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龙(Lufengosaurus),是
蜥脚形亚目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距今约1.9亿年的早
侏罗纪。因模式标本发现于中国
云南省禄丰市而得名,也是第一种由中国人发现并完整挖掘、装架的
恐龙化石。
禄丰龙身体结构笨重,身长大约5米,站立时高2米多,兽脚型。禄丰龙是浅水区生活的恐龙,主要以植物叶或柔软
藻类为生,多以两足方式行走,但在就食和在岸边休息时,前肢也落地并辅助后肢和吻部的活动。
禄丰龙有五个“世界之最”:“禄丰晰龙动物群”是当今世界最原始、最古老的
脊椎动物化石群;禄丰恐龙化石的种类居世界之最;禄丰恐龙化石保存的数量居世界之最;禄丰恐龙化石埋藏的密度居世界之最;禄丰恐龙化石的完整性居世界之最。
基本资料
形貌
生活在
三叠纪晚期--
侏罗纪早期,为后来巨大植食性恐龙的祖先。
迷惑龙一类的食草恐龙个子都很大,但它们的早期成员,即原始的
蜥脚下目,并不一定是大个子。
禄丰市龙身长只有5米,站立时高2米多,比现代的马大不了多少。它的头很小,脚上有趾,趾端有粗大的爪。前肢短小,有5指。身后拖着一条粗壮的大尾巴,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好像随身带着凳子一样。这种行为很像现代的
袋鼠科。
外形
颅骨较小(相当尾部前三个半脊椎长),鼻孔呈三角型,眼前孔小而短高,
眼眶大而圆,上孔靠头骨 上部,侧视不见。下颌关节低于
齿列面,上枕骨和
顶骨间有一未骨化的中隙。牙齿小,不尖锐,单一式,
牙冠微微扁平,前后缘皆具边缘锯齿。颈较长,脊椎粗壮,尾很长。颈椎10个,背椎14个,荐椎3个,尾椎45个。肩骨细长,
胸骨发达,肠骨短,
耻骨及
坐骨均细弱。前肢相当于后肢的1/2长。
长尾作用
原蜥脚下目的长尾,用处可大呢。研究它们的学者认为,它主要起平衡身体前部重量的作用,以帮助头和脖颈抬起。其次,就是每当困倦时,它们可以找一个安全隐蔽的地方,把尾巴拖到地上,这时候两条后腿正好与长尾构成一个三脚支架,相当稳定,然后就放心地闭上眼睛打个盹。如果肚子饿了,它们就去寻找水边的鲜嫩细柔的植物啃食之,或从树上扯下一簇鲜枝嫩叶充饥。这类动物行走时可能四足并用,弓背而行,但必须时时引颈张望,警惕地观察四周的动静,时刻提防肉食恐龙的进攻,一旦发现险情,便及早逃向密林深处躲藏起来。
震撼世界
1938年,
中原地区恐龙研究之父
杨钟健先生在
禄丰市盆地发掘出了中国第一具
恐龙化石标本—“许氏禄丰龙”,从此禄丰成为闻名世界的“恐龙原乡化石之仓”。
1958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禄丰龙纪念邮票》成为世界上第一枚恐龙邮票。
1995年在禄丰街阿纳恐龙山,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处中
侏罗纪晚期的恐龙化石
大遗址,上百条恐龙集中埋藏于此,禄丰恐龙再次震撼世界!一个真实再现的侏罗纪乐园。
最早出现的事三迭纪禄丰动特群中的素食恐龙是
原蜥脚下目。它们在禄丰动物群中数量最多,这可能是因为它们是素食者,在
生态环境中的地位与现代的哺乳动物群一样,素食者的数量总是多的,非洲的
斑马和
羚羊总要比狮子多。
禄丰市所产的原蜥脚类,如果不详细地研究,只凭骨胳很可能被当成肉食的三迭龙,因为它们都是刚刚发展起来的恐龙。在形态上,特别是在
颅骨胳上极相似(这好像住初期制造出来的机器总是相似性很大,越向后来发展越快,差异也就越大。恐龙的发展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比起机器来更要复杂得多,因为它们是有机体),它们多用两足行走,前肢比后肢短,尾巴很长,身上的脊椎骨构造简单,最典型的特征是头骨小,上下颚骨脆弱,牙齿或小叶状,这表明它们是吃植物的恐龙,这类恐龙最著名的就是“禄丰龙”。
禄丰龙是一个中等大小的恐龙,乍看之下,大小与现代的马差不多,但有一条长尾巴,从头至尾有6米长,直立约有2米高。脖子很长,脖子上的脊椎骨构造简单,表明它的脖子不是很灵活的。脖子的顶端长着一个小的三角形的头,与整个身躯比较起来,头显得太小了。
