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禄王墓,又称苏禄东王墓,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北郊北营村,是中国明代古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刺之墓。苏禄王墓是中国境内仅有的两座外国君主陵墓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驻有外国王室后裔守陵村落的异邦王陵。
明永乐十五年,
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率领家眷一行340人组成友好使团,前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受到明永乐皇帝朱棣的隆重接待。东王在取道山东归国途中,不幸遭疾,病故于德州以北安陵镇驿馆。
朱棣不胜痛悼即派官员以王之礼为东正厚葬德州。苏禄王墓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包括御碑楼、牌坊、神道、王姐墓、王子墓、清真寺、陵恩殿、东西配殿。墓呈圆形,
攒尖顶,高4米,直径16米,
坐北朝南,下部围以0.8米高的石砌护墙,坐落在南北长37.7米、东西宽30米的石砌高台上。
1977年12月王墓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成立了
德州市文博馆,负责对王墓的保护、管理、研究工作。1988年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墓于每年5月、10月为旅游高峰期。
历史沿革
墓地修建
苏禄国东王墓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苏禄王墓7年),墓基坐北朝南,是一个占地约五亩的高台。高台上的基体为圆形土丘,土丘下部围以石砌的护墙,墓前有明永乐十五年立的墓碑。
永乐十五年(1417年)八月
甲申朔,
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哈刺、西王和峒王,率领家眷、官员共三百四十多人组成的友好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受到
朱棣的隆重接待,历时27天。三位国王在京访问结束,永乐十五年(1417年)九月
乙丑(13日),到达德州以北的安陵时(今北营),东王巴都葛·叭哈剌突患急症,不幸病逝。明朝廷极为重视此事,命以“王礼”厚葬之,专门派员赴德州,为东王举行隆重葬礼。明朝廷在德州城北十二连城九江营的西南部择址建陵,拟
谥号“恭定”。为东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为其在德州城北十二连城九江营的西南部择址建陵,整个陵墓和明代礼制所规定的亲王陵墓的规格大致相同。
苏禄东王下葬后,其长子都马含随西王、峒王等人回国继承王位,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及侍从十余人则留在德州守墓。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七月
己丑,明朝政府派人护送王妃葛木宁回国,由于对东王的眷恋,次年她再次返回德州。从此再未离开,与两位王子长期留居德州,直到去世。苏禄王墓东南方,有3个比王墓略小的封土堆,便是王妃和二位王子的坟墓。
明朝时期
朱瞻基宣德年间(1425-1435年),在东王墓西南敕造清真寺一座,于温、安二姓各选掌教一人,负责宗教事务,每逢回教大典,掌教长率领温、安全体诵经祭墓,成为定例。
朱翊钧万历年间(1573-1620),由北营村苏禄王的后裔和附近的穆斯林群众,共同捐资兴建了“
北营清真寺”。
崇祯元年(1628年)九月,明朝廷颁发“札符”任命温守孝为清真寺的掌教。
清兵入关后,清政府继承明朝法统,对苏禄王的后裔苏禄王墓仍然给予特殊照顾。
雍正四年(1726年),苏禄苏丹母汉末母拉律林委派旅居苏禄的中国商人
龚廷彩为苏禄访华使团使,附马阿石丹为副使,携带“国书”和礼品,到中国进行访问。雍正九年(1731年),苏禄国王苏老丹来中国访问,在途经德州时瞻拜东王墓。
根据留居德州的东王八代孙温崇凯、安汝奇提出的“本国远隔重洋”,要求加入中国籍的请求,清政府
