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
学名:Euchresta japonica Hook.f.ex Regel)是
豆科、
山豆根属藤状灌木,不分枝,茎上常生不定根。叶片3枚;叶柄被短柔毛,小叶厚纸质,椭圆形,先端短渐尖至钝圆,基部宽楔形,上面暗绿色,无毛,侧脉极不明显;
总状花序,总
花梗,花梗均被短柔毛;小
苞片细小,钻形;
花萼杯状,裂片钝三角形;花冠白色,旗瓣瓣片长圆形,先端钝圆,匙形,
龙骨瓣上半部粘合,极易分离,瓣片椭圆形,子房扁长圆形或线形,
荚果椭圆形,先端钝圆,细尖,黑色,光滑,无毛。
分布于中国广西、
广东省、
四川省、
湖南省、
江西省、
浙江省;亦分布于
日本。生长于山谷或山坡密林中,海拔800-1350米。
日本植物学家大桥厷好(HiroyoshiOhashi)根据形态、生态、植物地理、
细胞及生化等方面的资料,认为该属比较原始,接近
槐族而又有所不同,应另分出成为一个具单属的新族。因此本种对研究
豆科的系统发育及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等有一定的意义。
形态特征
藤状灌木,几不分枝,茎上常生不定根。叶仅具小叶3枚;叶柄长4-5.5厘米,被短柔毛,近轴面有一明显的沟槽;小叶厚纸质,椭圆形,长8-9.5厘米,宽3-5厘米,先端短渐尖至钝圆,基部宽楔形,上面暗绿色,无毛,干后呈现皱纹,下面苍绿色,被短柔毛;侧脉极不明显;顶生小叶柄长0.5-1.3厘米,侧生小叶柄几无。
总状花序长6-10.5厘米,总
花梗长3-5.5厘米,花梗长0.5-0.7厘米,均被短柔毛;小苞片细小,钻形;
花萼杯状,长3-5毫米,宽4-6毫米,内外均被短柔毛,裂片钝三角形;花冠白色,旗瓣瓣片长圆形,长1厘米,宽2-3毫米,先端钝圆,匙形,基部外面疏被短柔毛瓣柄线形,略向后折,长约2毫米,翼瓣椭圆形,先端钝圆,瓣片长9毫米,宽2-3毫米,瓣柄卷曲,线形,长约2.5毫米,宽不及1毫米,
龙骨瓣上半部粘合,极易分离,瓣片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3.5毫米,基部有小耳,瓣柄长约2毫米;子房扁长圆形或线形,长5毫米,子房柄长约4毫米,
花柱长3毫米。果序长约8厘米,
荚果椭圆形,长1.2-1.7厘米,宽1.1厘米,先端钝圆,具细尖,黑色,光滑,果梗长1厘米,果颈长4厘米,无毛。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谷或山坡密林中,海拔800-1350米。
野生是生长生长生长于石山脚下或岩石缝中,喜温暖、凉爽的环境,25~30℃最适宜生长。不耐寒,绝对温度低于5℃时生长停滞。一般土壤均能种植。忌积水。
分布范围
产地主要位于
中亚热带,星散生于沟谷溪边常绿阔叶林下,喜阴湿、
腐殖质丰富的生境。分布区1月平均温5.5-8.0℃,绝对最低温可达-5℃,7月平均温26-28℃,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土壤为红壤或黄壤,pH值4.5-5.5。花期7月,果期9-10月。分布于中国与日本,在我国的西南、中部、南部和台湾地区都有分布。
生长繁殖
种子准备:选用高质量种子,
根瘤菌拌种(根瘤菌剂0.25克/亩)。药剂拌种以防根腐病。
播期:根据品种类型,种植制度,气候条件等灵活掌握,春
胡豆莲:5-10cm地温稳定通过8-10℃即可播种。
华北地区一般在4月下至5月上。其它胡豆莲:温度不是主要因素,应当尽早播种。
用种子繁殖,因发芽力低,生长较慢,要注意遮荫及防寒。胡豆莲忌重茬和迎茬,重茬:连作;迎茬:隔季种植,最好与其他作物
轮作,胡豆莲与玉米间作。
深耕或深松,细致整地,蓄水保,改善耕层通气条件,有利胡豆莲根瘤发育胡豆莲需排水良好,土壤深厚,并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适宜的土壤pH值为6.5-7.0,酸性土壤对胡豆莲
根瘤菌的发育不利。
栽培技术
合理密植
1、合理密植原则:肥田宜稀,瘦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开张型品种宜稀,收敛型品种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夏播)宜密;高温区宜稀,低温区宜密。
2、适宜种植密度:
华北地区,适宜稀植的1万-1.5万株/亩;适宜密植的2万-3万株/亩。
合理施肥
施肥量:一般每亩施用N5-7公斤,磷肥20-25公斤,
钾肥5-10公斤,肥(
钼酸铵)20-30克。
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全部磷肥,钾肥,多施有机肥:用较多的有机肥作底肥,不仅有利于胡豆莲生长发育,而且有利于
根瘤菌的繁殖和根瘤的形成,增强固氮能力,麦茬直播夏胡豆莲由于播种时间紧,来不及整地施基肥,应强调前茬小麦田多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一般地块每亩可施
CO(NH2)25
千克或
碳酸氢铵15千克,
过磷酸钙15-20千克或
磷酸氢二铵8-10千克,高肥田可少施或不施
氮肥。
种肥:薄地用少量氮肥作种肥效果更好,种肥用量要少,肥种与种子隔离,以免烧种;
一般地块种肥每亩施
尿素3-5千克,同时配施10-15千克过磷酸钙为宜,或每亩施尿素2-3千克加磷酸二3千克钼肥可拌种。
追肥:
