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小堡位于
山西省孝义市区东10.公里,全村264户,1064人,土地总面积3967.1亩。位于
文峪河东岸。南小堡村自古以来交通便利,既有肥沃土地,也有不利于农作物生产的盐碱地,灌溉便利,年平均气温10 °C,降水量450毫米,无霜期175天,本村有加工芦苇的传统,农作物以小麦、高粱、玉米、谷子、大豆等为主。南小堡古为通往
平遥县的要道,常有商旅往返于此,甚至定居于此地,故民间习称二十里铺,后居民增多形成村庄,取名为东河堡,相传到了宋代此村出了大官谢氏,谢公曰南有大堡,故改东河堡为小堡,谢亡故后立碑此村北,故又改为南小堡。
根据附近几个村庄的历史以及周边墓葬、村内建筑特点及族谱等来推断,南小堡村有人居住并形成村庄应该在
唐朝。
一、从村西的“三教庙”遗迹来判断,三教庙的建成年代应该在唐朝后期或者
宋朝初期。
首先,唐朝是神州大地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文化腾达,国力强盛,万国来朝的盛世天朝。在唐朝历代皇帝的扶持下,佛教和
道教都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最主要的宗教建筑———道教和佛教建筑在数量和艺术水平上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修三教合一的“
三教庙”自然顺利成章。
其次,宋朝也是一个多种宗教存在的年代,同时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
无论三教庙在唐朝后期还是宋朝初期建造,一定是村庄内形成一定的人口规模至少三五百口人之后方可进行。而形成一个繁荣稳定的村庄至少需要上百年的历史,据此分析推断,南小堡村形成有人居住的村庄应该是在唐朝甚至更前。
刘家堡城址:明代为仁智堡,村周有堡墙。清乾隆末年以姓氏改名刘家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