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增蕙
单弦女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马增蕙(1936年-2021年2月4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单弦女艺术家、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马增蕙5岁从艺,演唱西河大鼓,15岁加入中国广播说唱团,改唱单弦。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先后拜师于胡宝钧、白凤鸣石慧儒蒋月泉曲艺名家门下学艺。马增蕙在继承传统单弦的同时,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创新,其单弦作品《一盆饭》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在中国广播艺术说唱团期间,马增蕙几次前往中南海,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演出。在90年代,马增蕙作为文化交流使者,前往到新加披、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演出。在曲艺领域外,马增蕙参与拍摄《经过上海》《临时家庭》《浪漫街头》等影视作品。1988年,马增蕙获文化部和电影电视部颁发的“国家一级曲艺表演艺术家”称号。2002年,马增蕙参与录制的相声主题纪录片《一百年的笑声》播出。2009年,马增蕙获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的“突出贡献曲艺家”称号。2012年,马增蕙先后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特别贡献奖第七届华鼎奖“中国最佳曲艺女演员奖”,并被天下英才传媒评为“亚洲演艺名人”和“中国最佳曲艺演员”。2018年5月16日,马增蕙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21年2月4日,马增蕙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6年,马增蕙出生于天津鼓曲世家,其父马连登、其姐马增芬都是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二人共同创立的“马派”西河大鼓,当年在京津两地名噪一时。马增蕙是马连登先生的三女儿,5岁从艺,演唱西河大鼓。
从艺经历
马增蕙15岁时,被中国广播艺术说唱团的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下属中国曲艺团选中,前往了北京。因认为在艺术上难以超越二姐马增芬,马增蕙改唱单弦,之后拜师于多位名家。从15岁开始,她与弦师白慧谦搭档,二人一起研究单弦伴奏和编曲。在中国广播艺术说唱团期间,马增蕙吕振羽多位曲艺演员一起,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领导演出,并多次在全国曲艺汇演中获奖。
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马增蕙受启蒙老师胡宝钧的影响,顺应时代地演唱了单弦新曲目《大窗帘》《城乡乐》《劳动爱情拆不散》《最后的请求》《双窝车》等作品,名噪一时。在六十年代,马增蕙为提高传统单弦的功力,拜师于石慧儒门下,掌握了多种曲牌的抒情与叙事的变化规律、小辙儿和儿化韵的技巧等,演唱了《杜十娘》《鞭打芦花》等曲目。此外,马增蕙运用化腔演唱新曲目《一盆饭》也深受好评,该曲成为现代单弦代表作,被选入中小学教材。
到了七十年代,马增蕙顺应陈云同志“南调北唱”的倡议,于1978年12月拜师苏州评弹名家蒋月泉为师,习得曲目有开篇《战长沙》,中篇《庵堂认日》《林冲发配》等,并掌握了小三弦的演奏。马增蕙用普通话唱苏州弹词,把苏州弹词艺术介绍,促进了南北方曲艺的交流。八十年代, 马增蕙得到单弦名家曹宝禄的真传,习得《水莽草》《挑穷裁衣》等曲目。1988年,马增蕙获“国家一级曲艺表演艺术家”称号。
1993年,马增蕙与姜昆、冯巩、倪萍黄宏牛群等人随中国广播说唱团赴台湾演出期间,张学良曾邀请他们到家演出。马增蕙与白慧合作的传统单弦曲目,将四川方言的幽默与俏皮表现出来,令张学良开怀大笑。除了中国台湾外,马增蕙作为文化交流使者前往新加坡、中国香港演出。1996年,马增蕙为继承、传承和提高单弦演唱技艺,拜已故单弦名家谢芮芝为师,由师兄刘洪元代师收徒。
影视领域
曲艺领域外,马增蕙还涉足影视,她与丈夫谢凌霄一起参加拍摄电视剧《经过上海》《临时家庭》和电影《浪漫街头》。1996年,马增蕙出演了由梁左自编自导的家庭喜剧《临时家庭》在中国大陆开播。2000年8月1日,电视剧《闲人马大姐》在开播,该剧由英达林丛娄乃鸣执导,主要讲述一些引人发笑、又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和问题。2002年,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以相声为主题的节目《一百年的笑声》播出,该剧邀请马增蕙、李德钖、张德泉、张寿臣等名家,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讲述相声是如何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
晚年经历
2009年,马增蕙获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的“突出贡献曲艺家”称号。同年,马增蕙受邀前往美国演出并在美国一所大学讲课。2010年5月,在曲艺家白奉霖90岁的寿宴上,74岁的马增蕙正式拜他为师,早在20世纪50年代,她就随着白奉霖学艺。2012年,马增蕙先后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特别贡献奖第七届华鼎奖“中国最佳曲艺女演员奖”,并被天下英才传媒评为“亚洲演艺名人”和“中国最佳曲艺演员”。2018年5月16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马增蕙在列。
人物逝世
2021年2月4日12时20分,马增蕙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主要作品
戏曲
以上仅举例:
电视剧
参考资料:
电影
参考资料:
纪录片
参考资料:
音像制品
参考资料:
艺术特点
在演唱单弦曲目中,马增蕙嗓音高亢圆润、清脆洪亮、吐字清晰,唱腔委婉动听,善于准确、细腻地表现各种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马增蕙的丈夫是谢凌霄,他曾是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的演员。
家庭生活
马增蕙的父亲马连登先生是著名弦师和评书表演艺术家,姐妹马增芳、马增芬,兄弟马增锟、马增奎、马增祥都是曲艺从业者。马增蕙的女儿名为谢艺,儿子是歌手谢东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广学博览、博闻强记成就了马增蕙老师在单弦界、艺术上独树一帜的地位。我从马增蕙老师身上看到的,除了白奉霖老师对艺术的严谨,石慧儒老师用歌声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之外,更多的是她那种在单弦牌子曲演唱中化入的、说大书式的表演技巧。(中国著名戏曲曲艺学者、理论家包澄洁评)
伴随着马增蕙、赵玉明两位老人的去世,老一辈的著名单弦表演艺术家所剩无几了,属于她们的那个时代远去了。(白慧谦评)
人物影响
马增蕙在继承传统单弦表演艺术的同时,与时俱进,在改革创新单弦表演艺术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在单弦《一盆饭》里,她将垛板和歌曲融于传统曲牌之中,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改革创新,形成了自己的单弦表演艺术的独特风格。
人物轶事
在晚会出演节目时,演员出演的顺序是一件讲究事,因为开场的第一个节目相对不好演,且还是相对资历浅、知名度不高的象征。当遇上名家荟萃的演出时,安排出场的人还会感到为难。每当遇见此种情况时,马增蕙总是提出由她来开场。如同台的晚会已经有了单弦表演,马增蕙还会主动改唱西河大鼓。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从艺经历
影视领域
晚年经历
人物逝世
主要作品
戏曲
电视剧
电影
纪录片
音像制品
艺术特点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家庭生活
所获荣誉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人物影响
人物轶事
参考资料