礼部同意守墓人等子孙,以温、安二姓入籍德州。同时规定:“温、安二姓各立奉祀生一名,照
山东省先圣先贤子孙之例……嫡裔承袭。”并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发给永久执照。从此苏禄国东王的两支后裔,温、安两姓就以华籍苏禄人的身份在德州安家落户,与当地回、
汉族和睦相处,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虽然人数不多,但也生齿日繁,聚村而居。
道光三年(1823年),大运河决口,使德州城北成为一片汪洋,北支河以南几个村庄的农户,其中也包括北营村的村民,都到北支河南岸的大堤上避难。大水过后,不少村民到外地落户,而大部苏禄国东王的后裔们,因祖坟所在不忍远离,故大水过后,又重新回到北营村,在祖坟两侧重建了家园,仍守护着自己的祖坟。
近代以来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清王朝的内忧外患。清廷长期苏禄国东王墓原墓碑不对
南运河德州段的四女寺减河、哨马营减河进行维护和疏通,致使南运河连年泛滥、水患无尽,每次水患都惠及苏禄王墓和附属清真寺。
民国六年六月(1917年7月),德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南运河再次决口。大水过后,苏禄王墓前的大殿、配殿、清真寺及民房等建筑,均荡然无存了。御碑楼倒塌、御碑陷入泥潭,华表、翁仲、石兽等东倒西歪,王墓周围一片狼藉。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德州沦陷。日军在高大的王陵宝顶上修筑堡,抗战胜利后旋被拆除。
建国以后
1967年,文化大革命时,苏禄王墓险遭破坏,因明朝在安葬苏禄王时,宝顶下方的墓土用三合土异常坚固,王陵地宫未遭破坏。
1980年,国家文物局和省地市
有关部门拨款,对已流散破损的翁仲、华表、石兽做了整形复原,14件
石雕重新按序排列在神道两侧。
1985年,
德州市政府重建了地表建筑。祠庙内有陵恩殿、东西配殿和陵恩门,并增添了回廊,新建一座牌楼,由大书法家
启功和
谢稚柳书曰“芳名远播“”聪慧永传”。在东王墓前重新复制了“故苏禄国恭定王墓”石刻墓碑,设置了石供桌、石香炉。
1997年,德州市政府投资完成了王妃、王子墓扩建工程,御碑楼维修工程,修仿古围墙310米,碑廊300平方米,地下排水工程450米,绿化工程初具规模。
相关记载
苏禄王墓在德州市北,古苏禄王国在今
菲律宾国苏禄群岛上。中国明代,古苏禄国同中国开始了密切友好往来。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与西王,峒王率大型使团访问中国,在北京受到明朝政府盛情款待、归国途中,东王病逝德州,
朱棣为他举行隆重葬礼,遣官致祭并亲撰碑文,勒石以志。墓在德州市北,陵园内松柏苍翠,墓碑题“苏禄国恭定王墓”六字。甬道两侧翁仲、石兽排列有序。东南有御碑亭。东王长子图马哈率众回国继承王位,东王妃葛木宁和王次子温哈利、三子安都鲁及待从10余人留中国守墓,俱受明朝俸禄,并拔给祭田,派人守护陵园祠庙。
永乐十二年,东王妃回国,偏妃及温、安二子继续守墓,逝世后皆葬在王陵。苏禄国东王墓,是中菲友好的历史见证。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苏禄王国位于今
加里曼丹岛和
菲律宾群岛之间的
苏禄群岛上。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巴哈刺与西王峒工率340人的大型使团访问
中原地区,在北京受到了明朝政府的盛情接待,在归途中东王病逝于
山东省德州,遂就地埋葬。
朱棣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赐溢“恭定”,遣官致祭并亲撰碑文,
书丹以志此事。以后东王的长子回国继承王位,东王妃葛木宁和王次子温哈刺、三子安都鲁以及侍从留在中国为先王守墓,他们都受明朝的俸禄,赐拨祭田,并派专人守庙护陵,祭扫陵园。 该墓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墓基
坐北朝南,是一个占地约五亩的高台。高台上的基体为圆形土丘,土丘下部围以石砌的护墙,墓前有明永乐十五年立的墓碑。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东王妃归国,偏妃及温、安二子继续守墓,他们逝世后都葬在王墓的东侧。清雍正九年(1731年)应苏禄王国的要求,守墓人员的子孙均入籍德州,现在此地温、安二姓都是苏禄东王的后裔。今陵园位于