颅骨构造也很简单,各孔都较小,说明它没有强壮的肌肉附着其上。嘴巴长,鄂骨的关节面与牙齿几乎处于一个水平面上。牙齿细小,样子像周围有锯齿的小树叶,这样的牙齿便于吞食植物。水平式的关节,对磨碎食物很有利,这种关节的方式与吃草的牛、马有相似之处。
禄丰龙的后肢粗壮,
股骨(大腿骨)比
胫骨(小腿骨)要长一些,前肢较后肢短,约等于后肢的三分之一。它的脚上有五趾,趾端有粗大的爪。可以想象禄丰龙在活着的时候,它漫步在湖泊,
沼泽的岸边也多用两足行走,边走边吞食植物的嫩叶嫩枝。在觅食或休息时也可能使前肢着地,弓背而行,这种行动促使它进一步适应环境而向四足的、巨大的晰脚类进化。
与禄丰龙同时代的另一种
原蜥脚下目叫板龙。它的腰带上的
耻骨像一块板子,所以叫板龙。
板龙在三迭纪时生活在欧洲、
南非。它的大小与禄丰龙差不多,很可能生活习性也相同。它经常用后肢走路,把前肢抬起,但有时也用前肢着地,进行半四足式的行走。平钝的树叶般的牙齿证明它也是吃植物的。在北美曾找到过板龙的近亲,那就是“耶鲁龙”。耶鲁龙只有3米多长,嘴里也长着像板龙一样的牙齿。在
禄丰市和南非还发现一种较小的原蜥脚类,通过不断地适应变化逐渐形成了巨大的、半水栖的四足行走的晰脚类,因此原始晰脚类被誉为恐龙中的“巨人”——晰脚类——如
梁龙属、
雷龙属、马龙溪龙等的祖先。
原始的三迭纪的鸟类是一些小型的动物,用两只脚行走,在某些特征上与槽齿类型的祖先很相近。这些小型的动物中,有一种叫大地龙,因为它发现于我国著名的恐龙产地禄丰县大地村而得名。大地龙大小如鹅,仅找到了一块不太完整的左下鄂,在下鄂骨的前面有一块
鸟臀目所特有的“前齿骨”,在它的前齿骨上没有牙齿。它的牙齿较少,牙齿有点重叠,由前向后逐渐增大,牙齿生长在齿槽中。成槽齿形。由牙齿和前齿骨的特征来看,它应该是原始的鸟龙类。
化石特点
禄丰恐龙化石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密集度高、跨年代长、保存完整,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堪称世界顶级资源。
1、数量多、种类全。迄今为止,在
禄丰市发现的
恐龙化石标本达120余具,已经记述命名的就有10个属12个种,
脊椎动物化石门类多达24属35种。这些占老的化石含鱼类、
两栖纲、龟鳖类、鳄型类、晰蝎类、恐龙类和早期的哺乳动物。
2、时代早。禄丰龙是
亚洲首次发现的板龙类化石,是亚洲到截至21世纪为止发现时代最早、最原始的
原蜥脚下目,“禄丰晰龙动物群”中的龟鳖类、
鳄类、晰蝎类、似哺乳爬行类、早期的哺乳动物等也分别是亚洲同类占生物中时代最早的。
3、跨年代长、保存完整。禄丰恐龙化石是世界上在同一地区发现
侏罗纪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恐龙动物群的地区,从
原蜥脚下目到晰脚类、
兽脚亚目的演化,以及草食性恐龙、肉食性恐龙、
脊椎动物化石与无脊椎动物化石共埋一地的少有奇观,为研究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演化、迁徙、区域分布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材料,同时这意味着不同种类和时期的恐龙在这一地区存在的时间持续了6000万年,这是截至21世纪世界上堪称
地球历史演化中的一个奇迹。
研究
这些恐龙残骸挖掘于中国的
中国西南地区,距今大约有1.9亿年历史。它们属于一种名为禄丰龙的恐龙群体,这种长颈恐龙完全生长后的站立高度能达到9米。这些生物遗骸保存了它们胚胎的不同发育阶段,让我们清楚的了解了恐龙蛋内生命的发育过程。首席研究员,多伦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
罗伯特劳兹说道:“我们正在观察这种动物胚胎生命的各个阶段,而且我们能够将其组合到一起来构建胚胎本身的生长轨迹,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研究团队从化石
胚胎中发现了超过200块骨骼碎片,深入的了解了恐龙的发育过程。
化石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龙的大量信息,但是却很少了解到它们生命的最早期阶段。三年前古生物学家在中国云南发现了骨骼化石碎片,一项分析表明这些是大约20只禄丰龙胚胎的残骸。劳兹教授说道:“这些巢穴被洪水淹没,恐龙蛋内的胚胎窒息死亡而且变得腐烂。而且更多的水流运动将它们集中到一个很小的区域,我们只挖掘了1平方米的‘骨床’就获得了超过200块骨骼。”