胡豆莲需氮素虽多,但由于其自身具有固氮能力,因此需要施用的氮肥并不太多,中等以下肥力田块,适时适量施用氮肥有较好的增产效果,肥力较高的田块则不明显,施用过多不仅浪费,而且还会造成减产,关键是分枝期到开花初期,一般施用尿素3-5公斤,肥地此肥可不施。
根外追肥:进入花荚期是需要各种营养元素最多的时期,而鼓粒期后植株系开始衰老,吸收能力下降,胡豆莲常因缺肥而造成早衰减产,一般每亩可用
磷酸氢二铵1
千克或
尿素0.5-1千克,加
硼砂100克,对水50-60千克;
晴天傍晚喷施,喷施部位以叶片背面为好,开花期可用10-12克
钼酸铵兑水50-60斤喷施,从结荚开始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结合根外喷肥,在肥液中加入适当品种和适量的
植物生长调节剂。
灌溉:耗水规律:
胡豆莲需水较多,每形成1g干物质需水700g左右,蒸腾系数为300-1000,苗期比较耐旱,早熟品种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受干旱影响减产严重,生育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根系较发达,受旱害较轻,小粒品种受旱对产量影响较小,播种-出苗耗水量占5%,出苗-分枝耗水量占13%,分枝-开花耗水量占17%,开花-鼓粒耗水量占45%,鼓粒-成熟耗水量占20%,从始花到盛花期,植株生长快,需水量逐渐增大,为水分敏感期。
田间管理
一间苗,定苗:第一片复片展开时进行,间苗,定苗一次完成。确保密度
二中耕除草:一般进行2-3次。
三
化学除草:可用化学
除草剂进行防除,特别注意除草剂的类型,有些防除
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施用后,可能对下茬谷类作物有影响,防除阔叶杂草时应当注意对
胡豆莲的危害。
四胡豆莲
植物生长调节剂:2,3,5,—
三碘苯甲酸(TIBA):抑制营养生长,矮化
秸秆,增花增粒,促进早熟,
碘苯氧乙酸(4—三碘苯氧乙酸):促进生长发育,
矮壮素(2—
氯乙基三
甲基氯化铵):节间缩短,秸秆粗壮,防止倒伏。
收获加工
荚果成熟时间差异较常,收获过晚,一部分荚果开裂,造成产量损失,收获过早,未成熟荚果比例大,产量降低
一般在80%-90%左右叶片落完时收获,可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胡豆莲黄熟末期为适收期,当种子含水量达到13%时可以入库。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以秋季采挖者质佳。
防治方法
根腐病
病原菌由根部侵入,造成腐烂,使水分养分输导受阻,地上部分呈萎蔫状。该病全年均有发生,以夏、秋季为严重发生期。在发病初期以
百菌清兑水500倍灌根。
白绢病
为害茎基部和根部,使受害部纵裂变褐,后期腐烂。该病主要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生。发病初期以
多菌灵兑水800倍灌根或喷雾。
蛀茎螟
以
美国白灯蛾钻蛀山豆根的茎部及枝条,造成内部完全中空,最后地上部分枯死。受害株地面会发现有白色长条形排出物。防治时,抓住该虫的卵期及幼龄期(4~6月)进行防治,以乐斯本兑水800倍喷雾或从蛀口灌入。
豆荚螟
山豆根花果期,豆荚螟幼虫在豆荚内取食豆粒,使豆荚萎蔫干扁,无种子可收。所以在山豆根孕蕾开花期注意观察,一经发现,用
敌百虫兑水800~1200倍喷雾。
红蜘蛛
该虫害全年均可发生,主要在植株叶片背面刺吸为害,使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褪绿变成白色小斑,严重影响
光合作用。发病初期用
吡虫啉1200~1500倍喷雾。
蚧壳虫
此虫全年均可发生,集中在山豆根植株的幼嫩部位刺吸为害,使嫩叶卷缩畸形。可用
敌敌畏或吡虫啉兑水1200~1500倍喷雾。
保护现状
经多年野外实地调查及访问发现,
胡豆莲在
金佛山的分布区域极为狭窄,数量相当稀少,以前仅在茶沙、庙坝的沟谷中有发现。近20年来,其分布区域和数量又急剧锐减,茶沙几乎已绝迹,仅在庙坝还有少量残存,在整个金佛山保护区,其资源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在1997年和1999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胡豆莲被收录为二级保护种(《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批)将其例入三级保护种),可见其在全国的资源量也较为稀少。
濒危原因
胡豆莲
种群数量的不断下降说明其濒危状况仍在进一步加剧。种群数量下降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胡豆莲种群退化、资源衰竭的因素,可大致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内在因素:主要归结于繁殖能力低下及生长缓慢。胡豆莲在野外依靠种子繁殖,在自然条件下,胡豆莲受阴湿的环境影响,
传粉效率和结籽率都很低,其较差的种子萌发力,使种子一幼苗转化率也低,再加上其生长缓慢,严重制约了种群的扩大。
外在因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胡豆莲生境的破坏。人们对森林的破坏,使湿度、光照及
