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位于山东省
济南市工业北路,是山东省政府直属的综合性、公益性省级农业科研单位,是国家农业科技黄淮海创新中心和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承建单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历史发轫于1903年。1946年秋,
山东省农业实验所成立,1950年改称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1959年正式扩建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学院拥有11个部门、21个研究单位和17处有指导关系的分院,并设有1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有在职职工2018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88人,博士795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8人,
泰山系列人才工程43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建有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10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部级平台50个,省级平台48个,数量居全国省级农科院前列。
学院简介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是省政府直属的综合性、公益性省级农业科研单位,是国家农业科技黄淮海创新中心和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承建单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改革发展和几代农科院人的不懈奋斗,目前已经成为国内规模较大、力量较强、学科较为齐全、贡献和效益较为突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省级农科院,成为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的龙头和支撑黄淮海区域农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省级农科院前列。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我院科研历史发轫于1903年。1946年秋,我党在革命老区
莒南县成立
山东省农业实验所;1948年定址
济南市,并接收了
中国国民党时期的农业科研机构;1950年改称
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1959年正式扩建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我院科研事业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毛泽东主席于1958、1959年两次视察我院棉花试验田。邓小平同志于1959年视察我院小麦试验田。胡锦涛总书记于2009年10月17日视察了我院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我院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
目前,拥有11个部门、21个研究单位和17处有指导关系的分院,并设有1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在职职工2012人,专业技术高级岗位757人,博士64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6人,
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选27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8人。
面向支撑引领现代农业产业重大科技需求,重点建设八大学科群,主要研究领域涵盖
山东省乃至黄淮海区域农业发展所需的粮经作物、果树、蔬菜、畜禽、蚕桑、资源环境、
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微生物、
农业生物技术、信息遥感技术、农业机械、营养与健康、农业机器人、花卉遗传育种等80多个学科方向。建有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88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部级平台40个,省级平台46个,数量居全国省级农科院前列。
全院国有资产总值21.2亿元,保存种质资源4.5万多份、图书资料50万册(卷),拥有2个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编辑发行《
山东农业科学》等6种科技期刊,其中2种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自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以来,全院共取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1824项,省部级以上奖励865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
一等奖1项,
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
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2项。自1982年实行品种审(认)定以来,共有735个品种通过了国家或省审(认)定。在我省种植面积过千万亩的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果树五大类作物中,我院育成的品种均占主体地位。这些品种和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院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办院方略,已同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等10多个国际组织和6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美国、
澳大利亚、
俄罗斯、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英国、中国台湾、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欧盟药敏试验委员会、国际生物应用中心东亚中心建立17个联合实验室;与
苏丹、
埃及、俄罗斯、
波兰、
罗马尼亚科研机构成立5个联合研发中心。2008年我院成为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有11个
山东省引智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举办各种大型国际会议、引智观摩会、学术专题研讨会和国际培训班等50多次。有14名外国专家被省政府授予“
齐鲁友谊奖”,2名专家荣获“山东省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称号,1名专家荣获山东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当前,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院上下紧密对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总战略,以“推倒四面墙、迎来八面风”为总基调,以“实干兴院”为总要求,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总动力,以“打造一流农科院、走在全国最前列”为总目标,落实“五个发展战略”,推动“五个强院建设”行动,致力“五个走在最前列”目标,为我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历史沿革
1903年
山东省巡抚
周馥奏请清政府获准,集官商股银1.5万两购地建房,办起山东农事试验场。(说明该场性质为
官商合办的股份制单位,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自创办至今都是公办单位,股份制单位无法作为其前身)
1906年济南农桑总会在农事试验场建起了济南农林学堂,将试验场划归学堂作为学生实习场地,至此,农事试验场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913年所建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1926年所建
山东大学农学院均沿袭此体制。(所以
山东省农科院不应该把农业院校实习农场当作自己的历史)
1946年1月,山东省实业厅在
莒南县大店区成立
山东省农业指导所。
1946年秋末,山东省实业厅在莒南县
十字路镇成立
山东省农业实验所。
1948年春,山东省农业实验所由莒南县迁至莒县城南滨海专署农场。
1948年夏,山东省农业实验所由
莒县迁至青州城里剪子巷。
1948年冬,山东省农业实验所由
青州市迁至
济南市,暂定址经七路
纬二路,翌年3月,再迁至东郊桑园,并正式定址。
1950年5月,
山东省农业实验所改建为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
1958年12月27日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以(58)712号文批复同意省农林厅党组关于建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报告(批文详见《山东农业科学院院史》1946-1992)该院史经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审查准印,(准印号为1994-2-157),根据省委批示省农科院于1959年3月14日召开了成立大会。后因山东省农科院的根源是1946年在
莒南县所建
山东省农业实验所。该所于1948年整建制迁到