德州市北约1公里处,园内
松柏成林,郁郁葱葱,园的正中有墓冢,前立有一处墓碑,上书“苏禄国恭定王墓”七个大字。甬道的两侧翁仲、石兽排列有序,碑碣林立,环境清幽肃穆。明清以来,有很多南来北往的游客到此凭吊,明末顾炎武墓诗云“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蹄”。清人
程先贞有“万里游魂滞此方,丰碑犹自焕奎章”的诗句,表达了
中原地区人民对
菲律宾友好使者的悼念之情。苏禄王墓坐落于德州市北区的北营村。1997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苏禄国位于菲律宾苏禄群岛上,是一个信奉
伊斯兰教的酋长国,国内分为东王、西王、峒王三家王侯,以东王为尊,在我国明代,古苏禄国同我国开始了密切的友好来往。
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
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率领家眷一行340人组成友好使团,前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受到明
朱棣(明成祖朱棣)的隆重接待。三王在北京愉快地逗留了22天,乘船沿
京杭大运河南下回国,东王在取道
山东省归国徒中,不幸遭疾,于1417年9月13日病故于德州以北安陵镇驿馆。永乐皇帝闻讣,深为哀悼,遂派礼部郎中带祭文赶赴德州,以王礼厚葬。东王长子督马含率众回国继承王位,王妃葛木宁及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和侍从十余人留居德州守墓。
永乐十六年秋,永乐帝又亲撰文,命勒石庙廷,“以垂永久”。东王妃及二位王子逝世后,分别安葬在墓院东南隅。
清代雍正九年(1713年),根据东王后裔入籍中国的请求,摺奏清廷,题定以温、安二姓入籍中国,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1985年,市政府重建了东王祠庙。祠庙内有陵恩殿、东西配殿和陵恩门,并新建了回廊和一座牌楼,书曰“芳名远播、聪慧永传”。在东王墓前重新复制了“故苏禄国恭定王墓”石刻墓碑,设置了石供桌、石香炉。1997年,市政府投资完成了王妃、王子墓扩建工程,御碑楼维修工程,修仿古围墙310米、碑廊300平方米、地下排水工程450米。绿化工程初具规模。苏禄国东王墓不但吸引了各地游客以及海内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前来瞻仰,为旅游事业做出贡献,而且也为加深中菲传统友谊、加快德州的对外开放步伐谱写出新的篇章。苏禄国东王墓,坐落在
山东省德州市城北约二里许的北营村,是中菲友好的历史见证。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禄王墓坐落于德州市北区的北营村。1997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苏禄国位于
菲律宾苏禄群岛上,是一个信奉
伊斯兰教的酋长国,国内分为东王、西王、峒王三家王侯,以东王为尊,在我国明代,古苏禄国同我国开始了密切的友好来往。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
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率领家眷一行340人组成友好使团,前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受到明
朱棣(明成祖朱棣)的隆重接待。三王在北京愉快地逗留了22天,乘船沿
京杭大运河南下回国,东王在取道
山东省归国徒中,不幸遭疾,于1417年9月13日病故于德州以北安陵镇驿馆。永乐皇帝闻讣,深为哀悼,遂派礼部郎中带祭文赶赴德州,以王礼厚葬。东王长子督马含率众回国继承王位,王妃葛木宁及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和侍从十余人留居德州守墓。
永乐十六年秋,永乐帝又亲撰文,命勒石庙廷,“以垂永久”。东王妃及二位王子逝世后,分别安葬在墓院东南隅。