土壤肥力等环境因素改变,导致了胡豆莲生境恶化,进而使其繁殖能力和生活能力下降,限制了
种群的生存发展。如庙坝生长在竹林下的
胡豆莲,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沟谷中的森林被破坏后,南川镰序竹沿沟底向上急速扩展,直接覆盖了原胡豆莲的生长地,在这种密不透光的竹林下,虽能勉强生长,但却几乎不能繁殖。
其次就是人们的毁灭性采集。由于胡豆莲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当地人长期以来便是见一株采一株,使得野生资源急剧下降。
保护对策
根据胡豆莲的资源现状及濒危原因,拟提出以下对策:
加强保护和宣传:通过调查研究,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和法规,借助媒体加强宣传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提高人们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对那些破坏资源、采集保护物种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惩上。
就地保护:近两年来,开展了
胡豆莲野生变家种初步研究工作,通过研究发现,胡豆莲的插成活率较高,可以通过就地扦插繁殖的方法扩大其
种群。
加强相关研究:通过对胡豆莲的生物
生态学特性、生理、生化、人工种植等全面深入研究,可以保证制订的保护规划和政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迁地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近种区别
药材历史考证
山豆根的始载本草《
开宝本草》曰:“生
剑南道山谷。蔓如豆。”《本草图经》曰:“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亦有,以忠、
万州区者佳。苗蔓如豆,根以此为名。叶青,经冬不凋。八月采根用。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剑南,即今四川剑阁以南。忠州,即今广西南宁。万州,即今四川万县。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其中《开宝本草》所述“生剑南山谷。蔓如豆”者,与现今四川绵阳地区习作山豆根药用的
豆科老鼠眼(鹿藿)相似。而产于广西、“忠州”,“如小槐,高尺余”者,则与现今的豆科植物
越南槐相符。
植物形态
小灌木,高1~2m。老茎秃净,新枝密被短柔毛。
奇数羽状
复叶,互生,有小叶11~17片,小叶片卵形或卵状
披针形,长1~2.5cm,宽0.5~1.5cm,顶端小叶较大,上面疏被短毛,下面密被灰棕色短柔毛。
总状花序,密被短毛;
花萼阔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蝶形,黄白色,旗瓣卵圆形,先端凹缺,基部具短爪,翼瓣较旗瓣长,基部耳呈三角形;
雄蕊,离生;子房圆柱形,密被长柔毛,具
短柄,
花柱弯曲,
柱头簇生长柔毛。
荚果串珠状。花期5~6月,果期7~8月。
药材性状
本品
根状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7~15m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突起的横向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药材显微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
数列至10数列
细胞。皮层外侧的1~2列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断续形成含晶细胞环,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皮层与
韧皮部均散有纤维束。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发达,
射线宽1~8列细胞;导管类圆形,大多单个散在,或2至数个相聚,有的含黄棕色物;木纤维成束散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含方晶。
药材理化
1.取
氢氧化钠试液滴于本品外皮,颜色由橙红色变为血红色,久置不褪。
2.取本品粉末2g,加70%
乙醇20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
盐酸溶液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
奈斯勒试剂试液1滴,生成明显的淡黄色沉淀。
主要价值
山豆根的干燥根和
根状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功效,用于治疗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口舌生疮。山豆根还有抗癌和抗
霉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