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安东尼·艾登
1955年至1957年英国首相
罗伯特·安东尼·艾登(Robert Anthony Eden,1897年6月12日-1977年1月14日),出生于英国达勒姆郡拉西福德,毕业于伊顿公学牛津大学基督堂分校,曾三次担任英国外交大臣,1955年至1957年任英国首相。
1923年,罗伯特·安东尼·艾登正式进入议会,当选为下议院议员,1931年,其被任命为负责外交事务的副国务卿,1934年,被任命为枢密院勋爵,兼任国际联盟事务部长,于1935年,他出任外交大臣,之后于1938年2月卸任该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艾登重新进入张伯伦政府,1940年5月,他再次担任外交大臣,1945年至1951年,罗伯特·安东尼·艾登第三次担任外交大臣。在解决印度支那战争和建立欧洲防务共同体方面做出了贡献。1953年,罗伯特·安东尼·艾登病重,于1955年4月,他接替温斯顿·丘吉尔担任首相。1957年,他辞去在女王陛下政府的所有职务,正式退休。1961年,罗伯特·安东尼·艾登被封为埃文伯爵,之后于1977年1月去世。
罗伯特·安东尼·艾登一生一共创作了4本回忆录,其中《另一个世界》在评论界和经济上都取得了成功。而关于他的传记也有很多,例如艾伦·坎贝尔·约翰逊、罗伯特·罗德·詹姆斯的同名传记《安东尼·艾登:传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艾登出生于达拉谟郡(County Durham)西奥克兰(West 奥克兰都会区),一个非常保守的贵族家庭,母亲(Sybil Grey)来自诺森伯兰郡有名的格雷家族。早年入读伊顿公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加英国皇家步兵团,曾到法国前线作战,并因战功获颁赠十字勋章(Military Cross)。战后,为了实现当外交家的梦想而进入牛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阿拉伯语波斯语。还精通俄语法语德语
1922年大学毕业,决定通过竞选议员,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
从政经历
1923年作为保守党候选人当选为代表沃里克和利明顿选区的英国下议院议员,从此投身于政治事业。
1926年作为保守党政府外交大臣奥斯丁·张伯伦的议会私人秘书,陪同前往日内瓦参加同际联盟行政院会议。
1933年起多次奉命奔走于巴黎柏林罗马、日内瓦和莫斯科,出访瑞典挪威丹麦,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就国际形势进行会谈。
1934年加入了鲍德温四世内阁,除了获委任为掌玺大臣,又被指派为国际联盟代表。极力主张反战,并努力以国际联盟来维持欧洲和平。
1934年2月和1935年3月两次会见阿道夫·希特勒。主张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而努力。
1935年10月初,贝尼托·墨索里尼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英国外相塞缪尔·霍尔爵士(Sir Samuel Hoare)企图向意大利行绥靖政策,把阿比西尼亚大部分领土割给意大利。艾登便私底下提出反对。最后,塞缪尔·霍尔爵士因签署《霍尔-赖伐尔协定》失败而辞职,艾登遂接任为外相。
1936年3月在希特勒撕毁洛迦诺公约而进军莱茵非军事区以后,艾登两次约见德国驻英大使,谴责纳粹德国的违约行为。艾登认为英国应对阿道夫·希特勒“会撕毁任何条约做好准备”,却不主张对希特勒占领莱茵非军事区的行动实行军事制裁,担心这样做会导致战争,而一旦发生战争,对于英国来说就意味着“极其重大的风险”。艾登主张通过谈判使德国从非军事区撤军。7月以卡门·佛朗哥为首的西班牙法西斯主义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发动内战,艾登要求实行不干涉的原则,并与法国政府公开交换武器禁运备忘录,约定禁止向西班牙输出武器,希望通过“不干涉”来减少战争的危险。艾登反对苏联和各国人民支援西班牙人民反对佛朗哥的正义斗争,也反对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内政的干涉。
1938年1月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通过一切手段阻止德意法西斯独霸世界的建议,艾登则表示“我们应该立即接受罗斯福的建议”,主张加强与美国和法国的联系与合作。而对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侵略和西班牙法西斯的活动,艾登认为不能在与这些国家的法西斯独裁者妥协的前提下进行谈判,约瑟夫·张伯伦不同意艾登外交政策的原则和方法,一再越过艾登主管的外交部,竭力干涉外交事务。艾登对此极为不满。2月因不能再接受张伯伦与意大利展开协商而辞职。
1939年9月艾登重新被邀请加入张伯伦的政府,成为自治领大臣。