研究人员使用各种技术研究了化石,包括
组织学和红外线
光谱学。这个国际团队推断这种动物在孵育期生长的非常迅速。劳兹教授说道:“我们发现它们生长的相当快速,比其它的恐龙还要快,而且比许多我们了解的
胚胎动物都要快。”虽然研究人员无法确定孵育期多长,但是这一发现确实表明时间很短。研究团队认为,这些动物发育成熟破壳而出后或许继续快速发育。劳兹教授说道:“我们假设,如果我们在胚胎中看到的这种生长速度同样存在于人工孵化的
益鸟中,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这种动物的初期阶段有着非常快的生长速度。”
世界之最
禄丰恐龙有五个“世界之最”:
“禄丰晰龙动物群”是当今世界最原始、最古老的
脊椎动物化石群;禄丰恐龙化石的种类居世界之最;禄丰恐龙化石保存的数量居世界之最;禄丰恐龙化石埋藏的密度居世界之最;禄丰恐龙化石的完整性居世界之最。
五大谜团
恐龙在
禄丰市如此密集尚有为人所不知的迷—禄丰出土的
恐龙化石数量居世界之最,是什么原因使如此多的恐龙集中到
禄丰盆地?
跨越时空之迷—在同一地区、同一剖面的山坡里,竟然埋藏着“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2亿4000万年前至6500万年不等的植食龙和肉食龙,包括侏罗纪早、中、晚期的恐龙化石和
蛇颈龟科化石,这么多完整的恐龙化石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生殖之迷—禄丰发现了种类如此繁多、数量如此巨大的恐龙化石,可迄今为止却没有发现一枚恐龙蛋化石?
集体灭绝之迷—恐龙以绝对力量雄霸
地球2亿年之后,于6500年前忽然神秘失踪,集体灭绝,谁是罪魁祸首?
东方之迷—迄今为止,所有在
禄丰市发掘出的
恐龙化石其头部都朝向东方,东方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不解之谜为人类留下了巨大而众多的问号,这只能留给科学家们去探索了。
最新发现
研究人员发现一块保存有
蛋白质的恐龙
肋骨化石,这块恐龙肋骨化石存在于1亿9千5百万年前,如果这只恐龙还活着的话,蛋白质就是在其血管和神经里。生物的骨头存留在岩石中,形成化石,在此过程中有机物质被分解,但是,这块化石中保存有蛋白质。它对研究人员研究恐龙生物学比研究一般的化石更有意义。这个突破性发现使蛋白质保存历史向前推了1亿年,该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该研究发现,这是禄丰龙的骨头化石,禄丰龙长约6米,生活在侏罗纪时代的早期,约2亿到1亿9千5百万年前。这块草食性恐龙的化石发现于中国西南部的
云南省。这项研究是由
多伦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在
肋骨中发现两种
蛋白质。第一种是
胶原蛋白,一种结构蛋白,所有动物的皮肤和
结缔组织都存在。第二种是
赤铁矿,可能来自恐龙的血液。研究人员说,赤铁矿对于胶原蛋白的保存是至关重要的,赤铁矿可能来自恐龙血液中的
血色素。
为了弄清楚骨头中还有那些物质,
跨学科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使用在台湾的同步辐射研究中心的同步
加速器实验技术。利用
磁铁使粒子在400英尺的多环形轨道中加速。粒子在加速的过程中会发出
光子。当光子击中骨头时,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它吸收了什么光子来判断含有那些物质。使用这些技术,研究人员在分析骨头时,不用完全把它切开,只要做一个
切面,使血管暴露出来就可。在研究
肋骨样本的时候,也不用先净化,降低污染样品的风险。该小组确保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没有污染样品。该小组严格防止污染样品。在用水清洗样品的时候,意外的冲走一些
蛋白质,后来改用
乙醇。
物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