清代雍正九年(1713年),根据东王后裔入籍中国的请求,摺奏清廷,题定以温、安二姓入籍中国,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苏禄王墓包括御碑楼、牌坊、神道、王姐墓、王子墓、清真寺、陵恩殿、东西配殿。德州行署和
德州市人民政府拨款重建以东王墓为主体的东王祠庙。在墓体正南的中心线上新建东王享銮殿5间,东西两侧各建配殿三间,以及围墙和庙门。在庙的正南约200米的墓道上,复建古式牌楼,还增建廊一座,庄严典雅。祠庙的东南隅,有东王的王妃墓和两位王子墓。庙门正南是长约500米,宽约15米的墓道,依次排列着翁仲、石兽和华表,在墓道东西两侧,还有
朱棣的《御制苏禄国东王碑》和明代中后期建的清真寺。整个陵墓被苍柏环绕,古朴肃穆。东王后裔迄今已传至21代。今天的北营村已经拥有七百多户居民,其中安、温两姓占到四成以上,余下的以马、
刘姓居多。全村光屠宰户就占了80%,并以
温姓为最多。据当地人介绍,从古至今,安、温两氏修建的房子都分布在王墓的周围,表现了一种对先祖的尊敬。1980年
菲律宾驻华大使雷耶斯博士专程来德州瞻仰东王墓,并会见东王后裔。1986年中菲两国又合拍了大型历史传奇故事片《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现状
苏禄王墓位于
德州市城北1公里处的北营村,是外国君主在中国的大型古墓葬。古苏禄王国在今加里曼丹岛和菲律宾群岛之间的苏禄群岛上。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7月,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巴哈刺与西王、峒王率眷属、随从340余人,前来中国访问。在北京受到
朱棣的隆重接待,并封王赐印。9月辞归途中东王不幸于德州“遭疾殒殁”。永乐皇帝闻讣,不胜痛悼,派礼部郎中陈士启赴德州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赐溢“恭定”,勒石以志。东王长子图玛哈率众归国继位,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刺、三子安都鲁及侍从10余人留居中国守墓,俱受朝廷俸禄。明永乐二十一年东王妃回国,偏妃及温、安二子继续守墓,王妃逝世后,附葬于王墓东南隅。明宣德年间,在墓旁修建了清真寺。清雍正九年(1731年),守墓人员子孙人中国籍定居德州。现该地温、安二姓均为苏禄国东王的后裔,有30余户,120多人,已到第16-19代子孙。
苏禄王陵园为前殿后墓,墓高6米,直径17米,墓基圆形,砌石作护,四周松柏苍翠,墓碑题“苏禄国恭定王墓”。墓前是祭庙,正殿内供奉有东王画像,东西为配殿、回廊。祭庙前矗立一座高大的仪门。庙殿仪门是陵园南道,两侧对称排列翁仲、
石狮、石虎、石豹、石羊和华表等石仪,石刻雕凿精致,形象生动。王墓东南侧的永乐帝御碑亭内,有
朱棣亲撰“御制苏禄王东王碑”的碑文,额雕蟠龙,龟跌承驮。碑亭旁边是偏妃墓和两个王子墓。陵园南侧是一座清真寺。
1980年
菲律宾驻华大使雷耶斯博士专程前来瞻仰王墓,并会见东王后裔。同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来此拍摄了王墓纪录片。1986年中菲两国合拍大型历史传奇故事片《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王墓逐渐成为中外知名的旅游观光点。1977年12月王墓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墓每年5月、10月为旅游高峰期。八十年代后年均接待中外游客15万人次,1993年接待中外游客达18万人次。
建筑特色
苏禄王墓占地80余亩。苏禄王墓是一处以王陵、享堂、御碑亭、牌坊、神道和清真寺、碑廊为主的陵园式古建筑群。周围有护陵松柏,神道入口为新制汉白玉石牌楼一座,神道两侧有六方石望柱一对,石像生六对,分别为一对石虎、一对石狮、一对石马、一对石羊、一对马、一位文臣和一位武官。永乐帝朱棣御笔撰写的神道碑在神道南端东侧。王妃葛木宁及东王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之墓在王墓东南侧。
主要景观
墓道
苏禄王墓神道两侧,对称排列着翁仲、石狮苏禄王墓正门和神道、石虎、石马、石羊和华表等祭祀石像。
御碑亭
苏禄王墓的东南方向约100米处建有御碑亭一座,碑御碑亭文系