1940年5月温斯顿·丘吉尔上任后,任命艾登为陆军大臣,艾登任内,英军未能改变在与德军作战中所处的不利地位。艾登为加强国防而决定建立“国民自卫队”,号召“年龄在17岁到65岁之间的英国人都起来参军保卫家乡,这一号召得到广泛的响应,第一个星期报名的就有25万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突破100万人。12月23日第二次出任外交大臣。
1941年成为政治战争行政部(Political Warfare Executive)内,行政委员会的委员。
1942年兼任下议院领袖。在担任外交大臣期间,多次访问莫斯科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与约瑟夫·斯大林富兰克林·罗斯福交换对战争形势的看法,同意加强英、美、苏三国同盟。
1943年10月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英、美、苏三国外长会议。11月底随同温斯顿·丘吉尔参加在德黑兰召开的三国首脑会议。
1944年10月陪同丘吉尔再次出访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11月与丘吉尔访问法国,在巴黎与夏尔·戴高乐会晤。到了在战争末期,艾登则主要被指派处理英国与戴高乐的关系。
1945年2月随丘吉尔参加克里米亚半岛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会议讨论彻底粉碎纳粹德国的军事计划,决定战后在德国成立“中央管制委员会”。会议签署《被解放的欧洲宣言》,宣布获得解放的欧洲各国必须消除法西斯主义的影响,由各国人民自己选择其社会制度。会议还就盟国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各国的权益等问题进行讨论。当工党大选胜出以后,艾登的保守党成为了反对党,他本人则出任副党魁。
1951年第三次任外务大臣。
1954年被授予嘉德勋章
1955年4月温斯顿·丘吉尔终于宣布退休,艾登遂接替他出任英国首相。可是,艾登从未出任过有关本土事务的职位,故缺乏处理经济事务的经验。为此,艾登把这些事务一概交给他的副手们,如拉博·巴特勒(Rab Butler)等,至于自己则专注在外交事务,并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结成紧密的同盟。
1956年联合法国,企图阻止埃及总统纳赛尔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10月最终劝阻利雅得胜利足球俱乐部失败。于是英国和法国,联同以色列出兵埃及,并占领了苏伊士运河地区。不过在出兵以后,艾森豪威尔立即表示 了强烈的反对,谴责这是殖民主义的死灰复燃。至于艾登则忽略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女王陛下政府的财政状况都要依赖美国,以致艾登最后不得不向美国的压力屈服,进行撤兵。是次事件称为“第二次中东战争”,标志著大英帝国和法国的正式衰落,脱离列强行列。
1957年1月辞去了首相一职。
1961年被册封为亚芬伯爵。
离任生活
离开政坛以后,艾登与第二任妻子在维特郡过著平静的生活,期间又写了一本受好评的个人传记,名为《Another World》,除此之外,先后出版有三部回忆录:《回到原位》(1960)、《面对独裁者》(1962)和《清算》(1965)。
1945年至1973年是英格兰伯明翰大学的校长。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他的哥哥和一位弟弟,分别叫提摩泰和尼古拉一世。均在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中阵亡。
长子:西门·艾登(Simon Eden),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英国皇家空军在百慕大的一次行动中阵亡。
次子:尼古拉·艾登(Nicholas Eden)(1930年─1985年),在1977年以前称为艾登子爵,也是一位政治家,因艾滋病早逝。
情感生活
1923迎娶派翠斯·伯吉(Beatrice Beckett)为妻。1950年离婚。
1952年迎娶了温斯顿·丘吉尔的侄女,克莱丽莎·史宾塞·丘吉尔小姐。
健康状况
1977年1月14日因肝癌索尔兹伯里逝世,终年79岁。
参考资料
Sir Anthony Eden.gov.uk.2024-02-16
Anthony Eden.britannica.2024-02-16
Anthony Eden.britannica.2024-02-16
Anthony Eden.encyclopedia.2024-02-1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从政经历
离任生活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情感生活
健康状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