济南市,1950年改称
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故此,经批准将建院时间更改为1946年。(据正版权威史籍《山东省志·农业志》《山东科学技术史》《
济南历史大事记》等记述)
1959年3月,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扩建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2020年山东省农科院聚焦13个农产品品牌首批建设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分别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菏泽)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邹城)食药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德州)
扒鸡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东阿)
阿胶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金乡)大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平阴)玫瑰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乐陵)小枣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沾化)冬枣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机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
2020年5月,由
山东省农科院与
郓城县人民政府、山东郓城久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芦笋产业技术研究院”在
菏泽市正式成立。
2020年6月12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第二批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在
济南市成立。
2020年10月12日上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大数据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乡村人才学院和规划设计院在济南揭牌成立。
获得荣誉
一、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植保所党支部(2001年)
二、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劳动模范:李明(1950)、
陈启文(1956)、陆曾(1979、1982)
全国先进工作者:
张焕家(1989)何启伟(2000)
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植保所党支部(2001年)
农业先进集体:农科所作物系杂粮组(1956)
土壤肥料系肥料组(1956)
益都农业试验站(1956)
作物系麦作组(1957)
莱阳农业试验站(1957)
“富民兴鲁”先进集体:蔬菜研究所
结球白菜抗病育种组(1988)
四、山东省劳动模范(37人,44人次)
李明(1951、1956)沈寿(1956)唐介石(1956)洪长庚(1956)
王质(1956)
安玉山(1956)蔡英寰(1956)陈启文(1956)孙彦浩(1956)王华南(1956)
王泽生(1956)刘培烈(1956)张郁文(1956)王杰(1956)王筱程(1956)董祥庆(1956)
吴柳青(1956)张岳(1957)戴埙(1957)韩晓东(1957)孟广达(1957)管荣池(1958)
尹序文(1960)刘鸣平(1960)黄明源(1963、1966)魏国华(1978)陆懋曾(1978)
冯建国(1978)邵炳煦(1978)王立铭(1978)杨延华(1978)李永仁(1978)张焕家(1982、1986)
莫圣泽(1982、1986)胡世昌(1984、1986)庞居勤(1984、1986)杨绍相(1986)
陆懋曾(1982)
张焕家(1989)陈宛妹(1993)何启伟(2001)
六、全国部门、行业先进个人
全国“三八”红旗手:朱承满(1979)陈宛妹(1989)
全国科技扶贫先进个人:张承安(200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王寿元(1996、2001)
全国模范老人:王荫
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
朱斗北(1988)孙彦浩(1988)赵君实(1994)孙慧生(1999)杨崇良(2001)
陈宜娟(1979、1983)张凤娥(1960)陈宛妹(1989)迟宪法(1989)孙慧生(1990)张桂芝(1990)
九、山东十佳留学生归国科技专家
王家喜(2001)
十、山东省归侨侨眷先进工作者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科研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是全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自建院以来,经过五十余年的建设,学科发展已涵盖了全省主要农业科研领域,成为科技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学科齐全、科技成果丰硕、综合实力较强、社会效益大,对山东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研单位,全院土地面积5977亩,固定资产1.8亿元,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450台,藏书48万册(卷)。
全院设有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所、水稻研究所、棉花研究中心、花生研究所、果树研究所、蔬菜研究所、
畜牧兽医研究所、饲料研究所、家禽研究所、蚕业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
植物保护研究所、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实验室、高新技术中心、
奶牛研究中心等19个研究单位、1个试验农场。其中设有国家级、省部级检测机构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驻济单位15个,济外单位4个。
2020年6月12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第二批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在
济南市成立。
第二批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包括: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鲁花)花生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诸城)生猪产业技术研究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南)玉米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惠民)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北方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水控
中国农发集团集团棉花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沂源)智慧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蓝海)畜禽健康养殖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成武)高端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高青)蚕桑产业技术研究院。
学院处室
机关处室
办公室(宣传处)
党群工作处
组织人事处
监督审计处
科技管理处
成果转化与推广处
计划财务处
国际合作处
老干部处
行政保卫处
基地管理中心
院属单位
作物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质量标准研究所
经济作物研究所(棉花研究中心)
蔬菜研究所
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辐照中心)
家禽研究所
休闲农业研究所(花卉研究所)
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水稻研究所)
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农药科学研究院
茶叶研究所
花生研究所
果树研究所
科研成果
每年承担国家、省科研项目200余项,推广新成果、新技术100余项,每年新鉴定科研成果30项左右,科技成果转化率80%以上,其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占40%以上,年创社会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在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科技骨干力量,发挥了科技兴农主力军的作用。
一是调整科研工作方向任务,加快了科研成果的步伐。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不断解决全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科研工作的首要任务,调整研究方向和重点,在搞好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可产业化的物化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同时,加大力度,集中力量攻关,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对我省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升级以及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八五”以来,全院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160多项,育成小麦、玉米、花生、棉花、果树、蔬菜等主要作物新品种100多个,农业高新技术成果40多项,相当一部分科学研究领域在
