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毒蛾
鳞翅目食叶害虫
侧柏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又名柏毒蛾,是柏类树木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主要危害侧柏欧洲刺柏、黄柏、龙柏桧柏等的嫩芽、嫩枝和老叶。受害林木枝梢枯秃,发黄变干,生长势衰退,似干枯状。2—3年内不长新枝,林分的主要功能明显降低。一般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和卵在柏树皮缝和叶上过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孵化为害,将叶咬成断茬或缺刻状,嫩枝的韧皮部常被食光,咬伤处多呈黄绿色,严重时可以把整株树叶吃光,造成树势衰弱,加速树木死亡。
主要寄主
侧柏、桧柏、黄桧等柏类。
分布范围
外形特征
成虫 体成褐色,体长14~20 mm,翅展17~33 mm。雌虫触角灰白色呈短栉齿状。前翅浅灰色,翅面有不显著的齿状波纹,近中室处有一暗色斑点,外缘较暗,布有若干黑斑,后翅浅黑色,带花纹。雄虫触角灰黑色,呈羽毛状,体色较雌虫深,为深近灰褐色,前翅花纹完全消失。
雄性外生殖器 钩形突圆锥形,末端弯成钩状;囊形突大而宽,三角形;阳茎基片末端有一切口;瓣宽大,腹面有一钝齿状突起,背面有一弯突及一长方形硬化叶片,其末端稍圆有齿;阳茎细长,背面有小齿。
卵 扁圆球形,初产时为青绿色,后渐变为黄褐色。
幼虫:老熟时体长23 mm,全体近灰褐色,形成较宽的纵带。在纵带两边镶有不规则的灰黑色斑点,相连如带。腹部第6、7节背面中央各有一个淡红色的翻缩线。身体各节具有黄褐色毛瘤,上着生粗细不一的刚毛。
蛹 灰褐色,头顶具毛丛,腹部各节具有灰褐色的斑点,上生白色细毛,腹末具有深褐色的钩状毛。
生长繁殖
1年发生2代,以初龄幼虫在树皮缝内越冬。次年3月幼虫出蛰,危害刚萌发的嫩叶尖端,形成叶基部光秃,逐渐枯黄脱落,幼虫夜晚取食活动,白天潜伏于树皮下或树内,老熟后,在叶片间、树皮下或也洞内吐丝结薄茧、化蛹,6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卵产于叶柄、叶片上。第1代幼虫于8月中旬化蛹,8月下旬出现成虫。9月上中旬出现第2代幼虫。即在树干的缝隙间、树皮下或树洞内隐伏,傍晚又爬出向树冠迁移取食危害。危害一段时间后,幼虫即在树皮缝内蛰伏越冬。成虫具趋光性。
天敌
幼虫天敌有家蚕追寄蝇科、狭颊寄蝇,蛹期天敌有广大腿小蜂、黄绒茧蜂。此外,还发现有鸟类、蜘蛛目、蚂蚁、螳螂胡蜂科等。
防治方法
于6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后,用90%的晶体敌百虫或80%的敌敌畏800至1000倍液杀灭幼虫。
5月下旬和9月中旬在树叶、树皮缝处人工捉蛹。6月上中旬和9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敌敌畏烟雾熏杀。
物理机械防治
① 在成虫发生期5~6月、8月中下旬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集中消灭;②3~4月初刮树皮,消灭潜伏在树皮下、皮缝内的幼虫;③4月份敲树振落幼虫消灭;④5月下旬和9月中旬在树叶、树皮缝处人工摘取蛹;
化学防治
幼虫期可使用无公害的仿生制剂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80%敌敌畏1500倍液、敌百虫1500倍、速灭杀丁3500倍、20%的除虫脲5000~10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15000倍、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4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喷冠防治。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寄蝇科胡蜂科猎蝽蜘蛛目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卵期天敌有跳小蜂,幼虫期天敌有家蚕追寄蝇、狭颊寄蝇,蛹期天敌有广大腿小蜂、黄绒茧蜂。此外,还发现有鸟类、蜘蛛、蚂蚁、螳螂、胡蜂等天敌。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主要寄主
分布范围
外形特征
生长繁殖
天敌
防治方法
物理机械防治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