者为佳。
灌木,高1-2米;小视圆柱状或稍具四棱,无毛或被稀疏短柔毛,常呈紫红色。叶形状大小变异大,常椭圆形、倒卵形、椭圆状长圆形或
披针形,长6-25厘米,宽2-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或粗齿,稀波状,两面绿色或一至两面紫色,无毛或仅
叶脉被皱卷短柔毛,稀下面被长柔毛,侧脉每边8-10条,网脉稀疏;叶柄长1.5-5厘米,无毛或疏被毛。伞房状
复总状花序顶生,有时叶腋有侧生花序,直径3-20厘米,花蓝色或白色;花蕾倒卵形,盛开时直径6-10毫米;
花梗长3-5毫米;
花萼倒圆锥形,4-6裂;裂片阔三角形,急尖,无毛或被毛;花瓣长圆状椭圆形,稍肉质,花后反折;
雄蕊10-20枚,一半与花瓣对生,花丝线形,扁平,初与花瓣合生,后分离,
花药椭圆形;
花柱4(5-6),棒状,
柱头长圆形,子房3/4下位。
浆果直径3-7毫米,蓝色,干时黑色;种子长约1毫米,具网纹。花期2-4月,果期5-8月。
嫩枝,圆柱形,细弱,叶多皱缩,枯褐色或者棕绿色,完整的叶椭圆形、广
披针形或者长方状倒卵形,先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楔形,光滑无毛。体轻而薄,质脆易碎。嗅之有非凡的闷气,味微苦。以无者梗、叶大不破碎,味浓者为佳。
截疟诸汤:用
常山三两、浆水三升,泡一夜,煎取一升。发病前一次服完,能吐为好。又方:用常山一两秫米一百粒,加水六升,煮成三升,分三次服(先一夜、未发时、临发时各一次)。又方:常山(酒煮后晒干)、
知母、
川贝母麻栗坡草果各一钱半,加水一杯,煎半熟,五更时热服。药渣
泡酒,发病前取饮。
截疟诸酒:用常山一两,酒一升,泡二、三日后,分三次服完:清早一服,过一会再服,发病前第三次服。又方:治间日疟:常山一钱二分、
波叶大黄二钱半、炙甘草一钱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叫做“醇”,发病日蝗五更温服;原药再加水一碗,煎至五成,叫做“”,未发病之日温服。此方名“醇汤”,甚验。又方:治
久疟不止:
常山一钱半、槟榔一钱、丁香五分、乌梅一个,酒一盏,泡药一夜,五更时饮下。一服便止,永不发病。
截疟诸丸:常山三两,研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梧子在。瓦器内煮熟,取出晒干收存。每服二十丸,竹叶汤送上,五更一服,天明后一服,发病前一服,此方名“恒山丸”。数年不愈的
疟疾,服两剂即愈;一月左右者,只须一剂。又方;常山捣成末,取三两,黄丹一两,加
蜂蜜共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病发前服三丸,过一会再服三丸,临归病时又服三丸,酒送下。此方名“
朱砂丸”。又方:
常山二两、黄丹半两、乌梅(连核瓦焙)一两,共研为末,加
糯米粉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凉酒送下。先一夜一服,天明时一服,午后才进食,此方名“黄丹丸”。又方:用常山三两、
知母一两、甘划昱两,共研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发病前服十丸,稍后服七丸,再后服五、六丸。又方:治一切疟,用常山四两,炒存性,
麻栗坡草果二两,炒存性,共研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卧时服五十丸,冷酒送下。五更时再服一次。忌鹅羊热物。此方名“瞻仰丸”。又方:
常山八两,酒浸后先蒸后焙,加要槟榔二两,生研末,拦糊作丸,如梧子大。如上方服法服丸子,此方名“胜金丸”。又方:常山、槟榔各一两,生研,加穿山甲的甲片(煨焦)一两半,共三工业区末。以
糯米粉和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黄丹为衣。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服法同上此方名“二圣丸”。
用蜀漆(去母煅三日暗伤)
龙骨各二钱,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临发病之昌早晨一服,发病前再一服,浆水调下。如系温疟(热多于寒)又加
常山一钱,此方名“蜀漆散”。
用蟓漆一钱半、甘草一钱、
麻黄二钱、
牡蛎科粉二钱,先以水二杯,煎麻黄、蜀漆,去沫,再将其余各药倒入同煎至一杯,未发病前温服,得吐则疟止。
用常山(酒蒸)、
石膏(煅)各残,乌梅(炒)五分,甘草四分,加水一碗、酒一碗泡一夜,天明时温服。
③药征续编:凡仲景之治动也,共活法有三:有胸腹之动,则以
牡蛎科治之;有脐下之动,则以
龙骨治之;有胸腹脐下之动剧,则以
常山治之。此为
张仲景治动之三活法矣。故仲景之方,有以蜀漆配之牡蛎者,或者有配之
龙骨者,或者有配之龙骨、牡蛎者,是又仲景用蜀漆之法也。本论不载此法者,盖属脱误,故晋、唐以来,无有知蜀漆之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