永乐皇帝朱棣在东王巴都葛·叭哒剌殒没第二年(永乐十六年,1418年)亲撰的御文,碑额题有《御制苏禄国东王碑》笺书两行。原有御碑亭早已倾,而后的御碑楼是民国年间冯玉祥麾下的师长、东王后裔16代孙安树德捐资修建。
东王墓
苏禄王墓呈圆形,攒尖顶,高4米,直径16米,坐北朝东王墓南,下部围以0.8米高的石砌护墙,坐落在南北长37.7米、东西宽30米的石砌高台上。墓前立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墓碑,上刻楷书“苏禄国恭定王墓”7字。
碑前设石供桌、
条几、
熏炉,两侧各有一花坛。墓台上植
龙柏、
侧柏、
水杉、冬青等800余株。墓前祠庙有正殿五楹,正中悬东王画像,东西配殿各三楹,大门三间,周围配以长廊。大门内立“苏禄国东王墓简介”碑。墓道两侧依次排列
石像生、石兽、石马、华表;南端立牌坊一座,上题“芳名远播”4字。
享堂
享堂是祠庙的主体建筑,占地130多平方米,1享堂8根大红柱气势雄伟。古朴典雅的祠庙大门外,一对新雕刻的
石狮雄踞左右。1985-1987年,德州行署、
德州市政府各拨款25000元(共计50000元),在苏禄王墓南侧重建了祠庙。祠庙内有享殿、东西配殿和大门,并增建回廊。享殿是祠庙的主体建筑,根据史料记载名称为“恩殿”,建筑风格为作单檐歇山式样,而东西配殿为硬山式样,屋面铺覆灰
筒瓦,角脊装饰有
脊兽,屋顶四面飞翘,由彩绘斗拱承托,二支鸱吻矗立在正脊两端。
北营清真寺
北营清真寺位于苏禄国东王墓大殿外的路西。因地处北营村,且是北营清真寺墓地守护者北营村穆斯林的“麦斯吉德”(阿拉伯语,意为叩拜真主的地方)处,按照中国穆斯林的习惯,被称为“北营清真寺”。
保护措施
拨款修复
1979年,国家文物局直接拨专款5000元到苏禄王墓。这次拨款主要用于重新砌固东王墓及王妃王子墓青石护坡高台,防止封土因雨水冲刷流失。修复后的东王墓有两层长方形墓基,第一层长77米,宽50米,高1.2米;第二层长37.7米,宽30米,高0.8米,位于中间的东王墓冢,高4.8米,直径16.4米,墓基与东王墓冢四周皆以青石为护坡,四周栽种了龙柏、侧柏和冬
1980年6月,
菲律宾时任驻中国大使纳西索·雷耶斯等赴
德州市瞻仰苏禄王墓,德州行署拨款20000元,德州市政府拨款10000元,修建开通了青年路直向北营村的公路。同时将北营村设在清真寺礼拜堂内的小工厂迁出,并对礼拜堂进行了简单的修补。同年
山东省文化厅拨款10000元,在苏禄王墓园区内东王墓台上和王妃王子墓周围铺设了排水沟,避免雨水侵蚀,封土松动;为了防止御制苏禄国东王碑受到人为的损坏,为御碑楼安装了铁花门,以加强对御碑的保护。
1982年,山东省政府拨款50000元,用于拆除苏禄王墓周边的77间民房与平整地面,将东王墓与王妃王子墓联成一个整体,形成现有苏禄文化博物馆的基本布局。后期,山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拨款73000元,对东王墓清真寺内的礼拜堂进行了修,并在清真寺院内新建了仿古式北房四间和清真寺大门。
2014年底御碑楼因返碱严重、墙面开裂,经国家文物局拨专款,
山东省文物局批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落架维修,2015年初维修完毕投入使用。
保护机制
1956年,
山东省人民政府把苏禄王墓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
德州市文博馆正式成立,负责苏禄王墓保护与管理,隶属于德州市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是
新中国成立后首个政府专门为苏禄王墓设立的文物保护机构,开始发挥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文物保护作用。
1988年1月13日,苏禄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德州地改市后,为保证苏禄王墓保护工作正常开展,德州市文博馆由德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德州市苏禄王墓管理处,编制10人,设正、副主任各一名。
2003年4-6月,首次规范建立健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禄王墓的记录档案。经过多方查阅资料、实地勘测形成的《正卷》、《副卷》、《备考卷》均通过了