山东省乃至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我院育成的新品种,2000年小麦占全省播种面积的40%、玉米占50%、花生占全国种植面积的45%;两薯脱毒技术已在全省推广普及,
基因工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转基因育种、动物克隆技术研究等都取得良好进展,牛胚胎移植技术、无特定病原鸡研究与开发居国内领先水平。
二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在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省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相继建设和正在建设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农业部检测中心;4个国家种质改良分中心。通过科技力量的重组,建立和发展优势学科,加强
生物技术、
信息技术的建设,使我院科研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新的科技经济增长点不断出现,为加快科技创新和承担国家、省重大课题项目,多出快出大成果,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是加强了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3450”科技示范工程为重点,狠抓了科技成果示范和推广。建成25个固定示范基地,示范面积500多万亩,带动基地2000多万亩,推广面积6000万亩。以良种良法配套为重点,狠抓了栽培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普及工作。
四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始起步,建立了一批经济实体和科技企业,年创收能力达到1000万元左右,弥补了部分事业费的不足,支持了科研工作。同时积极探索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是按照“调整结构,精简人员,提高效率”的原则,重点加大内部机制和制度建设,各项改革取得了初成效。职工的改革意识明显增强,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加快了科技事业的发展。
本院作为全省最高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决心以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发扬“团结、求实、创新、高效”的院训精神,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促进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一体化。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本院正朝着建成现代化的国内一流的省级农业科学院的目标迈进。
出版刊物
《山东农业科学》是
山东省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
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创刊于1963年10月。坚持提高与普及兼顾、学术与实用并举的办刊方针,报道农业科技成果,传播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科技交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刊物栏目有
生物技术、
信息技术、遗传育种与品质资源、耕作栽培与生理生化、资源环境与植物营养、植物保护与农业气象、畜牧兽医蚕桑、贮藏加工检测、农产品标准与质量安全、新品种与新技术、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及时报道农业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方法和新技术。主要读者对象是农业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管理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农村科技示范户等。
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山东省十佳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中国农学会优秀期刊、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等。
《花生学报》是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主办的我国花生学科唯一的专业学术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花生遗传育种、栽培生理、
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贮藏加工及分析测试等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简报、技术与方法以及专题综述等。读者对象主要是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等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
科技人员、院校师生及花生产业领域的广大工作者等。
《花生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作为首批全国农业核心期刊入编国家电子出版物《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本刊分别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花生遗传育种、栽培生理、
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贮藏加工、分析测试、产业化、机械化等。
《
花生学报》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科技方针和政策,服务于生产和科学研究,及时全面报道花生科技动态与发展,促进中国花生科技进步,为实现花生产业现代化发挥好桥梁纽带和科技先导作用。办刊方针是面向科研与生产,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主要任务是报道最新花生科研成果、交流科学研究动态、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推动花生科技进步,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
《落叶果树》
《落叶果树》为科学技术类刊物,是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山东优秀期刊、山东园艺学会会刊。办刊宗旨是为果树科研和生产服务,设置专家论坛、试验研究、综合评议、引选育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开发、果品贮藏与加工、
茶学、生产服务、观赏
园艺和国外果树等栏目,刊载有关
落叶果树及果用瓜类的生产经验、技术总结、试验研究报告以及果品贮藏加工、茶学、观赏园艺和国外果树等方面的文章。
《家禽科学》
《
家禽科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出版的科技期刊,具有国内统一刊号。1979年创刊,曾获得“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科技期刊”称号。《家禽科学》是我国家禽行业综合性的技术期刊,融前瞻性、指导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设置有研究报道、饲养管理、禽病防治、养殖户园地、文献综述、禽病门诊、禽业信息及供求商情等众多栏目。
《水禽世界》杂志于2006年正式出版,双月刊,国际标准大16开,64页码,面向全国发行。刊号:CN37-1424/S,邮发代号:24-51。创刊宗旨:普及提高水禽养殖科学技术,引导我国水禽业从传统的低水平饲养向现代规模化饲养健康发展。栏目设置:开卷有益、行业论坛、饲养管理、疾病防治、试验报告、产品加工、品种简介、养鹅失误失败教训100例、产品市场发行范围:大、中、小型水禽饲养企业、养殖户及其相关企业、有关畜牧行政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单位等从业人员。
《山东蔬菜》期刊,创刊于1996年10月份,作为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主办的省内蔬菜唯一专业科技期刊,主要报道省内外蔬菜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蔬菜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国内外蔬菜科技发展动态等。主要栏目有专题论述、经验交流、园艺设施、良种选育、栽培技术、土壤肥料、植物保护、食用菌、蔬菜良种、科技信息、专题讲座等。读者对象主要是全国农林院校园艺学师生、农业科研单位
园艺技术人员、各蔬菜产区的管理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和广大菜农朋友。
战略合作
2021年10月14日,
聊城大学分别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山东社会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学校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