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
徐州市彭城路华祖庙侧,明永乐初年,徐州
知州杨仲节取华祖庙之土代替衣冠建冢,并深坑埋冢筑墓,其后战乱频仍,兼之
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兵火地震,墓遂迷失。
华佗墓,位于徐州市彭城路华祖庙侧。因
华佗常来徐州行医,明永乐初年,徐州知州杨仲节取华祖庙之土代替衣冠建冢,并深坑埋冢筑墓。
华佗遭害后,据说身首分离,其首被游传原籍示众。华佗的原籍沛国谯离彭城(即徐州)很近,得意弟子
樊阿是彭城人,他收华佗头颅葬于彭城南郊。华佗早年游学
徐州市,长期在此行医,受百姓爱戴,而徐州因遭
曹操两度屠城,反曹仇曹情绪深入人心,将华佗葬于这里自然是比较安全的。魏亡后,彭城的华佗墓公诸于世,老百姓为华佗立庙、
塑像,每年
春秋两次祭祀。其后战乱频仍,兼之
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兵火地震,墓遂迷失。
据《道光徐州府志》记载:“
朱棣永乐初,徐州
知州杨节仲修山川坛,掘地得一首骨,疑为佗首。”于是加土造墓,并题其碣。此址即前文提到的石磊巷内。明代贤士
胡若思当时作《吊华佗墓》诗云:“徒把
萱草事老瞒,千年古冢朔风寒。后来枉却
陈琳檄,到底
清西陵泪不干。”明万历初刘顺之又立祠墓前。经过明天启三年的黄水淤淹,至清雍正三年(1725年),
徐州市官员张奎兴、
张道源又出资将华佗墓重修一新,墓碑上书“
后汉神医华祖之墓”,今仍在。
乾隆、
爱新觉罗·旻宁及民国年间,又多次大修并增建。数百年间,百姓祭祀,香火不绝。
新中国建国初期,
华佗纪念馆成了徐州医学会的所在地,举凡会议、学习、进修、讲座、日常办公、资料储存均在此处。然而,十年动乱中,华佗庙、墓却遭空前劫难。据目击者介绍,1967年春,一群戴红袖章的青年闯入庙内抢砸,敲碎
华佗墓前侍立石人,掘开坟墓,仅见一仰卧石像,头向西南,足向东北,颈项斜断,身首不连,这情景反映出当年的筑墓者对
曹操迫害华佗、摧残人才的无声抗议。眼前的年轻人则继曹操后尘,对地下的华佗作了第二次摧残。记者曾于1984年到此瞻仰,该庙有大殿3间,坐西朝东,是一座青砖黑瓦的明清式建筑。但其时已破败不堪。古墓被平,碑碣折损,庙内一部分被
云龙区保健所占用,一部分为居民住房,华佗铜像则被市中医院收藏。
彭城华佗庙、墓的厄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即引起当地医学界的关注。原徐州市政协副主席范存德、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
林世炘等曾多方呼吁奔走,上书建言,希望尽快重修
华佗纪念馆、墓,并将华佗庙建成华佗纪念馆。
《
三国志》:“彭城夫人夜之厕。其手,呻呼无赖。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数为易汤,汤令暖之,其旦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