山东省文物局专家组的验收,并分别报送国家、省文物局和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存档。
价值意义
外交价值
朱棣对苏禄东王后事、留华守墓人员的生活及苏禄政权交接的妥善处理,深得苏禄方的认可、赞赏与感激,为明王朝与苏禄关系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苏禄东王的母亲遣王叔叭都加苏哩入华
朝贡,对明成祖给予苏禄东王生前、死后的礼遇表示感激;同时慰问留华守墓的苏禄人员。明仁宗时,苏禄再次入华朝贡,答谢明王朝对苏禄王及其留华后裔的礼遇,明仁宗厚赐苏禄使节。明代中国与苏禄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这成为当时中国对外关系的典范,为以后
中菲关系的继续发展,铺垫了良好的路基。
清代时期,中国与苏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苏禄王多次遣使入华朝贡,寻访苏禄东王守墓后裔,双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苏禄使团入华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奉国王母汉末母拉律林之命寻访明代
永乐年间留华守墓的苏禄王后裔。
旅游价值
早在古苏禄王时期的宗教信仰是
伊斯兰教,随从东王带入
中原地区领王,东王逝世后建立了一所伊斯兰教清真寺至今保存完善。苏禄王的后裔们与周边的中国人相处非常融洽,在宗教信仰相互交流,相互吸取经验的同时,德州本地人对怀有异国风情的伊斯兰教怀有不同程度的喜爱和认可,接受地域性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菲文化典型的地域性
文化产业将成为博物馆市场潜力的新突破口,也是一种发展遗址文化机制的可行性创新。国家和政府有效的提高德州该地遗址的人文生长的环境,提高苏禄王墓文化的品牌效益和社会认识度,对发展城市经济和
市场经济提供
硬实力。苏禄王墓博物馆也重点划分了旅游景点区域和传统特色旅游的产品带动了市场经济,丰富了市场经济和旅游经济内涵式的发展,加上中菲文化交流空间的拓宽与探索,使博物馆文化满足社会大众的也理期望。遗化文化推动了博物馆事业蓬勃向上发展,更挖掘了市场经济的潜力和发途。
文化活动
祭拜活动
1980年,
菲律宾驻华大使纳西索·雷耶斯博士同
大使馆人员专程来德瞻仰王墓,并会见了东王后裔。同年,在此拍摄了王墓纪录片。
1995年,菲律宾苏禄东王后裔苏丹王太子伊示买基兰兰到德州拜祭苏禄东王墓。
1986年,中菲两国合拍大型传奇故事片《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将这段历史搬上了银幕,王墓逐渐成为中外知名的旅游观光点。
1999年,菲律宾苏禄东王后裔苏丹王再次到德州拜祭苏禄东王墓,并参加了德州经贸洽谈联谊会。
2007年,
菲律宾苏禄省副省长安娜傻依都利亚、
苏禄苏丹国依百拉吟巴金率领菲律宾苏禄访华团一行同德州北营苏禄东王后裔合影留念。
2013年,菲律宾苏禄东王后裔梅裹安姆·唐劳·基拉姆公主一行9人赴德州拜祭祖先。
2017年9月13日,“纪念苏禄东王首次赴华600周年”仪式在
德州市苏禄王御园举行。苏禄东王(长子)后裔扶格达尔-基拉姆(译音)苏丹家族一行二十余人到达
中原地区,先后祭拜了苏禄东王墓、王妃及王子墓。来自全国各地,因灾乱不得不离开德州的东王后裔,亦回到德州祭拜祖先,到者数百余人。
纪念文字
朱棣亲自撰写悼文:“贤德芳名流播后世,与天地相悠久,虽死犹生”。
顾炎武《过苏禄东王墓》:丰碑遥见炳奎题,尚忆先朝宠日殚。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蹄。九河水壮龙狐出,十二城荒向鹤栖。下马一为
郯子问,中原云鸟正凄迷。
旅游信息
门票信息
门票免费
开放信息
周二到周日9:00-16:30(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交通
乘
德州市1路、4路、19路、23路、27路公共汽车在共青团路、北陵桥下车。或坐出租车即可到达。
参考资料
苏禄王墓.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202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